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17899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3-11-13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15-4-15 12:4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正藏第51册No.2072往生集
续-《大正藏第 51 册 No. 2072 往生集》
摘自《大正藏第 51 册 No. 2072 往生集》
赞曰。或疑佛从口出。似涉怪异。噫世尊逢醉象时。手五指端。出金光狮子。其言曰。我何有心于御象哉。以我无量劫来。修慈忍力。自然而有狮子现焉。我亦不知也。今康公现佛。亦无量劫来。归敬之所致耳。何怪之有。世有魔师。教人黑夜习坐。于香烟上注观佛现。以为感应。较此邪正实霄壤焉。修净业者。不可不辩。
自觉
唐自觉。住真州。常发愿。愿因观音。得见阿弥陀佛。于是铸观音像。高四十九尺。既成祝愿。夜三更。忽有金光二道。阿弥陀佛。自光中而下。二大士左右随之。佛垂手摩觉顶曰。守愿勿易。利物为先。宝池生处。孰不如愿。后十一年七月望夕。见一人形似天王。云间现身。谓觉曰。安养之期至矣。即于观音像前。趺坐而化。
善胄
唐善胄。瀛州人。武德三年病革。谓门人曰。吾一生正信。不虑净土不生。即令拂拭房宇烧香严待。病久委卧。忽起坐合掌。语侍人曰。安置世尊令坐。又自陈忏悔。良久曰。世尊去矣。低身似送因卧曰。向者阿弥陀佛来。汝等还见否。不久吾当去耳。少顷而逝。
神素
唐神素。安邑鸣条人。讲演为业。与道杰齐名。一生行业。属想西方。贞观二年众请主栖岩。十七年二月二十三日召大众与别。趺坐正容令诵观音普门品二遍。自称阿弥陀佛又令一人唱。余人和中夜端坐俨然而逝。肌肉虽尽骨坐如初。
慧璇
唐慧璇。出家襄川。尝弘三轮大经。贞观二十三年四月八日。夜见山神告曰。法师房宇不久当生西方。至七月十四日。讲盂兰盆经竟敛手曰。生受信施今须通散。一毫以上。舍入十方穷独乞人。并诸异道。言已终于法座。
赞曰。昔生公说法将竟。众见麈尾坠地。凭几而化。如入禅定。璇之事亦类是矣。呜呼匪平生道力。可勉强于临时耶。
怀玉
唐怀玉。台州人。布衣一食。常坐不卧。诵弥陀经三十万遍。日课佛号五万声。天宝元年。见佛菩萨满虚空中。一人持银台来迎。玉曰。吾一生念佛。誓取金台。何为不然。圣众遂隐。玉弥加精进。三七日后。向擎台者来云。师以精进得升上品。宜趺坐以俟。三日后异光满室。曰弟子曰。吾生净土矣。含笑而逝。郡太守假公。作偈赞曰。我师一念登初地。佛国笙歌两度来。惟有门前古槐树。枝低只为挂金台。
赞曰。或谓银台至而复隐。金台誓而重来。何得果报无凭。由人拣择。通曰。此正谓万法由心随感而应者也。且火车已现。十念而得往生。天众来迎。矢心而归净土。善恶圣凡之相。隔尚可转业须臾。况金银几希间耶。
道昂
唐道昂。魏郡人。师灵裕法师。常于寒陵山寺。讲华严地论。稽洽博诣。志结西方。愿生安养后自知命极。预期八月。人未之测也。至八月朔日无所患。问斋时至未。即升高座。身含奇相。炉患异香。引四众受菩萨戒。词理切至。听者寒心。昂举目高视。见天众缤纷。管弦嘹喨。告众曰。兜率陀天迎我。然天道乃生死根本。由来非愿常祈心净土。如何此诚不果遂耶。言讫天乐还灭。便见西方香花伎乐。充塞如云。飞涌而来旋环顶上。举众皆见。昂曰。今西方灵相来迎事须愿往。但见香炉坠手。即于高座而逝。足下有普光堂等字。遐迩惊叹。
赞曰。却天宫而求净土。前有光公。后有洪公及昂。盖三人焉而时逼须臾。犹能导四众以毗尼。据高座而归寂。灵相纷然骇人心目。呜呼异哉。
道绰
唐道绰。并州汶水人。十四出家。习经论。晚事瓒禅师学禅。又笃志神鸾净土之业。有僧定中。见绰数珠如七宝大山。平居为众讲无量寿观经。将二百遍。人各掐珠。口称佛号。或时散席。向弥林谷。六时礼敬。初不废缺。念佛日以七万为限。贞观二年四月八日归寂。闻而赴者。满于山寺。见化佛住空。天花下散焉。
宝相
唐宝相。雍州长安人。十九出家。头陀自静。六时礼忏。垂四十年。夜分诵弥陀经七遍。念佛六万声。病既革。诵念不舍。嘱道俗曰。念佛为先。勿虚度世。当于西方相待。又曰。烧散吾尸。不劳铭塔。言讫而逝。
赞曰。玉念佛日。记五万绰七万。相今六万。三老者皆高僧。而日课有常数。今人忽之曰。此愚夫妇所作也。独何欤。
惟岸
唐惟岸。并州人。约净土为真归之地。行方等忏。服勤无缺微疾。见观音势至二菩萨现于空中。岸召画工。无能画者。忽有二人。自言能画。画毕不见。岸乃告诸弟子曰。吾今往生。谁偕行者。有童子愿往。岸令辞父母。父母谓为戏言未信也。顷之沐浴更衣。入道场念佛而化。岸抚其背曰。小子何得先吾行耶。因索笔赞二菩萨。有愿以慈悲手。提奖共西行之句。赞毕长逝。
赞曰。岸之事无惑矣。彼童子非久积净业。胡脱化之神异噫。尔不见十念成功乎。不然则宿世善根熟耳。修净业者。或今身不克往生。观此可以自慰。
僧炫
唐僧炫。并州人。初念慈氏。期上生内院。年九十遇道绰禅师。得闻净土。始回心念佛。日礼千拜。一心无怠。后有疾。告弟子曰。阿弥陀佛授我香衣。观音势至示我宝手。吾其行矣。言讫而逝。七日异香不散。时有启芳圆果二法师。目击斯事。乃于悟真寺。共折杨枝于观音手中。誓曰。若于净土有缘。当七日不萎。至期益茂。芳果庆忭。昼夜观念不舍。忽觉临七宝池。入大宝帐。见佛及二大士。坐宝华台光明辉映。芳果作礼。佛云。念我名者皆生我国。又闻释迦世尊。与文殊菩萨以梵音声。称赞净土。复见三道宝阶。其一白衣。其二道俗相半。其三唯僧也。云皆至心念佛者。得生此土耳。后五日。忽闻钟声曰。钟声我辈事也。俱时化去。
赞曰。耄耋之年。始修净业。而尚得往生。少壮可知矣。彼芳果闻风兴起。终获灵应。见贤思齐。其此之谓乎。
怀感
唐怀感。居长安千福寺。入念佛道场。三七日不睹灵瑞。自恨障深。欲绝食毕命。善导大师不许。劝令精虔三载感如所教。后见佛金色玉毫。得念佛三昧。制决疑论七卷。临终合掌云。佛来迎我。遂卒。
赞曰。谚有之。惟贵功深。杵可作针。吾于感有徴矣。画地自限者思之。
德美
唐德美法师。于会昌寺西院。造忏堂行般舟三昧。终夏不坐卧。或止口过三年不言。或行不轻。七众通礼节衣减食。断绝世想。专念西方。口诵弥陀。终其身不辍。后一时入室称佛。倏然而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