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996|回复: 0

[祖师大德] 历代高僧大德的故事------佛性普明大禅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21 07: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福源
(佛性普明大禅师)

    宋代末年,太原有一个姓李的显族,他家从唐以来世世以儒学担任朝廷的重臣。此时的家长李珪曾为南阳令,他的两个儿子,长子李德英荣登进士,次子李珍明任威大将军,真是一门荣耀,显赫一方。
    话说李珍明娶妻苏氏,温良贤惠,长年吃斋念佛,诵《金刚经》《观音经》,作为每日必修之课,从不懈怠。一天晚上,苏氏梦见一位老僧手捧一套僧人穿的袈裟送给她,醒来之后便有了身孕。孩子生下来时有吉祥之兆,父母十分喜爱,对他寄以厚望,几岁就开始教他读儒家典籍,可这孩子根本不读,总是喜欢手摩栗子,默念观音。父亲一心指望他将来光宗耀祖,见此十分生气,将他狠狠地揍了一顿,这孩子哭着对父亲说:“我只想学佛,不愿意当官。”父亲更加愤怒,将他关在一间空房子里,绝其饮食,希望他能回心转意。谁知这孩子不但不屈服,从佛的决心反而更加坚定,父亲没有办法,只好答应了他的要求。
    年纪稍大一点,父母把他带到妙觉院。拜朗公为师。剃发为僧,法名福源,从朗公学习大乘经义。兴定年间,蒙古兵侵犯江南,福源躲在深山野林之中,以树皮草根为食,总算幸免于难。兵乱过了之后,他因为僧多年,未闻至道,深感遗憾,便毅然前往真如西牛山,谒见廓乐老人一公,一公收他为侍者,曾带着他五次主持道场。后来,福源又去谒见圆明照公。有一天,照公在众僧聚集时问云门和尚,什么是“啐啄之机”,云门和尚转而问福源:“你对此作何领会?”福源说:“今日痛领和尚一问。”云门又问:“意旨如何?”他回答道:“一声齐和处,千古意分明。”
    圆明照公圆寂以后,福源又回到一公身边,一公问他:“福源,你来了,随便回答一句,怎么样?”福源说:“恭候你的提问。”一公问:“如何是佛法大意?”他回答说:“满口牙是骨,耳朵两片皮。”一公脸色一变,说:“你在圆明照公那里学了些什么?”福源问:“如何是佛法大意?”一公大喝一声,福源正在考虑,一公猛地打了他一下,回答说:“满口牙是骨,耳朵两片皮。” 福源豁然大悟,作礼而去。
    福源曾经担任过三座大刹的住持,在潭柘寺的时间最久。他不动声色,却能起振颓废,因而名重四方。他具有非凡的慧根,挫败异端邪说,培养正人善类,所以能开田居山,整饬洪规,敦促后学,继古德之风。
    朝廷降旨。赐海云法师摩衲大衣,海云转赐给福源,器重之意可见,但他一贯称自己是廓乐老人一公的弟子,并不因为海云法师器重自己而改变他尊师的心志。海云大师曾对人说:“福源天性真淳,讲求节义,特立世表,人不得而亲疏之,确实是个堂堂正正的本色人啊!”
    后来,朝廷赐福源“佛性普明大禅师”之号。至元年间,福源大师端坐而化,塔葬于潭柘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6-17 01:3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