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922|回复: 1

[净土祖师] [阿弥陀经疏钞讲记·净公上人]阿弥陀经疏钞演义第一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1-21 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阿弥陀经疏钞讲记·净公上人]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一五一集
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一五一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151
  请看《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会本》,第三二三页:
  疏【又功德者,无漏性功德也,复有胜劣,今是胜功德故。】
  无漏性,说明这个功德是称性起修,所以称为『无漏性功德』。
  钞【无漏功德者,初祖以营修世福,为有漏之因,不名功德。】
  『初祖』是说禅宗初祖,也就是达摩祖师。菩提达摩在印度承传上来说,他是第二十八代,就是从释迦牟尼佛传给迦叶尊者,迦叶尊者是印度的初祖,迦叶传阿难,这样传到第二十八代,这是达摩祖师。达摩把禅宗传到中国,在中国达摩是初祖。『以营修世福,为有漏之因』,达摩到中国来,那时是梁武帝的时代,他见到梁武帝。梁武帝是佛门的大护法,他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可惜都是修福。在他做皇帝这个时期,他一共建了四百八十座寺庙。写经,那个时候没有印经,拿钱雇人写经。还有度人出家,只要有发心出家的,他都欢喜,他都帮助,成全人出家。一般讲,这个功德就很大了。达摩来的时候,他就问达摩:我造寺、写经、度出家人无数无量,我这个功德大不大?达摩祖师说:实无功德。他说:给你讲老实话,没有功德。梁武帝听了就很不欢喜,也就不护持他了。他就没有法子,到少林寺面壁去了,没人理他。如果他称赞梁武帝,梁武帝做他的护法,不得了!那他的法缘可就胜了。在中国那么多年,只度一个慧可二祖,只传了一个人。这就是说法不契机,但是达摩祖师讲的是真实话。
  我们自己学佛一定要知道,我们究竟是在学什么?是在修什么?要搞清楚。梁武帝所做的是人天福报,就是有漏之因,在佛门里面修福,他的果报在三界,出不去,所以这个不是真实的。什么是真实功德?真实功德是清净心,清净心里面所生的智慧就叫做般若智慧,这是真实的功德。绝对不是世间法里面能求得到的,功德要向内心求,「功」是功夫,「德」就是你的收获,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就是『不名功德』。
  钞【又云功德在法身中,则此之大行大愿,皆自性无漏功德,非事上人天小果有漏之因也。】
  功德是在法身之中,换句话说,功德一定要与法身相应。现在问题来了,什么是法身?「法」是指一切万法,「身」是体性的意思。法身,用现代哲学名词来说,就是宇宙万有的本体,佛法称之为法身。一切万法的本体是空寂的,所以说万法皆空。我们说一切法是从相上说的,相上虽然有,不是真有,叫妙有。为什么叫妙有?妙在哪里?妙在它有而非有,非有而有,这就妙了。一切万法没有自性,就是没有自体,无性之性就是真性,真性也叫做法身。
  由此可知,修行一定要与无自性相应,这叫功德。什么叫自性?什么叫无自性?佛在《解深密经》讲得很清楚,《解深密经》里面讲三自性、三无性,但是那个讲法不好懂。我们再讲得浅显一点,就是在日常生活当中所有一切的修学,你能做到不著相就相应。你有分别执著妄想,那就是有漏之因;离开一切妄想执著,那就是称性功德,与法身就相应。
  佛菩萨的大行大愿,他为什么说个大?因为你没有分别执著妄想,这个行就大了。大心修的行就叫大行,我今天布施,布施一块钱叫大行,为什么?因为布施一块钱,我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没有分别执著,这一块钱的功德是尽虚空遍法界,跟法界一样大,所以这个行叫大行。我今天这个供养,供养是一百万,我了不起,我今天供养的很多,这有执著有妄想,这个行叫小行。所以梁武帝虽然盖了四百八十座寺庙,他老念著四百八十,太少了,度几万个出家人,这几万个数字也不多!所以就变成小行。他要能够真正做到像《般若经》上讲的三轮体空,我今天修的不著我相,也不著众生相。以布施来说,不执著我,也不执著接受我布施的人,也不去念我布施的这些物,虽然修布施,这一点都不挂心,叫三轮体空。这样的布施功德就称性。总而言之一句话,八万四千行门,只要你有执著,这个行就是小行。《金刚经》上所说的,你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你所修的是小行,你所修的是有漏之因。八万四千法门决定出不了三界,这个诸位要知道。
  这个事情就难了,我们要想破妄想执著谈何容易?幸亏有念佛法门,可以带业往生,带什么业?就是带著妄想执著去往生,除这个法门之外,没有带业证果的,没有带业成佛,没有带业成菩萨,也没有带业证须陀洹果的,没有。唯独念佛法门可以带业往生,我们才有救!否则的话,没救!虽然如此,我们总还是要努力的好,於一切法里面把妄想执著这个念头减得愈轻愈好,为什么?你到西方极乐世界品位不相同。如果对於一切事物都非常淡薄,不放在心上,这样你念佛就没有障碍,你很容易得功夫成片,很容易得一心不乱。凡是不能成就的,都是执著的念头太重,这是很大很大的障碍,一个是执著,一个是疑惑。佛在《无量寿经》上讲,疑惑对於菩萨来讲是重大的障碍,何况我们凡夫!所以要有坚定的信心,决定没有疑惑。一切事物要看得淡,《金刚经》上说很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何必那么认真?认真对自己决定是有伤害的。
  所以他这个心大,心是清净心,不是分别心,心就大了。心大,他的行也大、愿也大,没有一样不大。『皆自性无漏功德』,这个不是『事上人天小果有漏之因』。
  钞【胜劣者,声闻菩萨,乃至於佛,皆有功德,小大悬殊。今是彼佛因地,修无量愿行之所成就,崇功至德,不可思议,故云胜也。】
  这个地方是讲阿弥陀佛,不是讲声闻、缘觉、一般的菩萨,所以这个功德有大小,不一样的。我们凡夫所修的比不上阿罗汉,阿罗汉所修的比不上菩萨,菩萨所修的比不上佛,一切诸佛所修的比不上阿弥陀佛。这个大家在《无量寿经》都读过,阿弥陀佛的功德巍巍,不可称说,超出一切诸佛之上,所以此地讲的功德是无比的殊胜。下面大师假设一个问答:
  疏【问:金刚般若谓庄严佛土者,实非庄严,是名庄严。今乃广陈依正,云何二经意义相背?】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1 09: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弥陀经疏钞讲记·净公上人]阿弥陀经疏钞演义第一五

续-《●[阿弥陀经疏钞讲记·净公上人]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一五一集》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我们要现什么样的相,那就看你在缘上下功夫,因是本有的,所以决定就在缘上。佛法实在讲,也就因为这个道理,所以才能普度众生。我们今天要成佛,把成佛的缘加强,其他的九种缘把它减少,那你这一生笃定成佛。你要想生天,你把生天这个缘加强,其他的缘减弱,你决定生天。十法界自己想到哪一界去,主宰是在自己,不在别人,这是佛法与其他宗教不相同。所以佛能不能保佑你?不能。佛只能把这个理论、事实真相给你讲清楚,你的前途是由你自己决定,谁都帮不上忙!你自己做你的主宰。
  缘里面最胜的缘,《观经》三福讲:「发菩提心,深信因果」。深信因果是在第三福里头讲的,是对菩萨讲的,不是对别人讲的。我们再看《无量寿经》,经上告诉我们,有许许多多的菩萨,因为这一生当中没有机会听到这个法门,所以有一亿菩萨退失菩提心,退转了。我们又看到阿闍王子过去生中住菩萨道供养四百亿佛,现在还退转,还有隔阴之迷,他这一生到人间来是王子,是居士长者,换句话说,他已经退转了,从菩萨道退转到这种程度。这第三福中讲的「深信因果」,不是别的因果,「念佛是因,成佛是果」,这个因果很多菩萨都不知道。
  我们的确非常幸运!知道这桩事情,才晓得怎样才能证无上菩提,怎样才能成佛,你就老老实实这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为什么?我培养这个缘。成佛之因我有,这是真如本性里本来具足,现在少的就是成佛的缘。成佛的缘要如何来争取?如何来培养?念佛,这个不容易!这部经反覆给我们开导、给我们说明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其目的就是使我们对西方极乐生起欣慕之心,向往之心,那就行了。
  到了西方极乐世界,第一个最大的利益,无量寿!寿命长。还有西方极乐世界是平等的世界,色相跟佛完全相同,我们在《无量寿经》里头读过,相貌完全相同,个子高矮都一样。不像我们这个世界不平等,身体强健、相貌好的就起傲慢之心,自己以为不得了,骄傲!体智衰的、相貌不好的,就有自卑感。都生烦恼!傲慢是烦恼,自卑感也是烦恼。阿弥陀佛很慈悲,到他那边相貌统统一样,所以你也没有傲慢,也没有自卑感,心清净平等了。十方一切诸佛世界里,都没有这种现象。
  一切诸佛世界都是差别相,只有西方极乐世界是平等相。为什么平等?因为每一个都是念阿弥陀佛去的,因平等,缘平等,所以他得的果报平等。所以这念佛往生,我们虽然是带业去往生,真正是了不起!十方世界那些大菩萨去往生,也是念阿弥陀佛往生,我们一品烦恼没有断也是念阿弥陀佛往生。我们所依据的理论相同,用的方法相同,所以到了西方极乐世界,我们的果报当然相同。不能说他是菩萨,我是凡夫,我们去的就不一样,不可以,没这个道理。净土三经你要遍读,你才能了解这真实的状况,单单读一部经没法子知道。
  钞【其广陈相者。】
  『广陈』是陈说,就是详细给我们说明西方极乐世界的状况。本经所讲的是略说,详细的在《无量寿经》。
  钞【盖即性之相。】
  『相』是性之相。
  钞【非离性而言相也。】
  不是说离开性别有一个相,没有这个道理。相是即性之相,性是即相之性,一而二,二而一。
  钞【为门各别,究竟是同。故知二经,义不相背。】
  《金刚经》是从性门入,《弥陀经》是从相门入,性是相之性,相是性之相,还是一桩事情,没有违背。诸位读这段经文之后,要能深深体会我们眼前这个生活状况,眼前六根所接触的六尘境界亦复如是,你才会得到受用。你晓得我们眼前所见的一切相,性之相,什么性?自己的自性,是我自性的相分。能现能变的是我自性,所现所变的就是我现在六根所接触的六尘境界,离开自性别无一法,这样你才在一切境界里面离开一切取舍得失这些妄想了。一切境里面无取无舍,无得无失,这个心多自在,清凉自在!这种清净心就与真心逐渐逐渐接近,相应了。这样往生品位就高,一到西方极乐世界花开见佛,没障碍了。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16 07:5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