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227|回复: 0

[善导大师] 杜甫的《九日蓝田崔氏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3-1 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祖籍襄阳(今属湖北),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他7岁学诗,发奋苦读,为了练好诗,他练习的习作装了整整一麻袋。杜甫后来成名以后,曾在诗中表达了他对于诗歌创作的心得,那就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0岁后,他漫游中华大地,与诗人李白、高适等结识。他生于唐代由盛转衰时期,安史之乱后国破家亡、流离转徙。他关怀国家安危和黎民疾苦之情,都倾注于诗中。他的诗又能揭露朝廷弊政,真实反映官僚军阀的荒淫无度。故后人称之为“诗史”。杜甫和李白并成“李杜”,他被公认为唐朝乃至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对后世有极深的影响,许多诗人把杜诗奉为最高典范,并尊称他为“诗圣”。

天宝五年(746年)是杜甫人生的一个转折点,这一年他参加了由李林甫操纵的一次考试,落入骗局。其后寓居长安近十年,几次干谒汲引,但都落空。可以说长安十年,使杜甫历尽艰辛。但恰恰如此,使杜甫看到了生民的疾苦,国家的安危,对当时的黑暗政治也有了较深的认识。

及安史之乱起,杜甫落入叛军手中,被押解到长安,后逃至凤翔,谒见肃宗,官左拾遗。长安收复后,随肃宗还京,又因疏救房琯,贬为华州司功参军(758年)。不久弃官往秦州、同谷。又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世称浣花草堂。杜甫在成都有一段时间生活相对安定。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后剑南节度使反,成都混乱,晚年携家出蜀,住梓州,来往旁县,大历五年(770年)病死自潭州赴岳州途中。

近代著名佛教学者吕澄曾撰文《杜甫的佛教信仰》,探究这位大诗人内心的信仰世界。文中写道,杜甫是一个佛教徒,早年学禅,入蜀之后,他的禅宗信仰逐渐动摇,最后改信了净土教。他在《咏怀》里也有叙述:

本自依迦叶,何曾藉偓佺?

晚闻多妙教,卒践塞前愆。

这是说:他原来归依迦叶(禅宗的远祖)而信禅,虽也爱好道家,却未以飞升仙术为凭信(偓佺,槐山的采药鼻祖,仙人的名字)。晚年听闻净土的经典里说,只要修行者一心念佛,纵有多生恶业,也妨碍不了临终往生“极乐”。人们即使在最后只是践行于念这一句简单的名号,便可以往生极乐,脱离六道,阻止生生世世的罪业现前,如此净土奇特之法,岂非很“妙”?

杜甫在晚年居蜀感到孤寂之时,还曾遇见从佛教圣地五台山玄中寺远来的许生,这位许生所修学的,正是昙鸾大师所传的净土法门,他在《夜听许十一诵诗》中说:

许生五台宾,业白出石壁。

余亦师粲可,身犹缚禅寂。

何阶子方便,谬引为匹敌。

许生是五台山来的上座宾客,他修习清白之净土行业出自山西石壁玄中寺,我亦曾经修学僧粲和慧可所传的禅法,然而但凭“凝心入定”等,仍往往被禅境本身所缚,哪里比得上他(许生)的净业来的方便、简易?又怎能错把禅法与殊胜的净土法门等量齐观?

晚年的杜甫曾出峡,辗转到达潭州长沙。他游览了岳麓道林,作了《岳麓山道林二寺行》,在里面运用净土经文描写当地的景致说:“六时天乐朝香炉”;又说:“莲池交响共命鸟”。这宛然是一片西方极乐世界的风光,他因此感慨“昔逢衰世皆晦迹,今幸乐国养微躯。”过去想遇到衰落之世便须晦迹人间,现在幸而有了极乐世界可以寄托来世,长养我这卑微的身命,足可见得,此时杜甫的净土信仰已经非常深入了。

唐肃宗乾元年间,历经了安史之乱的诗圣杜甫上书替宰相房琯辩解,触怒皇上,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这年9月,诗人到蓝田游览,寄居于王维的舅舅崔兴宗山庄。9日,与文友佩茱萸,登玉山,游悟真寺。秋逢重阳,叶落草黄;蓝水夺目,玉山高仰。登高归来,于崔氏山庄宴饮正欢,忽然“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人诗兴大发,吟出一首千古绝唱:

九日蓝田崔氏庄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人已老去,对秋景更生悲,只有勉强宽慰自己。今日重九,兴致来了,一定要和你们尽欢而散。这里“老去”一层,“悲秋”一层,“强自宽”又一层;“兴来”一层,“今日”一层,“尽君欢”又一层,真是层层变化,转折翻腾。首联即用对仗,读来宛转自如。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人老了,怕帽一落,显露出自己的萧萧短发,作者以此为“羞”,所以风吹帽子时,笑着请旁人帮他正一正。这里用“孟嘉落帽”的典故。

王隐《晋书》:“孟嘉为桓温参军,九日游龙山,风至,吹嘉帽落,温命孙盛为文嘲之。”杜甫曾授率府参军,此处以孟嘉自比,合乎身份。然而孟嘉落帽显出名士风流蕴藉之态,而杜甫此时心境不同,他怕落帽,反倩人正冠,显出别是一番滋味。说是“笑”倩,实是强颜欢笑,骨子里透出一缕伤感、悲凉的意绪。这一联用典入化,传神地写出杜甫那几分醉态。宋代杨万里说:“孟嘉以落帽为风流,此以不落帽为风流,翻尽古人公案,最为妙法。”(《诚斋诗话》)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按照一般写法,颈联多半是顺承前二联而下,那此诗就仍应写叹老悲秋。诗人却不同凡响,猛然推开一层,笔势陡起,以壮语唤起一篇精神。

这两句描山绘水,气象峥嵘。蓝水远来,千涧奔泻,玉山高耸,两峰并峙。山高水险,令人只能仰视,不由人不振奋。用“蓝水”、“玉山”相对,色泽淡雅。用“远”、“高”拉出开阔的空间;用“落”、“寒”稍事点染,既标出深秋的时令,又令人有高危萧瑟之感。诗句豪壮中带几分悲凉,雄杰挺峻,笔力拔山,真可叹服。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当他抬头仰望秋山秋水,如此壮观,低头再一想,山水无恙,人事难料,自己已这样衰老,又何能久长?所以他趁着几分醉意,手把着茱萸仔细端详:茱萸呀茱萸,明年此际,还有几人健在,佩带着你再来聚会呢?

上句一个问句,表现出诗人沉重的心情和深广的忧伤,含有无限悲天悯人之意。下句用一“醉”字,妙绝。若用“手把”,则嫌笨拙,而“醉”字却将全篇精神收拢,鲜明地刻画出诗人此时的情态:虽已醉眼朦胧,却仍盯住手中茱萸细看,不置一言,却胜过万语千言。

这首诗跌宕腾挪,酣畅淋漓,前人评谓:“字字亮,笔笔高。”(《读杜心解》)诗人满腹忧情,却以壮语写出,读之更觉慷慨旷放,凄楚悲凉。

全诗虽然没有正面写悟真寺,但是把悟真寺的玉山、蓝水这一大环境描述得酣畅淋漓,“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这句后来成了杜甫的千古名句,借着这句诗,更多的人知道了悟真寺旁的这一溪蓝水。

蓝溪,从终南山而来,玉山即是终南山脉的一座山峰,山泉流过千沟万涧,汇成小溪,又名蓝溪,山属终南,终南既奇,水亦超凡:观之清澄碧澈,尝之甘甜沁心,水鸟莫不爱此,玩水不疲;溪岸稼苗如棋,肥绿壮美。溪水映山,山叶落则水涟漪,水湍流则叶长行。溪底皆白石,或大或小,或深或浅,形状各异,珍奇可爱,人踩白石或可涉溪。

更为奇者,九州之水,莫不东流,唯此清流,直向西

奔。蓝溪西流汇入灞河,灞河汇入渭河,渭河汇入黄河,黄河汇入大海……蓝溪不算大江大河,但是一流千万里,走的路程并不比火车开的短,不比汽车跑的近,发出的声音,或汩汩,或潺潺,或哗哗,或咽咽……跳跃着,回旋着,飞奔着,不断向前,一直流去……

或有问曰:彼水何故自东流西?答曰:依报如影,正报如形,影必随形,善导者,弥陀化身也,本从西来,倡导西归,千余年来,悟真寺人,谁不归心西方?心既向西,水岂逆之东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25 00:2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