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525|回复: 0

[佛教经藏] 心经讲义---空无菩萨法----文珠法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4 18: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四)空无菩萨法
选择字号
  无智亦无得。
  菩萨修学六度法门,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趣向佛道,是有智亦有得。但本经独说般若:所以智,是指观照般若能观之智,得,是指观照般若所证得的空理。菩萨以般若智,照见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十二因缘、四谛等法,皆缘生无性,当体即空;而从现象界,深入诸法的本体,证得诸法的空相。智是能观、能证,诸法空相是所观、所证。能证之观智是般若(观照般若);所证之空相,亦是般若(实相般若)。观照般若,是依实相般若的本觉理所起的始觉智,故始觉智的观照般若,不离所证得实相般若的本觉理。能证所证,原同一体,不可分割;只是始本合一,智理一如而己。既无能证之观智,亦无所证得的空理。故说:无智亦无得。
  佛在金刚经说:‘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般若经亦说:‘无智无证,即是证佛法身。’是以真正通达般若真空妙理的菩萨,是不会见有能观之智,及所证空理之得,否则,便是能所未亡,法执未空,怎可以进趣佛道?
  或说,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等诸法、是众缘所成,属生死染污之法,理应遣除。为什么连声闻、缘觉、乃至菩萨所修圣人之法,也要抹煞呢?当知般若真空理体,凡圣情尽,智虑都亡,根本不立一法;非但没有凡夫染缘而起的蕴处界,也没有二乘净缘而起的四谛、十二因缘法,就是菩萨能观的般若‘智’,以及由观智所证‘得’的真空理,通通都是没有自性,其性就是诸法空相。故说:‘无智亦无得’。
  事实上,在俗谛理言,是有生死,也有涅槃;有凡夫法,也有圣人法。所谓:有事有理,有因有果,有修有证。而且是如来藏性的一部份,属于不空如来藏;但不空如来藏,只是性之用,非性之体。藏性之体,是真空的真谛理;藏性之用,是妙有的俗谛理。本经宗旨,是显般若真空的理体,所以是不空而空。凡情圣智,一切皆空,不独空凡夫法,连三乘圣人之法亦空;不止破凡夫的我执,亦破三乘圣人的法执。二执破,妄情尽,真心显,才是实相般若的毕竟空,亦是本经所说的‘般若波罗蜜多心’。


  有关“(四)空无菩萨法”的其他文章
· 下一页:八、般若的妙用
· 返回文章目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6-2 00:0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