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123|回复: 0

[善导大师] [音频]如何应对道场中的人事烦恼(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3-11 23: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南无阿弥陀佛,今晚座谈的题目是:如何应对道场中的人事烦恼。写了一篇简单的条文,很简单,大家都看得懂。我也不按这个讲了,就跟大家随便说说。

**我本人出家也将近二十年了,住过道场,也建立了自己的道场,也观察过别的道场和其他念佛的团体,看到一些道场、团体往往被人事烦恼所纠缠,成为一个问题。

**那么个人如果遇到这样的问题怎么办呢?当然不快乐也不能安住。在团体中,就会产生负面的效果。我们大家在座的会不会也有这方面的困扰?

**一般遇到人事烦恼,心里就很不快乐,主要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就是责怪这个道场怎么这样啊!一般人都不会反观自己,认为都是人家的错,认为整个道场都不好。人遇到事情,他往往就觉得,是谁对他不好,甚至有时候战火蔓延,觉得别人都对他不好。如果领导再说句话,就觉得领导也袒护别人,这个团体没法呆了——“我抱着一腔热情来。你看,这里一点也不公正!”这就是缺乏回光反照的能力,不知道自己的过错,他需要人家来赞成他说“对方就是不好”,他就觉得自己正确,快活了,高兴了。如果人家来说:“要看对方也有长处啊,我们自己反省一下哪里有什么不足。”这话他不愿意听,首先怪罪对方,看不到自己的过错;第二种,就是有一种人,他也知道自己不对,但是他不知道怎么应对:“我知道我不对,可是改正不了,那我走吧。”采取三十六计最上一计——一走了之的办法,这样在团体中也呆不住。

**这第二种要比第一种好一些。第一种人有很大的破坏力:他在道场里像个泥鳅一样到处窜,专找那些跟他“志同道合”、同样见解的人,如此这个团体会分裂、分化;再一个,他在团体里会到处讲,讲许多话,因为感到不平啊,觉得自己正确,这么受不白之冤,人家对他不理解,他就有不平的情绪;另外呢,他告别团体之后也不是心平气和、公正客观的,他在外面也会说:“那个地方看着很清静,其实不咋地,我呆了三五年,我还不知道吗?!”他这样的话一讲,人家一听就觉得:对对对,他在那呆那么长时间,说的话想必是不错的。这个杀伤力特别大,而且他也完全认识不到自己的过错。第二种情况好一些,出去之后他不会乱讲,因为他知道是自己有所不足。

**所以我们佛门里讲,知见特别重要。“宁可破戒,不可破见”,破戒是自己做不到,他对戒律有违反,但是他在知见上是正确的。我们念佛人,作为佛弟子,首先要建立一个基本的观念与知见,那就是:只要起了烦恼,就一定是自己的错,绝对不是人家的错误,这样就百分之百没有问题。

**我们心里起烦恼了,不愉快了,这个过错在哪里——在自己身上!肯定是自己错了。我们是怎么错的,有没有能力改,那是另外一回事。首先要知道是自己错了,没错你怎么会在那烦恼,睡不着觉呢?如果你真的跟真理到一起了,圣人无梦,圣人没有睡不着觉的,正确就是得理啊,内心很坦荡,和真理合一,怎么会睡不着觉呢?怎么会高血压,怎么会起烦恼呢?怎么会跟人家过不去?所以,首先要肯定是自己的错。

**佛门里说:自己的责任自己承担,因为不会有任何人造成你的痛苦。我们所谓的烦恼、痛苦,本质都是自己造成的,是我们自己所感召的。因为我们喜欢找是非,所以就有人家评论我们的是非;因为我们老是冤枉人,所以人家也老是冤枉我们。你种什么因,才得什么果,绝对不会是人家造成的。“就是他造成我这么痛苦”——如果有这种观点,就不是一个真正的佛教徒,至少不是一个持正知正见的佛教徒。

**当然确实要承认,认错是比较痛苦的。承认自己不对,一般人没有这种勇气,也不愿意这样承认。可是我们既然学佛,就是要用佛的知见,来端正自己的知见,来建立正确的知见。至于能不能改正,改正到什么程度,那是第二步。有了正确的知见之后,我们绝对会不断进步的!我们每一次心里起了情绪、烦恼,马上想到:“我错了!”,这样就会在无形中渐渐改变。抱着这样的知见,来看祖师大德的开示,看佛的经教语录,看善知识对我们的讲解、开示以及一些同参道友对我们的安慰开导,都会入心,不会产生对立,这样心境就会提高了。这是一个基本的认识。

**就我个人来讲呢,也可能我这个人在这方面“老油条”一点,反正是老油条了,已经在油锅里炸得焦了,无所谓了,这是一个方面。再一个,我的个性也强势一点,很可能把对方给冲撞了自己都没感觉到,这么多年,可能有不少人被我无形中打回去了,自己还不知道。今天就在此,当着你们大众的面,对你们中间过去伤到的人和没有伤的人一道忏悔,因为我个人在这方面感觉比较迟钝。

**另外呢,也是因为自己发了一点小小的愿心。人有了愿心以后,就会有责任感和使命感,就不再会为那些鸡毛蒜皮的事情产生什么烦恼。因为这个愿心是佛法所引导的愿心,我们就站到了比较高的立场上。就像登山,你顺着这个山道走,路上有很多棘荆丛林,那些刺一定会挂着你的衣服,因为你在那里面走嘛;如果你坐飞机走,它再怎么样也不会挂着你。这是什么意思呢?你的心如果在一定的高度,那么这些具体的、小小的人事纠纷就不会障碍你,因为根本就不是一个层面的问题,它对你完全没有障碍。

**我们了解弥陀的慈悲,弘扬这个法门,弘扬弥陀的救度,我们做点点滴滴的事,是给阿弥陀佛做的。在这个立场上,你怎么会降下来说:“某某人讲这个话,就是他对我不好。”不会有这种想法。所以我觉得,如果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还是我们的立场要高,心量要宽,愿心要大。我们找准要点——我们是为弥陀做事,一切看弥陀的脸色,一切听弥陀的声音,一向专念阿弥陀佛,感念弥陀的恩德!这是站在佛这一方面。

**那么站在众生这一方面呢,和佛那一面也是一致的。因为我们得到了佛法的利益,就要利益众生,就要把好处给众生。众生是我们的历劫父母——如果有这样的心念贯彻在我们的心中,那跟人家发生了矛盾,我们就会不好意思,本来都要给人家好处的,怎么会去与之计较呢?这样自然不会跟人有矛盾、冲突,不会认为都是别人不好,也就不会跟人产生对立。

**当然,这也是要我们深入法义。慈悲心要广大,也是要一步步地来。上人在这一方面就非常淳和,他时刻把众生放在前面。我们果然能视众生如儿女,如父母,本来就要给别人好处了,给人讲一两句也就无所谓了。比如说,两人抢凳子,就要吵起来了,他一想:“哎呀!我正是准备给人让凳子的,还让你开口讲,太不好意思了!因为你是我父母,我本来就要把凳子给你坐,你不提醒,我都忘记了。”他本来就想把凳子让给人家坐,那人家说出来了,那不刚好吗?我想,如果所有的事情都能这样,那就自然不会有人事纠纷烦恼了。

**其实在宗风俗谛里面,任何一条去贯彻落实,也都是相通的。如果我们站不到这样的高度,比如说有一个广大的愿心,可能有些人还提不到这个高度,那怎么办呢?我们还有一个方法,可以讲是诀窍——那就是不计较。

**“不计较”这三个字啊,是非常妙的。我第一次听上人说:“多一分计较,就多一分苦恼;少一分计较,就多一分自在。”我听了特别受用。一切的苦恼从计较而生,特别是人和人之间打交道,你不计较,他怎么讲都可以,不就行了吗?

**我小时候听到母亲说的一句话,对我的影响真的是一辈子的,现在才知道是《增广贤文》里面的一句话。她说:“来说是非者,即是是非人!”。就是说,如果有人来到你的面前来说是非,说张家长、李家短,说谁好、谁不好,这个人就是搞是非的人,我们就不要听他的。

**如果我们心中有不平,出去到处讲是非,是不是也是是非人呢?我们要是被别人说是搞是非的人,心中都不服气,但其实要做到没有是非,还是不容易的。可以讲,我们或多或少都是是非人。心中没有是非的人,听到是非,在他心中自然就消音了!他的心是一个消音器,是非一来到他这就吸收掉了,他绝对不可能再去转播的。

**佛陀成佛的时候,魔王来考验、干扰佛陀。魔就对佛陀放射毒箭。这些箭一靠近释迦摩尼佛都变成了莲花,纷纷坠落。很多人认为这只是故事。其实这个是必然的,不是故事。这是佛陀的威德、慈悲,自然产生的感应

**不要讲佛陀,就是一些德行非常好的修行人,像上人,不管听到诽谤、侮辱的话,还是恭敬的话,他的心始终是慈爱的,是怜悯对方的。别人的话不可能伤害到他,他只会善意地理解、体贴对方,来化解问题。有毒的信息来了之后,就如同变成朵朵莲花坠落下来,这是必然的。一般人就吸收了,中箭了,拔不出来了,因为他没有这种慈爱的心量。所以,魔王不可能伤害到佛陀,就像光一样——黑暗扑过来,光自然就把它化解了。如果你有一颗慈爱、柔软、利益众生的心,对方不管怎么样来,你都能够把他化掉。

**如果我们化不掉,最起码能空得掉,过去了就完了;如果空不掉,就要躲得掉。如果化不掉,又空不掉,还躲不掉,对方来一句批评的语言,你马上顶回去,这是自己充当靶子。这样你来我往,无穷无尽,是非就没完没了,没办法收拾了。

**所以这个“不计较”非常非常的好!俗话说:“三天不开口,神仙难下手”,只要你不计较,谁拿你也没办法。

**好计较的人,如果有人跟你结了仇,他想让你跳就能让你跳,想让你笑就能让你笑,你就成了他手上的一个木偶,你还觉得自己了不起。因为他说一句话,马上你就要计较了,就要蹦了,要跳了,你不就是木偶吗?这样的人就是没有主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5-29 06:4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