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809|回复: 1

[善导大师] 第十八愿善导释(十七.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5-7 23: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各位法师、各位莲友:南无阿弥陀佛(三称)

**今天晚上很高兴有大陆湖南的法师以及莲友们过来参访,和大家相聚一起,共同研讨净土宗的教理,请大家以掌声热烈欢迎。在热烈欢迎之余,我也感到十分的歉意,没能到机场去迎接大家,也没能做周全的接待,不过,大家都是为法而来,所以今天晚上大家就来共参法会。很惭愧,我不是一个善于演讲的人,但是因为我们所研讨的都是善导大师这个法脉,多方深入,多做各方面的理解,都是有益的。

**有关研讨善导大师对第十八愿的解释,今天已进入第十七次。善导大师对第十八愿的解释非常丰富,林林总总大约有二、三十条,今晚我们就以“三段取意文”为轴心来研读,同时以补充讲义来解释。三段取意文的第一段是善导大师《观经四帖疏.玄义分》的二十八个字的解释:

**若我得佛,十方众生,称我名号,愿生我国,下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第二段是《观念法门》三十二字的解释:

**若我成佛,十方众生,愿生我国,称我名字,下至十声,乘我愿力,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第三段是《往生礼赞》的四十八字愿成释:

**若我成佛,十方众生,称我名号,下至十声,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彼佛今现,在世成佛,当知本誓,重愿不虚,众生称念,必得往生。

**(讲义)

**略唯除文,有何意乎──大师三段取意文,皆略“唯除五逆、诽谤正法”八字。

**善导大师这三段取意文的每一段都略掉了第十八愿原文中的“唯除五逆、诽谤正法”这八个字。善导大师不只在这三段取意文略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可以说,凡是善导大师对第十八愿的解释都略掉了这八个字。为什么会略掉这八个字呢?略掉了这八个字在意义上会不会不完整?或者变动阿弥陀佛的愿文本意呢?善导大师的用意是什么?

**(讲义):

**盖引《观经》下下品文解释愿文,以彰摄取深意;故虽略文,其意甚广。

**就这三段文来讲,善导大师对第十八愿的解释是引用《观无量寿经》下品下生的经文来诠释的,这一种解说方式叫作“以经解经”──以经文解释经文,以经典的整体教理来解释经典中的各文句。如果经文在这里释意不明显,但在别处有解释,那就以别处的解释来显明这个地方的经文。对净土宗来讲,要保证净土宗的纯粹度、纯正性,就要以纯粹的净土经论来解释净土的经文,若是以其它的经典来解释,或者是以其它宗派的思想来解释,那就会变成圣净混杂,净土宗也就不是纯粹的净土宗了。

**善导大师,或者是传承的祖师──龙树、天亲、昙鸾、道绰等祖师,他们讲解弥陀净土法门,都是以净土的经典──净土三经来阐释。所以善导大师对第十八愿的解释,也是以净土的经典之一──《观经》下下品的经文来解释,这样教理就不会差错。

**以经解经,是净土宗纲格,保证“纯、正”,不使偏杂。
本愿文短,下品文长,以下下品解释本愿,则本愿文中的机法益,一目了然。

**譬如第十八愿所讲的“机、法、益”:“机”就是“十方众生”;“法”就是“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益”就是“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再者,若就其中“乃至十念”的“十念”来讲,如果不是以净土的经典来解释的话,就会各有不同。在《第十八愿讲话》这本书中我也有举出这种现象。

**有关“十念”这个名相,在其它的经典也出现很多,譬如小乘佛教所注重的《杂阿含经》也常常提到十念;《弥勒菩萨所问经》也有提到“十念”;在时间的比喻形容上也有所谓的十念。那这些“十念”和第十八愿的“十念”同或不同呢?完全不同。

**《杂阿含经》所讲的十念是“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念休息、念安般、念身,念死”,而第十八愿所讲的十念,无论是以《无量寿经》的经文来解释,或以《观无量寿经》来解释,都跟《杂阿含经》所讲的十念完全不同,乃至跟《弥勒菩萨所问经》的十念,或者时间上所讲的十念,也完全不同。就此问题,善导大师以下品下生的经文来解释“十念”就很吻合第十八愿的文意,不但正确,也纯粹,可说天衣无缝。

**虽然历代有很多大德讲述净土法门,可是往往以其他的经典、宗派主张来解释净土,这样净土就混杂了,圣净、难易、自他的分辨就模糊了。将各宗教义混杂会有什么情况呢?就会教理不明确,导致修习净土法门的人,他念佛同样是愿生极乐世界的,但是在教理混杂的情况下,他忐忑不安,不确定自己是否真能如愿往生。

**所以修持净土法门一开始就必须清楚“圣道门”与“净土门”的区隔,了解“难行道”跟“易行道”的不同,分辨“自力”跟“他力”的差别。对于这些必须井然有序、有条不紊地划分清楚方不会无所适从、混淆不清。这也是我们之所以注重善导大师这个法脉的原因,因为善导大师这个法脉都是以净土的经论解释净土的经文,同时对于圣净、难易、自他之别,分辨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第十八愿文字很短,只有三十六个字,因为本愿文是属于原则性、纲领性的揭示;下品下生之文就比较长,比较详细具体。以下我们就本愿文和下品下生文比对一下。

**第十八愿愿文: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下品下生文:

**下品下生者: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如此愚人,以恶业故,应堕恶道,经历多劫,受苦无穷。如此愚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种种安慰,为说妙法,教令念佛。彼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应称无量寿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命终之时,见金莲花,犹如日轮,住其人前;如一念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

**第十八愿文中的“至心信乐(lè)”也有人读成“至心信乐(yào)”。乐(lè)跟乐(yào)读法不同,意义也因此各别。那这里是读“乐(yào)”还是“乐(lè)”呢?如果以经解经的话是读“乐(lè)”。

**我们看《无量寿经》卷下第一段对第十八愿的解释,这一段经文称为“本愿成就文”,也称为“第十八愿成就文”,共有四十个字:

**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这一段经文有就第十八愿的“至心信乐(lè)”作解释。在这里解释为“信心欢喜”,可知“乐”就是“欢喜”的意思,所以应该读乐(lè)。如果读“乐(yào)”的话,是“好乐(yào)、喜欢”,意即对某个境界、某个东西很向往,希望到达、希望获得,叫作“乐(yào)”;如果能够到达那个境界、获得那个东西就没有遗憾,而且满怀欢喜,叫作“乐(lè)”,假设很盼望却迟迟不能达到、不能拥有,心中就遗憾,就不乐(lè)。

**对我们来讲,欣慕极乐世界,盼望往生这一件事情,它不是困难的,因为净土法门是“易行道”,如同“乘船则乐”;同时它不是遥不可及,也不是“未来式”,而是目前垂手可得,可以说是“现在式”。为什么?因为是阿弥陀佛发愿要救度我们,也为我们完成往生极乐世界的资粮功德(往生的正因正业)。阿弥陀佛为我们发这个愿,同时也为我们修行来完成这个愿,并将功德都聚在六字名号当中而回赐给十方众生,十方众生只要愿生弥陀净土,专称弥陀佛名,就接受到阿弥陀佛完整的功德,当下就获得往生弥陀净土的身份。所以第十八愿成就文就说“即得往生”,而且“住不退转”。“即”有“同时即”与“异时即”之别,即得往生的“即”,是“同时即”之意,也就是当下,不隔念、不隔时、不隔日,当我们确定往生弥陀净土,此后专称弥陀佛名,在那个当下,就已经获得往生的身分了。

**既然能够获得往生,我们就无所恐惧,就心生欢喜,所以第十八愿文的“至心信乐”我们就读“lè”。如果不了解这个教理,一般人就会读“yào”,这个“yào”是未来式,是好乐、盼望的意思,希望将来能够拥有、能够达到,可是至于能不能达到、能不能拥有,目前还不能确定,这样心中就没有安心,没有乐心,不喜乐。



发表于 2016-5-8 13:29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25 06:3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