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122|回复: 4

[佛经文档]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0九四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4-13 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摘自《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0九四卷)  2003/9/11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1094
  诸位同学,请看南方最胜世界,苦集圣谛第二句,名称的第二句:
  【或名痴根。】
  凡是在集谛里面,都是讲的业因,特别是现前所造作的,这个名称叫『痴根』。就大乘法一般而论,贪瞋痴是三毒之根。三毒,要是把它再归纳就是一个痴,他要不痴,他就不会贪,他就不会瞋恨。所以贪瞋从哪里生的?从愚痴,愚痴是属於无明,很不容易断。贪瞋烦恼虽然很猛厉,断起来还不难,痴难断。古大德常讲,愚痴就像藕一样,藕断丝连,很不容易断,要智慧。譬如贪,能持戒就能把贪烦恼伏住,能修定就能把瞋恚降伏住,唯独痴不行,痴一定要智慧。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智慧不开,这痴根转不过来。由此可知,凡夫在六道里头,起心动念、所作所为,无不受愚痴的影响,无不是增长痴根,这个名称就很有道理。
  佛法修学终极的目标,是转愚痴为智慧,这是终极的目标。痴根破了,智慧就现前,唯有智慧才能拔除痴根。在现前我们从哪里下手?千经万论提供我们修学的纲领,持戒;因戒得定,因定开慧。如果不从持戒上下手,你在佛法当中学习,无论怎么用功,如果违背了这个根本的原理原则,你就不可能有成就,这是必然的道理。戒定慧是属於性德。性德,大乘法里常说的「法尔如是」,它本来就是这样的,不能违背;一般宗教里面讲神的旨意。所以「神的旨意」这一句话真正的意思,就是法尔如是。它是自性本具的德能,你不能违背,你违背就错了。违背,你就自己制造麻烦,你自己得要承受果报,这些果报都不是善的。三途地狱,六道轮回,痴根造作的。再看第三句:
  【或名大怨。】
  这个名词说得也很好。真实法里头本来没有这些事情,起心动念,迷惑、造业、受报,冤枉!自性里头确确实实没有六道轮回,也没有十法界。一个人堕落在其中,就如同什么?如同一般人睡觉做恶梦,在作梦,决定不是事实。在梦中,遇到恶的境界吓得一身冷汗,惊醒了,你说冤不冤枉?惊醒之后,不是真的,原来是一场梦,你在梦中受的那个苦难,不叫冤枉吗?诸佛菩萨看六道轮回里面的众生,就如同在作梦,做恶梦一样。三善道也不是真的,好像什么?受苦受难暂停,时间并不长,三恶道的时间长,都是属於梦境。永嘉大师《证道歌》里头说得好,「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大千就是六趣,觉悟之后,没有。这个东西谁迷,这境界谁就受,他就有受;谁觉悟,这个境界就没有了,这是事实真相。在梦中,你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不就冤枉!尤其造不善业。
  在这个地方,自自然然让我们想到古大德常说的,决定不能够造恶业,决定不能够跟一切人、物;这个物就是我们常常讲的畜生、鬼神,其他五道的众生,不能结怨。这不能结怨包括的范围就很大,你一定要有智慧,不能用感情;你欢喜也是结了怨,你瞋恚也是结了怨,你讽刺也结了怨。只有法身菩萨能够做到,决定不跟一切众生结怨,法身菩萨能做到,就是永远保持自己的清净平等觉,我们凡夫做不到。凡夫的心没有办法舍弃自私自利,只要有自私自利,无始劫来的烦恼习气,有意无意它会现行。
  跟别人结了怨自己并不知道,倒是果报现前的时候,怨天尤人,「我怎么会遇到这样的事情」。殊不知世间所有的一切事情不是偶发的,不是突然的,都有前因后果。这个因果的相续,因果的循环,非常复杂。我们自己带著多生多劫的习气,多生多劫哪一道我们都去过,无论什么样的身分也都经历过。佛在经上讲阿罗汉,阿罗汉的能力,他有宿命通,知道过去五百世,他能够记得很清楚;过去五百世,这个时间就相当长,曾经住过地狱。想起那个时候的生活状况,到今天还心有余悸,那个反应,身体自然的反应,身上出血汗,心有余悸。我们凡夫是不记得,忘掉了,如果要记得从前受的那个苦难,今天还敢起恶念吗?还敢有不善的行为吗?自然没有了。现在我们把它忘掉,用什么方法来补救?印光老法师一生提倡因果教育,就是补救这一桩事情。
  在这个时代,大家迷得太深、迷得太重,诸佛菩萨的教诲,世出世间神圣的教诲,大家都把他打了很多问号,不以为然。换句话说,许许多多人在这一生都变成一阐提的根性,这怎么办?所以祖师大德教我们多读因果书。学院开幕之后,我们的功课要上轨道,现前我们储存著有不少德育课本;德育课本,我们把它当作古文来学习,这很重要。我说了很多年,文言文是《四库全书》的一把钥匙,我们拿到这把钥匙,这个宝藏我们就可以受用。拿不到这把钥匙,书放在书架上,只能在外面看看,不得其门而入。这里头无尽的宝藏,我们没有办法享受,现在急著要把这把钥匙拿到。
  从前李老师教导我们,熟读五十篇古文,你就有能力阅读文言文;熟读一百篇古文,你就有能力写文言文。德育课本的编写,非常适合我们现代人学习,为什么?每一篇的文字不长,短的六、七十个字,长的也不会超过一百个字,非常适合现代人学习,而且文字好,内容非常精采,全都讲的伦理道德。所以用这个课本,我们真是一举数得。以这个为基础,这个东西学好之后,我们再采取什么东西来教学?印光大师跟我们介绍的,因果书里头最好的《安士全书》。我们可以遵守印祖的教导,我们学习《安士全书》,文字好,文义都是第一流的。他说《历史感应统纪》、《太上感应篇汇编》也写得不错,如果要跟《安士全书》相比,《安士全书》第一,这两本书属於第二。
  文字的学习要紧,我们在这上面真的要加强功夫。基础有了,将来世出世间内外典籍,内典是《大藏经》,外面的,像《四库荟要》你就有能力阅读。一定要非常认真努力,我们在一起共同的学习,再也不造染业。希望我们从此以后造净业,不造染业。染业,冤枉,染业就是轮回心造轮回业,出不了六道轮回。第四句:
  【或名利刃。】
  这是比喻。锋利的刀剑我们都知道回避,但是世间财色名食睡我们不知道回避,世间谚语所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说实在的话,这个生死是正常现象,问题是死了以后你怎么办?这个问题严重。造五逆十恶业,你的灵性愈迷愈深,你不会向上超升,你是往下坠落,一定要知道这个事实。
 楼主| 发表于 2015-4-13 20:43 | 显示全部楼层
续-《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0九四卷)  2003/9/11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1094》

摘自《净空法师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财色名食睡这五欲,在六道里面,中下层次是不能缺少的,高级的凡夫他已经舍掉。佛在经典里面跟我们讲,六道分三个层次,欲界、色界、无色界,这叫三界,六道也就是三界。欲界里面有天道,欲界天,为什么称欲界?就是这五条没有断,财色名食睡叫五欲,没有能够断掉,这叫欲界。如果这五条断了,确确实实不但事上断了,念头也没有,对於财色名食睡绝对不会起心动念,你就脱离了欲界。脱离欲界到哪里去?到四禅天去,四禅天是色界,这里头一切众生绝对不会起财色名食睡的念头,我们称为这是高级凡夫。更高级的,他连这个身都不要,我们现在一般人讲精神的世界。这个世界里头没有物质,因为他们不贪图物质,他们不需要物质,物质是个累赘,六道里头真正的高级凡夫。我们中国《老子》里面就有这个说法,「吾有大患,为吾有身」,身是色法,物质,高级凡夫懂得这个东西不善,可以不要,这高级。那我们,人家不要了,我们还要执著,非常坚固的执著,这就是被物质迷了,迷在物欲里头,把这个色身看得比什么都重;这个东西不是自己,神识才是自己。能够把神识看作自己的,这个人就相当高明。
  但是佛告诉我们,神识还不是真正的自己,真正的自己是什么?是法性、是佛性,法性是从体上讲的,佛性是从作用上讲的。佛性实在就是本性里面本具的般若智慧,这称之佛性;法性,它就包括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相好,全部都包括;佛性是只讲里面的一分,这真正的自己。学佛,终极的目标就是明心见性,这个我们一定要搞得很清楚、很明白,学佛为的是什么?为的是明心见性。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什么叫做佛?见性的人是佛。「佛」这个字是从梵文音译过来的,意思是究竟圆满的觉悟,究竟圆满的智慧;智慧是体,觉悟是用。世出世间一切法,所谓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那叫觉。这个境界也是回归到自己,宗门的话来说「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华严经》、《圆觉经》里头说「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我们接受佛陀的教育,没有别的,就是要回到我们本来是佛。这个方向目标要确定,於是人生的价值、意义就清楚、就明了,知道我们应该要做些什么,哪些是我们不应该的;集里面所说的都是不应该的。
  这个『利刃』就是贪欲。经典里头佛常说「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有一条,你就离不开地狱果报,有一条就离不开,五条都具足,你的麻烦大了。我们从三恶道出来,那是什么?过去生中造的恶业在三恶道报尽,这个恶业消了,这到善道来。到善道来,但是遇的缘不好,统统遇的不善的缘、恶缘,好了,又造恶业,为什么?阿赖耶识里头还有恶业的习气,法相经典里面也称之为习气,恶业的习气、种子。这个东西又受现前恶念、恶行的薰习,不必很长的时间,恶习气它又薰习成一股力量,这个力量牵引著你再入恶道。
  正如《地藏经》里面所说的。诸位要晓得地狱道、饿鬼道里面很多鬼王,都是诸佛如来、法身菩萨的示现,他到这里面去帮助这些恶业众生脱离地狱苦,慈悲到极处。他帮助你,消你的业障,好不容易离开地狱,出去了,没有多久又回来。他就摇头,你看去了,去了怎么又回来。就像这个世间犯罪的恶人,这个恶人犯了罪,被判了刑,判了一年、两年监狱,他去坐牢。刑期满他出来,出来之后他又不知道改过自新,出来之后又犯罪,出来没有几天,犯罪的时候又被抓到判刑,又判你几年。监狱里面的典狱官看到,你怎么刚刚出去没几天,怎么又回来?令人感慨万千,这样的情形太多太多,不是少数。
  我们要明了,这个世间,尤其是我们这一生生在人道,财色名食睡是不能缺少,但是要觉悟,要把它降低到最低的水平,决定不起贪著,这样就好。要把它看作利刃,要非常小心谨慎,避免伤害。财,财为五家共有,最容易造业。所以有智慧的人懂得散财,这是真实智慧。要帮助那些穷苦之人,迫切需要之人,这是好事。这个世间做这种慈善事业的人很多,可是真正有智慧的人他知道,这苦难的人他为什么遭受这个苦难?他痴根、怨业,前世今生造作种种不善而感召的。诸佛菩萨救拔一切众生是以教学为第一。我们要想帮助这个世间一切苦难众生,什么事情是我们迫切需要做的?就是圣贤的教学。千万不要以为这个社会对於圣贤教学不相信,它还有相信的人,相信的人不多,没有关系,慢慢的就多,为什么?教学要是真的有了效果,大家就觉悟。人受苦受难也是一种教育,他要不吃尽苦头,他想不起圣贤的教诲,吃尽苦头之后,什么方法都想不通,也许有一天突然想到老祖宗的办法,我们来接触接触,看看有没有效果。这一试验果然有效,慢慢信心就恢复。这个带头的人真正是无量功德。这是我们为什么在这一生当中全心全力来提倡,我们自己这一生深受其利,我们得到好处。换句话说,我们在这一生当中通过试验,决不是迷信,我真得到好处。
  「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我二十六岁的时候,章嘉大师教我的。我在这一生当中,果然不错,真的是有求必应。今天社会动乱,我不乱;人心不安,我心安。一般人对於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放不下,受许许多多苦难。我明白,我放下,才知道这一放下得大自在,这一放下智慧开,这一放下物质受用不缺乏。不是说放下样样都缺乏,不缺乏。我们才真正理解,这一生一切物质的受用,命里头有的,前世今生不断在累积,怎么会缺乏?这个累积就是修因。佛教给我们修三种因,修财布施,财用不缺乏;修法布施,智慧增长;修无畏布施,健康长寿。经论上这样教我们,我们认真努力去奉行,一点都不怀疑,果报果然如经教所说,我们快乐无比。
 楼主| 发表于 2015-4-13 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0九四卷)

续-《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0九四卷)  2003/9/11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1094》

摘自《净空法师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以清净心、以善意处事待人接物,纵然是冤家对头,我们还是以清净心、善意来待他。他以恶意恶行对我,我很欢喜接受,为什么?消我无始劫以来的业障。佛经里面常讲「重罪轻报」,本来我这个业报,应当在三恶道去受报,现在大家毁谤我,侮辱我,伤害我,现在就报掉,将来不要到三恶道去受报。我遇到了,我感激都来不及,我怎么会有怨恨?所以对於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永远抱著感恩的心。现在西方人逐渐逐渐明白,生命的真谛就是爱,就是感恩。无论对人、对事、对物,永远守住佛家讲的慈悲方便,你永远没有过失。慈悲是心,方便是态度,我们的言语,我们的行动,都能把慈悲做最完美、最妥善的表达,那就叫方便。
  身命不是我们这一生真正的目标,身命不是的,身命是个工具,它是无常的。真正的目标是把自己的灵性不断向上提升。今天我们的目标非常鲜明,我们只有一个目标,要在这一生提升到极乐世界,我们不求生天,我们也不求四圣法界,我们只求亲近阿弥陀佛,往生极乐世界,只有这么一个单纯的方向目标。换句话说,除这个之外,统统放下。身体还在这个世间,为一切众生多做一点好事。什么是好事?帮助他们认识善恶,什么是善、什么恶,帮助他们认知,帮助他们断恶修善,帮助他们破迷开悟,起心动念、所作所为,这是准则。不符合这个标准的,我们不做;符合这个标准,我们有这个缘分,有这个机会,我们会很认真努力去做。做利益众生的事情,决定不妨碍我念佛往生,把自行化他合而为一,自行就是化他,化他就是自行,你说多么自在!利刃只要会利用,好事情,不是不好;不会利用,割到自己的手,伤到自己的身。所以问题是要有智慧善用它,未尝不是好事。烦恼即菩提。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接著看苦集圣谛第五句:
  【或名灭味。】
  这个意思很深,不太容易觉察到,什么原因?六道凡夫迷恋在世味,这个世间。世味是什么?五欲六尘,迷在这里头,不知道这个世间有更好的法味。真正修行人契入境界,我们说尝到法味,尝到法味之后才知道,世味无有法味浓,他才对於佛法、对於圣教生起欢喜心。因此,这一条只有觉悟的人懂得。『灭味』,是世间五欲六尘之味,把法味盖覆住,使六道众生不知道有法味,贪著五欲六尘之味。换句话说,世间人迷於轮回心,不知道有大菩提心。轮回心造生死业,大菩提心出离生死,证得不生不灭,所以称之为集谛,名之为「灭味」,意思在这个地方。
  我们在六道里面住久了,佛菩萨跟我们说的,我们也听不懂,这是真话;纵然佛菩萨大慈大悲,给我们讲解得很透彻、很明白,当时听了好像是懂,转眼之间又迷了,没有真懂。真正懂得之后,他生起向往之心、羡慕之心,要发心去学习,那才真听懂。所以这个教学相当不容易,使我们常常想到《地藏经》上所说,「阎浮提众生,刚强难化」,这话是一点都不假。刚强是说他的习气,烦恼习气确实是障碍了圣教,就是佛菩萨来跟他讲,也感觉到非常困难。说浅显的,随顺他现前的根性还容易,高一个阶层的他就没有法子接受,又何况是究竟圆满的大法。真的,如佛所说,只是给他阿赖耶里头种个善根,他有这么一个印象,实际上他不能够理解,当然更不能落实,这是一定的道理,因此这才把水准降到最低最低。最低最低是因果教育,印光大师一生提倡的。
  我在这个星期抽了一点时间,把美国预言家凯西的这一份报告,今天大概可以看完;再用两个小时的时间,差不多可以把它看完。讲因果报应,很契合现在人的根机。所以我们这一边有不少同学,将来长住在这边,必须要学英语,我们就用这个书做为学习英语的教材,语言学到,因果也学到,这好事情。这一本书里面,只有很少数在我们学习当中,可以结合佛法把他错误的观念修正过来。这里头最大的一个错误观念,就是他的说法;人是有轮回的,这肯定的,但是轮回,人决定不会做畜生,畜生也决定不会变成人。这一个见解,在佛法里面称之为常见。
  佛法讲邪见,邪见有两种,一种叫断见、一种叫常见。断见就是不承认有轮回,人死如灯灭,死了就完了,什么都没有,这叫断见。另外一种是常见,常见是人死了,生生世世还是人,狗死了生生世世还是狗,狗不会变成人,人不会变成狗,这叫常见。这两种都是错误见解。佛告诉我们事实真相是六道轮回,到哪一道去受生?业力支配,自己做不了主,也不是别人替你做主,是你自己造作业力,业力牵引。最明显的就是我们在网路上看到,今年一月二十八号纽约发生的事情,一个犹太人死了以后变成一条鲤鱼,这不是人死了变成畜生吗?畜生当然也能变成人,这就是证明,这是一个非常有力的证明,轮回是六道,不是一道。
  像这样的例子,人死了变成畜生,人死变成鬼道,例子很多很多。在美国,鬼屋我们常常看到,鬼屋里头闹鬼,插牌子在卖,卖了十几年卖不掉,没有人敢住,价钱很便宜,真的闹鬼。所以我们要给人家六道轮回的事实真相。六道轮回的这些记载、这些资料,东西方都很多,我们搜集这些东西。讲经,说实在的话,喜欢听的人不多,讲故事,听的人可多。我们在大庭广众当中讲佛经,说实在话,不如讲《聊斋》能够吸引更大的群众,大家喜欢听。听多了,他就有印象,会把他阿赖耶识里过去生中所学习的引发出来,这就是善根。
  如果我们能够肯定因果轮回,肯定报应相续,循环不已,就能够改善我们现在的信心,我们对人对事对物起心动念自然就收敛,为什么?你将来要受果报,种善因必定得善果,造恶业肯定有恶报。所以每个人一生的际遇,不可以怨天尤人,无一不是自作自受,自己才是真正的主宰。主宰我们的命运不是神,不是佛菩萨,也不是阎罗王,确确实实是自己,自作自受。因果无非是阐明这个道理、解释这个事实真相。从这个基础上,人能向善,世间善人无过於圣贤,这样再向圣贤人学习就容易,他有信心,他能生欢喜心。要逐步逐步向上提升,印光大师的教诲非常契机,在这个时代里头,应当以因果教育放在第一,当前迫切需要的。第六句:
  【或名仇对。】
 楼主| 发表于 2015-4-13 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0九四卷)

续-《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0九四卷)  2003/9/11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1094》

摘自《净空法师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这个名词也说得非常好,在中国古老的谚语里面常说「不是冤家不聚头」。换句话说,你在这一生当中所遇到的都是冤家对头。这里面有善有恶,但是你要知道善不是永远保持著善,善会变成恶,恶会变成善,为什么会变?这里头的因缘很复杂,牵涉到过去的因,现在的缘,因缘交会果报现前。但是怨怼不是不能化解,可以化解的,化解要有智慧,要有耐心,要有包容,要能放下。圣贤的教诲没有别的,无非是帮助我们化解怨怼而已,真的,冤家宜解不宜结。
  人能在一生当中,不跟任何人结怨,别人纵然对我有误会,我们知道这个误会不是突然的,不是无因的;远因可能是过去生中的过节,近因可能是现前我们所作所为引起一些人的误会。最怕的是一些人现前利益上的冲突,这个利益冲突里面,包括有物质、有精神,有地位、有权力,多方面的。如果没有这些冲突,这个因素应当是过去生中的,都要懂得去化解。能够忍受别人的毁谤,能够忍受别人加给我们那些苦难,甚至於陷害都能够忍受,没有怨言,心平气和。这里面最重要的,光阴决定不能空过。
  在凯西报告里面,他里面举了一个例子。有一个人服刑坐牢,坐了几年的监狱。监狱里头没有事情,他有个旧的提琴,在监狱里面天天就拉这个提琴,拉的也不怎么好,反正天天自己去拉。多少年,他的刑期满了,出来了,没想到出来之后,他提琴这方面的才艺发挥到高峰,成为一个提琴家。这是什么?监牢狱里头他的时间没有空过,他天天在练。我们佛门里头常讲,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他没有中断他的学习。所以他这几年的牢狱,往后他的才艺达到登峰造极是在监牢狱里头学出来的,未尝不是好事情。他要没有那几年的监牢狱,他想成名恐怕做不到,为什么?他兴趣是多方面,精神、时间、力量统统分散,他不能集中。这就是聪明有智慧,学习一天都不放松,专攻一门,哪有不成就的道理!所以古人讲得好「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有心人能成就,像坐在监牢狱里头,无意也能成就,为什么?他真的是一门深入。他在监牢狱里并不想将来自己做一个提琴演奏家,没有想到,无聊、无意,无意也能成就,为什么?他真正符合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就像在学校读书一样,专攻这一门课。五、六年的监狱,不就等於大学研究所毕业了,出狱之后,毕业了,真的把成绩拿出来,没有空过。我们要懂这个道理。
  所以顺境、逆境,我常讲都是增上缘;善人、恶人都是善知识,问题是你自己会不会学。宗门大德常常测验学人,常说的一句口头禅,你会么?这一句话里头非常有学问,你果然会,你这一生当中决定有非凡的成就,怕的是你不会。这个会就是我刚才讲的,逆境、顺境都是增上缘,善缘、恶缘,缘是讲人事环境,善人、恶人都是善知识。你果然会学,哪有不成就的!圣人无常师,就是在顺境逆境、善缘恶缘里面学成的,会学。在这里面磨炼,不善的念头磨光了,善念善行在这里面圆满,所以他能够离一切世间苦;换句话说,他能够在一切世间得乐。一切世间,在佛法里面讲是九法界,包括六道轮回,包括三途地狱。一切时、一切处、一切人事物,都是自己修学的场所,用现在话是,都是自己学习的课堂,成就自己究竟圆满的智慧德能。第七句:
  【或名非己物。】
  清凉大师有注解,「己本性净」,己是自己,「妄惑何预」。注解的话不多,文字不多,意思非常圆满。我们一定要晓得自己的本性是清净的,从来也没有染著,现在还是没有染著,如果有染著,就不能叫本性,就不能叫真性。染著到底是什么?染著是妄心,不是真心。六道凡夫把自己的真心忘掉,所以叫迷失,妄心当家做主。妄心是什么?烦恼习气,我们常讲自私自利,贪瞋痴慢,这些东西本性里头没有。本性里头没有六道,也没有十法界,本性所现的是一真法界、是极乐世界,这本性所现的,那叫本有。不是本性所现的,叫做幻有、妄有,就是梦幻泡影。这些境界,我们不能说有也不能说无,你要说无,真有梦境;你要说有,当体即空,了不可得。所以佛常讲这个境界非有非无,你要认识清楚。事有理无,相有性无,这佛在经上常说。
  这个「己」不是这个身,是讲自己的真性,真性是真正的自己,这个身是假我,不是真我。《坛经》里面所说的「本来无一物」。这个世界、刹土,或者我们讲六道十法界,这里面所有一切众生,无非是梦幻泡影,自性里头没有,你要认识清楚。自性里没有的这些虚幻的假相,现在你以为它真有,你在这里面起妄想。这个妄想就是误以为真实,於是顺自己意思的就起贪爱,不顺自己意思的就生瞋恨,你的烦恼从这起来的;於是就表现在行动上,分别执著,你就得造业。你造作这个业,就会把唯心所现的一真法界扭曲,它变态了,变成十法界,变成六道,变成三途。不是别人变的,自己变的。
  所以佛在经上讲「唯识所变」,唯识所变,一般人不好懂;换句话说,一切法从心想生,这个好懂。心想就是识,随著你的妄想分别执著,境界都起了变化,把一真法界变成十法界,变成六道三途,就这么回事情,你在这里面受这个果报。什么时候你把事实真相搞清楚、搞明白,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你就入佛境界,你就回到自己原来的位置上去。我们佛门讲回头是岸,岸是什么?岸是自性,这一回头叫明心见性,没有回头,迷失自性,六道、十法界迷失了自性,明心见性,这恢复到自性,把自己找回来、找到;禅宗里面讲「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找到了。那个本来面目就叫做佛,见性成佛,我们用这个名词来做代表。
  成佛,成佛是什么?无非是恢复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相好,统统恢复,这三种都是没有限量的,究竟圆满的智慧德能相好,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应化在遍法界虚空界,就跟经教上所说的一样,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你既然成了佛菩萨,你跟众生同样也起感应道交,应以什么身教化众生,自自然然就现什么身。无论在哪一个法界,六道也好,三途也好,地狱也好,你没有不自在的。你在那里头现身教人,众生受苦受难,你不受,为什么?你住一真法界,但是你现的相跟他们一样。度地狱众生,你现的相是地狱身,也住地狱法界,那是什么?大权示现,实际上呢?实际上你住一真法界,跟地狱众生绝对不一样,他们受苦,你不受苦。
 楼主| 发表于 2015-4-13 20:47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0九四卷)

续-《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0九四卷)  2003/9/11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1094》

摘自《净空法师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不受苦要假装受苦,就像演戏、表演,为什么要表演?身教,点点滴滴都是教化众生,都是教材。所以为人演说,佛菩萨应化到世间来就这么一桩事情。为人演说,演是表演,做种种的表演启发他,让他觉悟,我们讲身教。说是说明,言教,让这个众生,眼耳鼻舌身意统统在接受教育,佛菩萨有这个能力。表演在哪里?色声香味触法,这是他表演的项目,令对方六根接受这个教学,帮助他觉悟,帮助他回头,这是佛法里面讲的善巧方便。
  所以佛菩萨度人,一般讲比我们容易多了,容易在哪里?他契机,他方法巧妙。我们对於众生根性不了解,从侧面去观察、去推想,许许多多地方想错了。想错了,那我们的表演、演说就错误,不契他机,他就不能接受。他看到你不欢喜,听你说的,他听不懂,很可能引起他的反感,你的教学就全盘失败,这是凡夫常常遇到的事情。佛菩萨他有能力观机,所以他的演说决定契机。我们在经论当中看到许许多多的例子,我们现在人讲案例,这个人接触到释迦牟尼佛,听他老人家讲经说法,甚至於一部经还没有听完,听到一半,他觉悟、他开悟了;也有人一部经听到一半,他证果了,什么原因?契机,他有能力把他过去生中学习的善根引发出来。这是我们凡夫没有这种能力,所以凡夫教人就很辛苦。
  实在讲,凡夫的教学也是在学习,永恒没有止境的在学习,学习什么?章嘉大师教我们两桩事情,学习看破,学习放下。一切菩萨证得无上菩提,也就是说从初发心到如来地,学习的总纲领就这两句,看破放下。看破帮助放下,放下又帮助看破,这两个方法辗转相辅相成,从初发心到如来地。看破是解门,放下是行门;看破是学问,放下是功夫,一而二,二而一;看破是了解事实真相,放下是非己物。所以五欲六尘,诸佛菩萨跟我们一样受用,你可以受用、可以享受,不能占有,佛菩萨没有控制的念头,没有占有的念头,所以他自在;凡夫有控制的欲望,有占有的欲望,他就造业,差别就在这个地方。
  你真正觉悟,身不是自己的,身不是我,对於这个身要不要控制?没有控制的念头,决没有占有的念头,用什么心态对这个身?顺其自然,随缘,这就对了。顺其自然的,这是最健康、最合理,我们常讲合情、合理、合法,顺其自然。一切众生不能得解脱,不能看破,什么原因?你仔细想想,就是以这个身体来讲,还是不能顺其自然。那个念头的根源,还是想占有,还是想控制,没有放下。意念当中,要保养身体,要照顾身体。这在现在来讲,这是正常的现象,每个人应该要做的,没错;你做的过分,你不能像诸佛菩萨那么自然。随缘是自然的,加上一点控制占有的意念在里面,就变成攀缘,不是随缘;换句话说,不自然。
  自然是健康的,最健康的。我们在经教里学了这么多年,听到了也会点头,也会同意,不会反对,可是实际上呢?实际上做不到,起心动念还是有攀缘,还是有占有的意念在里头,这什么原因?无量劫来的习气。习气可不好断,烦恼好断,习气难断。但是习气会引起烦恼,这就麻烦了,那要怎么办?我们功夫不够深,这讲的是我们经教的薰习功夫不够,这是我自己学习五十多年的经验,我从经验当中得到的。如果我再能有二十年的时间,应当是这种习气全都没有了,这是要时间,要功夫,要真正好学,要解行相应,才能提升。不能够因循苟且,你纵然活上两百岁,你还是凡夫;你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依旧是轮回心造轮回业。怎么样把轮回心转变成菩提心?不再造染业,染业是轮回业,我们把染业换成净业,净业是西方极乐世界,果报是极乐世界。心净、行净,心善、行善,这才肯定拿到西方极乐世界,决定往生,我们这一生的大事就圆满。现在时间到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16 17:4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