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708|回复: 3

[实修交流] [金刚般若研习报告·净公上人]《金刚般若研习报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2-26 17: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金刚般若研习报告·净公上人]《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九十五集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  (第九十五集)  1995/5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09-23-095
  请掀开经本二百三十三面,请看经文:
  经【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莫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请看小注,看注解:
  【此段经文】
  这是一百六十一段,跟后面的一段,后面是一百六十二段,这两段江居士在注解里面告诉我们:
  【不但在后半部中,有万钧之重。即开经以来,所说不应取非法、非非法,以及说即非、是名等义,直到此处,方说明其所以然。】
  这两小段的经文非常重要。世尊在本经屡次的教我们,不可以取非法,不可以取非非法。非法是空,非非法就是有,空有两边都不能著;不但空有不能著,空空也不能著。正是一切经中所讲的三空三昧,三空三昧无论是大乘、小乘都说;人空、法空、空空,空也空。在本经经文上,我们曾经看到许多句子里面都有「即非、是名」,前面曾经读过,也曾经为同修们详细的报告过。经文到这个地方,世尊总算是把为什么叫我们两边不住,空空也不能有,道理在此地说出来了。我们继续看注解:
  【前半部是对初发大心者说。空有皆令不著,以合中道。凡说即非、是名处,语气大都两边兼顾,既不著有,亦不著空。是名,含有名相虽假,未尝不是之意。】
  有这个味道在里面。这个大意我们在《节要》第四卷的开端,给诸位报告过了,说明《金刚经》前后两半它的大意。前面是对初发心的人说的,初发心,实在说不是普通人,大乘经上给我们讲,发心住就是圆教初住菩萨,初住菩萨是初发心,对他们说的。一问一答当中,意思都是教导空有两边都不能著。说「即非」,就是不能住的意思;说「是名」,不著空。说「即非」,不著有;「是名」,不著空。为什么不著空?名相虽然假,假的它摆在我们面前。这一桩事情,我们的确不能够疏忽,一定要把这些理事搞清楚,不搞清楚,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所谓是提不起观照功夫,也就是我们常讲,你在日常生活里面,对人、对事、对物,你是怎么个看法。大乘经上给你讲的这些原理原则,你有没有用在日常生活当中。如果统统没用上,日子还跟平常一样,一天一天过下去,这个不行。这样一天一天混下去,学佛等於没学,你没用上,没有看清眼前种种现象的实况,你没看见。
  佛为我们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相,虽然讲一弹指有六十刹那,一刹那有九百生灭,这在古代时候的人已经就很难想像了。所有一切现象,十法界依正庄严,是这么一回事情,业因果报刹那生灭相续的现象。所以说真的,是当体即空,了不可得,这是真话,绝对不假。我们凡夫心太粗了,佛跟我们说,我们都体会不到,但是这样的话,如果对现代的科学家来说,那他们的体会就非常非常深了,比我们体会要深。我们照佛在经上讲,一弹指六十刹那,经上讲力士就是身体非常健康强壮的人,他弹得快,弹得有力量,一秒钟一般讲可以弹四次,并不多。四乘六十再乘九百,刚刚好两个十万八千;换句话说,就是二十一万六千分之一秒,二十一万六千分之一秒,佛给我们讲的事实真相是如此。这个在从前人确实很难思惟想像。
  在今天不行,今天何以不行?我们晓得佛说话是方便说,并没有讲到真实相;真实相上实在讲,佛在经上有,《楞严》上给我们说的,「当处出生,当处灭尽」。当处,那个时空几几乎乎等於零,现代科学家没有法子观察出来。我们用现代科学来观察,科学家已经肯定了,所有物质的现象只不过是波动而已,说波动、说粒子都讲得通。我们就以现代科学的常识来说,这一般大家都知道光的速度,光有波,这个我们晓得,所谓是光子、光波,说光子、说光波都可以,光一秒钟它的速度是三十万公里。如果以一公里的长度来说,光走一公里要多少时间?我们晓得,三十万分之一秒。它一秒钟走三十万公里,三十万分之一秒走一公里。一公里是一千公尺,光走一公尺那是多少时间?那就不是三十万之一秒,这是一公尺。再把一公尺算起来,一公分呢?再要观察,一公分的千分之一,一公分的万分之一。於是从这个地方我们就了解,《楞严》上所讲「当处出生,当处灭尽」的那个状况。这是今天科学家没有法子观察得到的。我们讲千分之一厘米,万分之一厘米,光要多少时间通过?这是事实的真相。实在讲,佛这两句话讲得最好,「当处出生,当处灭尽」,这两句话讲得非常的圆融。十法界依正庄严是什么?就是这个现象。不只一秒钟两个十万八千,那是世尊的方便说;当处出生,当处灭尽,是世尊的真实说。
  你以为有个东西存在?没有!凡夫以为它真有东西存在,不晓得这是业因果报生灭的相续相,不知道!斤斤计较,妄想分别执著牢不可破。众生迷惑颠倒,迷在哪里?不了解事实真相,迷!意识里面胡思乱想,嘴里头胡说八道,身体胡作妄为,干这些事情,这是世尊眼睛当中看到所谓可怜悯者,真正是可怜!全非事实。所以初发菩提心,初破无明的人,《金刚经》上半部为他们说的。特别提示空有两边不住,这是把所以然的道理说出,说出空有两边的所以然。相有体空,相是幻相,就是相都不可得,我们所看到的相,因为它是相续相,所以产生了误会。
  【后半部是对已发大心】
  初住以上,二住以后,已经发大心了。
  【发大心、修大行】
  这些人不但超越六道,而且统统超越十法界,后半部是对已发大心、修大行。
  【并能不取一切法相者说,但恐其独独取著菩提法相,则终为空寂之累。】
 楼主| 发表于 2015-2-26 17:26 | 显示全部楼层
续-《●[金刚般若研习报告·净公上人]《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九十五集》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我们先说这一句。已经证得一真法界,宗门里面所谓明心见性,见性就作佛,是这样的人。他虽然见性,虽然成佛,他成的是分证即佛,天台家讲六即佛,他成的是分证即佛),并非究竟圆满佛。分证即佛是真的,决定不是假的。往究竟的果位,他还有四十品无明没断;换句话说,那还相当遥远。所以这些人依旧继续不断在修学,他是法相、非法相统统都舍掉了。为什么?不舍不能破一品无明,他统统放下了,统统舍了,破一品无明,证一分真性。这个境界,在我们净土宗里面,就是初证理一心不乱。诸位要晓得,理一心不乱是法身大士,是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将来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是生实报庄严土,到西方世界成佛快。什么都放下了,唯恐他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个放不下,怕的是这个。实实在在,那是不是真的?真的!确确实实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们念念当中都要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这个没放下;这个要是放下了,他就证得究竟圆满佛。为什么世尊在此地要提起这桩事情,这里说出来了。
  等觉菩萨,我们不看别人,看文殊、普贤。文殊、普贤是华藏世界的等觉菩萨,毗卢遮那佛的后补佛,他为什么要发愿求生西方净土?他为什么不在华藏世界断最后一品生相无明,证无上正等正觉?他为什么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这里面我们想像大概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断那一品无明成佛,在时间上来得快,因为西方世界修行的环境好,总是为这个原因。在华藏世界时间要长一点,到西方极乐世界时间很短,他就证得无上正等正觉,这是一个理由。第二个理由,他是表演做给我们看的,鼓励我们,现身说法。华藏世界等觉菩萨都要求生净土,那我们不求生还行吗?总之两个意思,除这两个意思之外,没有理由;可能两个意思都有,两个意思都有。因此我们晓得,一真法界里面的法身大士,真的什么都干净了。所谓的最后一品生相无明,就是极其微细的执著,他要证无上正等正觉,佛在金刚会上极力告诫这些人,这个念头不能有。他要是独独取著菩提法相,他有一个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这么一个念头在,终为空寂之累。空寂是无上正等正觉,就是如来果地上的,他没有办法证得,只要有这个念头在,终不能证性,这个证性是证究竟圆满之性。诸位要明白这个道理,证究竟圆满之性。
  【而此执甚细,最为难除。】
  这个执著的确是非常非常的微细,我刚才是就现代科学已经知道的光的速度,来跟诸位说明,业因果报刹那生灭的现象。光是不是达到究竟?还有没有比光速度更快的?有,还有!可见得我们用光速,来量一个厘米,一个极小的距离,观察它生灭的现象,用光的光波来观察,还不是真实相,还不是究竟微细的现象。所以这个执著太细了,细到什么程度?决定是细到他自己不知道。为什么?自己知道他就能除掉,就可以断掉,因为自己不知道,所以他断不掉。由此可知,初住菩萨破了一品无明,第二品的无明他不知道;等到他发现了,还有一品无明,再把这一品无明断掉,他就变成二住菩萨;三住菩萨的无明,他不晓得,就这么个道理。他知道了,他就能断掉。到等觉才发现,后面还有一品,那一品断掉之后,再仔细去观察没有了,那才证到究竟的佛果,究竟佛位,是这么一个道理。所以难!难在这个地方。由此可知,我们在这里也得到一个结论,一个证明,佛法是知难行易,知真的是难,断不难。知太难,你发现太难了,断不难。
  【故后半部所说,皆向著有边痛遣。】
  这是「即非是名」它这个用意不一样。前半部「即非是名」,是空有两边不取的意思;后半部就是说即非是名,还是在有的这边。这个有,诸位一定要晓得,就是业因果报刹那的相续相,还是这个相认识不够透彻,叫你在这边放下,在这边也要离开。
  【虽即非、是名并说,含有法相虽是,终为假名。空有不著。】
  可见得这个意思比前面的意思的确是深。刹那生灭的相续相虽然有,幻相虽然是有,这也是假相、假名,万万不能够执著,执著就错了。
  【性是一切法本体,相是表面。】
  修行欲证性者,这是我们必须要认识清楚。修行修个什么?你将来希望得个什么?无论哪一个宗派,无论哪一个法门,总而言之,最后的目标就是明心见性,这个诸位要知道。即使我们念佛求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到极乐世界去干什么?还是明心见性,还是见性成佛,还是这么一桩事情。如果学佛不拿见性做目标,这就错了,那你就是生生世世继续去搞轮回,你在佛门里面无论怎么修法,你所得的是有漏的福报而已。这桩事情不难懂,我们也说得很多,相信同修们多少都会有一点印象。一定要知道,我们学佛为的是见性;换句话说,为的是彻底正确的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不愿意、不甘心做一个迷惑颠倒的人,我们想做一个明白人,诸佛菩萨是明白人。
  【要想证性,既不应执取相,亦不应断灭相,此一定之理也。】
 楼主| 发表于 2015-2-26 17:27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刚般若研习报告·净公上人]《金刚般若研习报告》

续-《●[金刚般若研习报告·净公上人]《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九十五集》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这是一部《金刚般若 》所说的总持、大主意如此。「取相」,在法相里面执著;「断灭」是一定要把相拿掉,把相去掉,那也错了。相怎么能去?这个道理,前面曾经跟诸位报告过,相是不会消灭的。你要想把相灭掉,没这个道理。你要问为什么没有这个道理?因为相根本不存在,你怎么灭它!它要真有个东西在,可以灭它;它没有东西在,你灭什么?所有一切法相不生不灭,这个一定要清楚、要明了。可是这个说法,我们听了很迷惑,我明明看到人有生老病死,植物生住异灭,矿物有成住坏空,怎么说没有灭?那个灭是你看走了眼,你看错了,实实在在没有生灭。诸位想想,刹那业因果报生灭相续,你想想这句话的意思,你在这一句里面体会到一切法不生不灭,那是真的,所以相灭不掉的。灭不掉,为什么我们会看到有很多生灭的现象?刚才讲,我说你看走眼了。相不会灭,但是它会变,它变另外一个样子你就不认识了,你以为前面那个相灭了,后面新的生了;其实它没有生灭,它会变,相会变,不会灭。所以,你要想把一切相灭掉去证性,没这回事情,那你就错了,错用了心。这个错误的认识,就又变成障碍,叫所知障,障碍你永远都不能见性,那你的亏就吃大了。明白事实真相,相跟非相都不要去理会它,没事!它有相也好,没相也好,绝对不要把它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就是妄想分别执著,不可以!这是一定的道理。
  也许你们听过黄念祖老居士讲开示,这边净宗学会把他的录音带做了几个CD片,我今天听了两片,它里面有个比喻很有趣味,还是老比喻,「以金作器,器器皆金」,实在讲他这个比喻是古人的比喻,也是古人的问答,我们一般人少见。大家都知道,「以金作器,器器皆金」,他说:我现在要你把黄金拿来,我不要器,那个金是什么样子?黄金是什么样子?它是长的?还是方的?还是圆的?还是扁的?黄金是什么样子?我相信你要是答覆我的话,一定跟释迦牟尼佛跟须菩提的答覆一样,它不是方的,它也是方的;它不是圆的,它也是圆的;它什么都不是,什么都是。对不对?不是这样答覆吗?方圆是相。我说我要性不要相,性跟相是一体,性跟相是分不开,没有相就没有性。所以后半部讲,你要是把相断掉,那性也没有了,就是这个意思。教你不要执著相就对了,你不执相,那样样都是金;执著相,金就没有了,金在哪里?没有了,就找不到了,迷了!不晓得相就是体,体就是相,性相不二。这种开示实在讲,给我们很大的启示,我们如果细心在这上面揣摩,常常能够提起,宗门的话说提起疑情,观察世间,乃至於出世间法,会开悟!为什么会开悟?慢慢看清楚了,看清楚,放下了,再也不执著了;这一不执著就开悟了,智慧就现前了。
  我们今天听经、学佛,为什么不开悟?就是听虽然是听,学虽然是学,一丝毫也不肯放下,毛病发生在这个地方。你不肯放下,你亏就吃大了。我跟你们大家相比,我相信你们也会感觉到,我比你们有智慧一点。为什么我比你们会有智慧一点?说老实话,我比你们放下的多一点,就这么个道理。你要是比我放下的更多,你的智慧就在我之上,我不如你。这不是从外头求的,你放下一分,你就得一分智慧;放下十分,你就得十分智慧。我不过放下一、二分,你们是一分都没放下,事实的真相就在此地。
  有一些老同修们,这个我在讲席过去曾经讲过,如果你们很细心,过去也曾经听我讲过经,或者你们听录音带,我讲的经,每一次讲的不一样,每年讲的不一样,境界不相同。一年比一年讲得清楚,一年比一年讲得明白,一年比一年讲得微细。这是什么道理?智慧增长。智慧增长,是不是我继续不断的在看经在研教得的智慧?跟诸位说,不是的。如果你这样看法,你就错了。你这样学法,你也错了。真相是什么?我一年比一年放下得多,道理在此地。今年比去年放下更多了,想一想七十岁了,古稀之年,古人常讲「人生七十古来稀」,说得不好听,该死了!这世间与我没分了。没学佛的人、老人会执著,学佛的人统统放下了,随时打算往生,所以智慧就比从前更多一些。智慧从哪里来?放下来的。我刚刚学佛,我的老师章嘉大师教给我的:看破、放下,放下、看破。看破是智慧,放下就是这个地方所讲的不执著,空有两边都不执著,佛法也不执著。可是我们达不到《金刚经》的境界,我们还执著阿弥陀佛,还执著西方极乐世界,这个不执著不行。这个不执著,我们往生就落空,见性见不到,往生再落空,那个麻烦就大了,所以非执著不可,其他的不执著了。名闻利养、五欲六尘,佛法、世法我统统不执著了,一切随缘,很自在!所以人家问我,我说真话,没事!什么事都没有,等著往生,没事!这才叫得大自在,没事了。我把这个道理说给诸位,你们如果有心,这是提供给你做一个非常好的参考资料。所以烦恼轻,智慧长;烦恼轻就是你放得下,你肯放下,智慧自然就增长。再看底下这个注子:
  【言如来,言具足相,显性虽无相,而亦无不相。说一具足相,闻者可以领会句中影有修福德。是证性者,必不断灭相,且修福德广度众生。】
  这是修学大乘的人,不能不知道的。防止你又执著非法相,执著什么?执著空。执著空的样子,什么都不干,没事,没事就什么都不干,那就错了!那佛也不度众生,佛为什么一天到晚在度众生,诸佛菩萨修福从来没有中断过,修福就是布施供养一切众生,这个事从来没断过。这就说明诸佛菩萨空有两边不住,心清净,确实没事了,不住有;时时刻刻、在在处处弘法利生,不住空,空有两边不住。弘法利生随缘,哪里有缘,哪里就去,正是前面所讲的「作而无作,无作而作」,这才叫无住生心,这才叫两边不住。所以这个地方,经文里头佛说「如来」,如来是从性上讲的;说「具足相」,具足相是从相上说的,性相两边都说到。
 楼主| 发表于 2015-2-26 17:28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刚般若研习报告·净公上人]《金刚般若研习报告》

续-《●[金刚般若研习报告·净公上人]《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九十五集》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性跟相的关系,底下这一句话说得好。「性虽无相,而亦无不相。」这就是刚才问的这个比喻。我问你,你拿黄金给我,黄金是什么样子?它无相亦无不相。从这个粗显的比喻当中,诸位细心去领会性相的关系,你要在这里头明了。佛有更深的意思。具足相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是我们世间人所说的,我们世间人所观察的。而实际上在大乘经上,佛告诉我们的,像《华严》、《观无量寿经》,佛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不止三十二。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是释迦牟尼佛在我们这个世间示现的劣应身;我们世间人以为人身上这个相貌长得这样,那就算是贵相、好相。世间人以为的好相、贵相,佛统统具足,三十二种统统具足,一样也不欠缺。实际上佛的报身那是无量相、无量好,具足相是讲佛的报身,一样也不欠缺,样样都圆满。
  我们凡夫每一个人都想自己的相好,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相长得好,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体质好,健康长寿,还要年轻不要老。看看诸佛菩萨,他真的做到,他们真的是健康长寿,美貌又不老。在楞严会上,阿难尊者看到释迦牟尼佛,他心里想,这种相不是父母所生的,一定是他自己修成的。阿难发心出家,是为了好相才出家的,你们在《楞严经》上看到的,他为了爱美出家的,看到释迦牟尼佛的相很圆满,想得这个相貌,这么出家的。由此可知,诸佛菩萨的相好也能度众生,也能够把众生引到佛门里面来,接引的手段。相好怎么来的?真的是修来的,这不是假的,福相修福修来的。所以佛的三十二相,诸位细细看江味农居士的《讲义》,那一段我没有节录,太麻烦了,也并不是很重要,太麻烦了,太繁琐了。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那是果报,果报一定有业因,修什么样的善因,得哪一种的相貌。由此可知,每一个人的相貌,生下来的相貌是你过去生中修的。但是相会变,你看你老的时候跟你年轻的时候,如果有照片比一比,相貌会变,不一样了;这就说明相随心转。如果你这一生当中修行,心地很善良,你的相貌就变得很慈祥,就很丰满;假如心里很险恶,相貌叫人看到会害怕,看到你的相貌会寒毛直竖,那是心胸非常险恶的人。从相貌能看到一个人的心性,这也就证实佛跟我们讲的,依报随著正报转。正报是心,我们的身体,我们的相貌,随著我们的心转。心清净,相貌也清净,身体也清净;心慈悲,相貌也慈悲,身体决定健康。
  佛这个地方说具足相,就含著有修福的意思,决定不能把修福看轻了。成佛,我们在受三皈誓词里面,「皈依佛,二足尊」。「足」就是此地讲的具足、圆满的意思;「二」是智慧、福德两种圆满;佛并不是一种,智慧圆满,福德也圆满。他那个福德从哪里修的?就是度化众生,为一切众生讲经说法,教化众生的福德,这个福德最大。佛在此地教给我们一定要修福,不能不修福,成佛一定是福慧圆满,不会偏在一边,福重要!修福里面,大乘经上常讲布施供养,三种布施里面,法布施为最。《金刚经》上告诉我们,《华严经》上普贤菩萨广修供养,「一切供养当中,法供养为最」,这都是讲修福。法供养里面,第一殊胜的是讲经说法,第一殊胜的。讲经说法不是人人都能的,我们没有能力,为什么没有能力?业障太重了,没有能力,所以机缘非常非常不容易遇到。
  但是现在由於科学技术的发达,讲经说法人人都能。怎么说人人都能?你要想修这个福,多买几套讲经的录音带送人就行了。我们把讲经的录音带送给别人,送给别人的道场,那就是讲经说法度他,不必要自己讲,请人家代我讲,这很聪明,很高明!好像你办学校当校长,可以不要上课,我请老师,聘请人代替我上课教学生,功德是你的。在以前没有办法,以前只有聘请法师到这个地方来讲经说法,当然那个条件比较困难。现在我们买录音带、买录影带很便宜,所以说这种弘法利生,法布施、法供养人人都有机会,问题就是你要会做。另外就是印经书,这也是非常好的法供养、法布施,这种布施里面,给诸位说,一举三得。无论是你买录音带、录影带,或者印书,你都要花钱,钱是财布施;你布施的物品里面,这是佛法,法布施;财、法都有了。别人听到经,从经典里面开悟,得到法喜,烦恼轻,智慧长,这是无畏布施。所以你一个做法,财、法、无畏三种布施都具足,一举三得。你的果报,你得财富、得智慧、得健康长寿,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一生当中你说做好事,你要真正有智慧,给诸位说,只有这一桩是真正的好事,除这一桩之外,都不见得是真的好事。你花了很多精神、时间、金钱,未必能得到效果,唯独修法布施,这个功德是圆圆满满的;而且费用不多,人人都能做,人人都做得起。古人要是看到我们现代人,羡慕得不得了,他们想做,做不到。所以要明白道理,要了解事实真相,要会抓住机缘,善巧运用科学技术,帮助一切众生能够听闻正法,这是修大福德,修真实的福德。
  底下讲,是证性者,证性就是成佛,明心见性。成佛的人必不断灭相,也就是说,成佛之人一定会很认真努力的在教化众生,在修福,广度众生。我跟诸位同修说,广度众生我们统统都有分,而且统统都可以做,不是不能做,可以做。再讲到你如果真正发心来弘扬佛法,那个福报就更大了,自利利他,无比的殊胜。法一定要有人弘扬,如果没有人弘扬,佛法在这个世间就断灭了。由此可知,如果是培养弘法人才,这是世出世间第一等的福报,没有比这个更殊胜。但是培养弘法人才,缘不容易,太难得了。民国初年,欧阳竟无居士在南京创办支那内学院,时间只有两年。民初的这些讲经弘法的大法师、大居士,几乎都是内学院出来的,两年!真正做了续佛慧命,这真是无量功德。所以这个缘相当不容易,因为你必须要有经费,要有场所,要有师资,要有学生,少一个缘都没办法成就,很不容易!怎么办?实在讲有一个方法,我们自己劝自己,自己劝自己出来讲经说法,这个话在从前难,实实在在困难,在现在是可以做得到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6-2 13:2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