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30740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5-6-2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其它法师]善财童子与《普门品》(文定法师)
善财童子与《普门品》
文?定
《普贤行愿品》属于《华严经》中的一品。《华严经》是佛教中一部非常重要的经典,被称为经中之王。《华严经》的境界是非常高深的,对于我们凡夫来讲,这种境界是一种不可思议的境界。所谓不可思议,就是说不可以用我们的思维想象得到的。为什么不可以想象呢?原因就是它是佛的境界。佛陀把自己证得成佛的境界和盘托出,我们凡人要去理解它,自然就比较困难了。
我们现在学的《普贤行愿品》,是《华严经?入法界品》的一品。在这部经里有这样一个故事,就是大家熟悉的“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一般人不知是否注意到,观音菩萨身边有两个小孩,一个是善财童子,另一个是龙女。《普贤行愿品》跟善财童子的关系非常密切。据《华严经》记载:孟加拉湾沿岸的福城之中,有一位首富福德长者,晚年得了爱子。孩子出生之时,家里种种珍宝自然涌现,因此占卜的婆罗门说:“恭喜长者!这婴儿的福德大,为你带来了财宝,应该取名善财。”“善财”之名,就这样传扬开了。
善财生来聪明活泼,善解人意,深得长者的欢心,疼爱有加,但唯有一事令长者担忧,就是善财并不喜欢听闻关于“发财”的事。他一心想做一位追求真理的人,采集种种善法的财宝,来供养所有爱好真理的人们。他在求学时期,常去听闻哲学家演讲,他到福德城东,庄严幢娑罗林中的大塔庙处,参访文殊菩萨,使他发现人生的真义。于是,他发愿行菩萨道,直到成佛。
善财发起菩提心,并虚心请求文殊菩萨教导他奉行大乘普贤行的方法。文殊菩萨告诉他:“你要学习普贤行,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参访善知识。”善财面有难色地说:“圣者!我不知道那里有真正的善知识可以参访,我无能力分辨善恶。”
文殊菩萨点头说:“善财!对于善知识,应该是集中心力在他的德行、特长,去效法他的优点,而不要去评断、挑剔他的缺失、弱点,这就是参访的第一义。”文殊菩萨指示善财参访之道,并预言善财将被人美称为永久的童子。善财感动欢喜地告别了文殊菩萨,开始了佛教青年游历参访的生涯。
首先,善财来到南方的胜乐国妙峰山上,参访德云比丘,学得“念佛三昧法门”,深刻体会到佛子应该具有坚定的信念,常常忆念诸佛的伟大,心念时时与佛同住。善财接受了德云比丘的教诲,感怀在心。接着,他陆续拜访了菩萨、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童子、童女、天神、天女、婆罗门、长者、商人、医师、船师、国王、仙人、佛母、王妃、地神、树神等,各种不同身份的善知识,听受种种的法门,最后终于到达普贤菩萨的道场,证入无生法界。
善财共游历了一百一十个城市,参访了五十三位善知识,所以称为“善财五十三参”。在《华严经?入法界品》中,详述有五十三参的过程。善财接受弥勒菩萨的教诲后,结束参学的云水生活,最后回到普门城,踏入普贤菩萨大行的菩提道场。善财再度受到文殊菩萨的摩顶教化:“参访生活已经功德圆满,你将与我同住;从现在开始,我们要依止普贤菩萨的大实践大修行中,体现佛法的真谛。”就这样,善财开始修习普贤菩萨的解脱法门。
善财见到普贤菩萨的瑞相与光明遍照法界与虚空,灭却一切众生的苦难,使他长养菩萨的善根,得十种智波罗蜜。最后,善财获得普贤菩萨的摩顶赞叹,并在观察普贤菩萨的清净法身中,自觉已经和菩萨融为一体,一同在十方一切世界中教化众生。善财童子终于完全证得普贤菩萨的广大行愿,不久将与诸佛平等,得到一切不可思议的解脱自在。
历代以来,有关善财童子求道历程的偈赞与图绘很多,如北宋杨杰的《大方广华严入法界品赞》、忠师的《五相知识颂》、惟白的《文殊指南图赞》等,都是佛教文学上常用的题材。在寺院中,观世音菩萨像的左侧,有时也设置善财童子像,就是取材于他历访名师的过程中,参谒观世音菩萨而接受教化一事。因此,自古以来,善财童子即为佛子求法的典范。也可以说善财童子的修学过程,便是我们修学佛法的典范。
在“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中,最早参访的一位老师是文殊师利菩萨,最后参访的一位善知识是普贤菩萨。他参访普贤菩萨后,普贤菩萨告诉他:“我修行成佛的法门就是十大行愿。”普贤菩萨的十大行愿,不仅适合善财童子修学,也是我们每一位修学佛法的最好法门。
本经的翻译:《普贤行愿品》属于《华严经》。《华严经》在中国佛教史上有过三次翻译。第一次是在东晋。当时印度高僧佛陀跋陀罗带来了《华严经》的梵本,译成60卷,34品,又称《晋译华严》或《六十华严》。到了唐代,从西域传来消息,《晋译华严》的三万多偈不是全本,于阗有更完整的梵本。于是武则天专门派人前往于阗寻访该经梵本,并聘请译经人。使者在于阗果然找到梵本,并请到高僧实叉难陀一同返回长安。武则天为实叉难陀安排了专门的译场,开始译经。动笔翻译的那天,武则天亲自参加,担任笔受。这次翻译出来的是第二个本子,共80卷,39品,又称《唐译华严》或《八十华严》。可奇怪的是《六十华严》也好,《八十华严》也罢,里面均没有《普贤行愿品》的内容。
唐贞元年间,从印度来了一位叫般若的法师,对《华严经》重新翻译。他翻译的是《入法界品》,共有40卷,故称《四十华严》。般若翻译的《四十华严》中,最后一品就是《普贤行愿品》。如果我们想从《华严经》里找《普贤行愿品》内容,也只能在《四十华严》里才能找到。
释经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