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755|回复: 1

[其它]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三【四十六】身与触即藏性---海仁老法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9-3 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阿难,汝常晨朝,以手摩头。
子六明身与触即藏性
佛制弟子,每日三摩其头,默诵偈曰:“守口摄意身莫犯,如是行者得度世;正念观时欲境空,无益之苦当远离。”此中无益之苦,指外道苦行。佛弟子中,不少外道出家者,佛敕每日摩头,令知已出家为僧,不可随俗,恣意放逸。阿难既出家为僧,当遵佛制,每日三摩其头,今佛举此征问以显触尘,相妄性真。普通内根与外尘合而成触;今但于一身中,以手及头,假摩成触,无须凭借外尘。手摩头时,头知手摩;则头是身根,手为触尘;反之,手触头时,知所触是头;则手为身根,头是触尘。如是根尘不分,互为因缘,正是因缘生法。
于意云何?此摩所知,谁为能触?能为在手?为复在头?若在于手,头则无知,云何成触?若在于头,手则无用,云何名触?若各各有,则汝阿难,应有二身。若头与手,一触所生,则手与头,当为一体。若一体者,触则无成。若二体者,触谁为在?在能非所,在所非能。不应虚空,与汝成触?是故当知,觉触与身,俱无处所。
初句佛征问阿难之意以为如何。此摩头所生之觉知,头与手俱有;头知摩者是手,手亦知所摩是头。究竟谁为能触,谁为所触,能触为在于手,抑在于头?若云知觉在手,手是能触,头为所触,则头应无知;今头既知,是手来摩,云何可说,头已成所触之尘?若谓知觉在于头,头为能触,手则成为所触之尘,应无知觉之用;然今手摩于头,确知所摩是头,云何可说手无知觉之用,而成为所触之尘?如是于头于手,皆求触尘,了不可得。若言手之与头、各各有一觉知,则汝阿难应有二身;若云头之与手,同一能触之觉知,当为一体。若果然一体,自无能所,既无能所,云何成触。必有二体相合,触义方成。若二体者以下,是恐阿难闻破一体,即转计二体。故佛继而破之,若云头手各知,是为二体者,头手皆知,皆为能触,则所触之尘,当谁为在?为在于手,为在于头。若在能摩之手,即非在所摩之头;若在所摩之头,即非在能摩之手。今二皆有知,二皆能触,独无所触之尘,不应虚空,成为汝所触之尘。可知触尘,来无所从,去无所住,当处出生,当处灭尽,甚至身根,亦无一定处所,二皆缘生无性以是之故,当知觉触与身,俱无处所。是明缘生性空,显空如来藏。
即身与触,二俱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初二句明因缘即假,显不空如来藏;后二句明因缘即中,显空不空如来藏。以身入与触,二皆相妄佚真,本如来藏。藏性随缘不变故,触尘非因手有,非从头出,故非因缘。以藏性不变随缘故,触尘非离手离尘而有,故非自然。跋陀婆罗菩萨,悟触尘即藏性,故能妙触宣明,成佛子住。
发表于 2012-9-3 12:35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24 21:5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