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045|回复: 0

[善导大师] 佛学问答类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24 13: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摘自《李炳南老居士佛学问答类编》

佛学问答类编

(通问第一之二)



李炳南老居士解答



问:佛是否有说灵魂之存在?是否无我说?据此无我说,哪还有轮回之理?(智引)



答:此非初机所易明了,兹为略释,凡夫多指身为我,又指灵魂为我,此二者皆是众缘和合,并无实体,缘合则起现相,缘离则影响俱寂,故曰无我,谓此假相,无有主体,非谓无有本性。能圆证佛果,本性全彰,始可曰见我也。



问:近年来,佛教徒多以“念佛法门”互相劝勉,用心固佳,惟后学以为:过去诸佛菩萨,多是万劫千生出生入死,先行菩萨道,而后始证大果。吾人如先求生西,证不退位,然后再以“自在神通”救度众生,如此“不劳而获”,未免有失“大菩萨舍身溅血,但求利人之大无畏精神”!若是先求往生西方,取得自在神通,然后再来度生,未免是惧拒度生事业之苦楚。先防自己堕落的人,试问他的大悲心肠,不是太微弱了吗?还有什么“菩萨”道之可谈呢?(真惭愧)



答:修念佛者,并非禁止其行菩萨道力求菩萨道,行菩萨道者,又何碍其念佛。至其求生西方,正为其能力智慧,不够条件,不能有大作为者,广济众苦,是以前往求学,预备大用。犹如青年考学,正为学有成就,效力国家。若责以求学为不爱国,理岂通乎?然在未生西以前,正有许多事办,观经之修三福,无量寿经之六度万行,经训昭昭,何得谓不教行菩萨道?至云舍身溅血,洒遍三千,议论则高,可惜空无实际,先以小范围而论,现在区区台湾,人遭不幸而死伤者,众畜日被杀千万者,何不先舍己从人先救彼乎?小且不为,遑言其大。是不发菩萨心乎?抑能力不足乎?静思维之,此问可自解矣。后一段更是偏论一面,再设一喻,勾践十年休养,十年生聚,而后沼吴,亦可责其复越之心微弱乎?



问:缘觉又曰辟支佛,是未到菩萨境界,菩萨尚未称佛,因何辟支佛,有加一佛字呢?(杜粉)



答:触缘而自悟者,简称曰独觉,梵语独曰辟支,觉曰佛陀,觉有大小种种不同,佛亦有藏通别圆之异。普通称佛者,多指三劫福慧,觉行圆满之佛,与辟支自有等差,如中国古代尧舜禹汤文武称王,周末七国之君亦称王,汉之诸侯亦多封王者,虽皆曰王,品位岂无别耶?



问:今日台湾佛教有哪些宗派,其各派之代表寺院地址为何?(张弓)



答:中国佛宗,今所云者,只有十宗。此十宗之名而外,便非佛教,恐有误会,故特郑重说明!台湾为中国一省,岂有例外,但各寺院系属何宗,此须向各寺调查,方明究竟。



问:观佛刊所载佛教破除迷信,如台南开元寺有神签设备以供谒者随喜拈阄是否不当?(张弓)



答:此种习俗,并非一寺为然,亦非现时如是耳。



问:今生之志愿如因出世之因缘不够而未达成,成为终身遗憾,应如何修法立何功德方能促其于来生成功?(张弓)



答:修得宿命通者,来世遇缘,可以继修。然得此道者,能有几人哉?此所以有净土法门之带业往生一生补处,特异一道也。



问:遗教经谓“……咒术仙药……皆不应作……”。我佛教中,今日犹有“大悲咒水”,或“焚六字大明神咒纸灰”,为人医病者。是否有违佛戒?(真惭愧)



答:遗教经所云之咒术等,乃指一切外道之幻法,谓佛子当以佛法为皈依,不宜再习外道幻术,以增邪见也。



问:力主禅宗之行人,每以历代禅师临终坐化放光彩瑞相,为已修出三界之指证。此种祥瑞,是否不足以证实已出三界而了生死?——生天道者,是否亦有此祥瑞之现相?(真惭愧)



答:禅师临终放光,乃瑞相之一,当有成就。生天道者,亦有小瑞相。须知此二者,不拘于一定放光也。若问其出界与否,验暖气之舍离处,最为标准。



问:敝人最近皈依三宝,请指示写信时对出家的师父们自称学人或以居士自称可否?(王家声)



答:皈依三宝后,凡正式之出家二众,皆为我师,并非限于受我皈依者一人是我之师也!不论对谈写信,一切处时之称呼,皆自称曰‘弟子’。



问:敝人的先祖母在世时为龙华斋友,现已去世,敝人欲替她再行皈依三宝,请指示有何方法及有前例否?(王家声)



答:有传授幽冥戒之法,但须向知律之比丘求之。



问:念佛或经完毕得将功德回向,回先亡眷属是否应将亡去眷属的名讳及称谓念出?(胡正临)



答:念出固可,或以心想像,亦无不可。



问:杀生食肉,为世界造劫众生冤冤相报之因,但欲人类及众生不杀生、不食肉,似非政令及教化之力所能做到,近代国家富强之道,近海岸线一带提倡发展渔业获量之多,数位至为庞大,欲其舍此不图,殊难实现,又即如梁武帝阿育王之世,政令亦不能禁屠,由此以观,杀业何时可净尽?再动物之肉食类大小以次吞啖,永无尽时,亦永无觉悟之时,是则佛之宏愿大誓,度尽众生不将永无实现之日乎?(宾罗)



答:此问可分二段,先答自蔱生食肉,至杀业何时可以净尽一段。世间之事,有秩序、道德、因果等之不同,虽有互相关系,然各有其范畴。政令性取强化,重在维持社会有形秩序,及个人权益。而道德因果,隐难显者,仅作有限度之扶持。教化性属和平,重在提倡道德,要使人求其心安。其副作用,仅减政令上之负担。另外有一报应问题,性属自然,重在自作自受,不问所作,有形无形,心安不安,而政令之不能禁,教化之不能劝者,俱收摄此报应中,善恶三世,丝毫不爽,人熟闻之尚且不惧,政令与教化不收全功,何足憾焉。次答动物互吞一段。此正佛经所云,烦恼无尽,众生无尽,所以斯界,称曰迷津苦海,因烦恼与众生俱无尽,故佛愿无尽,(佛出世亦无尽),释迦世尊,来应此界有八千余次之多,是一例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6-9 08:2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