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6387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6-1-1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16-11-18 17:51
|
显示全部楼层
釋迦世尊用兩個世間的實例作証明:
(一) 擊鐘驗常。古來不少人因此一例子而開悟。就算在我所認識的佛弟子之中,亦有因此例子而有所領悟。希望大家留意參究。
佛命羅侯羅擊鐘一聲,然後問阿難:「有聞否?」阿難言:「有聞。」
耳根的作用是聞聲音。聲音即聲塵,乃六塵之一。佛問阿難有聞否,是指有無聞性,非指有無聞聲。阿難不知問題的真正所在,以聽到聲音為聞,故說「有聞。」
當鐘聲完全止息,佛又問「現在有聞否?」阿難以有聲為有聞,現在無聲,當然答「無聞。」
羅侯羅又擊鐘一聲,佛又問:「有聞否?」其實是問有無聞性。阿難以有聲音為有聞,所以說「有聞。」
佛要阿難親口說出以何為聞,阿難答言:「有鐘聲則有聞,無鐘聲則無聞。」可知阿難以有聲音為有聞,無聲為無聞。其實鐘聲止息,只不過是無聲,不是無聞性,若實無聞性,如何知道無聲?既知無聲,足顯無論聲音有無,聞性都是存在,不會滅。是聲音在聞性之中有生有滅,聞性不會隨著聲音的生滅而生滅。若聞性隨著鐘聲滅而滅,已滅的聞性,同於枯木,無有知覺。羅侯羅再次擊鐘時,怎能再聽到鐘聲呢?可知聞性不滅。只是阿難以境為心,以聲塵為聞性。等於阿難上來以見明才是見,見暗不名為見。其實見明見暗都是見。明暗有生滅,見性無生滅。
佛再命羅侯羅擊鐘,再問阿難:「現在有聲否?」阿難言:「有聲。」鐘聲完全止息時,佛又問:「現在有聲否?」阿難言:「無聲。」足証阿難未悟能知無聲音者就是聞性。
羅侯羅又再擊鐘,佛又問:「現在有聲否?」阿難言:「有聲。」佛問阿難:「怎樣才會有聲?怎樣才會無聲?」阿難答言:「擊鐘之時有聲。鐘聲完全止息則無聲。」佛欲令阿難了知聲從擊鐘的緣而生,不擊無聲,鐘聲即從緣滅。惟聞性不是因擊鐘之緣而生,亦不是因鐘聲滅而滅,佛意要顯示聲塵有生滅,聞性恆常不滅。有聲之時,聞性不是隨聲塵而生。無聲之時,聞性亦非滅。可惜阿難未悟聞性常住,仍然執著有聲則有聞,無聲無聞。可知阿難仍然不辨根塵。佛要阿難解釋清楚:「鐘聲一擊,我問你有聞否?你說有聞。鐘聲止息,我問有聞否?你說無聞。再擊鐘,我問有聲否?你說有聲。鐘聲完全息滅,你又說無聲。究竟是無聞還是無聲?」
當聲銷無響之時,此但無聲,阿難卻說無聞。若真無聞,即聞性已滅,無有聽覺。若無聽覺,鐘聲更擊之時,阿難應該不聞。但阿難又言有聞而知有聲。可知無聲之時只是無外境,不是無聞性。若聞性隨著聲塵滅而滅,誰個知覺無聲?是知聲塵在聞性中有生有滅,非是聞性隨聲塵而生滅。聲塵有生滅,聞性無生滅。由此類推,六塵有生滅,根性無生滅。証明根性常住,而且靈光獨耀,迥脫根塵。就算聾人,其聞性仍然存在。他只是耳根聾,非關聞性之事。
(二) 譬如一熟睡人,其家有人於彼熟睡之時擣練舂米。彼人於夢中所聽到的是鼓聲或鐘聲,卻奇怪何以鼓聲鐘聲似木石的聲音呢?
在睡夢中能聞聲者乃聞性的功能。誤為鼓聲鐘聲是夢中獨頭意識分別夢外之境。展轉計度,奇怪何以鐘聲鼓聲似木石聲乃意識的錯覺,非關聞性之事。此例子其實較擊鐘驗常更深一層。
熟睡中人,暫時捨離六根六塵,全身皆忘,惟聞性仍在。人雖熟睡,但聞性清醒。聞性不會因人之熟睡而斷。不但生時如是,甚而死後,聞性亦不會因肉身死亡而消滅。肉身雖然死亡,甚至灰飛煙滅,惟是聞性不滅,聞性常存。
釋迦世尊以上來兩個實例証明根性真常、不生不滅。根性就是我們的真心,我們的肉身會死亡,但真心不會滅亡,真心常住。是故應以根性為因地心起修。
只需於六根中選擇最圓通的一根而守之。不許心光出流緣塵。如何守呢?就是「不隨分別」。然後回自己的心光反照自性。日子久,功夫深,常住真心即時顯露。
楞嚴經有幾句絕妙的偈談下手功夫:「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不取無非幻。非幻尚不生,幻法云何立。」所謂「自心取自心」,指見分與相分都是源於一心,所謂一切唯心。但一切眾生皆不知見相二分同一自心,反而妄以能見的見分妄取所見的相分,是謂自心取自心,成為生死煩惱結。眾生要解的正正就是生死結。本來是清淨,現在卻生起一切人相法相及山河大地的幻化相。幻即是虛妄不實。若悟到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見到諸相非相,就見到自己的真如心。
六根取六塵是生死結。六根不取六塵,迴自己的心光,返照自性。以如如智,照如如理,即能解除生死結。不取就是解脫。不取,亦即是不隨分別。是以不隨分別乃最簡要、最巧妙的下手功夫,是最圓頓的修行方法。
若從圓通本根去解生死結,究竟有多少個生死結?如何解結?六根之中,應選那一根為圓通根呢?
其實六根中每一根都有六結,六結即是五蘊。若解去其中一根之六結,一解一切解,其他五根的六結亦皆同時解脫。
不生不滅的如來藏心與生滅的無明和合,成阿賴耶識,此乃第一結。次成行蘊,即第七識,是第二結。次成想蘊,即第六識,是第三結。次成受蘊,即前五識乃第四結。最後成色蘊,即內之根身,外的世界,所以色蘊有二結。合共就有六結。從內向外,起由阿賴耶識始,一路向外,一、二、三、四,至色蘊具有第五、第六二結。解結之時由外向內,即由色蘊始,六、五、四、三、二、一,依次解結。猶如把禮物包幾重花紙,必由內面開始。解禮物時則由最外向內,一重一重的解開花紙。
無論你如何的上根利智,都要依次序解結,只是上根利智比下根的人解得快。六個結解盡,就証到一真無妄的境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