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077|回复: 2

[宣扬经论] 地藏菩萨本愿经(第三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28 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摘自《净公上人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义》

地藏 菩萨本愿经  (第三集)  1998/5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4-12-03
  请掀开经本第一面: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忉利天。为母说法。】
  在这段里面我们讲到「一时」,一时的意思还必须要加以一点补充。佛法里面讲时间有两个说法:一个是讲「刹那际」,佛说这是「实时」,就是真实,也就是说时间的真相。另外一个名词叫「三摩耶」意思是「长时」,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相续相。《金刚经》上所谓「如露亦如电」,露是露水我们晓得它的时间也很短,早晨落下露水,太阳出来之后就蒸发掉。拿这个来比喻长时,比喻相续相;用闪电来比喻真实的时间。真实时间,《华严经十定品》讲的刹那际,这才是真的。
  而刹那际的观念,我们很难体会。现代科学昌明,利用科学仪器的观察,我们能稍稍多体会一些。而实在说,刹那际就是一般经上常讲的「生灭同时」,因为它生灭的时间太短,决定不是我们六根能够感触得到的。我们六根能够有感触,换句话说,要相当长的时间。一刺激立刻就反应,虽然说「立刻」还是要很长的时间。如果说是刹那际的生灭,我们可以说是完全感触不到。不但我们六道凡夫,天人比人聪明多了,感应灵敏多了,他也感触不到,乃至於声闻、缘觉、权教菩萨。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八地菩萨才能够见到阿赖耶,要八地那样深的定功,才能够感应到刹那生灭。刹那生灭,佛常常在经上用「不生不灭」来形容。如果没有生灭,说不生不灭那是废话,那有什么意思;说不生不灭,实在讲它确实是有生有灭。可是它才生就灭了,几乎生灭同时,所以称为不生不灭;这个话讲得就有意义,生灭同时,时间极其短暂。这种短暂,说实在话,绝对不是现在科技能够侦测出来的,科技能够侦测出来的时间已经是很长了。
  这是佛在经典里面讲的「一时」,这一句完全是讲真话,我们要能够细心去领会。你懂得一时,你就懂得一切法不生不灭,对於生死的恐怖你就离开了,你晓得「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的相是不生不灭,这才是真相,我们见不到,八地以上的菩萨见到了。「一时」在此地,要是把它落实在事相上来说,就是释迦牟尼佛讲经机缘成熟的这个时候,这叫「一时」。这种说法也非常圆满,一切经都用这个字样,佛说这一部经的因缘成熟了。
  这一次因缘非常特殊,讲经的处所也很希有,『佛在忉利天』,不是在其他地方。「佛」是主成就,这个法会里面主讲的人,本师释迦牟尼佛。「在」这个字非常之好,特别是从事相上说的。说「在」这也都是说真话!我们世间人许许多多的错觉,一个错误的观念,错了一辈子自己都不能够觉察。我们举几个很简单的例子来说,早晨起来洗脸,脸要洗吗?你们说脸要不要洗?洗脸,错了,洗去脸上的肮脏,不是洗脸。洗衣服,衣服要洗吗?也是洗衣服上的那些灰尘。你们仔细想想看我们多少错误观念,在教室上课擦黑板,黑板要擦吗?把黑板上粉笔灰擦掉,哪里是擦黑板,黑板应该一擦,那个黑就把它擦掉了,那叫擦黑板。你就晓得日常生活当中,诸位细细想想多少错误的观念,错得太离谱了,大家都错了,就以为是对的。佛有的时候给我们说真的,我们都觉得怪怪的。
  「在」这个话是说真的,说你「住」是假的,你怎么住?今天搬这里,明天搬那里,哪里在住,只说这个身体现在「在」哪里,这个意思就对了。所以「佛在」。我们实在讲也是「在」,今天「在」新加坡,现在「在」净宗学会,晚上「在」居士林,这是在。「住」是在那里不动,这叫住;常常移动,这是「在」。佛法里面讲住,「住」是什么?心安住。你住的宫殿楼阁,佛在此地说宫殿楼阁是慈悲,心安住在慈悲,心安住在正觉,这个叫住,永远不离开叫住。身常常在动,叫「在」,所以从事相上讲叫「在」。
  佛这一次在哪里?在「忉利天」,欲界第二层天。世间人知道有天,知道有天神,对於天神也很恭敬,称他们为上帝,中国人称他叫玉皇大帝,大概都是忉利天主。不知道天外还有天,他就不晓得。佛告诉我们娑婆世界有二十八层天,每一层里面数量也是无量无边,由下到上二十八层分为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所谓欲界就是还有饮食男女之欲,这个没有断,但是愈往上面去他愈淡薄。到色界,这个欲没有了,我们常讲财、色、名、食、睡,色界天人统统没有。色界天人不需要饮食、也不需要睡眠,永远是清醒的;不需要饮食,禅悦为食,但是他还有色身,有色相。到无色界这是六道里面最高级的凡夫,他连这个身体都不要了。佛法没到中国来之前,中国古代出现了一位大智慧的人,老子。老子告诉人:「吾有大患,为吾有身。」我有最大的忧患是什么?有这个身体,是个累赘、是个麻烦。他有这个觉悟,老子可能生到无色界天,因为他讨厌这个身体,讨厌这些色相。无色界天,色相没有了。我们一般人常讲灵界,大概就是称无色界天,这个里面是最自在了,连色相都没有。这是大分,分作三界二十八层天,这是释迦牟尼佛教化的一个范围,有这么大。
  释迦牟尼佛有没有生死?给诸位说,没有。应化的,他在我们这个世间出现,以应身出现。我们看到他有生、有灭,其实他灭了,是到其他的星球,到其他的地方又出现去教化众生,这个是显示大自在。佛告诉我们这个「身」说法很多,《华严经》上说有十种身,通常我们讲三种身;三种详细说有十种,十种归纳起来是三种。第一种「法身」是真身,所有一切身都是从它生起。所以它是最基本的一个身,能生一切万法,能现我们的身相,能现国土之相,山河大地,一切身相都是法身变现出来的。第二种是「智身」,我们也叫做「报身」,报身是智慧之身,也就是说他智慧开了、智慧现前了,对於宇宙人生一切万事万法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第三种叫「应化身」,实在讲应化是两个意思。「应身」是随类现身,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所以佛到人间来,到任何一道来,他是没有障碍的,自由自在,想来就来,想去就去,来去自由。
 楼主| 发表于 2015-3-28 19:28 | 显示全部楼层
续-《地藏 菩萨本愿经  (第三集)  1998/5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4-12-03》

摘自《净空法师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义》
  不像我们凡夫,我们凡夫是业报身,一点都不自由,完全受业力的控制。说受业力的控制,大家不太好懂,我们换句话说,受命运的控制、受命运的支配,大家就好懂,所以说是「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你说这个多苦。命是什么?命就是业,业报。过去造善业,我们这一生得的善报,过去造作恶业,我们这一生得的就是不善报,所以一生一切的受用,谚语里头所谓:「一饮一啄,莫非前定」,就是这个道理,真的是半点不由人。
  可是佛菩萨到这世间来,他也来投胎,他也示现死亡,他的生死自在,他不是业力,是愿力。在这个世间想过什么样的生活,就过什么样的生活,想住多少年,他就住多少年,他生死自在。什么时候想走,想到哪里去,他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来去自由,这个叫愿力受身;他是愿力,不是业力。我们要明白这些道理,然后才晓得我们应该怎样学佛,如何把我们的业力转变成愿力,诸佛菩萨的本事就在这此地。他能转我们也能转,从哪里转起?要从心转起,心转了之后,身就转;如果说从身转,心不转,没用处,怎么转也转不像,一定要从心转。
  心就讲「住」,那就不是「在」。《华严经》上菩萨有十住,那就是讲住了,那是「心住」不是「身住」。菩萨住佛之住,这就对了。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住处有四种,这四种都是正确的。前面两种还是在六道里头,没出六道。所谓「天住」,就是你来生一定能够生欲界天。欲界天有六层天,往后我们会简单给诸位做个介绍。天住就是心安住在十善业道,布施、持戒,修十善业道,你来生决定生到天界,福报比我们人间大多了,享天福。第二种「梵住」,梵住是修禅定、修清净心,一切的欲念淡薄,对於五欲六尘看得很淡,心里面充满了慈、悲、喜、舍。「慈」是与人之乐,给人快乐,帮助人快乐;「悲」是拔人之苦,众生有苦,帮助他解决苦难;「喜」是看到别人得福,得到好处,决定没有嫉妒心,生欢喜心;「舍」是万缘能够放得下。心常安住在慈悲喜舍,生色界天,这个「住」在三界里面算是正当的。可是我们现在的人不一样,现在的人心安住在哪里?安住在贪、瞋、痴、慢,这个不得了!安住在贪、瞋、痴、慢,安住在杀、盗、淫、妄,果报在三途。所以他不是天住、不是梵住,是鬼住、地狱住、畜生住,他搞这个东西去了。我们对这些理跟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要晓得心安在哪里,将来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非常可怕。
  第三种「圣住」就是住在菩提心。圣者有小乘:声闻、缘觉,菩萨。声闻、缘觉、菩萨虽然不同,他有个共同点,就是心一定是住在三三昧,这是个共同点。第四「佛住」,住佛之所住,果然入这个境界,你就是十住菩萨位。真正学佛一定要安於佛住,佛住在哪里?「大三空三昧」:空、无相、无愿;无愿也叫无作。如果落实在净宗里面,安住在「念佛三昧」,我们对於其他的境界深广无际,我们很难体会,不如依照佛的教诲,我们把心安住在念佛三昧,这个比较容易学习。念佛是因,成佛是果,这实在是无比的希有殊胜。这是讲「在」跟「住」这两个字的意思。
  今天「佛在忉利天」,在忉利天做什么?『为母说法』。要依照《增一阿含》里面所说,这一次法会是帝释天王,就是忉利天主他启请的。忉利天主很聪明、很有智慧,他说过去一切诸佛,都曾经到忉利天为母亲说法,报母亲生育之恩,世尊成佛了,当然也不能例外。世尊受了忉利天主的启请,到忉利天开这次法会。这个因缘很深,故事也很长,讲故事就耽误讲经,所以我们把这个故事就省略掉,可是也不能不晓得。
  佛的母亲摩耶夫人,实在说也是大权示现,都是佛菩萨再来的。每个人在因地上发愿不一样,她发愿,愿意生生世世做个女子的身分,要作佛的母亲,她发这个愿。所以他的儿子是佛,母亲福报就大了,这都是表演一个样子来给我们看。最大的福报,完全是依福能够生到忉利天,夜摩天以上就不行。诸位你们看看佛门里面讲超度的佛事,梁皇忏非常殊胜。「梁皇」是梁武帝,梁武帝启请宝志公为他的夫人做超度的佛事,所以叫「梁皇忏」。他的妃子在世的时候,造作恶业堕在恶道。宝志公是个得道的高僧,宝志公是谁?观世音菩萨化身来的,你看这还得了!观世音菩萨亲自主持这个法会,主持这个超度佛事,也只能把他的妃子超度到忉利天。诸位要晓得,诸佛如来超度也只能超度到忉利天,再往上去自己要有修行的功夫,没有修行的功夫,不行。所以明白这个事实真相,我们在有生之年要认真修行,你不修行靠别人超度,再大本事的人也不过是到忉利天而已。如果超度佛事是个凡夫来主持,效果就很微弱,只能说做比不做好。有什么效果?很难讲。你在今天哪里去找真正得道高僧、佛菩萨再来人。所以要懂得这个道理,然后我们自己才真正把时光掌握住,一寸光阴,一寸命光,要认真努力。
  作佛的母亲这么大的福报,也只是生到忉利天。忉利天以上需要定功、需要清净心,清净心成就真实功德。那个功德少、微薄,欲没有断,欲的念头没有断,生欲界上面四层天,佛家讲「未到定」,你修定不及格,但是有修。譬如四禅,第四禅,禅定的功夫要一百分,才能到第四禅;第三禅要九十分,二禅要八十分,初禅要七十分。你的功夫是六十分以下,所以色界没分。可是你有,你禅定功夫可以有个六十分、五十分、四十分,你有这个功夫,不是零分。你完全没有修,你专修福,修十善业道,修布施、持戒,没有定功,没有舍弃情欲念头,你所生的是四王天跟忉利天。有一点定功,心地有一点清净,才能生到夜摩、兜率、化乐天、他化自在天。天上一层比一层的福报大,一层比一层寿命长,真正是享福无尽。可是寿命再长,也有报尽的时候,也就是有享尽的时候;享尽之后,又要随业流转。因此生天不是究竟法,总不如念佛往生极乐世界,生到极乐世界是无量寿,换句话说,永远不生不死。不但欲界天不能比,色界天、无色界天都不能为比。所以一切诸佛赞叹阿弥陀佛、赞叹极乐世界,道理就在此地。
 楼主| 发表于 2015-3-28 19:29 | 显示全部楼层

地藏菩萨本愿经(第三集)

续-《地藏 菩萨本愿经  (第三集)  1998/5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4-12-03》

摘自《净空法师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义》
  这一句经文「为母说法」,虽然这个法会是帝释天主他来启请,但是意思很深。第一个是为了避免世间有一些人,对佛法产生一些误会。学佛,尤其是发心剃发出家,好像从此以后也不再顾父母,世间人以为是不孝。尤其是中国人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父母靠你传宗接代,你一出家传宗接代就断掉了,怎么能对得起父母祖先!世人不知道出家是大孝,这是第一个意思。第二个意思也是做一个榜样,给学佛的四众弟子:出家、在家,男众、女众这四众弟子,启发他们的孝思,让他真正去体会「三福」里面第一句「孝养父母」。佛门即使出家也不能置父母於不顾,没这个道理。可是孝养的形式不一样,认真修持,依照佛的教诲去奉行,以此功德回向父母;父母能得诸佛护念,善神保佑,这才是真孝。世间人孝顺父母,请几个佣人照顾他生活,佛弟子是让天龙善神去照顾父母,比你请的那个人照顾周到多了。可是如果你自己没有修持,天龙善神不保佑你,瞧不起你。你真正修行,有道有德,感动天神自然去照顾;你不必去求他,也不必去通知他,自然照顾。为什么?尊敬你,尊敬你的父母,所以有这个意思在。
  再看底下这一段经文:
  【尔时十方无量世界。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及大菩萨摩诃萨。皆来集会。】
  这一段经文是本经的发起序。本经一共十三品,第一品就是序品,但是它没有说序品,它这个题是《忉利天宫品》,实际上这一品是本经的序分。序分里面意思非常的周圆,前面六种成就,这是「证信序」;从这段经文以下,是本经的「发起序」。发起序里面非常明显的告诉我们,含摄著有「教、理、行、果」,科注里头这一段是「果因集赞」。像这些地方我们要特别注意,要知道怎样去学习,佛说法先把果报展示出来给大家看,依著这个果报生起信心。然后再给你解释果报怎么形成,再给你说因,你就很认真去听,你很想知道它。这个是说法的善巧方便,我们要懂得。所以说「果因」,他不说「因果」。
  一开头展示什么?教你看看参加大会这些人物,这是「果」。这是人,人是果人,是他的果德感动这么多人来参加集会。佛在讲经之前现瑞,现种种光明,这个瑞相是「理」。文殊菩萨见到这个现象生起疑惑,这是表「行」。世尊跟菩萨这一问一答,文殊问,世尊给他解答,这是「教」。所以在序文里面我们看到是教、理、行、果,这个集会是果报。就像《华严经》一开端在没讲经之前,先说毗卢遮那佛的依正庄严,果报摆出来让你看。
  这个地方呈现不可思议,你们在哪一部经里面看到过这样的经文。『尔时』,佛升忉利天宫为母亲说法的时候。『十方无量世界,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你们在什么经上看到佛讲经一切诸佛都来听经?没见过。这个场面还得了!《华严经》也没有这个场面,《无量寿经》也没有这个场面,无比的希有!不能含糊笼统就这么看过。通常我们讲「一佛出世,千佛拥护」,那是诸佛化现为声闻、缘觉、菩萨来帮助佛弘化;这个地方不是的,诸佛,佛身来的。释迦牟尼佛今天讲《地藏 菩萨本愿经》,一切诸佛都参加来听讲,人数是「无量世界,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及大菩萨摩诃萨」;这个「大菩萨摩诃萨」是诸佛带来的,是跟著佛一起,随从佛而来的。诸佛不可说不可说,那菩萨数量更多了,『皆来集会』。这段经文决定不能够含糊笼统看过,你要仔细想想世尊一生四十九年,所谓讲经三百余会,没有一会有这么殊胜。这是参加集会的人,是「果」,这经的四分:教、理、行、「果」。
  他们为什么来?没有一尊佛不报母恩,今天释迦牟尼佛不是讲别的法,是讲地藏 法。说明一切诸法都依大地而生、依大地而起,这是根本。地藏 表什么?表「孝亲尊师」。所以说孝亲尊师之法,一切诸佛一定自己要来参加,诸佛来当影响众。忉利天王在这一会当中作功德主,他福报可修大了;请佛到忉利天讲《地藏 经》,这个福修大了。所有一切诸佛如来都到齐,一尊不漏,无比的希有因缘!来做什么?提倡孝道。跟佛一见面,就赞叹释迦牟尼佛,赞叹此意也是圆满到极处。
  【赞叹释迦牟尼佛。能於五浊恶世。现不可思议大智慧神通之力。调伏刚强众生。知苦乐法。】
  这个话不容易说出来,若不是诸佛如来亲口说宣,给诸位说,菩萨都说不出来。为什么?他不入这个境界,他怎么说得出来!释迦牟尼佛出现是什么时代?『五浊恶世』。到我们现前这个社会可以说「五浊恶世」,几乎是最愚昧无知的凡夫都已经能感触得到。在从前五十年前、一百年前,五浊恶世这种现象是要有高度智慧的人他感觉得到,一般人感觉不到;世间不错,很好,我生活得很快乐;他没有感觉得浊恶,「浊」是污染。半个世纪以前,我们没有听说哪里有什么环保,换句话说,环境的污染还能忍受。等到提出环境保护,换句话说,环境污染已经令人感到难受,全世界每一个地方政府都在提倡。换句话说,这个浊恶到了相当严重的状态,才会有这个名词出现。
  「五」是五大类,五大类的严重污染,佛经里面称之为「五浊恶世」。五浊,第一个是「劫浊」,「劫」是讲时间,我们现在讲年头不对了,是从时节因缘上说的。实在讲,时间哪有什么染污!这是一个严重染污的时代,就是这个意思。而实在说染污的时代是后面四种污染。「见浊」,见是见解,思想、见解错误了,佛家讲邪知邪见,对於宇宙人生真相看错了,就是见解上的污染。其次讲「烦恼浊」,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思想上的污染。这两个合起来就是所谓心理的污染、精神的污染,这个东西严重!由於心理、精神上的污染,必然会连到生理跟我们生活环境的污染,那叫「众生浊」」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我们生活环境的污染。今天地球生态失去平衡,气候反常,灾难频多,都是属於众生浊。「命浊」,用我们现代话来说,是生理的污染。五浊用现在的话大家好懂,前面两种见解的污染、思想的污染,合起来就是心理的污染、精神的污染;众生浊是生活环境的污染;命浊是生理的污染,这叫「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6-18 10:4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