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273|回复: 7

十如是妙法莲华经方便品浅释---宣化上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0 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J3 双结

舍利弗!如来知见,广大深远。无量无碍,力无所畏;禅定解脱三昧,深入无际,成就一切未曾有法。
舍利弗:释迦牟尼佛又叫一声,舍利弗!如来知见,广大深远:如来的“知”是什么?就是彻法底源;如来知道一切法的底源,这是如来的智慧。如来知道一切法,本来是空的,这是如来的“见”。广,是没有再比它广大的,没有数目可以讲的。大,所谓“大而无外,小而无内”,再没有比它大的了。深,不知道它的底,所以谓之最深;究竟有多深?没有人知道。远,这也非常远。
无量无碍:无量,没有数量;无碍,没有障碍。如来所得的法,是无障碍的。力无所畏:如来有十种力量、四无所畏。禅定解脱三昧:有禅定。禅,是梵语,具足云禅那,译为思惟修,又叫静虑。定,就是三昧;三昧,也就是定。思惟修,就是令妄想没有了,得到一种定,无论做什么都是定。怎么都可以得定呢?不论担材、运水、迎宾、待客,都可以修定力的。担材,是挑材;或者搬水,或者招待宾客。
永明寿禅师每天念十万声“南无阿弥陀佛”。他不废一切的工作,什么都做的;可是他在做一切工作的时候,都在念佛三昧里。他有什么境界呢?永明寿禅师念一声“南无阿弥陀佛”,就有一尊化佛从他口里现出来。谁看见的?这是当时有开佛眼的人看见的,不是一般凡夫都可以看得见。他念一声“南无阿弥陀佛”,就有一尊佛化出来;化出来,又去投生。所以,一般人都说永明寿禅师是阿弥陀佛的化身;他常在念佛三昧中。所以,我们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有一种恒远不变的心,都可以得到定力,得到解脱三昧。深入无际:这种三昧的境界,可以说是高深莫测,没有一种边际。成就一切未曾有法:他能成就一切从来就没有的法,也成就一切未曾有的三昧。

H2 绝言叹二智 分二
I1 举绝叹之由 I2 正绝言叹
今I1

舍利弗!如来能种种分别,巧说诸法,言辞柔软,悦可众心。舍利弗!取要言之,无量无边未曾有法,佛悉成就。
舍利弗:释迦牟尼佛又叫一声,舍利弗!如来能种种分别,巧说诸法:世尊对于法,能用种种的分别,善能分别诸法实相。法,是方法,你若用得巧妙,能令对方欢喜接受;做事情也是一样,本来他不欢喜做的,你对他一讲,他欢喜去做,这就叫巧说诸法。若是不巧说呢?就笨说。怎么叫笨说?就是说得不巧,说得很笨拙、很愚痴。本来他欢喜做的事情,你对他一讲,他不欢喜做了;这就是说得太笨了!
六祖大师,虽然他不认识字,但是他善说诸法。有两个人为了一面幡在飘动,就互相争论起来;这个说是“风动”,那个就说是“幡动”,两个人争论不已。六祖大师就说:“这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这是仁者心动!”你心里觉得动,它就动了;你心里若不动,一切都不动的。这也是巧说诸法。我们若懂得修道,做什么都是修道,都是在定中。
我们每一个人都认识六祖惠能大师,惠能大师怎么开的悟呢?他一天到晚,就在山上斩材;斩材回来,到街上去卖,换了钱,养他老母亲,这是一种孝念。他没有打坐,没有参禅。后来,他到了五祖大师的道场,五祖叫他去舂米;他一天到晚舂米,连打坐的时间也没有,也没有时间学习其他的佛法。他没有念一句咒,也没有打过坐,可是他竟然就开了悟了!这是什么原因?因为他无论做什么,都一心,不打妄想;他专一其心,这也就是定,是真正的三昧。所以,人无论做什么,若能以专心去做,都可以得定,都可以开悟的,不一定要去参禅打坐。
言辞柔软:佛所说的法,言辞很柔软的,不是用势力压迫人:“你要做这个!”“我不懂这个??”“不做不行的!”不是像我这个师父,立这个不公道法;我立这个法,虽然不公道,但是没有施行,这也是一种很巧妙的法,令人没有脾气。因为你没有明白这个法,你就认为不公道;若明白,这才是最妙不过的。悦可众心:佛所说的言辞,非常柔软、柔和的,人人听了都觉得非常的欢喜,非常合自己的意思。
舍利弗:佛又叫一声,舍利弗!取要言之:我采要紧的来说。无量无边未曾有法,佛悉成就:有无量无边这么多的未曾有法,佛完全都成就了。可是成就是成就了,现在“止”,我不讲了!为什么?佛说:“止止不须说,我法妙难思”,那么今天我讲到这个“止”字,也要止了。如果不止,佛都说“止”,我为什么要不止呢?所以我也不说了!可是接着要说的,是这一部《法华经》最重要的“十如是”。

I2 正绝言叹

止!舍利弗!不须复说。所以者何?佛所成就第一稀有难解之法,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所谓诸法,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末究竟等。
止:释迦牟尼佛说到这个地方,就说出一个“止”字;止,是停止,就是不愿意说这一部《法华经》了!为什么不愿意说?因为说出来恐怕人不信;不单不信,而且生出一种毁谤,造出无量的业,所以佛就不想说。佛说,舍利弗!不须复说:不要再讲《法华经》啰!
所以者何:什么原因不要讲了?因为,佛所成就第一希有难解之法:第一,也就是不二法门;不二法门,是绝对待的,就是独一无二。希有,从来就很少有的。难解,因为它意趣甚深,所以就非常难解。佛所成就的这种又是第一、又是希有、又难解的法,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唯独十方诸佛,和释迦牟尼佛,才能真正明了一切法实相的道理。实相,是无相、无不相、无所不相。
所谓诸法:诸法,就是一切的法。一切的法,总起来不出十如是;这十如是,按着十法界来讲。十法界,就是佛法界、菩萨法界、声闻法界、缘觉法界这四圣法界;又有六凡法界,就是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四圣、六凡合起来,这叫十法界。
十法界中,每一界都有这十如是。佛界有这十如是;菩萨界也有这十如是;声闻界、缘觉界、天界、人界,也都有这十如是;阿修罗界,也是根据这十如是的法来推算;地狱,饿鬼、畜生,每一界都具足十如是。每一界有十如是,十法界就成百个,这叫百界;百界之中,每一界又有十如是,变成一千,这叫千如;所以十法界分开来,就是百界千如。
我现在也给你们大概的讲,我相信头一次听经,对这个道理不会太明白,但是你听一遍,等再听第二次、第三次,就会完全明白了!为什么不会明白?因为第一次听这部经,怎么这么多如是?跑了几百个如是,又变成一千个如是!所以不会完全了解。这《法华经》的要义,也就在十如是这地方;虽然不能十分明白,都应该特别留心!
如是相:如是,是指法之词,就是这个法。什么叫相?很简单,很容易明白,就是个相貌。可是这个相貌,有真、有妄。什么是真的相貌?也很容易明白,就是常住不变的。这个“常住”,就是真的相貌,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常住真心,性净明体”;它是不变而能随缘,随缘而又不变;它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也是不增不减。讲得太多,没有什么用,我告诉你们一个很容易明白的名词:常住,又叫真如实相。但是,这“真如实相”不是人人可以明白的,所以在本经上才说:“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诸法实相,就是“如是相”,这个真的相。
又有妄的相;妄的相是什么?你们每个人也都很熟的,都是你们的老朋友──就是无明!你们认识吧?知道无明的名词吧!因为讲经讲这么久,常常提到无明。无明,是个主要的角色,好像作戏那个很要紧的角色一样,所以大家一定对它很认识的。
无明,是个妄相,不是个真的,所以它就有生、有灭,有增、有减,有垢、有净。无明的相,是个虚妄之相,没有实体,只是一个假名而已,没有一个什么东西可以拿得到、看得见的。这个虚妄之相,就是在经上说的:“见诸众生,为生老病死、忧悲苦恼之所烧煮。”看见一切众生,为生老病死、忧悲苦恼,就好像在烈火里头烧、热水里头煮,这么样子难受!
释迦牟尼世尊有真正的智慧,知道这种的毛病,所以告诉一切众生:“这是绝对没有错的,这是如理真实!”是真真实实的,是最合理的,这名字就叫“如是相”。如是相,含有真、妄两个意思;这两个意思,因为佛所说,我们才能听见这种的妙法。所以前边偈颂说:“诸法实相义,已为汝等说”,我已经给你们讲了!这是“如是相”简单的意思。
如是性:性,有一种善恶的性;这种善恶的性,就有善恶的业,由业来表现这种性。可是业不自生,是由“性”而生起的。性,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心性;我们心性里边,具足善、恶两种性。
 楼主| 发表于 2016-1-20 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J3 双结

舍利弗!如来知见,广大深远。无量无碍,力无所畏;禅定解脱三昧,深入无际,成就一切未曾有法。
舍利弗:释迦牟尼佛又叫一声,舍利弗!如来知见,广大深远:如来的“知”是什么?就是彻法底源;如来知道一切法的底源,这是如来的智慧。如来知道一切法,本来是空的,这是如来的“见”。广,是没有再比它广大的,没有数目可以讲的。大,所谓“大而无外,小而无内”,再没有比它大的了。深,不知道它的底,所以谓之最深;究竟有多深?没有人知道。远,这也非常远。
无量无碍:无量,没有数量;无碍,没有障碍。如来所得的法,是无障碍的。力无所畏:如来有十种力量、四无所畏。禅定解脱三昧:有禅定。禅,是梵语,具足云禅那,译为思惟修,又叫静虑。定,就是三昧;三昧,也就是定。思惟修,就是令妄想没有了,得到一种定,无论做什么都是定。怎么都可以得定呢?不论担材、运水、迎宾、待客,都可以修定力的。担材,是挑材;或者搬水,或者招待宾客。
永明寿禅师每天念十万声“南无阿弥陀佛”。他不废一切的工作,什么都做的;可是他在做一切工作的时候,都在念佛三昧里。他有什么境界呢?永明寿禅师念一声“南无阿弥陀佛”,就有一尊化佛从他口里现出来。谁看见的?这是当时有开佛眼的人看见的,不是一般凡夫都可以看得见。他念一声“南无阿弥陀佛”,就有一尊佛化出来;化出来,又去投生。所以,一般人都说永明寿禅师是阿弥陀佛的化身;他常在念佛三昧中。所以,我们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有一种恒远不变的心,都可以得到定力,得到解脱三昧。深入无际:这种三昧的境界,可以说是高深莫测,没有一种边际。成就一切未曾有法:他能成就一切从来就没有的法,也成就一切未曾有的三昧。

H2 绝言叹二智 分二
I1 举绝叹之由 I2 正绝言叹
今I1

舍利弗!如来能种种分别,巧说诸法,言辞柔软,悦可众心。舍利弗!取要言之,无量无边未曾有法,佛悉成就。
舍利弗:释迦牟尼佛又叫一声,舍利弗!如来能种种分别,巧说诸法:世尊对于法,能用种种的分别,善能分别诸法实相。法,是方法,你若用得巧妙,能令对方欢喜接受;做事情也是一样,本来他不欢喜做的,你对他一讲,他欢喜去做,这就叫巧说诸法。若是不巧说呢?就笨说。怎么叫笨说?就是说得不巧,说得很笨拙、很愚痴。本来他欢喜做的事情,你对他一讲,他不欢喜做了;这就是说得太笨了!
六祖大师,虽然他不认识字,但是他善说诸法。有两个人为了一面幡在飘动,就互相争论起来;这个说是“风动”,那个就说是“幡动”,两个人争论不已。六祖大师就说:“这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这是仁者心动!”你心里觉得动,它就动了;你心里若不动,一切都不动的。这也是巧说诸法。我们若懂得修道,做什么都是修道,都是在定中。
我们每一个人都认识六祖惠能大师,惠能大师怎么开的悟呢?他一天到晚,就在山上斩材;斩材回来,到街上去卖,换了钱,养他老母亲,这是一种孝念。他没有打坐,没有参禅。后来,他到了五祖大师的道场,五祖叫他去舂米;他一天到晚舂米,连打坐的时间也没有,也没有时间学习其他的佛法。他没有念一句咒,也没有打过坐,可是他竟然就开了悟了!这是什么原因?因为他无论做什么,都一心,不打妄想;他专一其心,这也就是定,是真正的三昧。所以,人无论做什么,若能以专心去做,都可以得定,都可以开悟的,不一定要去参禅打坐。
言辞柔软:佛所说的法,言辞很柔软的,不是用势力压迫人:“你要做这个!”“我不懂这个??”“不做不行的!”不是像我这个师父,立这个不公道法;我立这个法,虽然不公道,但是没有施行,这也是一种很巧妙的法,令人没有脾气。因为你没有明白这个法,你就认为不公道;若明白,这才是最妙不过的。悦可众心:佛所说的言辞,非常柔软、柔和的,人人听了都觉得非常的欢喜,非常合自己的意思。
舍利弗:佛又叫一声,舍利弗!取要言之:我采要紧的来说。无量无边未曾有法,佛悉成就:有无量无边这么多的未曾有法,佛完全都成就了。可是成就是成就了,现在“止”,我不讲了!为什么?佛说:“止止不须说,我法妙难思”,那么今天我讲到这个“止”字,也要止了。如果不止,佛都说“止”,我为什么要不止呢?所以我也不说了!可是接着要说的,是这一部《法华经》最重要的“十如是”。

I2 正绝言叹

止!舍利弗!不须复说。所以者何?佛所成就第一稀有难解之法,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所谓诸法,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末究竟等。
止:释迦牟尼佛说到这个地方,就说出一个“止”字;止,是停止,就是不愿意说这一部《法华经》了!为什么不愿意说?因为说出来恐怕人不信;不单不信,而且生出一种毁谤,造出无量的业,所以佛就不想说。佛说,舍利弗!不须复说:不要再讲《法华经》啰!
所以者何:什么原因不要讲了?因为,佛所成就第一希有难解之法:第一,也就是不二法门;不二法门,是绝对待的,就是独一无二。希有,从来就很少有的。难解,因为它意趣甚深,所以就非常难解。佛所成就的这种又是第一、又是希有、又难解的法,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唯独十方诸佛,和释迦牟尼佛,才能真正明了一切法实相的道理。实相,是无相、无不相、无所不相。
所谓诸法:诸法,就是一切的法。一切的法,总起来不出十如是;这十如是,按着十法界来讲。十法界,就是佛法界、菩萨法界、声闻法界、缘觉法界这四圣法界;又有六凡法界,就是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四圣、六凡合起来,这叫十法界。
十法界中,每一界都有这十如是。佛界有这十如是;菩萨界也有这十如是;声闻界、缘觉界、天界、人界,也都有这十如是;阿修罗界,也是根据这十如是的法来推算;地狱,饿鬼、畜生,每一界都具足十如是。每一界有十如是,十法界就成百个,这叫百界;百界之中,每一界又有十如是,变成一千,这叫千如;所以十法界分开来,就是百界千如。
我现在也给你们大概的讲,我相信头一次听经,对这个道理不会太明白,但是你听一遍,等再听第二次、第三次,就会完全明白了!为什么不会明白?因为第一次听这部经,怎么这么多如是?跑了几百个如是,又变成一千个如是!所以不会完全了解。这《法华经》的要义,也就在十如是这地方;虽然不能十分明白,都应该特别留心!
如是相:如是,是指法之词,就是这个法。什么叫相?很简单,很容易明白,就是个相貌。可是这个相貌,有真、有妄。什么是真的相貌?也很容易明白,就是常住不变的。这个“常住”,就是真的相貌,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常住真心,性净明体”;它是不变而能随缘,随缘而又不变;它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也是不增不减。讲得太多,没有什么用,我告诉你们一个很容易明白的名词:常住,又叫真如实相。但是,这“真如实相”不是人人可以明白的,所以在本经上才说:“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诸法实相,就是“如是相”,这个真的相。
又有妄的相;妄的相是什么?你们每个人也都很熟的,都是你们的老朋友──就是无明!你们认识吧?知道无明的名词吧!因为讲经讲这么久,常常提到无明。无明,是个主要的角色,好像作戏那个很要紧的角色一样,所以大家一定对它很认识的。
无明,是个妄相,不是个真的,所以它就有生、有灭,有增、有减,有垢、有净。无明的相,是个虚妄之相,没有实体,只是一个假名而已,没有一个什么东西可以拿得到、看得见的。这个虚妄之相,就是在经上说的:“见诸众生,为生老病死、忧悲苦恼之所烧煮。”看见一切众生,为生老病死、忧悲苦恼,就好像在烈火里头烧、热水里头煮,这么样子难受!
释迦牟尼世尊有真正的智慧,知道这种的毛病,所以告诉一切众生:“这是绝对没有错的,这是如理真实!”是真真实实的,是最合理的,这名字就叫“如是相”。如是相,含有真、妄两个意思;这两个意思,因为佛所说,我们才能听见这种的妙法。所以前边偈颂说:“诸法实相义,已为汝等说”,我已经给你们讲了!这是“如是相”简单的意思。
如是性:性,有一种善恶的性;这种善恶的性,就有善恶的业,由业来表现这种性。可是业不自生,是由“性”而生起的。性,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心性;我们心性里边,具足善、恶两种性。

发表于 2016-1-21 16:32 | 显示全部楼层
**善性与恶性是怎样表现出来?

**

**‘如是性’:在这里有一个比喻,就好像竹子和木头。竹子和木头里边都有火性,可是这个火性,若搁置不用,便永远不会生出火来,必须要假借一种缘,它才会生出火来。例如:以前在中国,一般人都是茹毛饮血,那个时候还没有发现火,所以一切东西都是生吃。等到燧人氏钻木取火后,才开始用火把东西煮熟了吃。自此以后,人们才懂得用竹子或木头,引出火性来。

**

**这也就好像我们所造的善恶业,必须借著这个‘性’显出来。这种性,若是为善而发,就叫智慧光、若是为恶而发无明火,就变成毒火。这种毒火,能成就一种妄缘。而我们这个‘性’,则好像竹子和木头的道理一样,本性是空的。里面虽有善有恶,但要借著一种因缘方能显示出。在楞严经上讲四大——地水火风,描述火大的时候,说‘火大无性,寄于诸缘’。这个火性它没有我,得要因缘和合,才生出这种火,这是‘如是性’的道理。

**

**(三)‘如是体’:这个体就是我们人的身体,也是一切的形体。这个体有三种分析:第一种,就是凡夫和圣人本来平等,本来的那个体,没有凡也没有圣,是一样的,这叫‘以理为体’。这个体是本有的佛性,又叫理,道理的理。第二种,若是有人从凡夫修成道业,这叫无漏体,所谓证果的圣人。第三种,一般凡夫所具有的五蕴幻躯,即五阴——色受想行识,四大——地水火风四大假和合而成的这个身体,是有漏体。

**

**(四)‘如是力’:这个力就是出力。以前我对你们讲过,我有个出家师兄弟,他本来学过讲经说法的道理。他常常讲经,尤其是欢喜讲八识的道理,即眼耳鼻舌身意这六识和第七末那识,第八阿赖耶识。中国人过年时喜欢写春联,用红纸写上字贴在墙上,认为吉祥,意思也就是能避邪,在庙上也有这种风气。某年过年,我就写了几个字,这几个字就是:‘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我这个师兄弟,他看了大概很喜欢这几个字,于是就不停的念:‘智慧如海,智慧如海...’我看他念了不知多少次,乃开他的玩笑,故说:‘我看你是业力如海!’哦!他一听就大发脾气,破口大骂:‘你凭什么说我业力如海?’我乃微笑著对他说:‘我保证你欢喜。业力有善有恶,我说你善业如海,你认为怎样?’啊!这一回他没有话说了,即刻转怒为喜。你看,人就是那么奇怪,只是一字之差,他就会大发脾气。你把这‘业’字译为善业,他的脾气又不知跑到什么地方去了,你说妙不妙?所以这个‘力’,就是业力。业它也是一个体,在业体上的一种力量。十法界里所有山河大地、房廊、屋舍、森罗万象,无不从众生的业力所示现。一切众生的身份,这叫正报。一切森罗万象,这叫依报。依正二报,皆是从业力生出来,故云‘如是力’。

**

**(五)‘如是作’:这个作就是造作,造作一切业,善恶不等。种善的因就结善果,种恶的因就结恶果。这个‘造’,就是看你造什么?所以说‘善恶两条路,修的修,造的造。’修善者,就有福德;造恶者,就招祸殃。

**

**(六)‘如是因’:这个因是指我们众生的心,这个心又叫心地。就像一块土地,任你种善或恶的种子,将来就结果。一切唯心造,善恶报应都是由你心里所造成。这个因就是个种子,种在你的心地里,而善恶亦随这个因而显现。

**

**(七)‘如是缘’:这个缘,有两种因素合成。一则时,一则事。缘本身没有善恶之分,但凡事必须遇著一种缘,结合而成,才会现出一种相貌。譬如一样很干燥的物品,若遇到火,一燃就著火了,火就是助缘。又好像冰,若遇著太阳就溶得快,若遇著寒冷,就冻结得愈坚固,这都是不同的助缘。又好像把种子种到地里,必须藉著阳光、泥土、水份等种种助缘,这样种子才会发芽长大。因此,由外缘和合而成叫‘因缘’。

**

**(八)‘如是果’:某种行为的开始,叫做‘因’,等到事情已经做完了,就是‘果’。果也是根据善恶而言,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所以又叫‘揽因成果’。揽就是把著这个因,然后成一种果。

**

**(九)‘如是报’:报,即果报。你做什么,就要受什么果报。那么,这个‘果’和‘报’有什么分别呢?在‘果’的份上,还未受报,只是事情已长成而得到其果。等到受报时,把那个果也破坏了,而受报应。譬如,你种了恶因,正在结果的时候,还未正式受报。等到这个果的阶段也过去了,然后才受报应。又再解释深一层,譬如:你造种种恶业而招堕地狱的果,可是地狱里又分很多种不同的刑罚。假如你应受油锅地狱的报应,那么,在你还未到油锅地狱里去,那是果。一旦下了油锅,那就是受报。

**

**假如觉悟这种因缘果报的道理,是丝毫不爽的,而勇猛修出离道,则有机会证四圣果,即阿罗汉的四种果位。否则总是在六凡的境界里轮回生死。

**

**(十)‘如是本末究竟等’:这是十如是最后的一个如是。这十如是,皆有迷、悟二条途径。无论是迷是觉,从那一条路开始走(本),到最终点(末)的时候,在因果上论之,都是平等不二,究竟平等的。在每一个法界里,皆有十如是。譬如,在佛法界里有这十如是,在地狱法界里也有这十如是。可是,佛的境界与地狱的境界,却大不相同。在十法界内,每一界有十如是,合起来就成一百如是。在这一百个里面,每个又有十如是,成为一千,这道理叫‘百界千如’。而这百界千如,则包括了十法界里所有的种种事相情形。这是对十如是一个非常浅陋的解法,欲更深一步了解,必须要费一番功夫来研究佛法,便会更明白这个道理。

**

**尔时世尊,欲重宣扬他所说的义理,乃将长行的意义用重颂再说一遍:

**

**世雄不可量    诸天及世人    一切众生类    无能知佛者

**佛力无所畏    解脱诸三昧    及佛诸余法    无能测量者

**本从无数佛    具足行诸道    甚深微妙法    难见难可了

**于无量亿劫    行此诸道已    道场得成果    我已悉知见

**如是大果报    种种性相义    我及十方佛    乃能知是事

**

**‘世雄’:我们世界里的大英雄亦即世出世间的唯一圣人中雄——佛,是大雄大力大慈悲,所以说‘世雄不可量’。‘诸天及世人’:一切天上的天人和世间的人。‘一切众生类’:所有的众生类。‘无能知佛者’:没有一个众生能知道佛的境界。‘佛力无所畏’:佛有十力、四无所畏。十力是十种智力:1、知觉处非处智力。2、知三世业报智力。3、知诸禅解脱三昧智力。4、知诸根胜劣智力。5、知种种解智力。6、知种种界智力。7、知一切至处道智力。8、知天眼无碍智力。9、知宿命无漏智力。10、知永断习气智力。佛又有四无所畏:1、一切智无所畏。2、漏尽无所畏。3、说障道无所畏。4、说尽苦道无所畏。‘解脱诸三昧’:是指人解脱及诸禅三昧。‘及佛诸余法’:其他佛所行的妙行妙法,皆是无法测量出来的。‘本从无数佛,具足行诸道’:从无量无边那么多佛所,都具足了他们的行门,这种甚深微妙的法,是难见难明了。不容易见到,亦不容易明白。‘于无量亿劫’:释迦牟尼佛和其他十方诸佛,都在无量亿劫以前,行诸大宏愿,圆满了七菩提分、八正道分、五根、五力,还有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共三十七道品。‘行此诸道已’:已把三十七道品、四谛、十二因缘、六度万行等都修过了。‘道场得成果’:因为修了这么多的法,所以道场成就了,佛果也成就了。‘我已悉知见’:我已经悉知悉见。‘如是大果报’:像十如是这种的大果报。‘种种性相义’:这种十如是之性相的道理,及种种的法门,种种的修行,我都完全明白了。‘我及十方佛,乃能知是事’:我和十方的佛才能明白这种种事情,其余的众生是不容易明白的。

**


发表于 2016-3-28 10:12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楼主| 发表于 2018-4-6 08:01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楼主| 发表于 2018-10-3 14:49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楼主| 发表于 2019-1-16 19:34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21-2-25 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23 05:3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