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930|回复: 0

[善导大师]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道恒法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2-28 16: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从本期开始,网站将陆续介绍悟真寺历史上的高僧们。

所谓高僧,是指佛门中修行功深、道德隆盛的僧人。佛法的住持和传承皆赖于僧宝,而僧宝中出类拔萃的高僧们正是住持、传播、传承佛法的功臣名将。

历史上有人为记录下他们的不测之修行境界,斐然之弘化业绩,免使之湮没于历史长河之中,作了很多高僧传记,如梁慧皎的《高僧传》,唐道宣的《续高僧传》,宋赞宁的《高僧传》等等,这些传记往往是取材于数代之间、全国之内,而说某寺之高僧传记几乎未见经传,因为在通常状况下下,一个寺院历史上能出一个真正的高僧,便已是非常稀有难得了,都足以让这个寺院扬名千古,令寺院后之来者引以为荣,为之自豪的了。

而历史上,悟真寺仅仅在隋唐一百年间,就涌现出十数位高僧,他们无不是德高化广,道深功厚,以致于帝王礼敬,庶民同归,这在整个中国佛教史上也是非常罕见的。

悟真寺盛出高僧,细究其缘由,大概有几点。

悟真寺地处终南山,终南山自古为中国的龙脉,不但与儒道渊源极深,且以其特殊的地理人文环境为佛门修行人提供了优越的环境,所谓“天下修道,终南为冠”。

又悟真寺地处蓝田,蓝田距古都长安不近不远,山色风光极佳,高僧们在离长安不远之地便能觅得如此山幽水静之地,进京弘法既方便,离开繁华都市澄心静修亦方便,故虽游遍京郊诸方,然偏爱驻锡此地。

再者,蓝田玉山之蓝关古道是古代关中通往南方的必经之路,属于交通要塞,信息资源异常丰富,故蓝谷自古以来就是众多僧人隐居修行弘法的中心。

再加上隋唐盛世皇朝对佛教扶持之政策,佛教信仰汹涌澎湃于全国之天下大势,故得天时地利的悟真寺成了隋唐高僧云集,群英荟萃之灵山宝地。

悟真寺史上所涌现的高僧们之中,有的名现帝王梦中之九重天上(楚金);有的受阎罗王邀请于幽冥界大开法席(慧因);有的德化天龙(慧远);有的道通鸟兽(法诚);有的被帝王独举为全国僧统(保恭);有的广现神通在民间度世(金山活佛);有的死后一月之久身不坏烂,端坐如生(慧超);有的临终预知时至,临终正念往生佛国(法诚);有的持经令竭泉续流(清虚);有的为天下祈求雨雪,解除大旱(法藏)…… 这些高僧们道之高德之隆,足令后人叹为观止!


一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道恒法师

道恒法师,知道的人可能并不多,但说起鸠摩罗什,大概对佛教稍有了解的就闻过他的大名。中国有历史上唯一一次为了争取一个15岁的僧人而发动七万大军与别国交战,当时所要争夺的就是这位鸠摩罗什。鸠摩罗什是天才的译经家,相传是“七佛译师”,中国大乘佛教最重要的经典几乎都是他翻译出来的,他翻译的经典深得中国人——不管是佛教徒还是非佛教徒的喜欢。他死后,以其舌头焚烧不坏之灵瑞来证明其毕生翻译之经典准确无误。

鸠摩罗什生前有三千弟子,所谓“十万流沙来振锡,三千弟子共翻经”,而这三千弟子中,其中有十位,论道德、才华、修持、影响力,都是最一流的,被后人尊称为“十哲”,而这位道恒,便是当时的“十哲”之一。

释道恒,东晋时代高僧,陕西蓝田县人。

道恒小的时候便迥异于常人,显现出特别的气象。9岁的时候,一次在路边玩耍,正好被当时的隐士张忠看见,张忠不禁惊讶地慨叹道:“这个小儿有出人之相,如果在世俗,一定能够做王公大臣辅佐君王朝政;如果出家,则必能光大显扬佛法,只恨我人已入老迈之年,不能亲眼见证那一天的到来了……”。

道恒年少时,双亲就相继去世了,由继母抚养长大,他侍奉继母至为孝顺,一如生母,在当地很有孝名。由于家里很穷,他常常靠卖画为生。道恒好学不倦,异常勤奋,常常通宵达旦地研习儒释道经典。

二十岁时,继母又去世了,他办完丧事,守孝期满后就出家了。出家的道恒后精通佛理,佛典与世俗典籍无不通达,思维清晰而敏捷。

后来他听说译经大师鸠摩罗什来到了长安,便慕名前去投师拜访,罗什见到道恒,相谈之下,对其大为赞叹嘉许。后来罗什在草堂寺组织翻译佛经典时,道恒参与协助校阅经文,故今日我们翻开罗什翻译的诸多经典里面,也有道恒法师的辛劳所在。

后秦皇帝姚兴,受其父影响,从小就信仰三宝,得到鸠摩罗什后,万分欢喜,立刻拜他为国师。在姚兴的促成下,鸠摩罗什才开始在长安翻译经典,但姚兴这个人有时爱才爱的有点异想天开,他觉得鸠摩罗什这样的绝世天才如果没有后代继承天才基因,就太可惜了,于是找了十名绝世美女,强令鸠摩罗什与之结婚。

当时同为罗什大师的弟子还有一个名叫道标,道德和才华跟道恒一样,都很出众。

姚兴听闻道恒和道标两个人的名声后,觉得他们有经世济国的才华,异想天开的旧习复发,居然想要据为己有,想要他们脱下僧衣,穿上官服,让他们来帮助他治理国家。

于是,姚兴派大臣姚显游说二人从命,姚兴同时亲自写信给二人,表达他渴求贤才的真诚而急迫的心意,希望二人不要以“守节为辞”。 道恒和道标则在回信中态度坚决地说“缁服之下,誓毕身命,并习佛法,不闲世事”,披上这出家之衣,便早已发誓永不还俗,一生只研习佛法,不参与世俗之事。

然而姚兴仍不罢休,又转求他们的师父鸠摩罗什劝他们从命,什师自然爱徒心切,反而在姚兴面前为两个弟子求情,希望姚兴成全他们的修道之志,勿以皇权逼迫还俗。

但姚兴还是不死心,之后又屡屡下诏,逼迫道恒、道标二人还俗为官。甚至派人强行缉捕二人入宫,好几次都是在全国各地的朋友的帮助下才避开追查。

道恒见此情形,知道势所难逃,不禁慨然长叹一声:“益我身者损我神,生我名者杀我身”——能增益我财物的事,也在损耗我的精神;能让我做官、增长我的名声的事,也同时会给我带来杀身之祸。

之后道恒便回到了他的家乡蓝田,隐姓埋名,遁形于人迹罕至的终南山蓝谷,并在蓝谷里建了“悟真山舍”,他把在长安翻译的很多经典带到了蓝谷,这些都成了日后吸引无数佛子来到蓝谷研习的佛学珍宝。

晋义熙十三年(公元417年),姚兴被东晋刘裕所灭,道恒也在同年于悟真山舍中圆寂,春秋七十二,有著作《释驳论》《百行箴》等传世。

可能道恒本人也没有想到的是,之后的蓝谷佛教日益发达,百年后他的“悟真山舍”变成了“悟真寺”。再其后,很多人沿着他的足迹成为高僧,他命名的“悟真”两个字也一直沿用了一千五百多年,真应了隐士张忠的那句话:“若能出家,必能光显佛法”。

有人也许会问:“道恒法师既然真的有经世济国的才能,又有皇帝礼请之大好机缘,何不脱下僧衣,穿上官服,辅佐君主,治理天下呢,不是更有意义吗?”此话乍听似乎有理,其实不然。

要知道,出家修道至尊、至贵、至重,连顺治皇帝都曾感叹:黄金白玉非为贵,唯有袈裟披最难!世间一切,无论善恶美丑,尽属生灭无常之法,而佛法中所要追求的是不生不灭,超越一切世间的永恒的解脱之道,佛法是要给人最彻底,最究竟,最恒久的利益。出家人的眼光落在更广阔的时间、空间框架之内,时间上,有无始的过去、无尽的未来;空间上,有十方世界,重重无尽。在如此广阔的时空框架下看,人生直如电光石火,生命在无边的宇宙中像一粒微尘一样渺小和短暂,即便是所有的国与国的争斗都不过是蝼蚁之斗、蜗角之争罢了。大丈夫出家,一心念道,可以在这极其短暂的人生中脱离轮回,甚至成为天上天下无与伦比的佛,自己得到此殊胜利益,也同时让天下人得到此利益,止息众生无止境的痛苦轮转,这岂不比辅佐一世君王,令全天下黎民百姓安居乐业有意义、有价值千万亿倍?为天下人谋一世之福,不过如划一根火柴,光微且弱,瞬间灭去,为一切众生除万劫之轮回,则如擎红日普照大地,光达四极,永辉世间。

道恒法师在世间最高的权势威逼之下,誓不低头,犹显修道人的大丈夫风骨气魄,其“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英勇卫道精神足可为天下所有修道人的楷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25 00:5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