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3397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5-5-10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虚妄分别有,于此二都无,
此中唯有空,于彼亦有此。
故说一切法,非空非不空,
有无及有故,是则契中道。
“按实相说”,是指按轮回的真相无有增益、无有损减地诠说。颂中有很多“有”、“无”,是指运用观名言量(观察名言的如实智慧)辨别时,有者应承许为有,无者应承许为无。这样就是如实抉择了诸法的真实性,契合了不堕增益、损减二边的中观之道。(有者承许为无,是堕损减边;无者承许为有,是堕增益边。)
以下就对轮回辨明何者是有、何者是无。这里要定好所辨是轮回的真相,能辨是分别妙慧。辨别时,名言中成立的,就安立为有;不成立的,就安立为无。这是辨的方式。
虚妄分别有
对这个“有”,要从“何时有”、“何法有”、“何故有”三方面加以分析认识。
何时有呢?在不清净位有,也就是在似现不清净轮回现相时有,简别不是在超出轮回的清净位,像圣者入定时就不能安立这个“有”。
何法有呢?仅仅是虚妄分别有。
何故安立有呢?有两个原因:一、在不清净位的迷乱识前,不可否认有轮回显现;二、显现的根源必须承许唯是虚妄分别心,离开虚妄分别心不会有任何显现。(不然,如果否认轮回显现,就堕在谤无三世、六道、业果的断见中;而否认轮回的根源是分别心,也堕在无因生或自在天等非因生的邪见中。)由“无欺存在轮回的显现”和“显现唯是心造”,就成立了轮回的体性须以虚妄分别安立为有。
比如,做梦见到了草原上万马奔腾,抉择这个梦的体性,就知道:在梦位不可否认有梦相的显现;而且这些梦相一一都只是梦心自现的,除了梦心,没有另外的骏马和草原。不然,在一张小小的床上怎么会有万匹骏马和辽阔草原呢?因此,对于梦位,要安立“虚妄分别有”。
于此二都无
对于“无”,也从“何时无”、“何法无”、“何故无”这三个方面来作观察。
何时无呢?在似现轮回相的不清净位无,也就是,不但在清净位,就连不清净位也本来无有。
何法无呢?能取和所取无,即本来无有像显现那样的能取和所取(别别分开的心和境)。也就是,在不清净位的虚妄分别心中,不可能成立二取。
何故无呢?答:比如手和茶杯是分开来的两个法,就可以用手取茶杯;而手和自己分不开,就不能自己取自己。同样的道理,对于同一个识,是没有办法成立能取和所取的。
比如,梦中妄现心在取心外的骏马和草原,事实上,像显现这样的能取和所取,除了以梦心遍计假立之外,并没有自体成立,既没有心外的骏马和草原,也没有骏马和草原外的心。因此,对于梦位,要安立“于此二都无”。
这样抉择下来就知道,轮回是有虚妄分别心的,也称为不净依他起识;而二取是本来无有的,或者说这只是遍计假立的,因此称为遍计所执。
此中唯有空,于彼亦有此。
此虚妄分别心中,唯有二取空的空性,也就是在有法虚妄分别心中,唯有法性二取空(或圆成实)。于彼二取空的空性中,也有此虚妄分别心,也就是在法性二取空中,也有此有法虚妄分别(或依他起识)。
由此就明了圆成实和依他起识之间是自性和具自性者的关系。圆成实——二取空性是虚妄分别心的自性,虚妄分别心则是二取空性的具有者,二者像热性和具热性的火一样。
这里要明白,圆成实并不是证悟时才有,不证悟就没有。不然就成了在圣位才新生的有为法,并不是本来圆满成就的真实法性。因此,二取空的法性,在凡不减,在圣不增,本是轮涅一味的平等性。
问:既然轮涅平等,何故说二者具有差别呢?答:虽然圆成实性本来平等,但补特伽罗的能境有迷悟的差别。迷时不见无二取法性,反而颠倒见二取,是为虚妄分别;悟时不见二取,唯见无二取的法性自性,是为无分别智。然而,迷时,分别心也不离无二取的法性,因此论中说“此中唯有空,于彼亦有此”。
这样抉择下来,就能认定杂染的体相是虚妄分别有,能、所二取无。实际上,轮回时,有的就是分别心和它的法性二取空。抓住了“唯心”和“心的无二法性”这两点,就抉择好了轮回。弥勒菩萨用以上二十个字就指明了轮回的真相。
故说一切法,非空非不空。
以上述原因,在《般若经》等中就不偏不堕地说:“一切法非空非不空。”名言中,虚妄分别心是无欺有的,因此不是空;虽有虚妄分别心,但像显现那样的二取根本不成立,因此也不是不空。肯定地说,于轮回法,空的就是二取,不空的就是虚妄分别和二取空的法性。(注意,这里“空”和“不空”是“无”和“有”的意思。)
用观名言量善辨有和无或空和不空的差别:
在世亲菩萨的注释中说:“若于此非有,由彼观为空;所余非无故,如实知为有。”意思是说,如果在此法上非有彼法,就由彼法观为空,也就是此法由彼法空。而余留的法并不是无有,因此要如实地知为有。
比如,在错乱识误认花绳是蛇的时候,什么法空呢?蛇这一法空,绳上本没有蛇的缘故。这是说绳由蛇空。什么法不空呢?余留的绳和绳上无蛇的特性不空,也就是这二者要承许是有。
回到意义上观察,正当妄计二取的分别心现前的时候,什么法空、什么法不空呢?答:二取法空,有法分别心和它的法性圆成实不空(有)。以观名言量需要这样承许。不然,不承许无二取,就等于承许有二取,由此就犯了增益过;而不承许虚妄分别和二取空的法性有,就等于承许虚妄分别和二取空的法性无,由此也犯了损减过。
总结:
有无及有故,是则契中道。
第一个“有”,是说在转生轮回阶段,虚妄分别心是有的,比如,凡夫当下唯有显现二取的识,而且这是现量显现的,因此是在心前无欺有的。
第二个“无”,是指正生轮回时,无有能取、所取的显现。比如,分开来的所取声音和能取声识是本来无有的。
第三个“有”,是指在分别心中二取空的空性以法性的方式有。比如,在显现带声相的耳识中,有能、所二取空的体性。
按照这样由“有故”、“无故”、“有故”,就无增益无损减地明辨了杂染的真实相,也就是认识了轮回虽现而不成立自体的真相,或者现空双融的自性。通达此理,就是契合远离有无、增损的中观之道。(了达虚妄分别和二取空性有,远离损减边;了达能取所取无,远离增益边,由此就悟入了杂染真相。)
辛二、按现相说(“现相”指分别心显现的相。)
识生变似义,有情我及了,
若问:梦心是什么呢?答:即梦中种种能取所取的现相,离开梦中的现相并没有梦心,因此要从观察梦相下手去认识梦心的体性(由见到梦相实无而现,就认得只是虚妄分别性)。
同样,虚妄分别是什么呢?就是由妄识变现的似义、似有情、似我、似了等种种现相。说“似”就不是真实,而只是虚诳之相。
以下解释四个“变似”:
一、变似义:似乎有的色声香味触五种外境义。比如,我们会觉得佛殿里的佛像、鲜花、香味,都是心外存在的事。这是变似义。
二、变似有情:似有眼等六根的补特伽罗。比如,我们见到人和牛马等,会觉得是一个个有自体的有情。这是变似有情。
三、变似我:“我”代表第七识。谬执第八识见分为“我”的染污末那识,恒时和我痴、我爱、我慢、我见四个烦恼相应,因此用“我”表示。
四、变似了:“了”表示眼等前六识,六者都是以了别为自性故。
以上“义”、“有情”、“我”、“了”合拢来,就是指根、境、识的二取现相。
分别心显现的外五义、具六根的有情、执我的第七识和取色等境的六识,都是本来无有而误认为实有的。这样的错乱现相不是无因生的,是从根源或现基——阿赖耶识中生起的,因此颂中说“识生”。也就是说,五义、有情、前七识这一切都只是由虚妄分别串习坚固而产生的能取所取现相,如同梦境。
此境实非有,境无故识无,
虚妄分别性,由此义得成,
非实有全无,许灭解脱故。
这是从二取现相的性质入手,抉择轮回杂染的体性是虚妄分别性。第一句是说外境不成立;第二句是由所取境不成立,推出能取识无有;三、四二句是说,由“本无二取而妄现二取”,即得成立轮回显现唯是虚妄分别性;最后二句是由“非实有非全无”及“承许分别心灭即是解脱”这两点,成立虚妄分别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