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3723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6-7-21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诸位法师 诸位居士大德 阿弥陀佛
我们继续学习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大家请看第四十二愿: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皆悉逮得。清净解脱三昧。住是三昧。一发意顷。供养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尊。而不失定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这是悉得清净解脱三昧愿。
阿弥陀佛在因地的时候,观察到诸佛刹中,发心修行的菩萨们,虽然也有禅定,但是心寂静的时候,不能在定中产生种种的大用,也就是只能寂不能照。如果这些菩萨,出来做种种的弘法利生的事情,这个禅定就会失去,照的时候又不能寂。这样,靠自力修行,要想成就佛果是非常难的。但是只要闻到弥陀名号,深信不疑,至心称念,都能得到清净解脱三昧。
清净,就是心无染着,离开一切的烦恼系缚;解脱,就是能在清净里面,生起它的照用,寂照平等就叫做解脱。愿文中说,住在这个清净解脱三昧,一念之间,就能供养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尊而不失定意,这就是寂照不二的境界。
住是三昧,于一念之间,完成供养无量诸佛的大行,是寂而常照;供养诸佛的同时,不失定意,这是照而常寂。寂和照相辅相成,才能圆满佛道,就像鸟的双翅,车的双轮,缺一不可。其实,清净解脱三昧,就是念佛三昧的另一个名称,我们持念佛号,念到一心不乱,内外湛寂,就是照而常寂,就是清净;正念佛时,名号历历清楚,不昏不昧,就是寂而常照,寂照圆融不二,就是解脱。他方世界的菩萨们,由于闻信阿弥陀佛名号,都能证得甚深三昧,达到寂照不二的境界。
《往生论注》中说:“八地以上菩萨常在三昧,以三昧力,身不动本处,而能遍至十方,供养诸佛,教化众生”。由此可知,从初发心的菩萨到七地以前的菩萨,得弥陀愿力加被,都能证得,八地以上菩萨的这种甚深三昧的境界,可见名号具有极大的加持力。
那么我们凡夫,应当怎样念佛才能得念佛三昧呢?从极乐世界回入娑婆的觉明妙行菩萨开示说,“你只要放下分别妄想、定下心意的攀缘思虑,稳定而慢慢地念下去。要使念佛的声音合乎你信愿的心,使你的心念随着专注于念佛的声音,念久了以后,自然可以让种种妄想的思绪澄清下来,然后,达到能念的心与所念的佛皆不可得,而又了了分明,如此即能证入念佛三昧。然而平日必须多念佛,从千句到万句,心无间断,这样做,根器最容易成熟,如果以意识心强迫要他一心,反而不能一心”。这一段,是觉明妙行菩萨对我们的开示。那我们把他解释一下,就是我们念佛的时候,只关注我们所念的佛号,不要在意三昧不三昧的,不要在乎静与不静,你只管去老老实实的念佛,功到自然成。而不是我们有些同修们去念佛,没念两天老想得到一种功夫,老想得到一种境界,这样就是觉明妙行菩萨的开示,以意识心强迫要他清净,反而不能清净,妄上加妄了。我们只管念兹在兹,口念心闻,用耳朵听,心闻,静静的来听这一句佛号,不要管他一不一心,功到自然成。我们经常讲,什么是功夫?就是你所用的功。自自然然的,功夫和你的这种清净,他是相成相辅的,他是平等的,如果你功夫没到,你老刻意的去求一个一心,反而是贪,反而是妄念。所以我们只在念佛上,不要去在功夫上,这样也是执着,也是一种贪心,反而是妄心,大家这个能听明白吧。
唐朝的怀感法师秉性刚毅,精进苦行。当他看到净土宗的经典里说,善恶凡夫只要用短少的时间,信愿持名,就可以在临终得生极乐世界,他生起了怀疑,就去请教善导大师。善导大师对他说:“但念佛名,决定得生西方,这是佛金口所说,十方诸佛证明不虚的,如果你不信,只要以至诚心称念佛名,不久当会有不可思议的境界,来证验之”。怀感法师听了大师的话,就进入道场闭关,在关中精进勇猛念佛,然而二十一天后,并没有看到什么殊胜的瑞相,他恨自己业障深重,想要绝食断命,来求生净土。善导大师知道之后,竭力的阻止他,劝他更加精进念佛,怀感法师听从大师的劝告,加倍努力,这样,过了三年,果真感得阿弥陀佛放出金色光明照耀于他,而且,他还历历分明地见到了阿弥陀佛眉间的白毫光,并证得了念佛三昧。怀感法师临命终时,见佛来接引他,于是面向西方正念往生。
从这个公案,我们可以看出,想要证得念佛三昧,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印光大师也并没有表明自己已经证得念佛三昧,他说,我既未证,焉能宣说。印光大师在《文钞》中,为我们明确开示了如何看待念佛三昧的问题。他说,“念佛三昧,也不易得,若不自量,或致着魔,须知往生净土,全仗信愿,有信愿,即未得三昧,未得一心不乱,也可往生”。这一段开示非常重要的,对我们这个一心去求功夫的人来说,一定要注意再注意,你功夫未到,你老想去得个三昧,大师这里面说了,反而有着魔的危险。我们只在用功上,不在这个结果上,就像师父跟大家说的,付出即收获。你一分的耕耘就是一分的收获,你不要没有付出多少,老想着得到一个大的收获,这种也是贪心,会感招魔来加持你,会着魔的,就是这样的。所以对我们这些根机陋劣的众生来说,应该从信愿下手,行住坐卧,起居饮食,时时刻刻锻炼自己的心,还有没有一丝一毫的牵挂。我们当下能够放下、舍弃的干干净净,在念头上不存有一点点的执着挂碍,那么在我们临欲命终的时候,就能洒洒脱脱、自自在在的。不会顾虑色身,也不会顾虑儿女情长,这才是大丈夫的气概,决定得生极乐世界,坐金莲台,直登不退之地。
好,我们大家来看第四十三愿: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寿终之后。生尊贵家。若不尔者。不取正觉。这是生尊贵家愿。
他方国土,诸菩萨众,这是本愿所被之机,指的是初发心到十信位的菩萨。因为在这个位次上的菩萨还有业力,很有可能转生会到卑贱之家,但是,初住以上的菩萨,像十住、十行、十回向这些菩萨,依靠自己的福德之力,都能生到尊贵之家,除非是为了乘愿而来,度脱众生的需要,示现到卑贱之家的。那这些浅位的菩萨,只要能够对弥陀名号闻而生信,或者称念佛名,或者礼拜阿弥陀佛,赞叹阿弥陀佛,都能够和阿弥陀佛的这个大愿相应,寿终之后,就能生尊贵之家。
那可能大家听到这里了心里就会疑问:菩萨都是发菩提心利益一切众生的,为什么一定要生到尊贵家呢?阿弥陀佛的这一愿,是为了这些菩萨能够度众广大考虑的。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尊贵家。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中,解释尊贵之家有三种情况。第一个,就是我们常说的皇亲国戚、王公大臣、有权有势的,这是尊贵之家的第一种。第二个,是指士大夫、有学问的家庭,就是我们常说的书香门第。第三个,是生长在长者居士家,有财富的家庭。这三种,权势、学问、财富这三种都称作尊贵家,一个人有菩提心、有道德、有学问,生在尊贵之家就比生在卑贱之家,更能受到世间人的尊重,度化众生的因缘就会更加的广泛、有说服力。再有,这个充足的财力,能够帮助菩萨更顺利的弘扬佛法,饶益有困难的众生。像我们现在建道场、印经书、启建大型的法会、援助受灾的群众,都需要这个资金来做保障,所以生尊贵家,能有利于行菩萨道。
当然,这一愿,是对愿意在本土度化众生的菩萨来说的,对他方的菩萨来说的。我们这些凡夫,千万不要有生尊贵家的愿心来念佛,我们念佛的目的,就是纯一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希求后一世的人天福报。不要说一般尊贵家的福报,就是转轮圣王、大梵天王的这种福报,我们也不能有希求心的。因为我们这个见思烦恼没断,如果生到极乐世界,那里没有让这些烦恼起现行的因缘,每天接触的,都是让我们生起念佛念法念僧的庄严的这种环境,不会退转,直至成佛的。如果来生大富大贵,贪嗔痴又非常的重,就会贪图五欲的享受。我们常说富贵学道难,富贵之人,每天都是在欲望上的享受,在名利场上的忙碌,很难反思,很难有这种感悟,更难静下心来修行,而且由于物质条件的过于舒适,又会贪恋这个人生。印光大师甚至说:“乃至于来生童真出家,一闻千悟,做大法师、大禅师去弘扬佛法度众生也不能希求”。因为就算是开悟的法师,可是没有到大菩萨的成就,没有到不退的位次,到时候也有可能迷失,一不小心就堕落了,那还谈什么利益众生呢?自己都保障不了的。因为单单是开悟,没有悟后起修,道业还不是很牢固,马上去行利他的事业,会荒废了自己的修行。像天台的智者大师,被称为东土小释迦,他修持的境界,是我们现在人根本没法相比的,但是他临终示位,是观行位而已,伏住了五住烦恼,但是他也是往生极乐世界。智者大师往生之后,天乡寺的慧延法师,想知道大师往生之处,他就书写《法华经》,求大师给他一个指示,结果夜里,梦见智者大师和观世音菩萨从西方净土而来,并且慈悲的对他说,这样子你的疑心就该去掉了吧?来给他一个印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