第六、施藏 佛子。何等為菩薩摩訶薩施藏? 功德林大菩薩又稱一聲:各位佛的弟子!什麼叫做菩薩中的大菩薩所應修的施藏?經文分為十段來說明。 此菩薩行十種施。所謂分減施,竭盡施,內施,外施,內外施,一切施,過去施,未來施,現在施,究竟施。 修施藏這位菩薩,他修行十種布施的法門。所謂①分減施②竭盡施③內施④外施⑤內外施⑥一切施⑦過去施⑧未來施⑨現在施⑩究竟施。在下邊有詳細的解釋。 佛子。云何為菩薩分減施?此菩薩稟性仁慈,好行惠施。若得美味,不專自受。要與衆生,然後方食。凡所受物,悉亦如是。 各位佛子!什麼是菩薩所修的分減施?修分減施這位菩薩,他的稟性仁愛慈愍,他愛好布施,若是得到美味的食物,他不專為自己來受用,而是分給一切衆生,大家共食,然後才肯食這美味。所謂「捨己為人」,凡是所受的供養,如衣服、臥具、湯藥、珍寶等,也是這樣,先分給衆生,然後自己才受用。 若自食時,作是念言。我身中有八萬戶蟲,依於我住。我身充樂,彼亦充樂。我身饑苦,彼亦饑苦。我今受此所有飲食,願令衆生,普得充飽。為施彼故,而自食之,不貪其味。 這位菩薩,當他自食美味的時候,便作這樣的觀想:「在我身中,有八萬四千條蟲子,牠們是依賴我生存的。所謂「相依為命」。我吃飽了才會快樂,牠們也吃飽了才會快樂。如果我身體在饑苦中,牠們也在饑苦中。我現在吃這些美好的飲食,願令牠們普徧得到飽暖。因為這些八萬四千蟲子得到生存,所以才吃這種飲食。但是不貪美味,不分別苦辣酸甜鹹的五味,而是間接供養資生這些蟲子。」 復作是念。我於長夜,愛著其身。欲令充飽,而受飲食。今以此食,惠施衆生。願我於身,永斷貪著。是名分減施。 這位菩薩,又作這樣的觀想:「我在長夜漫漫中,耽愛著我的身體,保護我的身體。在一切時、一切處,為令身體充飽,而受一切飲食。現在用我所有的飲食,惠施一切衆生。願我的身體,永遠離開貪愛,而無所執著。」這是修施藏的菩薩,所修行的第一種分減施的法門。 云何為菩薩竭盡施?佛子。此菩薩。得種種上味飲食、香華、衣服資生之具。若自以受用,則安樂延年。若輟己施人,則窮苦夭命。 什麼是菩薩所修行的竭盡施?各位佛子!這位菩薩,他得到種種最上等的美味飲食,和衣服及香華等等滋養生命的東西。若是自己受用,就能得到安穩而快樂,又能延年益壽。若是自己不受用,而布施於人,則自己就會窮苦,生命將面臨夭折。 時或有人,來作是言,汝今所有,悉當與我。菩薩自念。我無始已來,以饑餓故,喪身無數。未曾得有如毫末許饒益衆生,而獲善利。今我亦當同於往昔,而捨其命。是故應為饒益衆生,隨其所有,一切皆捨。乃至盡命,亦無所悋。是名竭盡施。 在這個時候,或者有個窮苦的人,來到菩薩面前,這樣的說:「請你現在把所有的上等美食,種種香花和衣服,種種滋生之具,都讓給我。」這時候,菩薩就想:「我從無始劫以來,因為饑餓的緣故,曾餓死了不知多少次。我未曾有像毫毛端那樣少的布施,來饒益一切衆生,所以也得不到善的利益。我現在應當像往昔那樣,捨棄生命。因為這種緣故,所以我心甘情願將一切滋生之具,布施出來饒益衆生。隨我所有一切的財寶等,統統把它布施給需要的人。乃至於生命沒有了,我也不吝嗇,不會捨不得。」這是修施藏的菩薩,所修行的第二種分竭盡施的法門。 云何為菩薩內施?佛子。此菩薩年方少盛,端正美好。香華衣服,以嚴其身。始受灌頂,轉輪王位。七寳具足,王四天下。 什麼是菩薩所修行的內施?各位佛子!這位菩薩,正當年輕力壯身體強健的時期,他的五官端正,相貌美好。他有種種香華、種種衣服,來莊嚴其身。剛受完諸佛灌頂之儀式,可以作為轉輪聖王(有金銀銅鐵四等的區別)。七寶具足:輪寶、珠寶、象寶、馬寶、兵寶、女寶、主藏臣寶。這位金輪王(他的輪寶,用金所造成)他能統領一四天下,就是四大洲(東勝神洲、南贍部洲、西牛賀洲、北俱盧洲)。 時或有人,來白王言,大王當知,我今衰老,身嬰重疾。焭(去几加凡)獨羸頓,死將不久。若得王身,手足血肉。頭目骨髓,我之身命,必冀存活。唯願大王,莫更籌量,有所顧惜。但見慈念,以施於我。 在這個時候,或者有位多病的老人,來到王所,乃對王說:「大王!你應當知道,我現在的身體非常衰弱,而且年老,兼患重病,又是孤獨無依的人,骨瘦如柴,卽將死亡,餘日已不多了。如果我能得到大王身上的手足、或血肉、或頭目、或骨髓,那麼,我的身體會健康,我的壽命會延長,只希望請大王慈悲,憐愍我吧!將大王身體布施於我,不要考慮、不要思量、不要吝惜,但願大王您發慈悲之念,把一切布施於我。我才能起死囘生,返老還童,生氣勃勃,活力永駐。否則,我沒有生存的希望,卽時就要病死了。」 爾時菩薩,作是念言。今我此身,後必當死,無一利益。宜時疾捨,以濟衆生。念已施之,心無所悔。是名內施。 在這個時候,這位年輕力盛的菩薩,他作這樣的觀想:「現在我的身體,雖然享受榮華富貴的生活,但是終有一天會死的。到那時候,不但沒有利益自己,也沒有利益衆生,現在有人向我乞求頭目腦髓,正是做布施的時機。我應該毫不吝嗇布施給所乞求的人,來救濟一切衆生。」這樣思維之後,卽刻布施給衆生,而心不後悔,沒有捨不得的想法。這是修施藏的菩薩,所修行第三種內施的法門。 云何為菩薩外施?佛子。此菩薩年盛色美,衆相具足。名華上服,而以嚴身,始受灌頂,轉輪王位。七寳具足,王四天下。 什麼是菩薩所修行的外施?各位佛子!這位修外施的菩薩,他正是壯碩之年,且色美莊嚴,又有德行。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有最名貴的香華和最上等的衣服,用以莊嚴其身。正受灌頂位,做為轉輪聖王,七寶具足,統領一四天下。 時或有人,來白王言。我今貧窶,衆苦逼迫。唯願仁慈,特垂矜念。捨此王位,以贍於我。我當統領,受王福樂。 在這個時候,或者有個窮苦的人,來到國王前乞求說道:「我現在非常貧窮,飽受衆苦的逼迫。唯願大王仁愛慈愍,特別可憐我吧!把大王的金輪王位,布施給我,用這些財物來滋養我的性命。我應當來統領四天下,享受大王您所享受的快樂。」 爾時,菩薩作是念言。一切榮盛,必當衰歇。於衰歇時,不能復更饒益衆生。我今宜應隨彼所求,充滿其意。作是念已。卽便施之,而無所悔。是名外施。 在這個時候,這位年壯色美的的菩薩,他作這樣的觀想:「一切事物,若有繁榮茂盛的時候,也必定有衰敗歇止的時候,若是等到榮華富貴衰歇的時候,就不能再饒益衆生。我現在應該滿衆生的願,令他們所求遂心,滿足一切,達到目的,皆大歡喜。」菩薩作這樣觀想之後,卽刻將王位布施給衆生,也不後悔,這是修施藏的菩薩,所修行第四種外施的法門。 布施要「三輪體空」,才是眞布施。何謂「三輪體空」?簡言之,卽沒有一個能施,也沒有一個所施,中間更沒有能受所受。這三輪若空,就沒有執著。如果有這種思想:我是布施者,這是我布施之物,他是接受我所布施的人——這是執相的布施,純為企圖名利,而無功德。 云何為菩薩內外施?佛子。此菩薩如上所說,處輪王位,七寳具足。王四天下。 什麼是菩薩所修行的內外施?內施就是布施頭目腦髓,外施就是布施國城妻子。各位佛子!這位修內外施的菩薩,他年盛力強,相好莊嚴,如上邊所說修外施菩薩一樣的情形。他是金輪王,七寶具足,並統領一四天下。 時或有人,而來白言。此轉輪位,王處已久,我未曾得。唯願大王,捨之與我。並及王身,為我臣僕。 在這個時候,或者有個人,來到王所,而對王說:「這個轉輪王位,大王您已經坐了很久。我從來未曾坐過轉輪王位,唯願大王慈悲,捨了這個王位,讓給我來坐;並且將大王的身體也布施給我,做為我的大臣,或做我的奴僕。如果大王您能布施於我,滿我的願,那才是大菩薩所行菩薩道的行為。」 爾時,菩薩作是念言。我身財寳,及以王位,悉是無常敗壞之法。我今盛壯,富有天下,乞者現前。當以不堅而求堅法。作是念已,卽便施之。乃至以身恭勤作役。心無所悔。是名內外施。 在這個時候,這位菩薩便作這樣的觀想:「我的身體和財寶,以及轉輪王位,都是無常,將來會敗壞,不能永遠存在。我現在正是年盛力壯的時期,富有四天下。現在有人來乞求我的身體和王位,我應當用不堅固的身體和王位,布施給衆生,而求堅固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之法。」作是念之後,卽刻將身體和王位統統布施,乃至以身做為奴僕,恭敬、殷勤、侍奉這位新王,心中沒有後悔。這就是修施藏的菩薩,所修行第五種內外施的法門。 云何為菩薩一切施?佛子。此菩薩亦如上說,處輪王位。七寳具足,王四天下。 什麼是菩薩所修的一切施?各位佛子!這位修一切施的菩薩,也和上邊所說的修內外施菩薩一樣。處金輪王位,七寶具足,統領一四天下。 時有無量貧窮之人,來詣其前,而作是言。大王名稱,周聞十方。我等欽風,故來至此。吾曹今者,各有所求。願普垂慈,令得滿足。時諸貧人,從彼大王,或乞國土,或乞妻子,或乞手足,血肉心肺,頭目髓腦。 在這個時候,有無數無量的貧窮人,來到王的面前,乃對王說:「大王!您有好善樂施的名望,周徧於十方,我們這些窮苦人,因為欽佩大王布施的高風,所以來到這個國家;我們現在各有所求,唯願大王普垂慈悲,憐愍我們,令我們遂心滿願,得到所求的東西。」這時候,這些窮人在大王的面前,或者有人乞求大王的國土,或者有人乞求大王的妻子,或者有人乞求大王的手足、血肉、心肺、頭目、髓腦等等。總而言之,人人都有所求。 菩薩是時,心作是念。一切恩愛,會當別離。而於衆生,無所饒益。我今為欲永舍貪愛,以此一切必離散物,滿衆生願。作是念已,悉皆施與,心無悔恨。亦不於衆生而生厭賤。是名一切施。 菩薩在這個時候,心中作這樣的觀想:「我所愛的國土和妻子,將來必有分別離開的時候,可是對衆生沒有什麼益處。我願意永遠把貪愛捨了,用這些必定離開分散的物質,來滿足一切衆生的願望。」菩薩這樣細想之後,乃把頭目腦髓、國城妻子,統統布施給這些窮苦的人,而心不生後悔和怨恨,對於貪心的衆生,也不生厭煩和輕賤心。這就是修施藏的菩薩,所修行的第六種一切施的法門。 云何為菩薩過去施?此菩薩聞過去諸佛菩薩所有功德。聞已不著,了達非有。不起分別。不貪不味。亦不求取。無所依倚。見法如夢,無有堅固。於諸善根,不起有想。亦無所倚。但為教化取著衆生,成熟佛法,而為演說。 什麼是菩薩所修的過去施?這位菩薩,聽到過去諸佛菩薩所修的功德,聽聞之後,也不著住在功德上,但瞭解通達一切功德非有之理,所以不起分別之心,也不貪圖功德,也不玩味功德,也不求取過去諸佛菩薩的功德,也無所依倚。明白一切法,如同夢幻,無有堅固,本來是空的。自己所修的善根,及過去諸佛菩薩的善根,都不起有想,也不著住,也不倚靠。但為教化衆生,所以取著衆生。為令衆生成就佛果,圓滿菩提,而為衆生來演說佛法。 又復觀察過去諸法,十方推求,都不可得。作是念已,於過去法,畢竟皆捨。是名過去施。 這位菩薩,他又觀察過去一切的法,乃至推求到十方世界去,都不可得到一切法的存在。作這種觀想之後,對於過去一切法,皆不可留戀,都把它捨掉。這是修施藏的菩薩,所修行第七種過去施的法門。 云何為菩薩未來施。此菩薩聞未來諸佛之所修行,了達非有,不取於相,不別樂往生諸佛國土。不味不著,亦不生厭。不以善根廻向於彼。亦不於彼而退善根。常勤修行,未曾廢捨。 什麼是菩薩所修的未來施?這位菩薩,聽到未來諸佛所修行的法門,明瞭通達一切法非有,而是空的,所以不取於諸相,不願離開本國,而往生其他佛國土。也不玩味諸佛所修的法,也不執著諸佛所修的法,也不生厭倦之心。也不用自己所修的善根,來廻向未來諸佛。也不因為諸佛的善根,是很不容易修成功的,致退失菩提心的善根。這是因為菩薩對一切皆不著住的緣故。菩薩是永遠精進,絕不懈怠。所修的法門,沒有廢除和捨棄的時候。 但欲因彼境界,攝取衆生,為說眞實,令成熟佛法。然此法者,非有處所,非無處所。非內非外。非近非遠。復作是念,若法非有,不可不捨。是名未來施。 這位菩薩,但願依照一切衆生的境界來攝取衆生,(好像吸鐵石一樣,將衆生吸到佛法中),而為衆生演說眞實的法,令衆生成熟佛法,早成佛道。雖然用法來教化衆生,但是這個法,並沒有法的處所——意卽不要執著這個法。也不是沒有法的處所。旣然不執著,那麼,就把法不用了嗎?不是的,而是隨緣說法:若遇到這個境界,就說這種法;若沒有這個境界,那這個法也是空的。換言之,應說法的時候就說法,並不是為執著而說法。 這個法也不是從內裏生出來,也不是從外邊招感來的。這是教人不要執著。這個法旣不是在近處有的,也不是在遠處有的,這也是破人的執著。這位菩薩,又作如下的觀想:「一切法皆不眞實,本來是寂滅的。旣然是非有,又何必執著法呢?應該把法捨棄了。」這是修施藏的菩薩,所修行第八種未來施的法門。 云何為菩薩現在施?此菩薩聞四天王衆天、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陀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梵天、梵身天、梵輔天、梵衆天、大梵天、光天、少光天、無量光天、光音天、淨天、少淨天、無量淨天、徧淨天、廣天、少廣天、無量廣天、廣果天、無煩天、無熱天、善見天、善現天、色究竟天。乃至聞聲聞緣覺,具足功德。 什麼是菩薩所修的現在施?這位菩薩,他聞到欲界六天和色界十八天及二乘所具的功德,心中無有貪戀。為什麼?因為觀諸行無常的緣故。 今將欲界六天淺釋於下:①四天王天:在須彌山的山腰,此四方有四位天王鎮守。東方是持國天王,南方是增長天王,西方是廣目天王,北方是多聞天王。因為有四位天王率領諸天,故稱衆天。②忉利天譯為三十三天。在須彌山頂,四方各有八天,再加中央一天,統領著三十二天,故稱三十三天。四王天和忉利天都居在須彌山,又稱為地居天。其餘四天,在須彌山上邊的虛空,故稱為空居天。③夜摩天譯為善時分天。此天無日月星辰之光,天人自身放光,以蓮華開為晝,蓮華合為夜。④兜率天譯為知足天。每位佛,將要成佛時,在此天內院等待候補佛位,故又叫補處天。當來下生彌勒尊佛,就在內院說法,等增劫減到八萬歲時,便來娑婆世界,教化衆生。⑤化樂天:於境變化自娛。想什麼便化什麼,變化無窮,是快樂的天。⑥他化自在天:這天以其他天的快樂,做為自己天的快樂。這六天都有男女的慾念。 色界有十八天,但在此經記載有二十二天,其實大同小異。①梵天:就是清淨的天,沒有男女的慾念。沒有女人之形相,一律是男身。②梵身天:這天的衆生,身體非常清淨,心裡也沒有雜念。③梵衆天:是大梵天的眷屬所住的天。④梵輔天:是大梵天之輔臣所住的天。⑤大梵天:就是天王。他發號司令,統領各天。這是初禪天,還有言語。到二禪天時,便無言語,而是用光來代替言語。⑥光天:這天的禪定者,在定中放光。⑦少光天:周身放光,但不光明。⑧無量光天:不但從身放光,而且又從口放光,放出無量的光。⑨光音天:在智慧光中又發出聲音,代替說法。這是二禪天,沒有言語,只有光明。⑩淨天:這天一切皆清淨,無有雜染。⑪少淨天:此天雖然清淨,但不圓滿。⑫無量淨天:此天的清淨,已到圓滿的程度,但不普徧,又不究竟。⑬徧淨天:此天的清淨,特別圓滿而又普徧。這是三禪天的境界,非常快樂。但一般修禪定者,不願久住,深恐退失道心,故積極越過三禪天,到達四禪天。方可免去風災的威脅。⑭廣天:就是福德廣大的天。在初禪天,雖然離開苦惱,還有憂惱。二禪天,雖然離開憂惱,還有喜樂。三禪天,已消滅一切歡喜心,是純粹清淨的樂。四禪天,把喜樂都捨去了。⑮少廣天:又為福生天,此天因為不受妙樂,而生清淨的福。⑯無量廣天:又為福天,此天不受火水風三大災害,所受的福報乃無量。⑰廣果天:此天是凡夫所修之果,福報最大,但不是證果。這一點要注意!這是四禪天的境界。⑱無煩天:禪定者勇猛精進,生到此天,就沒有一切煩惱。因為不再囘欲界去受生死。⑲無熱天:生到此天,就沒有欲界之見思惑,和執煩惱病。內心是快樂而清涼。⑳善見天:生到此天,除去熱煩惱,心中清涼,精修靜慮,可得天眼,善見十方世界。○21善現天:生到此天,善能變現,因為禪的障礙已經除去了,達到盡善盡美的境地。○22色究竟天:到色界最高的天,已窮盡色性,了知色性,以空為體。利根人能直接超出三界,證阿羅漢果。鈍銀人,還要到無色界,修四空定,循序經過四空天,才能證四果,得無學位。所謂「所作已辦,不受後有」。以上五天,為五不還天,卽是不囘欲界來受生死,為三果阿羅漢所住的地方。 天上的時間和人間的時間,有所不同,因為天上太快樂,所以感覺時間過得很快。人間的時間和地獄的時間,也不相同,在地獄的衆生,痛苦萬分難熬,故感覺上時間過得特別慢。茲擧出四王天來說,此天一晝夜,等於人間五十年。(每層天加一倍計算)人間的一晝夜,等於地獄五十年,為什麼?因為業力所感,享樂時,嫌時間太短;受苦時,嫌時間太長。 這位菩薩乃至聞到聲聞和緣覺他們所具足的功德,心也不迷惑,也不執著。這位修現在施的菩薩,他的思想和行為,都是清淨無染。 聞已,其心不迷不沒,不聚不散。但觀諸行,如夢不實,無有貪著。 這位菩薩,聞到上邊所說的境界,他的心旣不迷失,也不沉沒,也不注意,也不散亂。但觀察諸行,如同作夢,虛而不實。所謂「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所以諸天的快樂境界,菩薩皆不著住,也不貪戀。 為令衆生,捨離惡趣,心無分別,修菩薩道,成就佛法,而為開演。是名現在施。 菩薩為令一切衆生,捨離畜生、餓鬼、地獄三惡道,其心不生分別,來修菩薩道,利益一切衆生,而成就佛所得的法,又為衆生開演妙法。這是修施藏的菩薩,所修行的第九種現在施的法門。 云何為菩薩究竟施?佛子。此菩薩,假使有無量衆生,或有無眼,或有無耳,或無鼻舌,及以手足,來至其所,告菩薩言。我身薄祜,諸根殘缺。唯願仁慈,以善方便,捨己所有,令我具足。 什麼是菩薩所修的究竟施?各位佛子!這位菩薩,假設有無量衆生,或者沒有眼睛,或者沒有耳朵,或者沒有鼻和舌,或者沒有手和足,他們都來到菩薩的處所,並對菩薩這樣說:「我的身體,沒有福報,所以六根殘缺,而不具足。惟願菩薩仁慈,發惻隱之心,以善巧方便,捨您自己所有的一切,布施給我們。令我們六根不具足的地方,都能得圓滿。這是我們的乞求,希望菩薩答應我們的要求,不要令我們失望吧!」 菩薩聞之,卽便施與。假使由此經阿僧祇劫,諸根不具,亦不心生一念悔惜。 這位菩薩聽到無量六根不全的衆生,如此的要求,不加考慮,卽時便將自己的六根捨給衆生。假設從此以後,經過阿僧祇劫那樣長的時間,而自己的六根皆不具足,也不會生出一念後悔和憐惜之心。 但自觀身,從初入胎,不淨微形,胞段諸根,生老病死。又觀此身,無有眞實。無有慚愧。非賢聖物。臭穢不潔。骨節相持。血肉所塗。九孔常流。人所惡賤。作是觀已。不生一念,愛著之心。 菩薩自己觀察自己的身體,從開始入胎時,是由父精母血不淨之物,構成這個身體。在胎胞中,分段的生出眼耳鼻舌身的五根來。胎兒成熟之後,便出生來到這個五濁惡世,受種種苦的煎熬,經過生老病死四大階段,又消逝了終歸於空,無影無踪。 菩薩又觀察自己的身體,仔細地研究,再找不出一點眞實不變的東西,皆是虛妄的。又沒有慚愧之心。這身體不是賢聖的身體,而是臭穢不潔的身體,不過是骨節互相支持,又有血又有肉塗在骨上而已,此身是九孔常流不淨之物。這些東西,令人作嘔,令人討厭!菩薩作這樣的觀想之後,對身體不生一念之愛惜和著住之心。 復作是念。此身危脆,無有堅固。我今云何,而生戀著。應以施彼,充滿其願。 這位菩薩又作這樣的觀想:「這個身體是很危險而又脆弱,根本就不堅固的,我現在為什麼還要貪戀這個臭皮囊?它早晚是會死的。故有機會時,應該把它布施給一切衆生,來滿足衆生的願。」 如我所作,以此開導一切衆生,令於身心,不生貪愛,悉得成就,清淨智身。是名究竟施。 這位菩薩再想:「像我現在所作,以慈悲心來開導一切衆生。不但我不貪愛我自己的身心性命,也令衆生貪愛我自己的身心性命。」他完全成就清淨的智慧之身。這就是修施藏的菩薩,所修行的第十種究竟施的法門。 是為菩薩摩訶薩第六施藏。 以上所說十種布施,是菩薩中的大菩薩所修行的第六種施藏的法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