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838|回复: 8

虚云和尚法汇—开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5-1 12: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摘自《虚云禅师法汇—开示》

虚云和尚法汇—开示
鼓山门下弟子顺德岑学吕宽贤编辑

上海居士林请普说

今承众位居士邀请略谈佛学。论到此事。老衲抱愧万分。盖缘自己毫无实行。虽然浮谈浅说。无非古人剩语。与我本没交涉。想我佛为一大事因缘降世。垂训八万四千法门。总皆对病开方。果若无病。药何用施。倘有一病未愈。则不可不服其药。其方在我华夏最灵验者。莫过于宗律教净。以及诵持密咒。以上数方。在此土各光耀一时。目下兴盛见称者。无越

江浙。于台贤慈恩。东西密教。大展风光。诸法虽胜妙。唯于宗律二法。多不注意。嗟兹末法。究竟不是法末。实是人末。因甚人末。盖谈禅说佛者。多讲佛学。不肯学佛。轻视佛行。不明因果。破佛律仪。故有如此现象。大概目下之弊病。莫非由此。既然如是。你我真为生死学佛之人。不可不仔细。慎勿暴弃。法门虽多。门门都是了生死的。故楞严经云。“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所以二十五圣各专一门。故云一门深入。若一圣贪习多门。犹恐不得圆通。故持六十二亿恒河沙法王子名。不及受持一观音名号也。凡学佛贵真实不虚。尽除浮奢。志愿坚固。莫贪神通巧妙。深信因果。懔戒如霜。力行不犯。成佛有日。别无奇特。本来心佛众生原无差别。自心是佛。自心作佛。有何修证。今言修者。盖因迷悟之异。情习之浓。谬成十界区分。倘能了十界即一心。便名曰佛。故不得不尽力行持。消除惑业。习病若除。自然药不需要。古云。但尽凡情。别无圣解。喻水遭尘染。一经放入白矾。清水现前。故修学亦如是。情习如尘。水如自心。矾投浊水。浊水澄清。凡夫修行。故转凡成圣也。但起行宜辨正助。或念佛为正。以余法作助。余法都可回向净土。念佛贵于心口不异。念念不间。念至不念自念。寤寐恒一。如是用功。何愁不到极乐。若专参禅。此法实超诸法。如拈花微笑。遇缘明心者。屈指难数。实为佛示教外之旨。非凡情之所能解。假若当下未能直下明心之人。只要力参一句话头。莫将心待悟。空心坐忘。及贪玄妙公案神通等。扫尽知见。抱住一话头。离心意识外。一念未生前。直下看将去。久久不退。休管悟不悟。单以这个疑情现前。自有打成一片。动静一如的时候。触发机缘。坐断命根。瓜熟蒂落。始信与佛不异。沩山云。‘生生若能不退。佛阶决定可期。’岂欺我哉。每见时流不识宗旨。谬取邪信。以诸狂禅邪定。讥毁禅宗。不识好恶。便谓禅宗如是。焉知从古至今。成佛作祖。如麻似粟。独推宗下。超越余学。若论今时。非但禅门。此外获实益作狮吼者。犹罕见之。其余诸法。亦不无弊病。要知今日之人。未能进步者。病在说食数宝。废弃因果律仪。此通弊也。若禅者以打成一片之功夫来念佛。如斯之念佛。安有不见弥陀。如念佛人将不念自念寤寐不异之心来参禅。如斯参禅。何愁不悟。总宜深究一门。一门如是。门门如是。果能如此用功。敢保人皆成佛。那怕业根浓厚。有甚习气不顿脱乎。此外倘更有他术能过此者。是则非吾所能知也。每叹学道之士。难增进胜益。多由偷心不歇。喜贪便宜。今日参禅。明日念佛。或持密咒。广及多门。不审正助。刻刻转换门庭。妄希成佛。毫无佛行。造诸魔业。共为魔眷。待至皓首无成。反为讪谤正法。古云。‘欲得不招无间业。莫谤如来正*轮。’今逢大士胜会。同心庆祝。各各须识自家观自在。大士从闻思修。入三摩地。阿难纵强记。不免落邪思。将闻持佛佛。何不自闻闻。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虚云一介山野之夫。智识浅薄。因承列位厚意邀来。略叙行持损益云尔。今朝九月正十九。共念观音塞却口。大士修从耳门入。眼鼻身意失所守。绝所有。切忌有无处藏身。当下观心自在否。

民国二十二年癸酉在福建功德林佛七开示

胜进法师命署烨居士录

当民国廿二年春季。闽省福建功德林居士。发起佛七时。至第三日。虚云老和尚。由鼓山涌泉寺下省公干。顺途到功德林慰问大众。刚好佛七止静默念。大众一闻虚云老和尚驾到。大半离座迎接。叩头礼足。当时云老和尚大喝一声说。你们学佛好多年。今天对这样严肃佛七道场。给你倒插法幢了。佛法的门中。无论是禅是净。贵在六根门头用事。掉举与昏沉。都是失念的病源。你们记得吗。弥陀经中说过。假如一天。二天。三天。甚至于七天。都一心不乱。那个人在临命终的时候。阿弥陀佛和诸圣众。现在他的面前。接引往生。现在你们诸位能不能一心不乱。如果一心不乱。怎样会听到老僧到来。如果一心不定。念到阿弥陀佛现身到来。你也不认识。他是佛是魔。你还不认识。是定是乱。也弄不清楚。那前途危险。真是可怜。可怜。

大众给他教训一番。都不知道怎样是好。到佛七场中开静了。虚云老和尚就同大家入殿礼佛。向大家开示说。

你们打佛七。贵在一心。如果心不一。东看西听。这样的念佛。就是念到弥勒下生。还是业障缠身。佛法世法。都是一样。世法无心。尚且不可以。何况佛法呢。念佛的人。从头到尾。要绵绵密密。一字一字。一句一句不乱的念去。佛来也这样念。魔来也这样念。念到风吹不入。雨打不湿。这样才有成功的日子。为什么呢。佛者是觉也。既然能觉悟。自然知道用力专心念去。魔者是恼也。恼害众生慧命。知道他恼害慧命。当然更加用力专心去降伏他。所以当能够觉时。就是见佛。如果遇害。就是著魔。现在佛七场中。如果坐在本位不动。继续念下去的各位居士。算是见著佛了。你们叩头接我的有几位。你们说接到什么。既说不出好处。岂不是虚耗时光。空无所得。岂不是我来恼害你们一心大事。扰乱你们一心净业。这样就是你们置我于魔罗边处了。可叹。世俗人每每不知恭敬三宝。实在可怜。他们有的用什么烧猪。鸡鱼供养观音菩萨。既然犯了杀戒。又不恭敬。有一次。我在上海时。正遇梅兰芳在上海演戏。有某居士包一个厢位。花数百元请我看戏。我告诉他说。八关斋戒弟子。尚且不可看戏。何况我出家的僧人。你请我看戏。无异烧猪供菩萨。那个人叩头悔过说。我今天花了几百元得到开示。知道敬僧的道理了。佛法无上。贵在用心。一句珍重。揖别而去。此时各人不敢起身送别。而虚云老和尚也不回头看看。

 楼主| 发表于 2015-5-1 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续-《虚云和尚法汇—开示》

摘自《虚云禅师法汇—开示》
这个佛七。经过虚云老和尚开示之后。所剩下的四天佛七功夫。的确是样样照做。其中有一位陈大莲居士。建瓯人。归依太虚法师。曾任福建省议会议员。在此期佛七的第六天念佛中。看见地上显出黄金色。很是高兴。结七后特地上鼓山。再请虚云老和尚开示。蒙虚老和尚开示说。这是心到达清境的表现。切戒生贪念。务须一心念佛。努力精进。自然到家。不能够有其他希求。要知道圆人说法。没有一法不圆。任他横说直说。都是契理契机。

民国三十一年冬。政府主席暨各长官。发起启建护国息灾大悲法会于重庆。特派代表屈映光。张子廉来粤邀请 云公赴渝。主持法会。十一月六日。由粤启程。经湘桂黔。以达重庆。于慈云寺及华岩寺。分建法会四十九天。至三十二年一月二十六日圆满。返粤。其间经过各地。备受各界欢迎款待。请法归依。计给牒归依者有四千余人。上堂说法开示数十次。兹择录法语如左。

民国三十二年一月十七日在重庆慈云寺开示

侍者惟因笔录

今日诸位发心来归依三宝。老衲甚为欣慰诸位远道过江来此。无非希望得些益处。但若想得益。自须有相当行持。如徒挂空名。无有是处。诸位须知现既归依。即为佛子。譬如投生帝王之家。即是帝王子孙。但能敦品励行。不被摈逐。则凤阁鸾台。有分受用。自今以后。须照佛们遗教修持。要晓得世间万事如幻。人之一生。所作所为。实同蜂之酿蜜。蚕之作茧。吾人自一念之动。投入胞胎。既生以后。渐知分别人我。起贪嗔痴念。成年以后。渐与社会接触。凡所图谋。大都为一己谋利乐。为眷属积资财。终日孳孳。一生忙碌。到了结果。一息不来。却与自己丝毫无关。与蜂之酿蜜何殊。而一生所作所为。造了许多业障。其所结之恶果。则挥之不去。又与蚕之自缚何异。到了最后镬汤炉炭。自堕三途。所以大家要细想。要照佛言教。宜吃长素。否则暂先吃花素。尤不可为自己杀生。杀他之命。以益自己之命。于心何忍。试观杀鸡捉杀之时。彼必飞逃喔叫。只因我强彼弱。无力抵抗。含冤忍受。积怨于心。报复于后。以较现在武力强大之国。用其凶器。毁灭弱小民族。其理正同。诸位既属佛子。凡悖理之事。不可妄作。佛法本来没甚稀奇。但能循心顺理。思过半矣。许多人见我年纪虚长几旬。见面时每有探讨神通之情绪。以为世外人能知过去未来。每问战事何日结束。世界何日太平。其实神通一层。不但天魔外道有之。即在鬼畜俱有五通。此是性中本具。不必注意。我们学佛人。当明心见性。解脱生死。发菩提心。行菩萨道。从浅言之。即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不但不可损人利己。更宜损己利人。果能切实去做。由戒生定。由定生慧。一切自知自见。自不枉今日归依也。

方才有几位询问楞严经意旨。兹乘大众在此机缘。略说概要。此经原有百卷。而此土所译。祗有十卷。初四卷示见道。第五第六等卷示修行。第八第九卷渐次证果。最后并说阴魔妄想。阿难尊者为众生示现询问。而佛首明诸法所生。惟心所现。因阿难尊者见佛三十二相。如紫金光聚。心生爱乐。佛问其将何所见。阿难尊者白佛言。用我心目。由目观见。如来胜相。佛问心目何在。阿难尊者白佛言。纵观如来。青莲华眼。亦在佛面。我见观此浮根四尘。祗在我面。如是识心。实居身内。佛告心不在内。不在外。亦不在中间。若一切无著。亦无是处。诸修行人。不能得成无上菩提。皆由不知二种根本。一者无始生死根本。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缘心为自性者。二者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遗者。由诸众生遗此本明。虽终日行而不自觉。枉入诸趣。应知诸法所生。惟心所现。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而一切众生不成菩萨。皆由客尘烦恼所误。色声香味触法为六尘。眼耳鼻舌身意为六根。是为十二处。加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六识为十八界。另地水火风为四大。再加空大见大识大为七大。合为二十五数。由二十五位贤圣分别自陈宿因。入道途径。至于六道轮回。淫为其本。三界流转。爱为之基。阿难尊者为众生示现。历劫修行。几难免摩登伽之难。所以示罪障之中。淫为首要。因淫损体。遂杀生补养。而盗妄等恶。亦随之而生。阿难见了如来三十二相。如紫金光聚。对摩登伽之美色。而不爱乐。男子见了女子。或可观想自己亦作女子。女子见了男子。或可观想自己亦作男子。以杜妄想。自己终日思想。确可转移心境。譬如我从前幼时在家垂辫发。衣俗衣。终日所触所想无非俗事。晚上做梦。无非姻亲眷属。种种俗事。后来出家所作所思。不出佛事。晚上做梦。亦不外念佛等等。至葱蒜五辛。不可进食。为免助长欲念。所谓除其助因。修其正性。更加精勤增进。自能渐次成就。更须自己勤奋。不可依赖他人。阿难尊者以王子佛弟。舍其富贵。出家从佛。希望佛一援手。即得超登果位。讵知仍须自己悟修。不能假借。不过吾人如能发心勤修勿怠。则由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以至十地。亦自得步步进益。以达等觉妙觉。而三界七趣。无非幻妄所现。原本不出一心。即一切诸佛之妙明觉性。亦不出一心。是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香严童子可说即是我鼻。憍梵菩萨可说即是我舌。二十五位圣贤因地。虽有不同。修悟并无优劣。不过现在时机。发心初学。似以第二十四之大势至菩萨。及第二十五之观世音菩萨。二种用功方法。或更相宜。观世音菩萨于阿弥陀佛退位时。补佛位。而大势至菩萨。则候观世音菩萨退位时。补佛位。大势至菩萨以念佛圆通。吾人学习应念阿弥陀佛。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因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至于观世音菩萨。则从闻思修。入三摩地。上合十方诸佛。同一慈力。下合六道众生。同一悲仰。若遇男子乐持五戒。则于彼前。现男子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有女子五戒自居。则于彼前现女子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如是或现天人。或现声闻缘觉以至佛身。所谓三十二应。以及十四无畏。四不思议。经无量劫。度无量众生。众生无尽。悲愿无尽。诸位善体斯意可也。

一月十八日晚在重庆慈云寺开示

 楼主| 发表于 2015-5-1 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虚云和尚法汇—开示

续-《虚云和尚法汇—开示》

摘自《虚云禅师法汇—开示》
现在与大众随便闲谈。开示二字。愧不敢当。因为虚云连自己都未明白。岂敢谬教他人。佛教开示。场合很多。如丛林坐香。班首轮流开示。观音七念佛七等亦复如是。但拜忏不同打七。礼忏须五体投地。三业清净。不能加以杂言乱语。故忏坛上不说开示。礼忏时须观著『能礼所礼性空寂。感应道交难思议。我今顶礼观音前。感应道交自实现。”以能礼之心。礼所礼之佛。谛观能礼之心。现在未来过去三世了不可得。一切空寂。则如来藏本有体性。自然发露。故金刚经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都是双遮双照的意思。空非空。色非色。即真空真色。我们大家都是佛子。处此水深火热之中。不逢治世。所遇的不是炸弹就是飞机。真属不幸。但不幸中还是幸福。何也。佛子的本来勾当。所谓‘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可是现在亦有些行不通了。我们此时祗好放下一切。检点身心。以身为苦本。心为罪源。若不及今力自修持。更待何时。一失人身。万劫不复。放下妄想。心本如如。不从外得。能精勤修持。何患生死不了。所以儒家亦云。‘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现在人心不古。不知政教之关系。于政以治身。教以治心的意义。完全不懂。最近达识之士。多知目前大劫。非政教合一。不足以救苦息灾。如此次政府元首及各院部当局发心启建护国息灾大悲道场即此意也。从前法会是常造的。甚么十轮金刚法会等等。我也记不得许多。可是用心各有不同。如西藏喇嘛在中原弘法者。近来甚多。而政府特别加以崇敬。其意甚远。是否政府特别信仰。不得而知。惟对于中原青衣僧徒。则时加种种压迫。毁庙逐僧。不一而足。本来青黄二教。均佛弟子。后人以居华东者。在日本为东密。居华西者。在西藏为藏密。近年密教。在中国风行一时。以为特长处。能发种种神通变化。可是闲时不烧香。急时抱佛脚。是不成的。虚云化食人间。中外地方。差不多都到过。我是凡夫。没有神通。不会变化。所以不敢吃肉。亦不敢过分用度。一般不明佛法者。未忘名利。求通求变。存此妄想。非邪即魔。须知佛法是在自己心内。不可心外取法。神通属用功之过程。岂可立心希求。有此用心。岂能契无住真理。此类人们。佛谓之可怜悯者。现在几位大心菩萨。发愿为国息灾。修大悲忏法。邀虚云来此主持。我们大家要精诚一致。当自己事来做。护国息灾功德。此是人人应当做的。我们拜忏。称扬圣号。最灵感的观音。于此土最有缘。但心若不诚。亦不能感应。如诚心称名。观音无不寻声救苦。楞严经二十五圣。惟观音菩萨妙证圆通。文云。“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初于闻中。入流忘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一者十方诸佛同一慈力。二者十方众生同一悲仰。观音有大无畏。三十二应列为第一。又云“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念六十二亿恒沙法王子圣号。与念观音一声相等。这部大悲忏。是四明法智大师所修。其悲愿不可思议。其感应力亦不可思议。载籍甚详。不可忽也。朝于斯。夕于斯。五体投地。三业清净。能断杀盗淫贪嗔痴。变十恶为十善。便符忏法妙理。并须发四大宏愿。将他人香花。庄严自己福慧。何乐而不为。说是假。行是真。今天将佛法大概说一说。彼既丈夫我亦然。自尊自贵。自然感应。最后讲一段故事你们听听。清代康熙帝时。元通和尚主持西域寺。一日有黄衣僧来。帝甚崇之。命师招待。师云。彼非僧亦非人。是一青蛙精。但神通广大。时适久旱。帝乃命其求雨。雨果降。帝敬之愈甚。元通和尚曰。可将雨水取来。是青蛙尿耳。试之果然。邪正乃分。故楞严经五十种阴魔。均须识取。不然被其所转。走入魔道了。请大众留心。

一月十九日开示

菩萨们。这个法会。虚云太不知自量。不知各位上殿过堂。还要应酬佛事。辛苦万分。晚上还要请各位念佛。听开示。岂不是打闲岔吗内中有点说不出的意思。所谓诸佛菩萨。难满众生愿。因为有许多居士。在法会中想听开示。但昨天我也说过。拜忏与打七不同。没有讲开示的必要。他们发心。也很难得。我现在不是虚云。变成虚名了。说不出来的话。我已曾同当家师说过。这次法会。讨各位受辛苦些。当自己事做。如他方打净七。天天无休息时间。这边常住。田无一块。瓦无一片。不应酬佛事不成功。应酬佛事。不能打七用功了。但佛事很忙。天黑大殿还要放焰口。所以在此时讲一讲。以便居士们过河回家。但拜忏四十九人。不能停声。换人亦不停声。常住最忙。这二十四人不可下坛。所谓开示者。开即开启。示即表示。讲为人之善恶。开显本来面目。但这面孔无大小方圆圣凡男女等色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故也。视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但尽凡情。别无圣解。学道的人。须真实。不可挂羊头卖狗肉。但向己求。莫从他觅。但有言说。都无实义。说是假。行是真。充一人而多人。一家而一国。而多国。展转变化。全世界不治而化矣。学佛不论修何法门等。总以持戒为本。如不持戒。纵有多智。皆为魔事。楞严二十五门。各证圆通。故云方便有多门。归源无二路。自己择一门为正行。余者为助行。须福慧双修。单福则属人天有漏。单慧则为狂徒。修行不断杀心。临终非作土地即城隍。我看见很多的人。吃素半世。学密宗即吃肉。实可悲痛。完全与慈悲心违背。孟子都说闻其声不忍食其肉。何况为佛弟子也。取他性命。悦我心意。贪一时之口福。造无边之罪恶。何取何舍。何轻何重。每见出家释子吃肉的也不少。我的嘴不好。叫我讲我就无话不说。望大家共勉之。

二月一日在贵阳黔明寺开示

 楼主| 发表于 2015-5-1 12:09 | 显示全部楼层

虚云和尚法汇—开示

续-《虚云和尚法汇—开示》

摘自《虚云禅师法汇—开示》
虚云这次奉政府首长。及诸位大居士邀请。赴渝主持护国息灾大悲法会。路过此地。因时间所限。不能到各常住去拜访问讯。诸请原谅。现在因修理汽车机件。来与各位谈谈。各位都是老参上座。对于佛法已有相当研究。用不著我来饶舌。可是你们一定要我来说。又不得不说几句。现在世界相争相杀。人民生活。同在水深火热之中。所谓‘民不聊生。’此地幸有广妙和尚弘扬佛法。普度众生。虚云此次得与各位相会一堂。因缘非偶。但虚云不过比各位空长几岁。其他自问无足取。民国创立。信教自由。政府本著国父遗教。迭经明令颁布。试观异教如天主耶稣回教均在政府保护下。何以我国遍处毁庙逐僧的事。有冤无处诉。此点大家想想。他们毁庙逐僧。固然不对。但物必自腐而后虫生。现在佛门弟子。多将自己责任放弃。不知道既为佛子。当行佛事。佛事者何。即戒定慧。是佛子必须条件。若能认真修持。自然会感化这班恶魔。转为佛门护法。现在是和尚犯法。累到诸佛遭殃。霸庙宇。逐僧徒。他们不知道和尚不好。与庙宇何干。如党员不好。与全党无干一样。如谓和尚不好。便要毁及庙宇。那么党员不好。岂不是要拆毁党部。此种道理。我们希望众人明白。我们大家总要各出一只手。扶起破砂盆。不要说贵州人顾贵州佛法。须知佛教是整个的。人不分冤亲。地不分疆界。方为真正大同主义。还要知到自己生死大事。更为要紧。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各人自己前进。切勿空过此生罢。

民国三十五年八月十八日在广州中山会馆各界欢迎大会上开示词

李缵铮记

 楼主| 发表于 2015-5-1 12:10 | 显示全部楼层

虚云和尚法汇—开示

续-《虚云和尚法汇—开示》

摘自《虚云禅师法汇—开示》
此次省会四众。暨各大护法。促请虚云来省弘扬佛法。虚云知识浅薄。愧不敢当。经与诸代表订明三点。第一敬辞欢迎。第二敬谢请斋。第三不能久留。均由诸代表承诺。虚云始敢下山。到达后。蒙各界诸多优待。六榕寺地方窄狭。光临者每不及应接。于是大众请虚云到此讲几句话。有人以为虚云是什么了不得的人。其实我是一个老朽木偶。无用无能。无话可说。无法可说。现在各界拟发起追悼阵亡将士暨死难同胞水陆法会。我今日且讲水陆道场之缘起。何谓水陆。水者江海湖沼。陆者高低丘陵。水陆包含虚空。凡有色相。均不能离此三者。我佛如来发大慈悲。赈济有情。故有此法门。此法门缘佛在灵山会上说法时。阿难尊者在林间习定。见一鬼王。求佛普渡。释迦牟尼佛因说水陆之法。此鬼王乃观世音菩萨化身。怜诸众苦。设法超度。使幽冥地狱众生。均能超生极乐。中国则始于梁武帝。梁武帝请志公和尚初起水陆大斋。发菩提心。制定水陆仪轨。极为真诚。利益昭著。蜡烛熄后。梁武帝一礼。灯烛尽明。再礼宫殿震动。三礼空中雨花。水陆之功德。有如此者。唐朝法海寺英公禅师启建水陆。超度秦庄襄王。范睢穰侯。白起王龙羽。张仪。轸昧等沉沦千余年。均藉此超升。幽魂超升天界。宋苏东坡居士。明莲池大师等历代圣贤。均加补充。仪轨益臻完备。万法由心所造。大家有诚心。必有感应。虚云承各大护法虔邀主法。当勉为其难。抗战以来之阵亡将士。以身殉国。忠魂无依。崇德报功。自须超荐。其次不屈义民。流离道路。家破人亡。不降于敌。仍是为国。无主孤魂。罔有得所。再有炸弹疫病覆车堕水一应枉死等众。均须一体普渡。以慰幽灵。死者得安。生民获益。所谓普利冥阳是也。此即因果循环之理。挽回人心之道。不外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世间种种苦楚。无非种下恶因。如果昧尽良心。丧失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而妄作妄为。则歹人牵累好人。世界仍有祸乱。值兹国土重光之际。亟应兴利除弊。改恶从善。以免再受敌人欺凌。如果不顾大局。再起内乱。人民不知死于何地。在此时期。凡属有良心者。应当觉悟团结。解除劫运。溯思过去中国战争。肇自黄帝大战蚩尤。以后战争不止。一部二十四史。有人说是相斫书。如要永久和平。大家应当发大慈大悲的菩提心。菩提是梵语。意思是觉。觉者。心地光明也。诸佛与众生之差。只是觉与不觉而已。觉悟世间一切诸法缘生如幻。当体定实法不为所染。谓之圣贤。不觉则无明。无明起则事理为之糊涂。各人就自心的缘起。生十法界。十法界皆是一心所造。何为十法界。即四圣六凡是也。四圣者声闻。缘觉。菩萨。佛。谓之四圣。超出三界。不受轮回。四圣之分别。在发心之高下。最上者为佛。次菩萨。再次缘觉。又次声闻。其余天道。人道。修罗。畜生。饿鬼。地狱。六法界为六凡。均在苦海之中。天道为二十八层诸天。享尽福报。仍须轮回。人道由帝王将相以至农工士庶。受尽生老病死之苦。阿修罗道有天之福。无天之德。终归覆灭。畜生道亦有高下苦乐。由龙凤狮子麒麟以至湿生化生之虫蚁。鬼道苦乐不同。阎王城隍均为鬼王。以至一切无主孤魂千百年不能超脱者。最苦者为饿鬼。地狱道有苦无乐。名目繁多而最苦。十法界不出一心。觉与不觉之所由作也。我佛大慈大悲。说法令大众发菩提心。菩提心参差不同。大者成佛。中者成菩萨。小者成缘觉声闻。诸天亦有发菩提心者。依其大小深浅。成就不同。我们是在人道。应大发菩提心。救渡众生。代众生受苦。愿去苦超升。人人如此。人间自然无苦。有人问我神通变化。世界何时太平。国运好不好。其实我是凡夫。一无所知。所谓老朽。朽木不可雕也。不过比各位多吃几年饭。痴长几年。多听了几句古人语。多看几本经书。知道为人之苦。故讲这些话。各人不必问国家能否平静。只问自己心地。无论朝暮。不分官民男女。如何实行孝悌忠信。克己互励。不昧良心。忠于国家。教养儿女。和顺夫妻。礼睦乡党。与朋友交而有信。人人如此世间自然太平。否则知过不改。苦楚必在后头。比从前更不得了。不管人心如何复杂。我自己守住本分。不妄为干求。即以敌侵我作比。自前清道咸以来。外人进来。不全是要土地。最大目的为通商。通商是为财为利。如果我们守本分。抱著君子居无求安。食无求饱。忧道不忧贫。不贪享乐境界。几千年均过得。现在如何过不得。如果大家一条心。守本分。用土货。外人无利可图。自然不生侵凌之想。金钱不外流。自然民富国强。不必一定要飞机炸弹。目前人欲横流。大家蔑视旧道德。有心人引为隐忧。恐无法教诲后人。不免刀兵之劫。我们要不为世风所转。明因果。知报应。知道种恶因得恶果。提倡道德。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自然龙天拥护。子孙昌盛。个人安分守己。国家也得太平。虚云知识浅薄。今天只能将大斋胜会缘起。略述梗概。辛苦各位。

民国三十六年在香港东莲觉苑讲

‘机缘难得。开示有愧。’各位善知识。本人此次来广州之因缘。是张发奎将军。及罗卓英主席。为超荐大战及内战之阵亡将士殉难同胞。故本人来广州作一水陆法会。承香港佛教同人之约。本人亦欲与港地之护法旧弟子相见。故来港一行。今日得与诸位共处一堂。机缘颇为难得。若说到开示法要。本人感到十分惭愧。原因。一为言语不通。彼此隔阂。二为自己尚不能开示自己。何敢开示他人。故祗能说与诸位随便谈谈。

 楼主| 发表于 2015-5-1 12:11 | 显示全部楼层

虚云和尚法汇—开示

续-《虚云和尚法汇—开示》

摘自《虚云禅师法汇—开示》
‘佛法常闻。港人之福。’吾辈佛教徒当知佛法难闻。但港方常有各大法师在各佛教场所讲解经论。是诚不可谓非香港人之福。讲经法师多。明教理者亦多。重要是教人不可著于外相。如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又云。“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而不能成佛。全由尘劳烦恼之所迷惑。佛陀福德智慧圆满是不迷常住真心。常即不变。住即不动。真即不假。此不变不动不假能觉悟了知一切法者。名常住真心。‘起惑作业。无量痛苦。’众生因迷住真心故。起惑作业。纷纷扰扰。此纷扰中即有无量痛苦在。如大乘起信论云。“无明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粗即可见诸事实之粗相。目前世间之现象是贪嗔痴及杀盗淫种种恶业充满。由此恶业。引起流转受报。致有众生相续。世间相续。(轮回)推此轮回之因。为心对外境迷执(无明)而起。如能觉悟。返妄归真。即能息除流转轮回之苦。何以有贪嗔痴。即能起杀盗淫种种恶业。

‘人各净心。世安民乐。’如一家庭父母养有子女数人。父母对之必加爱护。有爱即有贪。贪其所爱者。常得快乐及美好之享受。如贪求而不得。则嗔心随起。嗔心炽盛。则起争斗。小者则家与家争。大者则国与国争。战事爆发矣。故欲世界安宁人民和乐。必须各净其心。贪嗔痴犹若人之心病。欲使去除此心病。必须良医开示妙药。佛即一切众生心病的良医。一切佛法是妙药之单方。众生心病有多种。故治心病之法门亦多。

‘佛学必须注意实行。’如能信医服药。自必药到病除。但信医之药方而不依方服药。故虽有良医妙药。以不服故。病亦依然。故学佛而欲修净自心者。必须注重于实行。复有不得不注意者。佛为治各种不同心病。故设有多种法门。如治嗔心重者教修慈悲观。治散乱心重者教修止观。治业障重者教修念佛观。一切如来三藏十二部经典。皆不可思议。不得于此中有所偏轻偏重。

‘不离本宗。专心信赖。’祗能选择何法门与本人最相应。即以此一法为正。余法为副。专门修学。行住坐卧。不离本宗。如念佛则随时随地不忘念佛。试观经中有。“受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名号。与一心称念观世音菩萨名号。其功德正等无异。”皆为勉励众生专心信赖所宗作如是说。设学佛者。无有主宰。不专心修学。结果必一无所得。

‘努力破除一切妄想。’又修学者。必须依佛戒。戒为无上菩提本。如依佛戒。则不论参禅。念佛。讲经。无一不是佛法。若离佛戒。纵参禅。念佛。讲经。亦与佛法相违。入于外道。学佛修行。本非向外寻求目的。只为除去自己业障。使不致流转生死。若了生死。无须行持。故经云。“佛说一切法。对治一切心。若无一切心。即无一切法。”此心即指妄想。其经中意。如无病即不须药。又学佛者最要具足自信心。梵网经云。“我是已成佛。汝是当成佛。常作如是信。戒品已具足。”意谓人人如能自信。具有佛性。当来成佛。必努力解除一切客尘妄想。

‘有如演戏。人生若梦。’自信自身本来是佛故。一切烦恼。一切相。一切障。皆是颠倒妄想。故修行者。切不可执著。应当放下。所谓万法皆空。一无所得。金刚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何以一切世间有为法是如幻无实。此以喻明之。犹如演剧。台上鼓乐奏时。戏子则扮演男女老少种种角色。演出喜怒哀乐等情节。台上之天子。威风凛凛。及至台后问之。则彼必答曰。戏也。台上之杀人凶犯。惊怖忧愁。及至台后问之。彼亦曰。戏也。

‘设能觉了。何有苦乐。’演戏时情节逼真。下台后则一无所得。众生亦复如是。烦恼未了时。荣华富贵。喜怒哀乐。般般出现。人人本来是佛。犹如戏子本身。烦恼流转时。犹如扮演剧中人。设能觉了世间原是剧场。则处天堂亦不为乐。在地狱亦不为苦。男本非男。女本非女。本来清净。佛性一如。世人不觉。常在梦中分别是我是他是亲是怨。迷惑不息。其有出家者。虽离亲戚眷属。但又分别此是我居之寺院。是师。是徒。是同窗。是法友。亦属执迷。

‘返妄归真。自利利他。’故在家者被俗情迷。出家者亦有法友法眷之迷。皆未得真觉。如能脱离一切迷惑。返妄归真。方可成佛。故六祖大师听人念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之处。顿然有所觉悟。此八字。如从言语上解当不可得。必须心内领会。佛教真理。虽不可以言说论表。但若全废言说。则又有所不能。理必依文字方能引见义故。今之学佛者。应研习一切教理。而以行持为根本。宣扬佛法。使佛法灯灯相续。“将此身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希望一切学佛者。皆以此二语。以为自利利他之标准可也。

民国三十六年丁亥八月初一日在澳门平安戏院开示归戒

弟子宽荣译语并记

今蒙佛教同寅相邀。假座平安戏院与诸仁者说法。

 楼主| 发表于 2015-5-1 12:12 | 显示全部楼层

虚云和尚法汇—开示

续-《虚云和尚法汇—开示》

摘自《虚云禅师法汇—开示》
‘法’者。即众生心。众生心与佛心本无二心。是心具足一切法。即法即心。即心即法。如起信论云“所言法者。即众生心。具足世间出世间一切诸法。”所谓‘世间法’者。即天。人。修罗。畜生。饿鬼。地狱。一切有情无情。依正因果等法。又名六凡法界。‘出世间法’者。即声闻。缘觉。菩萨。佛法是也。又名四圣法界。斯则四圣六凡。合名为十法界法也。此十法界法。不出一心之所造成。若随颠倒迷染之缘。则有六凡法界生。若随不颠倒悟净之缘。则有四圣法界生。由是观之。圣之与凡。唯心之垢净而现。六凡心垢故。则现六道善恶罪福等相。四圣心净故。则现威德自在光明赫奕。慈容德相。故经云。“菩萨清凉月。常游毕竟空。众生心垢净。菩提影现中。”是故苦乐由心。炎凉自我。自心作业。自身受报。唯圣与凡。但问自心可矣。凡愚昏闇。未了唯心自造之旨。妄起疑惑。若遇逆境。则怨天尤人。遇顺境。则骄矜自恃。或有终身作善而得恶报。作恶而得善报。则谤无因果。那知因果理微。如种果子。先熟先脱。假我今生虽作善业。反招恶报者。皆由过去恶业熟故。今生虽善。而过去之恶业已熟。不得不先受恶报。以今生善业未熟故。不得现受善报。信此理者。必无疑惑。然无始障深。久在迷途。备受辛酸。脱苦无由。当如之何。楞严经云。“一切众生。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此想不真。故有轮转。”夫欲不受轮转者。当净诸妄想。妄想净。则轮回自息。故迷心名为众生。觉心名为诸佛。佛与众生。一迷一悟而已。当知此灵明觉知之心。即天然佛性。人人本具。个个现成。凡夫虽具佛性。如矿中真金。为烦恼沙石之所包含。故大用不彰。如来历劫修行。已淘去惑业沙石。如出矿精金。其金一纯。更不重杂沙石。大用全彰。故称为出障圆明。大觉世尊。

现在我等既欲成佛。先当审观因地发心。除去烦恼根本。烦恼苦灭。佛性圆彰。若因地修行不真。则果招邪外之曲。若论修行之方。机有上中下之异。法亦有三乘人天法门不同。若为上机者。则为说大乘微妙法门。为中机者。为说出世解脱法门。为下机者。则为说解脱地狱饿鬼畜生三涂之苦。佛虽说种种法门。无论大小乘戒。皆以三归五戒为根本。务使受持者。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依之立身齐家治国。则人道主义尽。且苦因既息。苦果自灭。解脱三涂苦。生人天中。易入佛乘。则学佛主义亦尽。故三归五戒。是导世之良津。拔苦与乐之妙法。兹先释三归。次明五戒。

所谓三归依者。第一归依佛。第二归依法。第三归依僧。何以先当归依佛。佛为大觉世尊。究竟常乐。永离苦恼。导诸众生。出迷笼。就觉道。佛为教化主。故先当归依佛。次当归依法者。是我佛法门。三世诸佛。皆依之修行而成就无量清净功德。今日既欲返本还源。净除心垢。舍佛法无由。故次当归依法。三当归依僧者。以佛法不自弘。须假人弘。人能弘法。方使从闻思修。证果成佛。况佛法无人说。虽智莫能了。难了之法。既藉僧得闻。此恩莫极。故当归依僧。又名归依三宝。三宝之义。分别有三。一者一体。二者别相。三者住持三宝。

(一)一体三宝者。即一心自体。法尔具足佛法僧三宝故。梵语佛陀。此云觉者。当人一念灵明觉了之心。即自性一体佛宝。法者轨持义。这个心性。能轨持世出世间一切诸法。即自性一体法宝。梵语僧伽耶。此云和合众。即此觉心能持一切法。即心即法。法法唯是一心。即法即心。心法不二。事理和合。即自性一体僧宝。如是一心具足佛法僧三宝。三宝唯是一心。即是名一体三宝。众生迷此。向外驰求。流转生死。诸佛悟此。即证菩提。释一体三宝竟。

(二)别相三宝者。佛法僧三宝名相各别故。梵语佛陀耶。此云觉者。觉彻心源。究尽实相。是名自觉。将自证法门。觉悟一切众生。是名觉他。自觉已圆。觉他亦竟。是名觉满。三觉已圆。万德俱备。究竟成佛。初菩提树下成道。示丈六金身。于华严会上。现卢舍那尊特之身。是为别相佛宝。如来随机设教。五时所说权实诸经。三藏十二部。所诠教。理。行。证。因。果。智。断。各有不同。是名别相法宝。禀教修行。从行契证。声闻。缘觉。菩萨。三乘阶次。各各不同。是名别相僧宝。释别相三宝竟。

(三)住持三宝者。佛灭度后。无论泥塑木雕。五金铸作。纸画布绘。诸佛形象。留世福田。恭敬如佛。功德难思。住持不绝。是名住持佛宝。无论黄卷贝叶。所诠三藏十二部大小乘经。使见闻者。依之修行。皆离苦得乐。乃至成佛。化化不绝。是名住持法宝。剃发染衣。弘宗演教。化度众生。绍隆佛种。是名住持僧宝。释住持三宝竟。而住持。别相。一体。悉称宝者。不为世法之所侵凌故。不为烦恼之所染污故。世间七珍。虽称为宝。享乐一时。毕竟成空。只能养生。不能脱死。若论三宝。则能息无边生死。远离一切大怖畏故。永享常乐。今言归依三宝者。不特归依住持三宝。别相三宝。亦复归依一体自性三宝。落于言说。虽名三种三宝。其实唯是一心。更无别法。举凡一切事物。莫不由心。心摄一切。如如意珠。无不具足。所以教中但云自归依佛。自归依法。自归依僧等。终不云归依于他。六祖云。‘自性不归。无所归处。’夫“归”者。是还原义。众生六根从一心起。既背本源驰散六尘。今举命根总摄六情。还归一心之源。故曰归命。故归依亦即归命义。“依”者。是依止义。以诸众生一向随诸色声。逐念流转。苦海漂沈。无依无止。不知何处是归宁之地。今归依三宝。则身有所归。心有所依。从是以后。以三宝为师。三界迷途从此可出。发菩提心。佛果可期。释归依三宝义竟。

既说三归。次明五戒。归依三宝已。当依法修行。方脱三界苦。若不依法修行。则无由脱黏去缚。欲脱生死黏。去烦恼缚。非五戒不为功。故云。“五戒不持。人天路绝。”夫“戒”者。生善灭恶之基。道德之本。超凡入圣之工具。以从戒生定。从定发慧。因戒定慧。方由菩提路而成正觉。故才登戒品。便成佛可期。故曰。“戒为无上菩提本”也。我佛世尊。开方便门。初唱三归次申五戒。如是乃至大小乘戒等。良由众机心行非一。且由浅以至深。从微而及显。究竟归元。本无二三。

 楼主| 发表于 2015-5-1 12:13 | 显示全部楼层

虚云和尚法汇—开示

续-《虚云和尚法汇—开示》

摘自《虚云禅师法汇—开示》
五戒者。一杀戒。二盗戒。三淫戒。四妄语戒。五饮酒戒。此五戒名曰学处。又名学迹。是在家男女所应学故。又名路径。若有游此。便升大智慧殿故。一切律仪妙行善法。皆由此路故。又名学本。诸所应学。此为本故。又名五大施。谓以摄取无量众生故。成就无量功德故。而斯五戒。在天谓之五星。在山谓之五岳。在人谓之五脏。在儒谓之五常。以仁者不杀害。义者不盗取。礼者不邪淫。智者不饮酒。信者不妄语。五戒若全。则不求仁而仁著。不欣义而义敷。不祈礼而礼立。不行智而智明。不慕信而信扬。所谓振纲提网。复何功以加之。总论五戒已竟。

若别释五戒义者。第(一)杀戒。所谓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孟子云。‘闻其声不忍食其肉。’况学佛之人。岂肯萌其杀念而招苦果。是故佛制弟子。若欲行仁。首持杀戒。杀戒若持。轮回自息。杀业之始。无非以强凌弱。或贪图口腹。或因财害命。故有人杀人。畜杀畜等。都属于嗔杀慢杀。若贪口腹而杀者。是属痴杀。然将他肉以补己身。岂君子之所忍为哉。岂知杀机若萌。仇怼自起。故楞严经云。“以人食羊。羊死为人。人死为羊。如是乃至十生之类。死死相生。互来相啖。恶业俱生。穷未来际。是等则以盗贪为本。”故有劫数难逃之报。岂独杀人当偿命。杀畜亦复然。如佛世时之琉璃王诛释种。释迦佛种族当为琉璃王所诛时。释尊尚头痛难忍者。果从何因耶。以琉璃王昔为大鱼。释迦种族是食鱼肉者。释尊昔为小童。曾以棍子敲鱼头三下。今故感头痛。释种是啖鱼肉者。故为琉璃王之所诛灭。如是观之。因果相酬。可惊可怖。故楞严经云。“则诸世间胎卵湿化。随力强弱。递相吞食。是等则以杀食为本。”是故佛慈岂但及于人类。而慈及蚁子。佛法平等。无高下故。佛眼观之。大地众生皆能成佛。又梵网经云。“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而杀而食者。即杀我父母。”世间无知。互相吞啖。故如来制不得伤害生命。且蠢动含灵。皆有佛性。昆虫之属。尚不得害。况同类相残。一切众生既皆有佛性。未来必定成佛。既是过去父母。亦为未来诸佛。岂敢伤之。凡愚俗子。但求自利。不顾人道之伤残。如孟子云。‘矢人惟恐不伤人。’但求斗争之胜利。故有水陆空中之杀具。人心日形险恶。世道愈入漩涡。相杀相诛。何时得了。若不图挽救。竟成苦海。凡关世道人心者。莫不疾首痛心。力求和平。挽救人心。使归正轨。重仁慈不重武力。勿贪口腹。见利忘义。则杀心不起。杀机若息。劫运潜消矣。奈何人心不古。置因果于罔闻。那知因果理微。如影随形。如响应声。若深信之者。人心则不改而善。纵遇顺逆之境。必无忧喜。当知现生所受。或遇刀兵水火劫贼等事。皆由自造。如大战时。遍世不宁。惟澳地侨居。得免诸难。皆由宿昔无深重杀业。或有遇难者。是其个人别业所感。当知因果理微。不可思议。若信此理。杀心自息。举世若能持此杀戒。则一切杀具皆归无用矣。如来制此杀戒为首。无非欲令人人慈仁愍物。拔自他苦。同证常乐而已矣。杀戒之义略释已竟。

(二)明盗戒者。谓盗从贪起。佛制弟子于一针一草之微。他人不与。我不敢取。何况窃盗。但是众生唯见现利。种种计求。不告而取。如是乃至以利求利。恶求多求。无厌无足。皆为贪盗所摄。盗之细相如此。大而十方僧物。现前僧物。乃至佛法僧物。混乱互用。虽针草之微。或自用或与人。皆盗中之至重。花首大士云。‘五逆十重。我皆能救。盗十方僧物。我不能救。’乃至父母师长物。不与而取。尚犯重罪。况其他焉。若能深信因果。丝毫莫犯。则此戒不持而自持。大可以道不拾遗。夜不闭门。举世皆成义让之人。更何须监守牢狱哉。释盗戒已竟。

(三)明淫戒者。在家出家弟子。皆当严守此戒。在家五戒。虽正式夫妇非属邪淫。然他人妇女。他所守护。言语嘲调。尚属不可。况可侵凌贞洁。污净梵行者乎。佛制在家弟子。禁于邪淫。出家弟子。邪正俱禁。楞严经云。“汝爱我心。我怜汝色。以是因缘。经千百劫。常在缠缚。唯杀盗淫。三为根本。以是因缘。业果相续。”举世若能持此戒。不祈礼而礼立。威仪自守。不肃而严。而法庭可无案牍之劳形矣。释淫戒之义已竟。

(四)明妄语戒者。妄语之事。亦当制止。见则言见。闻则言闻。言无妄出。细故之事。尚须真实。况事关重要乎。观乎妄语之由。多为希求名誉利养。匿情变作。昧心厚颜。如是乃至未得圣果谓得。未证佛心谓证。欺罔圣贤。诳惑世人。是名大妄语。大妄语若成。堕无间地狱。当慎之莫犯。佛教以直心是道场。何不依之修学。举世能持此戒。则信用具足。不邀名而名自至。不求利而福自归。释妄语戒已竟。

(五)明饮酒戒。饮酒宜制者。酒虽非荤而能迷心失性。大智度论明有三十六过。梵网经云。“过酒器与人。五百世无手。何况自饮。及教人饮。”昔有比丘能降毒龙。唯好饮酒。一日。醉卧途中。呕吐酸臭难近。唯有虾蟆舔其唇吻。适遇佛至其侧。佛叹云。“汝有神力能降毒龙。今日醉卧。反为虾蟆所降。汝之神力何在。”故佛制止饮酒。酒戒从此始。以酒能乱性招殃。又如昔有在家五戒弟子。因破酒戒而杀盗淫妄齐破。可不哀哉。故酒能为起罪因缘。痛戒沾唇。况尽量而饮乎。举世若能持此戒。则乘醉惹祸。自无其人矣。释酒戒已竟。

 楼主| 发表于 2015-5-1 12:14 | 显示全部楼层

虚云和尚法汇—开示

续-《虚云和尚法汇—开示》

摘自《虚云禅师法汇—开示》
若欲不犯此五戒。重在摄心。妄心若摄。分别不起。爱憎自无。种种恶业。何由而生。故楞严经云。“摄心为戒。因戒生定。从定发慧。”当知摄心二字具足戒。定。慧。三无漏学。断除贪嗔痴。则诸恶不起。自能众善奉行。故摄心二字岂独挽救人心。维持世道。果能摄心一处。无事不办。日久功深。菩提可冀。我佛洪恩。初唱三归。次申五戒。用斯方便。先拔众生苦。其恩浩大。岂碎身之所能报其万一哉。是故闻说此三归五戒之义。当从解起行。若百家之乡。十人持五戒。则十人淳谨。百人修十善。则百人和睦。传此风教。遍于宇内。则仁人百万。夫能行一善则去一恶。则息一刑。一刑息于家。百刑息于国。其为国主者。则不治而坐致太平矣。所以受持五戒。不但钦遵佛制。报感乐果。抑且冥助国律。益补邦家。斯乃三归五戒之名德行相也。诸位若能真实行持。则得成佛种子。行解相应。方到彼岸。愿诸大众。从此之后。从闻生解。解而思。思而修。则成佛可期。常勤精进。辗转示人。方报佛恩。希诸大众。各宜努力。前途无量。消灾免难。若能受三归五戒。诸恶不作。众善奉行。自能与道相应。无上佛道。可以圆成矣。

三十六年九月廿七日在广州联义社演说

善知识。虚云此次由港还山。路经此地。辱承各位相邀叙谈。莫非累劫之缘。善知识。讲到佛法两字。实与世间一切善法。等无差别。豪杰之士。由于学问修养的成就。识见超常。先知先觉。出其所学。安定世间。诸佛祖师。由于历劫修行的成就。正知正觉。发大慈悲。普度三界。世出世间贤圣。因行果位。一道齐平。善知识。佛法就是人人本分之法。总要步步立稳脚根。远离妄想执著。便是无上菩提。古德所谓‘平常心是道。’只如孔子之道。不外‘中庸。’约理边说。不偏是谓中。不易之谓庸。约事边说。中者中道。凡事无过无不及。庸者庸常。远离怪力乱神。循分做人。别无奇特。佛法也是一样。吾人须是从平实处见得亲切。从平实处行得亲切。才有少分相应。才不至徒托空言。平实之法。莫如十善。十善者。戒贪。戒嗔。戒痴。戒杀。戒盗。戒淫。戒绮语。戒妄语。戒两舌。戒恶口。如是十善。老僧常谈。可是果能真实践履。却是成佛作祖的础石。亦为世界太平建立人间净土之机枢。六祖说‘心平何劳持戒。’是为最上根人说。上根利智。一闻道法。行解相应。如香象渡河。截流而过。善相且无。何有于恶。若是中下根下。常被境风所转。心平二字。谈何容易。境风有八。利。衰。毁。誉。称。讥。苦。乐。名为八风。行人遇著利风。便生贪著。遇著衰风。便生愁懊。遇著毁风。便生嗔恚。遇著誉风。便生欢喜。遇著称风。居之不疑。遇著讥风。因羞成怒。遇著苦风。丧其所守。遇著乐风。流连忘返。如是八风飘鼓。心逐境迁。生死到来。如何抵敌。曷若恒时步步为营。从事相体认。举心动念。当修十善。事相虽末。摄末归本。疾得菩提。复次佛门略开十宗。四十余派。而以禅净律密四宗。摄机较广。善知识。佛境如王都。各宗如通都大路。任何一路。皆能觐王。众生散处四方。由于出发之点。各个不同。然而到达王所。却是一样有效。金刚经云。“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但吾人若今日向这路一逛。明日又向那路一逛。流离浪荡。则终无到达之期。六祖云。‘离道别觅道。终身不见道。波波度一生。到头还自懊。’垂诫深矣。所以吾人要一门深入。不可分心。不可退转。如鼠龁棺材。但从一处用力。久自得出。若欲旁通余宗。自须识其主伴。禅宗的行人。便应以禅宗法门为主。余宗教理为伴。净土宗的行人。便应以净土法门为主。余宗教理为伴。律宗密宗亦复如是。方免韩卢逐块之弊。佛门戒律。各宗皆须严持。识主伴如行路知方向。持戒律如行路有资粮。宗趣虽然不同。到头还是一样。所谓‘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也。今日座中皆上善人。与佛有分。虚云唠叨移时。亦不过为虚空著楔而已。珍重。

在广州佛教志德医院演讲

善知识。今天是佛教志德医院成立日子。承各位邀虚云主持开幕典礼。这事甚为希有。广州医院。冠上佛教两字者。尚属初见。善知识。人生八苦。病居其一。我佛出世。原为众生离苦得乐。所以五明之学。有医方明。禅门晚课愿文。有疾疫世而化药草之句。菩萨为众生救疗沉痾。不惜身命。如药王菩萨。以众香涂身。自焚供佛。供佛即是供众生。“心佛与众生。是三无差别。”华严了义。其理可思。诸佛时时念著众生。如母念子。众生心有贪嗔痴三病。佛为说戒定慧三法以治之。众生身有风寒暑湿之病。佛为演‘医方明’以治之。净名经所谓。“众生病故。菩萨病。”同体大悲。慈眼如是。善知识。世间贤圣。亦同此心。亦同此理。只如神农尝百草。亦是为众生而尝。菩萨在因地修行。现种种身而为说法。神农氏即是菩萨。现医王身而为说法。善知识。人类的病。五欲为因。或属宿业。无始亦由五欲。疾病发作。需他救治。目前无力求医者。实非少数。各位善长。发心倡办此院。赠医赠药。此心便是菩提心。正是我佛慈悲本怀。善知识。菩提者。正觉也。正觉之心。不落人我善恶二边。平等布施。冤亲无间。医著我的眷属固然留心。医著他人眷属。亦同样尽道。善人恶人。入到院来。等心看护。我佛过去生中。尝舍身饲虎。其义可思也。此院深赖梁董事长。及陈院长热心毅力。乃有今天的成就。古语说‘莫为之先。虽善不彰。莫为之后。虽美弗扬。’座上大众。今后总要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六祖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大众努力。开此院是大慈大悲工作。实现我佛‘方便为究竟’的真谛。虚云不胜馨香顶祝之至也。

参禅与念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27 19:2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