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454|回复: 3

[弘法探讨] 大方广圆觉经(第九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5-27 19: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摘自《净公上人大方广圆觉经讲记》

大方广圆觉经   (第九集)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9-08-09
  请看十三页:
  讲义【甲七:宗趣分别。】
  这一次我们应香港邀请讲经 ,差不多停了两个月,在这期间大家听了一部《阿弥陀经 》的录影带,可是讲堂里面这些经 空了两个月没有听,骤然来讲怕是不容易连接得起来,好在这部经 我们还没有讲到经 文,还是在玄义部分,希望诸位同修在听经 之前一定要把经 文温习一下。听经 的因缘愈来愈不容易,希望大家要珍惜,不但是在本省难,在海外更难,讲经 的人是愈来愈少了。我回来以后听说道源老和尚住院,贤顿老法师也在医院,年岁都那么大,弘法的这些老法师逐渐凋零,后继无人。
  佛法里出一位弘法的人才,给诸位说,非常的不容易,决不是每天在经 典里面去念念,去研究研究,做做笔记,就能出得来的,这个事实你们大家能看到的。台湾办佛学院办三十年了,出了几位法师?你们在座的有很多都念过佛学院,还有念过许多个佛学院的,成绩如何?这个原因在什么地方?我们在讲席当中常常提示大家,佛法是要开悟的,不是记问之学。连世间法,你们去念《礼记》,儒家都讲得很清楚,「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何况佛法?为什么你不能开悟?追究原因,原因找到,把原因消除,我们就有开悟的可能。你不能开悟在有二障障碍你。这个二障,我一说你们都晓得,你们也会说,你们虽然会说,也晓得,为什么不把二障去掉?这个事情是你自己本分的事情,别人帮不上忙。烦恼障你有没有把它断掉?所知障有没有断掉?二障要不除,天天在增长,换句话说,你永远没有开悟的指望。这个话非常要紧,这是我们学佛关键的所在,我们讲席当中常常提示。
  日常生活当中,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还生烦恼,这个事情看不惯,那个事情不满意,给诸位说,这叫增长烦恼,这是十足的凡夫。所知障,是要叫你求根本智,根本智是什么?是无分别智,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了了分明不起一念。我跟诸位讲的,都是最重要的,你们不从这个地方下手,你永远没办法学佛。没有根本智哪来的后得智?千万不要以为这个记问之学,我要多听,我要多学,博学多闻,这是后得智吗?不是,这是世智辩聪。世智辩聪在佛法里是八难之一,你已经 遭难,遇到困难了。得根本智之后,这个博学多闻才是后得智。
  这部经 在开讲的时候就给大家介绍是非常好的一部经 ,看经 题就晓得,是大乘经 里面的了义经 典,文字少,义理丰富圆满。唐朝时候,宗密大师尽毕生的力量专攻这部经 典。大经 分量太大,怕我们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来学习,所以这部经 特别适合当前这个时代,到世界上任何地方都会受欢迎,就是它分量少。更为殊胜的就是这部经 一共分十二章,章章可以独立,譬如文殊菩萨这一章,第一章只有四百多字,它就是一部完整的小经 ,集合十二章这是一部圆满的《圆觉经 》,章章可以来讲、来修。在一切大乘经 里面,希望诸位特别注意到这部经 典。请看经 文:
  讲义【已知此经 ,所被机宜,未审何为宗趣?】
  前面介绍过这部经 的体性、能诠的教体,以及『所被机宜』,就是说明这部经 对哪些人来说最为适合,换句话说,什么样的程度可以接受这个教义。在前面圆瑛法师给我们指出来,法师所指都没有离开宗密大师的答覆。它主要的教学对象是顿教大乘,是这样的人。顿教大乘又是什么样的人?大家对於《六祖坛经 》很熟悉,六祖大师所接引的就是顿教大乘,这是中国禅宗南宗所传的,而秀大师在北方所传的是渐教大乘。我们一想,这部经 不适合我们,为什么?我们纵然说是大乘根性,不是顿教;顿教,这部经 一听就开悟,言下大悟。我们不但不是顿教的根机,说实在话,大乘的根机我们都谈不上。大乘人,头一个心量要大,我们心量很小,两个人都容纳不下,学什么大乘?这都是问题症结所在。所以大家学佛,头一个要把心量拓开。
  中国佛法是大乘佛法,寺庙,你一进去就是山门,进山门第一个建筑是四王殿,一眼看过去是弥勒菩萨。弥勒菩萨代表什么?大肚皮,容得下,满面笑容,「生平等心,成喜悦相」,这就是大乘的样子。大乘人什么都能包容,这才叫大,肚皮要大,样样都能容得下。大乘「四悉檀」里面,佛以四悉檀而为说法,四悉檀第一个,「世界悉檀」,什么意思?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你看弥勒菩萨那个样子就表现出来了,对什么人都欢欢喜喜,什么样人物他都能包容,这才叫大乘。我们这里也供弥勒菩萨像,不是装饰品,不是把它当作神明来膜拜,它不会保佑你的,看到它就要学「我要能容忍,我要能叫一切众生生欢喜心」,这才能培养自己成为一个大乘根性,然后才能接受大乘了义的经 典来薰修。因为有薰修的利益,所以大师告诉我们,「但得听闻,无不获益」,道理在此地。从这两句,我们也可以来听这部经 ,也可以来读诵受持这部经 典。
  讲义【当部所崇曰宗,宗之所归曰趣。】
  『宗趣』非常重要,「宗」是宗旨,「趣」是趣向,这是讲到修行的方法。『当部所崇曰宗』,这部经 最重要的修学原则,那就是宗。『宗之所归』就叫趣向,就是趣。
  讲义【当部者,即此部之经 ,崇者崇尚,即重要之谓也。此经 重要之点,即在圆照清净觉相。】
  这句话是经 文,将来到经 文里面我们会看到,文殊菩萨这一章所说的。『圆』是圆满,『照』是讲观照,『清净觉相』就是念佛人所说的一心不乱,一心就清净了,一心就是觉相,二心就不清净,二心就迷了。你们学佛都希望破迷开悟,可是你走的那个路是迷上加迷,你不走破迷开悟的这个路,那有什么办法!你在日常生活当中,还是三心二意,从早到晚妄念纷飞,这是迷,这就是生死轮回的根本。我们读这部经 ,晓得有一个「清净觉相」之名,几时我们才能名实相符合?到清净觉相现前的时候,就叫做成佛。如何能叫清净觉相现前?那就在圆照。如果用《般若经 》的话来说,「清净觉相」就是实相般若,「圆照」就是观照般若,《般若经 》里面常说的,以文字般若起观照般若证实相般若。大师在此地说:
  讲义【此一句,为十方如来成佛之因地心。】
 楼主| 发表于 2015-5-27 19:55 | 显示全部楼层
续-《大方广圆觉经   (第九集)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9-08-09》

摘自《净空法师大方广圆觉经讲记》
  你要想成佛,那就是这个修行法。修行在哪里修?讲席当中常常提醒大家,在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的时候修,在起心动念之处修。一起心动念,我常常跟诸位讲,不必理会这个念头是善是恶,不要去分别这个,念头一起,觉悟,我错了,为什么又起念!有念皆妄,无念皆真,这个话我们在《坛经 》里头跟诸位说得很明白。无念乃是无妄念,不是无正念,什么叫正念?「圆照清净觉相」是正念,不是没有这个,有这个,没有妄念。我再把话说浅显一点,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的时候,在境界里头了了分明,眼睛放光,看得清清楚楚,不但眼前的境界清楚,过去、未来无一不了然,这里面不起分别心,这叫做圆照。如果说,好,我不起一念,不起妄念,不起妄念外面境界怎么样?外面境界一塌糊涂,什么也不晓得,那是白痴,那是愚痴,那是清凉大师讲的「增长无明」,你还是不能见性。凡夫是一天到晚起心动念,叫增长邪见、增长妄念,你不是增长妄念就是增长无明,所以你不会观照。观照里面是既不起妄念又不生无明,这叫圆照清净觉相,这是功夫,如果你真正会了,你就有无穷的受用,所谓是法喜充满。诸位听,要能体会到这个意思。所以这是成佛的因地心,因为这部经 就是讲成佛,就是教你怎么成佛法,说明成佛的道理、成佛的方法,以及成佛的程序、境界,经 文虽然不长,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讲义【诸佛因地,皆依圆觉自性之光明,还照寂灭清净之觉相。】
  这两句很重要,我们要会用。这两句跟交光法师在《楞严正脉》里面所讲的「舍识用根」是一个意思,与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里面所讲的「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也是一个意思,说法不一样,完全是一桩事情,境界的确是高。
  讲义【圆照光明,是自心之智;清净觉相,是自心之理。】
  『圆照光明,是自心之智』,这是什么?在眼叫见性,在耳叫闻性,就是六根的根性,「自心之智」就是六根的根性,这是真正智慧,是无分别智。『清净觉相,是自心之理』,「理」就是《华严》里面所讲的法身,或者是大乘经 里面常讲的法性,就见性了。前一句是明心,「圆照光明」是明心,「清净觉相」是见性,禅家讲的明心见性,净土里面所讲的理一心不乱,《圆觉经 》里面所讲的「圆照清净觉相」。由此可知,我们图书馆所选的这几部经 论都是一乘了义的经 典,文字言语上不一样,所说的是一个境界,无不是帮助大家念佛达到一心不乱而已。
  讲义【以智照理,照到惑净智满,永断无明,法身理显,方成佛道。则此经 以圆照觉相为宗,成就佛道为趣。】
  『以智照理,照到惑净智满』,就是说你用这个方法来修行,这是最高修行指导的原理原则,只要你会用这个方法,你的「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都能照破,你的「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都能圆满,『永断无明,法身理显,方成佛道』。你从这一段就能体会到本经 的宗旨,也就是说本经 修行指导的原则,这个就是宗趣,我们今天讲指导的原则。最高的指导原理原则,是以『圆照觉相为宗』。修学的目的是什么?成佛,『成就佛道为趣』,目的是成佛。佛是什么?前面已经 讲得很清楚。佛这个字是印度话音译过来的。成佛,佛是最圆满究竟的智慧,成佛就是成就最究竟圆满的智慧。成佛,佛是觉的意思,觉悟的意思,对於整个宇宙人生,世出世间一切法,无所不知,无所不觉,这就叫佛,这是我们修学的目的;而以「圆照清净觉相」,是我们修行的方法。
  古德常说「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觉是觉照,念是起心动念,不但起恶念不好,起一个善念也不好,那都是妄念。起一个恶念,你阿赖耶识里头造了一个恶的种子,因缘成熟这个恶种子要受果报的,要起现行的,起一个善念则有一个善的种子,也要受果报的,这个事情麻烦,一天到晚起心动念,这就是制造轮回。如果你自己心里好好检点一下,这一天当中是善念多还是恶念多,如果恶念多,恶习气重,换句话说,来生三途去了,他感的果报在三途;善念多,善的力量很强,你来生三善道受报,换句话说,你没有办法超越轮回,无法打破迷关。为什么要在境界里起心动念?你不是叫自找苦吃吗?佛菩萨跟我们其实没有两样,他有什么本事?他就是在境界里不起心、不动念,所以他不造业,他不受果报。他以大慈大悲与一切众生感应道交,像《楞严经 》里面所讲的「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这叫大慈大悲。宗趣就给诸位介绍到此地。
  讲义【甲八:力用殊胜。】
  这是讲这一部经 ,换句话说,也就是讲这种修学的理论与方法,它的作用是非常殊胜的。
  讲义【已知此经 ,以圆觉真因,菩提极果,为宗趣。】
  这两句话说得就更清楚、更明白了。
  讲义【未审何为力用?】
  不知道它的力用是什么?
  讲义【此经 以离妄证真为用。】
  这一句话就把它的作用说得清清楚楚。断一切虚妄,证圆满的真性,这是这部经 的作用。下面给我们解释这一句:
  讲义【承前面圆照清净觉相而来,既能照到,本来清净之觉相,则知世界身心,皆如空华;空原无华,病目妄见,本无所有。故曰:知是空华,即无轮转。】
  这两句话也是经 文,都在第一章。空花有没有?空花有,不是没有。如果我们眼睛有病,看到虚空当中确实它现相,好眼睛的人看不到,我们害病的眼睛看到。好眼睛的人看到蜡烛上没东西,眼睛不好的人看到蜡烛上一层一层的圆影,灯上有没有圆影?没有圆影,可是害过眼病的人有这个经 验,我害过眼病,确实有圆影。这个圆影到底有没有?跟你说真话,非有非无。病眼看,「非无」就是有,我看到有,你好眼睛看,没有,所以它的真相就是非有非无,这不是说模棱两可的话,这是说出它的真相。虽然有,有是空的,有不是真的,不是真有,是假有,所以佛学的名词叫「妙有」,「妙有、假有」皆是非有之有,也像我们的梦境一样。
 楼主| 发表于 2015-5-27 19:5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方广圆觉经(第九集)

续-《大方广圆觉经   (第九集)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9-08-09》

摘自《净空法师大方广圆觉经讲记》
  我想在座诸位都作过梦,哪一个人没作过梦?从来没作过梦的人,你举手我看看,看有没有,我仔细的看一看,一个都没有,可见得你们都作过梦。不作梦是功夫,古德常讲「至人无梦」,佛菩萨没有梦,凡夫都会作梦,天人也会作梦。梦境你说到底是有还是没有?就跟此地的空花一样。当你作梦的时候,梦境有,醒过来的时候就没有了。你正在作大梦的时候,旁边跟你睡在一起的,他不知道你在作梦,他看不到你的梦境。你自己作梦的时候了了分明,一觉醒来之后想想我梦里做过什么事情还清清楚楚,梦到些什么人、什么物也清清楚楚,这个境界是非有非无。我们现前的境界就像梦境一样,为什么我们没有感觉在作梦?正像你自己在作梦的时候,你作梦有没有察觉到「我现在在作梦」?没有,你还是把梦境当真。如果你要会用「圆照清净觉相」,你就能见到你在作梦,就好像在梦中一下警觉到「我现在在作梦」。如果你觉察到现在在作梦那就很有趣了,叫游戏神通,为什么?一切都不在乎了,碰到一只老虎要吃你,不要紧,我很慈悲,我让你吃好了,你也不害怕,为什么?你晓得是梦,是假的不是真的,你在这里面不起分别心。你不知道你在作梦,老虎要吃你,你到处躲避,吓得一身冷汗,出来之后心还在那里跳,不晓得那是在作梦。
  佛菩萨因为他圆照清净觉相,他对於宇宙人生知道得清清楚楚,一点都不迷惑,所以叫做「游戏神通」,就这么回事情。看你们一个个都认真,他可以随缘,「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恒顺众生是随缘,你分别,我不分别;你执著,我不执著,我又可以随著你的分别来分别,随著你的执著而执著,其实我自己的确没有分别执著。你要执著这样,好,就这样;你要分别那样,好,就那样,这叫恒顺众生。随喜当中的功德是什么?功德就是「还照寂灭清净觉相」,这是功德。你圆照的功力一天比一天深,境界一天比一天殊胜,这是功德,成就你自己真正的定慧。
  定慧从哪里修?你们念过《坛经 》应该晓得,六根摄入六尘境界,了了分明是慧,如如不动是定,成就这个,这叫真正修行,你要不会这个,你搞的那一套都叫盲修瞎练。什么叫盲修瞎练?因为你不断烦恼,你每天不管用什么功夫,你一天念十万声佛号,一天磕三千个大头,勇猛精进,可是一天到晚心里头还是有喜怒哀乐,还是这样放不下,那个牵肠挂肚的,你不叫盲修瞎练吗?怎么样干你都是增长无明、增长邪见,只要是增长无明、增长邪见,都叫做盲修瞎练。什么叫真正修行?妄念一天比一天少,邪知见一天比一天少,清净心一天比一天增长,智慧一天比一天增长,这叫真正修行,不管你用什么功夫,八万四千法门,这是总纲领,总原则。
  讲义【又无明妄惑,非实有体,如梦中人,梦时非无,及至於醒,了不可得。故曰:知幻即离,离幻即觉。】
  这两句也是第一章的经 文。
  讲义【即离,是离妄;即觉,是证真。】
  『即离是离妄,即觉是证真』,离妄跟证真是同时的,从一开端就同时。譬如明镜,一面镜子,这面镜子上染了灰尘,我们现在去擦这面镜子,你拿个布擦一块,灰尘去掉了,马上就放光明,镜光就现出来了,是同时的。染污一去掉,光明就现前,再擦一点,那边光明又现前。当然,惑不是一下就离开的,见思、尘沙、无明不是一下就离开的。你每天都能断惑,每天都放光明,惑断得愈多,光明愈大,从初发心到圆满佛道就是这么个样子。这部经 就有这个作用,可是你要会才行,你要是不会,天天念《圆觉经 》还是天天起烦恼,那有什么办法?那就没有用处。实在没有办法,我在平常的时候也教给你们大家,你们先把这部经 背过,心里面一有妄念起来就背经 ,用这个方法代替妄念;但是这只是一个很粗浅的办法,是个初学的办法,是无可奈何的办法,不是高明的办法。高明的办法你不会用,你用不上,你就用这个笨办法,也有点效果,有好处,这就是用这个一念来止你的妄念。
  其实念佛也是如此,因为佛号短,一面念佛还一面还可以打妄想,这个佛号念的就不得力,换句话说,这一句佛号压不住妄想。你背这一部经 ,你背经 当中打一个妄想,一个字错了,从头再念,不准接著再念,那个不发生效果,必须从这部经 「如是我闻…信受奉行」,一部经 念下来当中一个妄想没有,一个错字没有,这叫功夫,这叫读诵,读诵也是修行的方法。你们想想看,读诵的目的在哪里?目的不是记,目的是在破妄念。因为你不读经 的时候就起妄念,心里念著经 就不起妄念,不打妄想,目的是在离妄证真,不是在记诵。这个跟你说明,离妄跟证真是同时。
  讲义【弥勒章中,勤断诸爱见,离妄也;便归大圆觉,证真也。】
  证真这个事情不要挂在心里。很多念佛人想求一心不乱,天天在想著,我怎么还不到一心不乱?试问问,你一天到晚起妄念,你怎么会到一心?没有妄念就一心了。「我怎么还不一心?」这不是妄念吗?这个妄念就障碍你得一心,只要你有这个念头在,你就永远别想得一心,所以对於目的地不必去理会。我有这个目的,我要求一心不乱,但是从不理会一心不乱,只要依照这个方法去修,自然会到达,古人所谓「但问耕耘,莫问收获」,功夫到了自然就现前,你著什么急?愈是著急,那正是古人所说「欲速则不达」。
  「弥勒章中」这两句话,重要的是「勤断诸爱见」,爱见是什么?烦恼。断烦恼重要,你在境界里还会起烦恼,你自己就要觉悟了,我糟糕了,我怎么会增长烦恼?顺境里面起贪爱,不得了,这个遭难了。逆境里面生瞋恚,这个不得了,要堕地狱了。顺境里起贪爱,不得了,这是饿鬼道注册挂号了,不去也不行。试问问有几个修行人有这么高的警觉心?古人说我们盲修瞎练还不服气,你有不服气的这个念头那就证明你十足的盲修瞎练。你一服气了,我果然是盲修瞎练,你还有个回头的希望,回头是岸。你不服气那你根本就不回头了,自以为是,不懂得正法,把邪知见当作正知见。
 楼主| 发表于 2015-5-27 19:57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方广圆觉经(第九集)

续-《大方广圆觉经   (第九集)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9-08-09》

摘自《净空法师大方广圆觉经讲记》
  佛法里面的邪正,那真正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邪正的辨别只是一念之间,很不容易辨别。在境界里,心地永远清净、永远慈悲就是正,失去正就是邪。印光大师教我们从诚敬入门,你们也听过很多遍,有没有做到?诚敬就是一心。对於任何人都是诚心,都是敬心,冤家对头也是诚心,也是敬心;对释迦牟尼佛、对阿弥陀佛,我们是诚心、是敬心;对饿鬼、地狱众生也是诚心,也是敬心;对我们父母,最亲爱的人,我们诚心敬心;对那些冤家对头也是诚心敬心,一心,决定不用二心,诸位果然如是修,你这一生决定成就。那个人对我好,我对他诚敬;那个人要坑我、要害我,我对他有差别,我甚至还要去报复他,那完了,谁报复谁?自家堕落,自己堕落了,你自己在菩提道上就盲修瞎练了,所以叫我们要勤断诸爱见。
  讲义【乃至圆觉章中,诸障若消灭,离妄也,佛境便现前,证真也。】
  本经 的作用就是「离妄证真」,但是最重要的就是在离妄。我在香港讲《坛经 》,讲到六祖大师那个偈子,他们大众听了之后来要求,说「法师,讲得太简单了,我们希望法师能把这两首偈子详细讲一讲」,我说好。到第二天,整个时间两首偈子八句我只讲一句,你们想想我讲哪一句?「时时勤拂拭」,我只讲这一句。讲完之后,「法师,六祖大师那个你没讲」,那个不要讲,那个讲了也不懂,为什么?六祖大师那个偈子是「佛境便现前」的境界,神秀大师那一首偈子就是「诸障若消灭」这个意思,你现在连功夫都不会用,我跟你讲果地上境界,你怎么能体会得到?这很重要。
  讲义【故以离妄证真为用。】
  这部经 的能力,这部经 的功用,可以帮助我们『离妄』,帮助我们『证真』,但是经 是佛说的,我们要能体会佛的意思,不是说你每天念这部经 就能断妄证真,不是的,没有用处。你把这些道理全部都懂得了,你也离不了妄,也证不了真,必须要做到。二六时中,境界里头不起心、不动念,才是真正的离妄证真,你做不到那有什么用处?果然做到了,你在天堂里面没有乐受,到地狱里把你放入油鼎,放在刀山上,没有苦受,逍遥自在。「苦乐忧喜舍」是凡夫的受,舍离「苦乐忧喜舍」,这是圣人的正受,这才能得效果,这才是真正破迷开悟、离苦得乐。
  讲义【甲九:传译流通。】
  给诸位介绍本经 翻译的人。
  经 【唐罽宾沙门佛陀多罗译。】
  『唐』是讲年代,是在中国的唐朝,唐朝长寿二年,这一年是公元六百九十三年。罽宾国是北印度当时一个小的部落。印度那个时候还是许许多多的国家,一个部落就算是一个国,幅员都很小。这个地区在北印度,玄奘大师到印度去参学的时候在这个地方住过,《大唐西域记》有一段记载罽宾国的风土人情。
  讲义【沙门,印度出家修道之通称,译为勤息。谓勤修戒定慧三学,息灭贪瞋痴三毒。】
  『沙门』是出家人的通称,在印度不限於佛教,像印度教、婆罗门教,差不多所有的宗教,凡是出家修行的都叫「沙门」。佛法到中国之后,沙门就变成佛教出家人专用的名词,其他的宗教都不用这个名词。「沙门」是印度话,是『勤习』的意思,『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沙门有这个意思在。法师自称沙门,这是谦虚。通常我们看翻经 的法师都称为三藏法师,三藏法师是称他的学历,他通达三藏,是传法的导师。他用「沙门」是表示自己谦虚,有「不敢为人师」的意思在,依旧好像在学生的地位,还是在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
  讲义【又有四种沙门:一、胜道沙门:断惑证真,已得道果者。】
  最低限度,要小乘阿罗汉才叫做『胜道沙门』;在大乘里面讲,见性的菩萨才能算是胜道沙门。以圆教来讲就是初住以上,别教是初地以上,才能称之为胜道沙门。
  讲义【二、说道沙门:弘法利生,代佛宣扬者。】
  第二种是『说道沙门』,「说道」是弘法利生,就是讲经 说法的。我们要问,这两类到底哪个高?诸位必须晓得,如果不证道就没有资格讲经 。你自己没有见到道,你拿到经 就会胡说八道,不但害自己也害一切众生,所以这个很不容易。中国自古以来翻经 的、讲经 的、弘法的、注解经 典的,都是见了道的人。见道,我们不要说大乘,为什么?大乘太高了,就讲小乘,小乘见道位是须陀洹果。须陀洹果是什么条件?三界八十八品见惑断尽了。
  古来中国这些弘法的法师,这讲过去,注释经 典的差不多都是三果以上的圣人,虽然没有能证到四果,但是他已经 证到三果罗汉。古佛菩萨再来的很多很多,有一些透一点消息给我们,我们晓得,根本不漏风声的我们就不能觉知。像弥勒,布袋和尚是宋朝人,跟岳飞同时代,他出现在浙江奉化,临走的时候自己说出他是弥勒菩萨再来,说了之后他就走了,留了一首偈子,以后大家知道他是弥勒菩萨,所以我们塑弥勒菩萨的像就塑布袋和尚的像。诸佛菩萨应化为出家人,应化为在家人,都有。像弥勒菩萨在中国历史上应化,我们晓得就有两个人,布袋和尚是出家人,另外还有一个傅大士,在家居士,他是弥勒菩萨化身的。所以有诸佛菩萨再来的,我们肉眼凡夫当面错过。
  由此可知,「说道」不容易,可是在末法时期众生福薄,佛菩萨不来了,我们想弘法利生,发这个心,那怎么办?讲古人的注解。讲古人注解还得有个条件,也是要依教奉行,真正照这个理论方法来做。还没有证果,功夫还不到家,这个时候拿古人注解,我们照他的方法来讲,解释注解,还有个几分相应。如果一天到晚心里还生烦恼,还生邪见,换句话说,不但与经 不相应,与古人注解也不相应,那叫胡说八道,所以总得要求得行解相应。
  讲义【三、活道沙门:持戒修身,以道自活者。】
  第三是『活道沙门』,这是依照佛法修行,没有能力弘法利生的,是真正学佛,是在初学阶段。
  讲义【四、污道沙门:破斋犯戒,败坏佛门者。】
  第四是『污道沙门』,破斋犯戒,败坏佛门,所谓佛门里面的狮子虫,这一类都是阿鼻地狱的众生,这是破坏佛法,果报决定在地狱,不能不相信。
  『译』是翻译,将印度梵文翻译成为中国文字。玄义介绍到这个地方圆满,今天时间到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28 14:5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