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3723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6-7-21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诸位法师 诸位居士大德 阿弥陀佛
我们继续来学习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大家请看第四十五愿: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皆悉逮得。普等三昧。住是三昧。至于成佛。常见无量。不可思议。一切诸佛。若不尔者。不取正觉。这是普等三昧愿。
阿弥陀佛在因地的时候,看到诸佛刹中的菩萨,在修行的过程当中,都渴望见到诸佛,但是,由于机缘浅薄,不能遇到佛。有的虽然见到了佛,但是佛很快就示现入灭,不能长久跟随佛陀修行。也有的能够常随跟随佛陀,但是又只能见到一佛,不是见到很多尊佛。还有的菩萨能够见到很多尊佛,却有先有后,而且还是有数量的,不能一时得见无量诸佛。所以阿弥陀佛悲悯这些菩萨福德浅薄,不能随自己的心愿常见诸佛,就发此大愿,加持他方世界的诸菩萨众,只要闻而受持阿弥陀佛名号,都能够马上得到普等三昧,住在普等三昧中,直到成就佛果的多生多劫中,都能常见无量不可思议一切诸佛。
愿文中说到,皆悉逮得,这个逮得就是当时就能得到,是顿证的意思。在宋译的这一愿当中说,“所有十方一切佛刹,诸菩萨众,闻我名字,应时证得寂静三摩地,住是定已,于一念中,得见无量无边不可思议,诸佛世尊”,这里是说应时证得,就是顿证的意思。普等三昧,普就是普遍,等就是平等。我们不要小看这个普遍平等,那一切的东西,都能普遍的平等了,这是什么境界?就是入不二法门,一即一切,一切都普等了。这些他方世界的菩萨众,靠闻信阿弥陀佛的名号,就能得到阿弥陀佛的愿力加持,马上证得普等三昧,无量诸佛一时平等现前,无所不见。
这个普等三昧,也是念佛三昧的另一个名称,在《观经》中说:“见此事者,即见十方一切诸佛,以见诸佛故,名念佛三昧”。菩萨得念佛三昧,能常见无量诸佛,对于自身的修持来说就有了保障。因为有的菩萨还未得阿鞞跋致,在修行的过程当中进进退退,如果远离诸佛,由于少功德,无方便力,虽然也能度化众生,但是也有堕落的危险。这就像,把少量的热水倒入大冰池当中,虽然能够融化少许的冰,但是这个热水,最后还是要反而结成了冰。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中说:“菩萨若入非道中,唯佛能救”。就像世尊在世的时候,有一次带领弟子们去应供,去接受波斯匿王的供养,阿难因为有事外出没有跟上,于是他自己单独到舍卫城去乞食,结果遭受摩登伽女之难。在他这个清净戒体将要被毁的时候,世尊观察到了,让文殊师利菩萨持楞严咒,前往救护阿难尊者。由这个公案,可以看到常随佛的好处。不仅如此,菩萨如果常能见佛,就可以心地清净,亲自听闻佛的法音,心里就会生起爱好喜乐,得大智慧,只要依照佛陀的教法来修行,就能得到究竟解脱。亲近如来能得这样无量无边的功德利益,菩萨怎么能不想亲见诸佛呢?
如来能够广大的利益一切菩萨,使菩萨远离种种的烦恼,安住于诸佛如来的究竟圆满之地,这个是从自利的方面来说。从利他的方面来看,念佛三昧具大福德,能度众生,帮助众生速灭诸罪。在经中有个比喻,就像众生身上本来没有光明,没有光亮的颜色,如果他站在须弥山的旁边,须弥山是黄金色的,放大光明,那这个众生的身体,也和须弥山一样,同样的颜色,这是由于须弥山巨大的势力,能转他旁边众生的业力。还有,比如江河湖泊的水,各有各的味道,但是流入了大海,都变成海的味道了,都如同海一样,这就是大海的能量,能转江水、河水、湖水的味道。同样,菩萨如果证得念佛三昧,也能度化众生。佛在《菩萨念佛三昧经》中说:“若善男子善女人等,少闻三昧威光之力,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们看,阿弥陀佛处处为众生成佛考虑,他的名号功德太不可思议了,至心称念佛名,就给这些他方世界的菩萨们,带来如此殊胜的利益。
我们虽然不能和这些菩萨一样,应时证得普等三昧,常见十方无量诸佛,但是只要我们发愿往生,信愿持名念佛,阿弥陀佛就会派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药王菩萨、普贤菩萨、法自在菩萨,经中说嘛,二十五位菩萨护持念佛人,就这么大的功德利益。无论行住坐卧,白天还是晚上,一切时、一切处,这些菩萨们都如影随形护持这个念佛人,不让恶鬼恶神得其便。有人可能会说,既然有这么多菩萨护持,那我们怎么感觉不到呢?这是因为我们还有凡夫的妄想和执着,我们这个清净不够,才感觉不到的。如果我们细细地静下心来,真的可以感觉到的,这些菩萨的护持是那么的柔软,随圆就方,不是那么的牵强,一切都是这么的恰到好处,师父就能感觉得到,一切都是这么的恰到好处。该有的磨难,帮助我们增长能量,打好基础;该发心的,需要我们精进,需要我们清净的时候,都是这么自自然然的。我们只要好好的念佛,你静下心来,都能感觉到这个佛光,感觉到菩萨的慈悲的。即使没有感觉,你只要发心信愿持名,也是在护持我们,大家只管专心念佛,必得二十五位的菩萨护持,帮助我们往生净土。
好,我们看第四十六愿:设我得佛。国中菩萨。随其志愿。所欲闻法。自然得闻。若不尔者。不取正觉。这是随愿闻法愿。
阿弥陀佛在因地的时候,观察到诸佛刹中,有些菩萨在修行的过程中,虽然能常见诸佛,但是闻法不自在。比如说,你到他方世界参加诸佛的法会,去听经、去闻法,这都是刻意去的,不是自然得闻。所以阿弥陀佛发此大愿,在极乐世界中,往生的菩萨都能随顺各自的志愿,想听什么法都能自然的听闻到,如果这一愿不能实现的话,就不取正觉。
我们在《无量寿经》中看到,佛对阿难说:“无量寿佛,为诸声闻,菩萨天人,颁宣法时,都悉集会,七宝讲堂,广宣道教,演畅妙法,莫不欢喜,心解得道”,这是说阿弥陀佛在七宝讲堂演说妙法。《阿弥陀经》中说:“是诸众鸟,昼夜六时,出和雅音,其音演畅,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如是等法,其土众生,闻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这是讲极乐世界的众鸟也能演说妙法。极乐世界的正报,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势至菩萨、莲池海会的这些诸大菩萨们都能演说妙法,还有依报环境中的水声、风吹动的树叶宝铃的声音,都能演说苦、空、无常、无我诸波罗蜜,让这些极乐世界的菩萨们,都能够随自己的需要,随自己的好乐,随时都能听到自己所需要的法。而且这些法门,它都不是说我们刻意去求的,它是自然的显现。这个自然非常的重要,就像我们前面讲到的七宝钵器自然现前。师父就有这种感触,有时候心静了,那个鸟叫,师父听了都是在念佛,那个水滴答滴答的声音,都像是在念佛。而极乐世界,它是随时你都可以听到这个自然流露的法音,就是这么的殊胜。而且这些法音,都是随我们自己的需要流露出来的,你想听它就自然现前,你不想听的时候,它又不会出现,自然的宁静,就是这样。那讲到这里,那些非常渴望听佛法的人,可能会对极乐世界修学的环境,生起强烈的向往之心,因为在我们娑婆世界听闻佛法,尤其是现在,太难太难了。《开经偈》当中说: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们今天闻到佛法,真的要感恩三宝的加持,要感念三宝的恩德。那三宝的恩德是什么?
首先,要感念佛陀的说法之恩。三千多年前,释迦如来在菩提树下圆满无上佛果,在他老人家刚成道的时候,世尊思惟五浊恶世的众生,迷惑颠倒、刚强难化,难以教化,久住世间没有什么益处,就要入无余涅槃。当时大梵天王知道佛陀的想法,就前去礼见佛陀,恭敬礼拜,长跪合掌,劝请佛陀慈悲住世。世尊欢喜接受了大梵天王的祈请,前往鹿野苑说四谛法,化导众生,从此佛法僧三宝出现于世。世尊说法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这是在法会上宣讲的,至于对个人的教化,说过无数次法,感化无数人。比如,对愚钝的周利槃陀伽,说扫帚扫尘垢,扫心地尘垢的法,令他觉悟;为鬼子母说爱子之法,让他转变成天下孩子们的保护者;对须达长者的儿媳讲夫妇之道,帮助她成为佛化家庭的优婆夷。总之,世尊讲的法,就是生死苦海中的法船,接引众生从生死的此岸到达涅槃的彼岸,所以我们要感念佛的说法之恩。
第二,要感念法的开慧之恩。佛法能打开我们心中的光明智慧,我们在打三皈依的时候,我们念深入经藏、智慧如海,佛法揭示的是宇宙人生的真相,是真正的大智慧。听闻佛法,能够让我们明白,世间人沉迷的这种快乐其实都是苦的根源,世人所贪取的五欲六尘,都是因缘和合的假相,都是梦幻泡影,不是真实存在的。宇宙万有的造物主是我们自己,都是我们的佛性,都是我们自性的作用,都是自性的显现,只要你把一切放下,即可恢复我们本来清净无染的自性光明。所以成佛不是去外得,也不是从外求,而是恢复我们本来的面目,我们本来的自性清净人人具足的,你只要放下,他就会恢复的。阿弥陀佛愿力加持国中菩萨,随自己的志愿自然得闻佛法,就是帮助这些菩萨灭除无明烦恼,恢复本有的自性,快速成佛。
所以对我们佛弟子来说,听经闻法非常的重要,经典无人说,虽慧不能解。佛法必须解行并进,以理论指导实践,解行并进,以实践来印证理论。闻法是入道的根本,我们有志修学,应当把听经闻法,列为我们一生一世的重要的功课,甚至要比我们自身的生命还要重要。我们现在,这个烦恼习气很重,有时候遇到一些违缘,不如意,心里矛盾挣扎,念佛也念不下去,烦恼纠缠不清。而以恭敬心听经闻法,往往可以让人于一念间心开意解,转念之间你就能放得下,心得自在,就能够静下心来念佛。再有,通过听经闻法,了解这句佛号的功德所在,了解了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更能发起求生净土的信心,念起佛来更能精进。况且,我们现在听经的条件很方便,不像古人那样,在过去,路途遥远,费尽辛苦,听经闻法很不容易的,现在光碟、电视、网络,打开你就能听闻经法,就能受到佛法的教育。也许有的人觉得,经的内容太深奥,太难懂,听不下去,其实,你只要下定了决心,坚持不懈多听几遍,时间长了都能够通达,书读千遍其意自知。我们用诚敬心用恭敬心来听经,我们自己的心也静了,而且,在听经的过程当中得三宝加持,自然我们自己的心性的东西就流露出来了,自己的这种智慧流露出来了,你就能听得明白。即使你上来听不明白,他也是有功德的。一是,你听经的过程当中,你心清净下来了,烦恼没有了;二是,你听经的时候不会去造业,都是安住在听经上面了,心意识安住在听经上面了,你就不会再去造业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