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演程居士

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释---宣化上人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2 21:38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2 21:38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3 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须菩提:须菩提尊者是佛十大弟子之中的一个,他是“解空第一”。解,就是“明白”,他是第一位明白空理的,所以在《金刚经》上,他是一个当机众,请示释迦牟尼佛“般若”这个道理。
“须菩提”中译有三种意思:空生、善现、善吉。因为他的名字有三种意思(不是一定三个名字),所以在“五不翻”里头是属于“多含不翻”;因为这个,所以还叫“须菩提”。这位尊者在往昔欢喜珠宝,可是欢喜珠宝,就常常把它藏起来,不叫人看见。所以在他出世的时候,还有这种境界现出来:很奇怪的,他一出世的时候,他家仓库里所有的金银财宝都没有了、都空了,不知道到什么地方去了,所以叫“空生”。等过了七天之后,这些仓库里头的财宝又都现出来了;本来都没有了,这回又都现出来了,所以他的名字又叫“善现”。父母亲生了他之后,就要去问一问算卦的先生,这个小孩子是好、是不好?人们差不离有什么事情,都看爻卦、问〈易经〉;印度没有〈易经〉,但是也盛行医卜星相,也有算卦、卜筮的书。生了这小孩子,请算命的、批八字的给算一算;一算,这个小孩子“既善且吉”,是又好养、又吉祥,所以他的名字又叫“善吉”。
以上是须菩提名字的来源。若按着“须菩提”这三个字的中文意思来讲,“须”是“应该”,你要这样;要怎么样呢?菩提。这个“菩提”的音,就是“普提”;普提,就是叫你们都打起精神,不要那么萎靡不振,不要向自己投降,像战败的公鸡。都要提起精神来,抖擞精神振作起来!不要坐那儿,就像一堆泥巴瘫在那儿,坐也不像坐的样子,站也不像站的样子,躺也不像躺的样子,走也不像走路的样子!这四大威仪,都要时时刻刻的注意,所谓“三千威仪、八万细行”,我们要打起精神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3 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优婆尼沙陀等,而为上首:“优婆尼沙陀”也是梵语,译成中文就叫“尘性空”。因为他看一切的尘性是本空的,觉悟尘性这种无常的道理,所以这一位尊者,也是没有所执着,善解空理。“等”,有这个“等”字,就不是单单他们六位比丘,有很多很多,最低限度也有一千二百五十位大比丘;不过不能把他们的名字全都提出来,只提出这六个人的名字,来代表所有的大阿罗汉、大比丘。这个“等”,就等于一千二百五十五个弟子都包括在内了;不过他们六个人是上首,在这些尊者里边是做领袖的,是做这些人的表率的。“上首”,也就是“上座”,也就是资格老,老资格要坐在前边。
那么这几位尊者出现到这个地方,我们也应该学一学以上这几位尊者的行为,打起精神来,不要天天好像睡不醒那个样子,自误前程。所以我们学习《楞严经》,若把这些尊者的性格和思想都认识了,也就尊重佛经了。
好像须菩提尊者化缘,就愿意到有钱的家里去化,他执着说:“这有钱的人,应该叫他们更多种一点福!”所以要到他们那儿化缘去。那么迦叶祖师就说:“那没有钱的人应该种福,若不种福,永远都没有福报!”所以他给没有钱的人种福去。这两位尊者各有所偏,可是殊途同归,这也都是一个样的道理。我们学佛法,要学圆融无碍,不要有一种偏;有一种偏,虽然殊途同归,还是有所偏了!修行要修中道,中道“非空非有、亦空亦有”。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3 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D2缘觉众

复有无量辟支无学,并其初心,同来佛所,属诸比丘,休夏自恣。
**【编按】此段经文浅释融入一九八七年九月五日“主观智能推动力”讲述

复有无量辟支无学:“复有”就是又有。又有“无量辟支无学”,辟支就是辟支佛,前面大阿罗汉是声闻乘,这辟支迦罗是缘觉;声闻、缘觉,这叫“二乘”。这二乘的辟支迦罗,有无量无边那么多。“无学”,就是到无学位上;证到四果阿罗汉,这叫“无学位”。
本来辟支佛是在无佛出世的,就叫“独觉”;有佛出世,就叫“缘觉”,因为他跟着佛修行“十二因缘”而悟道的。十二因缘,就是“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这是“顺生门”。“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入灭,六入灭则触灭,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死灭”,这是“还灭门”。
在有佛出世的时候叫“缘觉”,那么现在来的这一班辟支佛,有没有独觉?有。说是:“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怎么还有独觉?”这一些独觉,不是在释迦牟尼佛成佛以后修道的;是在释迦牟尼佛没有成佛以前,他们在山里头修这十二因缘法,“春观百花开,秋睹黄叶落”,看万物自生自落这种道理,他们就悟道了,所以叫“独觉”。这些的独觉,等到释迦牟尼佛成佛了之后,他们也都从深山穹谷里边、岩穴之内出来,来助佛扬化,帮着释迦牟尼佛弘扬佛法,来做影响众。所以又有无量无数那么多的辟支无学,就是已经证了辟支佛果位,到无学的程度上的,有这么多人。
并其初心,同来佛所:不单说这一些无学辟支佛,还有初发心的辟支佛、大阿罗汉、比丘;他们的道业都还没有成熟,所以叫“初心”。连同这些初发心的声闻、缘觉,都一起跟着无量辟支无学,到佛所住的地方。
属诸比丘,休夏自恣:“属”,是附属;“诸比丘”,就是一切大比丘。辟支无学附属这一切的大比丘,来“休夏自恣”。在佛教里头,有“结夏安居”这个规矩。“结夏”,就是从农历四月十五到七月十五,在这三个月 (九旬)的期间要安居。怎么安居呢?就是住在那儿,什么地方也不去;也不旅行,也不去 holiday(度假),到处都不去。为什么?
(一)四月到七月,天气很热的,在印度更热,若各处走,也很热。(二)避免踏死虫类。为了养成慈悲爱护众生的心,所以从四月十五到七月十五这段虫子生活最旺的期间,要避及杀生,足不踏生虫。因为这时虫子很多,你若一走路,在路上就会把虫子、一切生物踩死;尤其印度那个地方,我相信虫子更多。所以佛在这段期间立下“结夏安居”这个制度,又叫“结制”,在九十天结夏之中,出家人──就是比丘、比丘尼,和佛都住一个地方,什么地方都不去。等结夏完了,就叫“解制”,也就是“休夏”,即结夏圆满、休止了。
这种方法,在印度,一方面天气也是热,人不愿意到外边去乞食去;一方面也是护生,不愿意因为自己乞食,杀了很多生命。结夏安居完了,正是七月十五日,这天就是“佛欢喜日,僧自恣时”。
怎么叫“自恣”呢?就是僧众在这三个月的期间,也不知道谁有什么过错,也不知道谁犯什么毛病了,在结夏完了的时候,大家都要共同检举。也就是你若知道你的过错,就要坦白;若不知道你的过错,旁人要检举。这个“检举”,就是要大家改过自新。
自恣,是“自陈己过”。每一个僧人都尽量把他所要说的话说出来,很坦率地把自己的过错都举出来,毫不隐藏,告诉大众,这叫“白众”;这种制度,在僧人里边是非常重要的。又者,自恣,就是“恣汝所问”,你愿意怎么举问都可以的。在这时候,我说你的过错,你不能不满意,要互相说过;你说我有什么不对,我说你有什么不对,大家互相劝勉、互相警惕,你把我的毛病都找出来了,我把你的毛病也都找出,这互相都没有毛病了!这叫“互相劝善规过”,劝你往好的地方去做,规谏你不要再犯过。
休夏自恣就是有这两种的作用,令人改过迁善、改过自新,“以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今后种种,譬如今日生”,做一些个有益身心的事情。所以过一个结夏,僧人增加一岁,这叫“僧腊”;僧腊,就是由受戒那一天算起,结过多少夏、安过多少居,就算多少个岁数。为什么要这样?就因为出家人,都要循规蹈矩,爱惜其他的生命,所以有这个仪式。我们现在在西方国家,不像印度那么样炎热;卫生设备比那儿好,在夏天也不像印度那么多的虫,可是我们还守这种制度,是好的。

 楼主| 发表于 2019-1-20 10:52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5-1-8 03:4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