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353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3-11-15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六神通
1 神足通 2 天耳通 3 他心通 4 宿命通 5 天眼通 6 漏尽通
相应部 第二 食品
[七十] 须尸摩
汝等尊者如是知、如是见,享受种种之神通耶?--一为多、多为一、显现变为隐没,越墙、越垒、穿山、无障碍,恰如行空出入地下,于水中不分水而行如走于地上。趺坐于虚空,恰如有翼之鸟。有大神力,大威力,于日月以手触捉,以此身行于梵界耶?
汝等尊者,如是知、如是见,以清净超胜人间之天耳界,对人天之两音、远音、近音、皆闻之耶?
汝等尊者,如是知,如是见,以心,对他众生之心,他人之心,得予把握知之耶?--有贪心知为有贪心,离贪心知为离贪心,有嗔心知为有嗔心,离嗔心知为离嗔心,有痴心知为有痴心,离痴心知为离痴心,集注心知为集注心,散乱心知为散乱心,大心知为大心,不大心知为不大心、有上心知为有上心,无上心知为无上心,寂静心知为寂静心,非寂静心知为非寂静心,解脱心知为解脱心,非解脱心知为非解脱心耶?
汝等尊者,如是知、如是见,忆念种种宿住耶?譬如一生、二生、三生、四生、五生、十生、二十生、三十生、四十生、五十生、百生、千生,种种成劫、种种坏劫、种种成、坏劫……“于彼处,名如是如是,姓如是如是,如是之容色,如是之食,经验如是如是之苦乐,得如是之寿。彼殁于其处,而生于此处。于彼处,名如是如是,姓如是如是,如是之容色,如是之食,经验如是之苦乐,得如是之寿。彼殁于其处,生于此处。”如是详细种种宿住、悉忆念耶?
汝等尊者,如是知、如是见,以清净超胜人间之天眼,见众生之殁,见生时之劣、胜、美、丑、好、恶,如众生之如业行耶?实汝等尊者,对“此等众生,身恶行具足,语恶行具足,意恶行具活骂圣者、邪见、执持邪见业,故彼等身坏命终,生于苦处恶趣、无乐处、地狱。”又实汝等尊者对“此等众生,身善行具足、语善行具足、意善行具足、不骂圣者、有正见、执持正见业,故彼等身坏命终,生于善趣、天界,”如是,以清净超人之天眼,得见众生之殁,生时之劣、胜、美丑、好、恶,得知众生如业之行耶?
汝等尊者为如是知、如是见,对超色、无色之寂静解脱、得于身触而住耶?
慧解脱
相应部 第二 食品
[七十] 须尸摩
“于今,尊者未到达此记说与此等之法者耶?”(须尸摩问众尊者是否具有六神通,众尊者回答说:并无六神通,众尊者为慧解脱者。)
“友!并无此事。”
“何以故?”“友,须尸摩!我等为慧解脱者。”
先知法住,后知涅槃
相应部 第二 食品
[七十] 须尸摩
尔时尊者须尸摩由座起来诣世尊处。诣已,礼敬世尊,坐于一面。
坐于一面之尊者须尸摩,将与彼等诸比丘之论议悉告世尊。
“须尸摩!法住智为前、涅槃智为后。”
“大德!我对世尊略说之义、不得详知,大德!如世尊之所说,我对世尊略说之义,欲详知为宜。”
“须尸摩!汝无论知或不知,法住智为前,涅槃智为后。须尸摩!汝云何思惟?色为常耶?或为无常耶?”“大德!是无常。”
“又,无常者是苦耶?或是乐耶?”“大德!是苦。”“又,无常苦、变易之法得认:“此是我所,此是我,此是我之我”耶?”“大德!并无此事。”
“受是常耶?或无常耶?”“大德!是无常。”“想是常耶?或无常耶?”“大德!是无常。”“行是常耶?或无常耶?”“大德!是无常。”“识是常耶?或无常耶?”“大德!是无常。”
“又,无常者是苦耶?或是乐耶?”“大德,是苦。”
“又无常苦、变易之法、得认:“此是我所,此是我,此是我之我”耶?”
“大德!并无此事。”
“须尸摩!然任何过去、未来、现在,内、外、粗、细、劣、胜、远、近之色,对一切之色,不得以认:“此是我所、此是我、此是我之我。”如是,必须以如实正慧、对此作视。
任何过去、未来、现在……对受……对任何之想…
任何过去、未来、现在,内、外、粗细、劣、胜、远、近之行、一切诸行,不得以认:“此是我所、此是我、此是我之我。”
任何过去、未来、现在,内、外、粗、细、劣、胜、远、近之识、对一切之识、不得以认:“此是我所,此是我,此是我之我。”如是,必须以如实正慧、对此作视。
须尸摩!多闻之圣弟子,于色如是见而厌离、于受、于想、于诸行、于识亦厌离,生厌离、离贪、予解脱,于解脱生解脱之智:“知生已尽、梵行已立,应作已作,更不再生。
”须尸摩!汝见:“缘生而有老死”耶?”“大德,诚然。”“须尸摩!汝见:“缘有而有生”耶?”“大德,诚然。”“须尸摩!汝见:“缘取而有有”耶?”“大德,诚然。”“须尸摩!汝见:“缘爱而有取”耶?”“大德,诚然。”“须尸摩!汝见:“缘受而有爱,缘触而有受,缘六处而有触,缘名色而有六处,缘识而有名色,缘行而有识,缘无明而有行”耶?”“大德,诚然。”“须尸摩!汝见:“缘生灭而有老死灭”耶?”“大德,诚然。”“须尸摩!汝见:“缘有灭而有生灭”耶?”“大德,诚然。”“须尸摩!汝见:“缘取之灭,而有有灭,缘爱之灭,而有取灭,缘受之灭,而有爱灭,缘触之灭,而有受灭,缘六处之灭,而有触灭,缘名色之灭,而有六处灭。缘识之灭,而有名色灭,缘行之灭,而有识灭,缘无明之灭,而有行灭”耶?”“大德,诚然”。
“须尸摩!汝亦如是知、如是见,享受种种之神通耶?”“大德,并无此事。”
“须尸摩!今此未能到达此记说,与此等之法者,须尸摩!我等实行于此。”
尔时,尊者须尸摩,稽首世尊之足,白世尊曰:“大德!罪克服于我。我如是,对善说之法、律,如是法之盗人而出家,愚而无知、为不善者。大德!我世尊,我对其罪知是罪,愿予与领受,而于未来无再犯。”
“须尸摩!汝为罪所克服,汝于如是善说之法、律,如为法之盗人而出家为愚而无智,是不善者。
须尸摩!譬如、捕犯罪之盗贼,遂于王之前而示曰:“大王!犯罪之盗贼带来矣。对彼应课以王所欲之刑罚。”王对彼者如是曰:“汝等将此者,去以强绳坚缚后手,剃为秃头,鸣击小鼓,由街至街,由巷至巷,巡回曳领,由南门出,于城邑之南,而刎其首。”如是臣等,将彼人以强绳坚缚后手,剃为秃头、鸣击小鼓,由街至街,由巷至巷,巡回曳领,由南门出,于城邑之南,而刎其首。须尸摩!汝对其如何思惟耶?彼人为此经验苦、忧耶?”
“大德!诚然。”
“须尸摩!彼人为此虽受苦、忧,但于如是善说之法、律,为法之盗人出家者,对此将受过苦之报与剧报,乃至堕地狱。”
“须尸摩!汝见罪为罪,如法悔过。我等将摄受领纳。须尸摩!于圣律,对见罪为罪如法悔过者,增长功德,于未来入于律仪。”
此篇经文对应阿含经故事选→89.须深盗法
有一阵子,佛陀在摩揭陀国首都王舍城游化,住在城北郊外的迦兰陀竹园。
那时,摩揭陀国的国王,以及当地的许多大臣、婆罗门、富有的长者、居士与一般民众们,都对佛陀及比丘大众十分敬重,所以对他们的供养,如衣、食、医药、日用品等特别丰富。相对的,当地其它外道所能得到的供养,就很少了。
住在王舍城的外道们,为因应供养少,生活困难的困局,共同集会商量,最后想出一个点子,推举他们之中一位名叫须深的聪明青年,要他到佛陀那边去出家,看看能不能学一些佛陀的秘籍回来,好让他们也能得到大家的信仰与尊重,期望能恢复往日供养的水准。
背负特别任务的须深来到迦兰陀竹园,向一群比丘请求出家。经由比丘们的引见,佛陀也同意他在僧团中出家了。
半个月过去了,有一天,他听到一些比丘自称是证得解脱的阿罗汉,觉得这下机会来了,赶紧前去向他们请教,怎样才能学得初禅而得解脱。
然而,这些比丘却告诉须深,他们不会初禅,也不会神足神通。
须深不相信,就继续要求这些比丘教他第二禅、第三禅、第四禅等其它禅定。但是这些比丘都说他们不会,更不会他心神通、宿命神通。
须深对这些比丘的回答很不满,质疑、指责他们前后所说互相矛盾,哪有不会禅定,而还可以自称是解脱阿罗汉的!
这些比丘就告诉须深,说他们是慧解脱者。
须深根本不了解,也不相信这样的回答,就去向佛陀求证。
佛陀告诉须深说:
「须深!修学的前后次第是:先知『法住智』,后知『涅槃智』。那些比丘就是以这样的次第,从专精思惟、安住于不放逸,而修得离我见、不起诸烦恼而证入解脱的。」
须深完全听不懂佛陀在说什么,就请求佛陀为他详加解说。
佛陀解说道:
「须深!不管你知不知道,修学的必然顺序,就是要先知法住智,后知涅槃智。
须深!你认为如何?有出生所以会老死,不离出生而有老死,是吗?」 「是的,世尊!」
「像这样,生、有、取、爱、受、触、六入处、名色、识、行、无明;有无明所以有行业,不离无明而有行业,是吗?」 「是的,世尊!」
「反过来说,不出生就不会老死,不离生之灭而老死灭,是吗?」 「是的,世尊!」
「像这样,生、有、取、爱、受、触、六入处、名色、识、行、无明;无明灭所以行灭,不离无明灭而行灭,是吗?」 「是的,世尊!」
「须深!让我再问你:色是常,还是无常呢?」 「世尊!是无常。」
「无常的事物,会带来苦呢?还是乐?」 「世尊!是苦。」
「既是无常、苦,那是变易之法了,能在变易之法中,找到所谓不变的『真我』吗?」 「世尊!不能。」
同样地,佛陀又分别以「受、想、行、识」一一提问,并且由现在扩展到过去、未来等,说明这一切都是无常,是苦的,其中不存在所谓的「真我」。然后,佛陀作了个小结论说:
「须深!多闻圣弟子对色、受、想、行、识有这样的理解而生厌,因厌而离贪爱,因离贪爱而解脱,因解脱而生解脱之智:我的生死已尽,清净的修行已经确立,该作的都已完成,不再有往生下一辈子的后有爱了。
须深!有了这样的所知所见,就会各种禅定,各种神通了吗?」
「不会的,世尊!」
「须深!这就是先知法住智,后知涅槃智。那些比丘就是这样专精思惟,安住于不放逸,而修得离我见,不起诸烦恼而得解脱的。」
佛陀说到这里,须深当下远尘离垢,得法眼清净:见法、得法、觉法而自己解决了对法的疑惑,心中无所畏惧。
这时,悟入正法的须深,向佛陀顶礼,忏悔他出家盗法的不当动机,并请求佛陀的原谅。
佛陀接受了须深诚心的忏悔,并且告诉他说,若以名闻利养的动机来出家盗法,日后其心里的不安折磨,将会更胜于盗贼被国王行刑,慢慢凌迟至死的痛苦。
何为盗法
相应部 第二 食品
[七十] 须尸摩
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王舍城竹林栗鼠养饵所。尔时,世尊深受恭敬、尊重、敬仰、供养,得衣服、钵食、床区、医病之必要药物、资具等。比丘僧伽亦颇受敬重、恭敬,供养、尊重,得衣服、钵食、床座、医病必要之药物、资具等。
异学之游方者等,未受敬重、恭敬,供养、尊重,未得衣服、钵食、床座、医病之必要药物、资具等。
尔时,游方者须尸摩,与众多游方者之徒,俱住王舍城。游方者须尸摩之徒,向游方者须尸摩作如是言曰:“来,友!须尸摩!汝宜往沙门瞿昙之处修梵行。汝完全学法后,再告知我等,我等完全学得其法后,为在家者说示,如是我等亦受敬重、恭敬、供养、尊重,获得衣服、钵食、床座、医病之必要药物、资具等。”
如为法之盗人而出家为愚而无智,是不善者。(改个顺序→如为法之盗,而人出家,为愚而无智,是不善者。)
何为盗法?为了受敬重、恭敬、供养,获得衣服、钵食、床座、医病之必要药物、资具等。而出家修梵行。此即为盗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