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当尔之时,释迦牟尼佛说完前边的长行之后,深恐在法会中的大众,还有不明白之处,所以不厌其烦,再详细宣说这种道理,而说出下边的偈言。 当精进一心 我欲说此事 勿得有疑悔 佛智叵思议 汝今出信力 住于忍善中 昔所未闻法 今皆当得闻 释迦牟尼佛说:‘在法会中的大众,以及从十方来的大菩萨!你们大家应当勇猛精进,专一其心。我将要说明此事。什么事?就是我出兴于世的大因缘,故你们大众,不要生怀疑心。十方诸佛和我的智慧,都是不可心思、不可言议。一般凡夫俗子,不能想像得到佛的智慧。佛的智慧,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何谓智慧?就是通晓诸法为智,断惑证理为慧。也可以说通达有为之事相,为智;通达无为之空理,为慧。 你们现在要拿出信心及力量,住在忍辱波罗蜜中,修行善事。所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妙法莲华经的妙法,你们在以前没有听过,只有现在才能听到。我以前说的法,都是善巧方便法门。现在说的法,才是真实法。这种妙法,可以避凶趋吉,可以离苦得乐。’ 我今安慰汝 勿得怀疑惧 佛无不实语 智慧不可量 所得第一法 甚深叵分别 如是今当说 汝等一心听 我现在安慰你们,不要生出怀疑恐惧的心。佛所说的法,真实不虚。现在是讲开权显实,开近显远的法。你们要生信心,所谓‘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法’。佛是说真实语,佛不说妄言。佛的智慧是不可称量的。 佛所得第一妙法,犹如大海,深不可测。现在是应该说的时候,你们要聚精会神、专心一致来听。 (记录者按):现在万佛圣城规定,凡是在万佛圣城修道的人,一定要会诵三经中之一经。何谓三经?就是华严经、楞严经、法华经。华严经是行菩萨道的经,楞严经是开智慧的经,法华经是成佛道的经。所以此三经是万佛圣城必修之功课。 尔时世尊说此偈已。告弥勒菩萨。我今于此大众宣告汝等。阿逸多。是诸大菩萨摩诃萨。无量无数阿僧祇从地涌出。汝等昔所未见者。 当这时,世尊说完这首偈言之后,告诉弥勒菩萨说:我现在于此法会中,宣告这种因缘,你们大众要注意的听。阿逸多!这些无量无数阿僧祇那样多的大菩萨,从地涌出。你们大众在往昔的时候,根本没有见过这样多的菩萨吧!我于是娑婆世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教化示导是诸菩萨。调伏其心。令发道意。此诸菩萨。皆于是娑婆世界之下。此界虚空中住。于诸经典。读诵通利。思惟分别。正忆念。 我在这个娑婆(堪忍)世界,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之后。我来教化、指导这些大菩萨。调伏其心,令他们没有烦恼、没有无明、没有见思惑、没有尘沙惑、没有习气、没有脾气。令他们统统发菩提心,修菩提道,这是我在过去生中所成就的,他们都是我往昔的弟子。 从地涌出这些菩萨,他们居住在娑婆世界的下边,也就是下方世界。在此世界虚空中住。这种境界,凡夫俗子无法可以知道。若是获得五眼六通的人,看见虚空中,有种种宫殿、种种楼阁,皆是用七宝所成。每座宫殿,每座楼阁,成为诸佛说法的道场。有诸大菩萨在那里听法、修行,所以叫法界。 遍满虚空,都是充满佛法之处。在娑婆世界下边十六万八千由旬虚空之处,就是现在从地涌出诸大菩萨所居住之处。他们对于一切经典,或读或诵,非常流利,没有障碍。就是一句一字,也不会遗漏或忘失。还能思惟和分别经文的妙义。 阿逸多。是诸善男子等。不乐在众多有所说。常乐静处。勤行精进。未曾休息。亦不依止人天而住。常乐深智。无有障碍。亦常乐于诸佛之法。一心精进求无上慧。 释迦牟尼佛又叫一声阿逸多!这些善男子等,他们不欢喜在众(三界)的地方。有五阴就是在众。菩萨照见五蕴皆空,就是不乐在众。他们虽然超出三界,了达诸法,但是多有所说。他们愿意住在清净的地方,也就是第一义谛。他们对于无说无言的第一义谛法,勤行精进,时时刻刻在修行,一点也不懒惰。他们研究佛法、修持佛法,没有休息的时候,所谓‘为法忘躯’。为了佛法,忘了一切,这才是学佛法的本色。 他们也不在人间住,也不在天上住,而住在虚空中。他们欢喜深远的大智大慧,没有一切的障碍。也常常欢喜修行诸佛所说的法,对于佛法一心精进,没有二念,专心求佛的无上智慧。 我们为什么遇著事情,看不破、放不下呢?就因为有障碍。障碍有烦恼障和所知障。 何谓烦恼障?执著五蕴为我,此我执的妄见,能引起生一切烦恼。能障碍证涅槃(涅槃为寂静之理)。 何谓所知障?执著五蕴法为实有,此法执的妄见,能覆障所知,而使人不知,能障碍证菩提(菩提为无漏之智)。 又有四种障:1、惑障:贪欲、嗔恚、愚痴等之思惑。2、业障:身、口、意所造之恶业。3、报障: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之苦报。4、见障:诸邪知邪见,能障碍正道。 以上六种障,其中最坏的是所知障。如果不知道,没有障碍;知道多了,反而生出障碍,而生起贡高我慢的思想。好像在没有学佛法之前,没有障碍。学了几年佛法之后,觉得自己比谁都懂得多,这就是被知所障碍。学佛法的目的,本来是学无障碍,可是反而学出障碍。有了障碍,就不能证入菩提正道。因自性真如反蒙上障碍。有大智大慧的人,没有一切障碍。所谓‘无入而不自得焉’。无论怎样,都是欢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