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173|回复: 0

[善导大师] 念佛人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准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3-3 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除了念佛之外,我们要“真成报佛恩”就还需要做一些世间善法——善行。因为我们念佛之人生活在这个世间,肯定就会涉及到身、口、意三业有很多问题需要注意。如果我们身为念佛之人,我们的三业不清净,有染污的地方,那就自然会影响到别人对净土法门的接纳与信受,令别人产生不信受、抵触的情绪。从往生讲,往生的正定业是念佛,往生不是靠其他世间善法;但是活在世间要有世间善法。讲往生是靠念佛,但是也不否认世间善法,它只是不靠世间善法而已,不是依靠世间善法来往生,并没有否认世间善法的存在。

**对于这一点我们要善于理解。不能看到别人持戒就说:“你这持戒就是杂行!”看到别人做善事就觉得是杂行。这也不是杂行!你如果把持戒放生视为往生功德就是杂行;我们不把他视为往生功德,自然地持戒放生,作种种的善行功德,那就不叫杂行。

**杂行是什么观念?我们觉得往生功德靠念佛不够,再加一点才够,要加读经啊,要加布施啊,要加放生啊,等等,那就叫“杂”了——在名号之外加东西。如果我们相信只要念佛就能往生,其他的善行有也可以往生,即使没有也可以往生,这样想就不杂。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再去行其他善法就不杂。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心安住在念佛当中,外在的行为上,就可以依照佛法的一些行为标准来行世间善法。

**我们要想劝世间的人来念佛,就需要以世间的善法来与他们结人缘、结善缘、结法缘,来引导他们。世间的善法依佛法而言有个大原则,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恶的事情我们尽量不要做,善的事情就要尽量做。当然善恶的标准,世间的人与出世间的人还是有不同之处。比喻世间人往往觉得“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就行了”“我也不伤害人,好像就不错了”。若是依佛法讲,我们经常会伤害人——我们心里动一个念头,或是行为上不小心得罪到别人,即使我们的语言不清净也会伤害人。

**佛法对善法的要求,是要我们的身、口、意三业都要清净。身业清净就是要我们的所作所为都要清净,所作所为都是善的,包括在寺院里烧香、拜佛作功德,在社会上帮助他人,对待工作尽心尽责等,这就是善的。语言善,赞叹别人,真心待人,语言上不伤害别人,不骂人,不说脏话,我们口业也必须清净。意业,没有贪嗔痴,当然这一点凡夫要做到很难;我们先把这些原理要明白,在意念里面我们要对众生起赞叹、随喜、恭敬之心。身口意都以善行为指导,这就是我们在这个世间立足的一个基本。

**印光大师

**敦伦尽分,闲邪存诚。

**“敦伦”,“伦”是伦常道德。我们人在世间有伦常道德,有五伦——儒家讲的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在这五伦的关系当中,我们处于什么位置就应该敦伦尽分,做好自己的本分事。做父亲的,教育好子女就是你的天职本分——你不可能让你的子女自己去成长,你不管啊!把他交给大自然,让他自生自灭,那就是失去做父亲的本分了,养不教父之过!那么做子女的,你就应该要孝顺父母;做子女的要是不孝顺父母,那就不是人啦。畜生就是这样的,生下来之后自己回到大自然去,互不相认。人与动物相比,高明的地方就是人懂得伦理道德,能遵守人伦本分,能做自己的本分事情。我们力所能及的,就是我们的本分事情。不论你学佛与否,你都必须去做。

**敦伦尽分,实质上讲,我们来到这个世间做人,不论你学佛还是不学佛,不论你学净土法门还是学其他法门,你都要做的。当然我们做得好坏,那是另一个问题,是能力大小的问题:有些人做得好一点,像舜帝,他对父母的孝顺程度,恐怕没有人能够超过他的。父亲对他再不好他还是一样会孝顺;我们世间人,父亲对自己不好,就躲得远远地,甚至三年、五年都不回家。

**敦伦尽分,就是每个人自己站在自己的身份、地位、环境,力所能及地做我们自己的事:这是外在的事相。

**闲邪存诚就是内心,我们内心有邪念,要让这些邪念闲下来,停下来。“闲”就是停,就是要除恶向善——我们心中的贪嗔痴就是邪念。“存诚”,我们心中要存有诚敬心,要存有恭敬心。

**这个“诚”是儒家里面讲得比较多的,至诚、诚恳。佛门里面也讲至诚恭敬,至诚心。印光大师是把佛法与儒家两者合为一体,用这个“诚”字来做代表。印光大师特别注重恭敬、虔诚:

**竭诚尽敬,妙妙妙妙。

**恭敬是很奇妙的,恭敬当中就可以得到利益。我们恭敬别人,也会得到利益;我们恭敬佛菩萨,当然就可以得到更大的利益。佛菩萨的力量在恭敬当中才能够得到。有些人趾高气扬地走到寺院里面来,看到佛像好像没看到一样,那就得不到佛法的利益。心中有邪念,我们自己要改正;要恭敬诚心待人,诚心来敬佛。以德感人,这是我们去劝他人信仰净土法门,最基本的一个要求。

**在《无量寿经》有一段经文对这方面有说明:我们信仰佛法的人,有佛理在的地方,要“崇德兴人,务修礼让”。

**“崇德兴仁”——崇尚道德,兴隆仁慈。我们要崇尚道德,像《道德经》注重“道”,注重“德”,我们佛法也注重“德”,以德行来感召他人,影响他人;以仁义之心去劝化他人。

**“务修礼让”就是恭敬,对别人尊重,恭敬他人。在阿弥陀佛的愿力当中,有一条愿叫“触光柔软”愿:阿弥陀佛的光明来到我们心中,我们这个坚固的心、顽强的心就会变得柔软。因为佛很慈悲,佛的慈悲打动了我们,我们也会变得很慈悲;佛让我们往生西方净土,我们也希望别人往生西方净土;佛能够宽容、包容我们这种凡夫的心,我们也就会学着去包容别人:以这种“触光柔软”的心态面对世间,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会是一片祥和,一片光明,一片和谐。

**我们在这个世间提倡和谐世界,但是不知道和谐该从哪里入手。和谐要从内心出来,我们心中一团和气,走到哪里都会很和谐。你心中没有和气,心中充满暴虐之气,心中充满烦恼,怎么会和谐呢?看到人就觉得不顺眼,看到人眼中就冒火,那别人对我们也会是抱有相同的仇恨心理。所以和谐来自于我们的内心,不是来自于外在。“和谐世界”“和谐社会”“和谐家庭”“和谐单位”“和谐团体”,都要建立在内心和谐这个基础之上。佛法是注重内在,不注重外在。因为有了内在,自然就会有外在了。我们每个人的内心和谐,是一团和气。触光柔软,阿弥陀佛的光明来到我们的心中,我们这种刚强我执的心就会慢慢慢慢化掉了,就好像那冰块、冰雪在阳光底下就会溶化掉了。

**我们凡夫的心就像那冰块一样,是很硬、很坚固的。但是阳光一照、一温暖,这冰雪就慢慢化掉了;化掉之后就柔软了,水就是柔软的。“上善若水”啊,水是不会坚固的,水走到哪里,它都会给别人让路的,碰到阻碍了,它就马上转过头来了。有些碰到阻碍的人啊,就拼命往前撞,弄得大家头破血流。所以,务修礼让,要修行礼让。要对别人有理,要谦卑敬让。

**还有,我们与人交往的时候,要学佛悲心,给人欢喜。学佛大悲心,阿弥陀佛是最有大悲心的,让一切众生都往生西方。我们每一个人,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都可以从阿弥陀佛的悲心里得到真实的利益。我们为何都愿意来念佛呢?就是因为他有大悲心,他有慈悲心能够包容我们,我们才愿意来念佛求生西方净土。那么我们给别人结缘,劝人来念佛,也要有这种大悲心,把佛法的大悲心住在我们的心中,然后从我们的身上散发出这种大悲心,也要包容别人,也要原谅别人,也要体谅他人——大家都是凡夫众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20 14:3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