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951|回复: 3

契此播秧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4 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契此播秧诗)


发表于 2011-12-4 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2-4 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演程居士 于 2011-12-4 22:07 编辑





  


   
  


契此和尚曾作有一首《插秧诗》
作者:记住    2009-09-07







契此和尚是五代梁时明州(今浙江宁波)的游方僧,号长汀子。他在江浙一带化缘,出入市镇乡村。契此经常肩上背一个布袋并手拿锡杖及佛珠,身材矮胖,面容慈祥、笑容可鞠、大腹便便。因他经常背一布袋,人称布袋和尚。契此和尚乞食为生、餐风卧雪。他性格乐观恢谐、宽容大度、随遇而安、席地而卧。能不气不恼地笑对一切欺辱羞骂,从来不计较别人也不报复别人,更不与人争长论短。而且还能示人吉凶,无不灵验。所以人们也都非常喜欢他,便称他为“欢喜佛”。后梁末年,契此和尚坐化于明州岳林寺前,示寂前曾留下一偈:“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自不识”的诗偈,于是后人认为他是弥勒菩萨转世。此后,江浙一带就逐步流行一种按“布袋和尚”形象塑成的袒腹大肚、喜笑颜开的弥勒佛像,并将他安置于天王殿中,令人一进山门就有皆大欢喜的感觉。在佛教界曾流传有许多契此和尚作的诗偈和有关契此和尚的楹联,其中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契此和尚曾作有一首《插秧诗》: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这首诗偈实写插秧,虚写禅者的修持。诗人将插秧这一平常的劳动来比喻为修道,认为人若能达到心底清净,没有污染,修道者的内心就会像插秧时见到的水中天一样清净明澈,这时人就回归到了本来面目,得大自在。诗歌的最后一句告诉我们,作为劳动,插秧的后退其实是在前进。其中蕴涵的人生哲理是:我们在为人处世时,应当学会宽容别人,凡事退让一步为高。当你宽容了别人,你就会得到别人善的回报,自己也会成为一个受人欢迎的人。

契此和尚有一首《千家饭》诗偈:

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青目睹人少,问路白云头。

这首诗歌表达了契此和尚旷达潇洒、逍遥自在,不为物役的洒脱自然的生活。佛家历来主张人们应当清心寡欲,认为一个人如果减少对物质的欲望,自己便会生活得心无挂碍,轻松自在。世间之人,对物质的追求往往贪多勿得,最后被名闻利养所累,不得自由。契此和尚以一钵一袋的化缘经历告诉人们,人只有少欲知足才会活得悠然自得。首两句“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形象地写出了作者的生活、修行状态,《宋高僧传》记载契此:“言语无恒,寝卧随处。常以杖荷布囊入肆,见物则乞。至于醯酱鱼菹,才接入口,分少许入囊。”正如同作者诗里描写的一样,居无定所,所乞无类,为求正果虽孤身万里亦无所惧。无居所,无定食,放下杂念超然入世,方能修得悟彻圆明,了然生死。这是一位游方者生活的真实写照。

契此和尚的这首诗歌中还反映了对世态炎凉的感受。“青目睹人少”表达了作者对所见尘世的失望,世人执迷不悟如是,值得青眼相加的人太少,欲度化此凡尘众生,可谓艰难。诗句中的“青目”是指人高兴时眼睛正着看,黑色的眼珠在中间。比喻对人的喜爱和重视(跟“白眼”相对)。契此和尚在游方化缘的过程中,经常受到别人的冷眼相待,甚至连他问路,世人也是不理不睬。但契此和尚并不以为意,反而将此作为度化世人的一个契机。他把自己所化得的食物都留给那些生活困苦的人,以此使那些冷眼之人得到感化。下接“问路白云头”,写得颇有些矫矫不群,豁然间展开了全诗的境界,深远幽邃。后两句诗有三层意思:对世人有不屑,此为一意,亦表现自身随缘由性,此为二意,道法自然,有白云处即有求道之路,此为三意。

契此和尚有首《忍辱偈》表达了劝人忍辱宽容的哲理思想。诗云:

是非憎爱世偏多,仔细思量奈我何。宽却肚皮须忍辱,豁开心地任从他。若逢知己须依分,纵遇冤家也共和。若能了此心头事,自然证得六波罗。

在这首诗偈中,契此和尚告诉我们,为人心量要大,对他人过分的言行要学会宽容对待。即使对那些曾与你结怨的冤家,你也应当以宽容之心来对待,天长日久,那些冤家会从你的宽容中幡然省悟,他们会对你倍加尊敬。人只有不执着于人间的是非爱憎,才能在超越是非爱憎和仇敌和平共处之中悟道成佛。

这首《忍辱偈》告诉我们,作为修行之人应当具备忍辱宽容的心量,就是俗世中人,这也是一种必备的基本修养。如《菜根谭》中说:“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这两句话是对契此和尚忍辱宽容思想的最好注解。其实,我们在平日生活中若能够不计个人恩怨,以责人之心责己,以宽容之心待人,你最终就会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宽容。

契此和尚的忍辱宽容思想还表现在他的另外一首诗偈中。偈云:

老拙穿衲袄,淡饭腹中饱,补破好遮寒,万事随缘了。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涕唾在面上,随他自干了,我也省气力,他也无烦恼。这样波罗蜜,便是妙中宝,若知这消息,何愁道不了?

在我们纷繁复杂的尘世上,总有一些人整天无事生非,今天道东家的长,明天说西家的短,仿佛除了他本人以外,人世间没有一个完美的人。这些人不只是评论别人的不是,有时还会搬弄是非,挑拨离间,使本来关系融洽的人之间,因这些人的挑拨而心存隔阂。不仅如此,他们有时还会无中生有地捏造事实,以诽谤他们看不惯的人,使人每天处于他们的造谣中伤之中而不能自拔。

对于这些是是非非,大多数人通常会采取以牙还牙方式来报复对方。这样一来,你可能因发泄了心中的不满,得到了一时之快。但同时又增加了对方的憎恨之心。他们也会以同样的方式报复你,使你因此受到更大的伤害。也有的可能会因双方互不相让,致使本来很小的矛盾不断激化,最终造成人们都不愿看到的悲剧。古人云:“小不忍则乱大谋”,人若是不能忍受一时之辱,往往会做出过激的行为,既伤害了别人,也给自己带来了莫大的痛苦,造成得不偿失的后果。这种以怨报怨的方式,不但不能使是非恩怨得到有效的化解,反而会使积怨越来越深,久而久之便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与其两败俱伤,倒不如采取忍辱宽容的态度来对待这些无中生有,诽谤别人的人。契此和尚的这首诗偈告诉我们,要想做一个心无烦恼的人,就应当学会少欲知足,一切随缘。为了更好地与人相处,我们应当学会以忍辱宽容的心态来对待伤害我们的人。如果我们都能以弥勒菩萨的忍辱精神来对待外来的伤害,不仅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伤害,而且还能够使你生活得平静安乐,无忧无恼。

契此和尚被世人作为弥勒菩萨的化身示现人间之后,汉传佛教寺院为纪念他的宽容与欢喜精神,以给世人以更多人生启迪,便纷纷在寺院的天王殿内供奉弥勒菩萨塑像,作为描述弥勒菩萨的对联也应运而生。这些关于弥勒菩萨的对联所包含的内容广泛,哲理深刻。有劝人宽容大肚,广结善缘的。如浙江鄞县天童寺有对联:

大肚能容,断却许多烦恼事;

笑容可掬,结成无数欢喜缘。

对联告诉我们,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人生的许多烦恼痛苦都是由于我们对世事太过于计较所致,如果你是一个小肚鸡肠的人,你会对人事患得患失,斤斤计较。人若是能够大肚一点,这些不足挂齿的所谓烦恼便会烟消云散。对联的下联启示我们,与人相见,时常面带笑容,会使本来与人心存的怨恨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别人善意的微笑。对人微笑是化解矛盾的最好催化剂,它使我们与人本来不太融洽的关系变得更加和谐,本来一般的情感更为增进。以欢喜之心与人结缘,我们就会得到别人欢喜的回报。这也就是各行各业都在推行微笑服务的道理。总之,以宽容之心待人,世间的恩怨情仇自会得到化解;以笑容面对生活,对人世的悲欢离合也会看淡许多。下面这首湖南衡阳罗汉寺的对联说的也是这个道理。这幅对联为:

大肚能容,问人间恩怨情仇,个中藏有几许;

开口便笑,看世上悲欢离合,此处已无些许。

下面这首凌云山弥勒佛对联与上面对联的涵义有异曲同工之妙。对联云:

大肚能容,了却人间多少事;

满腔欢喜,笑开天下古今愁。

与此相类似的还有四川省峨眉山灵岩寺弥勒佛对联:

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

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人何所不容。

在各地寺院中最常用的有关弥勒菩萨的楹联是:

大肚能容容世间难容之事;

慈颜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

这副对联非常生动,富有感染力,对联既劝人学会难容能容,又劝人断除一切烦恼。很多人整天处于烦恼痛苦之中不能自拔,究其根源,皆是摆不脱抑或是不善于摆脱世俗的烦恼,去追求那超然的一笑。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八九。若一遇上不如意的事,便烦躁不安的、不理智的去处理,或者是冲动的去与人计较争斗,往往会使自己的旧愁新怨一齐涌来。想想这副关于弥勒菩萨的对联,会引发我们更多的思考我们在为人处事时要常存含垢纳污的雅量,而不可持好洁独行的操守。

也有的对联告诉我们不怨天尤人、常怀欢喜心。如广东韶关南华寺的弥勒像前有一联:

月月携空布袋,少米无钱,却剩得大肚空肠,不知众檀越,信心时将何物供养;

年年坐冷山门,迎张接李,总见他欢天喜地,试问这头陀,得意时有什么来由?

这幅对联以设问的口吻警醒世人:人生的幸福并不在于物质生活的富足,即使像弥勒菩萨那样整天以化缘度日,仍能够过得快乐自在。人只要有一颗善待他人的心,对人多一分善意,少一分苛责,你即使生活贫穷,但精神生活仍能够过得充实幸福。

还有的楹联告诉我们要谦虚谨慎,虚心学习,多看别人的优点,多吸取他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缺点。曾有一副令人深思的弥勒佛像前对联:

笑古笑今,笑东笑西,笑南笑北,笑来笑去,笑自己原来无知无识;

观事观物,观天观地,观日观月,观上观下,观他人总是有高有低。

这副对联哲理深刻,给人启示。上联警示我们,应当时常看到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够虚心向别人请教,从而促进自己道业和学问的增长;下联告诉我们,人有高低胖瘦之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我们不能以自己的眼光来看待和评判别人,看别人只看优点,看自己只看缺点,这样自己才能不断进步。

契此和尚的诗偈和有关契此和尚的对联蕴涵深刻的人生哲理。我们细心品味这些诗偈和对联,不仅能够防身远害,而且还可以进德修身,使自己最终成为一个品行高洁,受人欢迎的人。






【上一条】虚云老和尚诗词集
【下一条】志公和尚诗词


  


返回主页 | 联系我们 | 慈云客服 | 网站地图 | 建站献策 | 管理员信箱 | 同学录
版权所有 © 2008-2010 慈云佛学院    从2009年1月1日开始,您是第 1533018 位访问者
地址:浙江省宁海县桥头胡慈云佛学院  邮编:315611  电话:0574-65192494 ciyunfoxueyuan@126.com
浙ICP备06031207号



发表于 2011-12-10 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24 12:1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