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069|回复: 3

[佛经文档] [洛桑卻佩格西]般若七十义9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30 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洛桑卻佩格西]般若七十义 9
《般若七十义09》
讲授:洛桑却佩格西翻译:法炬法师2007/12/6
「相智十法」中有四正行,都是菩萨智。现在讲到「铠甲正行」,这是菩萨的修行。一般虽有六度,但实际有十度,只是约摄为六度而已。十度中的布施度是初地菩萨的主修,持戒度是第二地菩萨的主修,第十地菩萨以智度为主修。
资粮道行者也有修六度,每一度都圆具六度;以修布施度而言,布施度中圆具六度,资粮道行者的欲修布施度的欲求心是非常广大的意乐,因为要以一度的修行含盖六度故,以此意乐摄持之菩萨智作为助力的修行,就是铠甲正行。
布施时,必须丝毫不伤有情,否则持戒将失坏,例如杀害某个有情将其肉给予其他有情,这虽然是布施,可是持戒已失坏,布施虽然能得受用,但因为持戒失坏故,有堕入恶道的危险;或者偷窃有钱人的财物给予其他穷人,这虽然是布施,可是持戒也是失坏了,这种布施是最差劲的布施。所以菩萨布施时,绝不伤害他人的性命﹑财物﹑名声…等,以此方式布施,也具足持戒,故称布施之持戒。
例如身体造善,语言却造恶,就是不行的,身语虽然不同,但都是同一补特伽罗的心相续所摄。又若身体作顶礼,口作礼赞,可是心怀邪恶﹑不善的意乐,这也是不可以。所以造善根时,身语意绝对不可伤害他人,否则,一边造善业,一边伤害他人,所造的善与恶将混杂一起。
至于微细的业果道理建立,《缘起论》﹑《十地经》﹑《稻秆经》中都有提到。此所说的「戒」不是沙弥和比丘戒,是断十恶业戒。「布施得受用,持戒得人天」,造善业﹑布施时若不守戒,感得布施的受用时,会因为戒失坏而投生为龙类,龙王的财物受用非常大,这都是它本身过去世布施的果报,不是别人给它的,但因为布施时没有守戒,因而感得龙身的异熟果;又例如一些有钱人家里的狗,主人给这只狗好的衣服穿,好的食物吃,还给它戴了很多装饰品。装饰品根本不是畜生戴的,应该是人天享用的装饰品,这是预享来世的福报,预先借债了。但它这世的衣食享用,都是过去世布施的果报。
如果布施时不修忍辱,例如有些人心怀好意作布施时,接受布施的对方态度不佳,布施的人因而生气,若起瞋恚,就是布施时没有忍辱。守戒主要是约束﹑断除身语的恶行,忍辱是以心修持的。虽然布施得财富,持戒得人天果报,但是无忍辱,将是丑陋因,让人不想多看一眼;修忍辱的不共果报是相貌庄严。
若无精进,即使作布施,也无法成为佛法,精进是好乐于善之思,若无此思,虽作布施,但就像开玩笑﹑玩游戏般,不成为佛法。
布施﹑持戒﹑忍辱﹑精进时,即修善行时,心专注而作就是静虑。若修布施等善行时,心涣散到外境,不能内敛专注,就是无静虑。若有静虑,作任何善行都能很投入专注。
最殊胜之慧(般若),是证空性慧。般若度未必是证空性慧,但必须以证空性慧为助力。例如,可否趣入对境﹑工作可不可做﹑做后结果如何﹑所应断可否断除等,都是由慧作观察抉择。菩萨修六度时,每一度都含盖六度,例如主修布施时含盖各度而修,如此将能如愿而行。但我们修行时,似乎是修一个,丢一个,都凑不起来。总之,若想证得佛果必须全部具足,只修一分无法证得佛果。
上一堂已提到铠甲(正行)的定义:「布施等各度中,每一度都圆摄六度,以此而修的广大欲求意乐摄持的菩萨瑜伽,即是铠甲(正行)之定义,彼与菩萨智同义。」
请看文,「其中分为三十六:布施之六铠甲正行﹑持戒之六铠甲正行﹑忍辱之六铠甲正行﹑精进之六铠甲正行﹑静虑之六铠甲正行﹑智慧之六铠甲正行。」
布施之六铠甲正行,是:布施之布施﹑布施之持戒﹑布施之忍辱﹑布施之精进﹑布施之静虑﹑布施之智慧等。例如「布施之布施」,布施又分为四:财施﹑法施﹑慈施﹑庇护施(无畏施)。「财施」是惠施财物的布施;对境若是往下一般的凡夫,则是下施;往上特殊对境,则是上供。财施时,若兼具法施﹑慈施﹑庇护施,则是「布施之布施」;又若有持戒则是「布施之持戒」;若有忍辱则是「布施之忍辱」,其它依次如:布施之精进﹑布施之静虑﹑布施之智慧…等。所以,配合布施的铠甲正行有六种,这是主修布施,其余附带修的。同样持戒﹑忍辱﹑精进﹑静虑﹑智慧也都有六种铠甲正行,一共有三十六种。
请看《现观庄严论》的词句:「由彼等别别,皆摄施等六,故披甲修行,六六如经。界限:从大乘资粮道至续流最后际之间。」
布施等度各摄施等六度,铠甲正行共有六组六度,共三十六。铠甲正行的界限是从大乘资粮道至续流最后际。铠甲正行与菩萨智同义,菩萨智与圆满一切相加行也是同义。铠甲正行与菩萨智既然是同义,菩萨智的界限是从大乘资粮道至续流最后际,铠甲正行的界限也是从大乘资粮道至续流最后际。
请看文,「云:『趣入事及』」
这是「趣入正行」。《现观庄严论》中有略示与广说二者,例如,「云:铠甲」是略示,「由彼等别别…」是广说;或如「云:发心与…」是略示,「如地金月火…」是广说。此「云:趣入事及…」是略示,下面的「静虑无色定…」是广说。
简单而言,铠甲正行是六度的修持,首先发起菩提心,受菩萨戒之后,学习菩萨行,学六度行。修持一度时,要含盖六度而修。我们的修行,虽然谈不上「度」,可是有布施﹑持戒﹑忍辱…等的修行。要真正称得上「度」的修行,必须有真正的大悲心﹑菩提心摄持。声闻﹑独觉众,他们也有布施﹑持戒﹑忍辱…等的修行,可是没有布施度﹑持戒度﹑忍辱度…等的修行。未入道者也是一样,他们虽有布施﹑持戒﹑忍辱…等的修行,却没有「度」的修行。无论修任何善行,虽然不是六度的修行,却可摄于布施﹑持戒﹑忍辱…等的修行中。总之,做任何善行时,绝对不可善恶混杂。
「铠甲正行」的界限是从大乘资粮道至续流最后际。铠甲正行与圆满一切相加行是同义,圆满一切相加行的界限是从大乘资粮道至续流最后际。「趣入正行」的界限是从大乘加行道暖位至续流最后际,不可立为从资粮道起。顶加行是从大乘加行道暖位至续流最后际,趣入正行与顶加行是同义。另外,渐次加行﹑剎那加行二者不与资粮和出生正行同义,必须另外说明。
请看文,「于一切大乘因果法,随其种类,加行以精进为主而修持之菩萨瑜伽,彼乃趣入正行之定义。」
 楼主| 发表于 2015-1-30 12:38 | 显示全部楼层
续-《●[洛桑卻佩格西]般若七十义 9》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于大乘因果任一法,或于大乘因,或于大乘果,随其种类,加行以精进为主而修持之菩萨瑜伽,就是趣入正行。加行虽有各式各类的,但是趣入正行是以精进为主的修持,修持什么?大乘因果法。加行是前行,有身语意等各类的加行,但是趣入正行是以精进为主的加行。就菩提心而言,是以为饶益一切有情求证佛果为主要修行,加行是大悲心。趣入正行是于大乘因果任一法,加行以精进为主而修持之菩萨瑜伽(菩萨智)。
六度的修行是「果位」的修行。「度﹑波罗蜜多」是果位﹑是佛,般若波罗密多和相智同义。此是以自续派的角度作解说,自续派认为菩萨的六度修行是果位的修行,他们认为六度只有佛才有,菩萨没有;菩萨虽然没有六「度」的修行,可是有布施…等六种修行,因为「度」是菩萨修道的究竟所应证,所以现的修行是果位的修行;其他如禅修大悲心﹑菩提心等,都是因位的修行。
佛地有「四遍净」,对此波罗蜜多乘(显教)认为「有学位」时没有与佛地的「四遍净」行相随顺之道,但无上密咒乘认为有,然而无论显密都有果位的修行。
若问显密的差别为何?现有修「随顺佛地四遍净行相之道」即是密咒乘,四续部中皆有;现没有修「随顺佛地四遍净行相之道」,但有修慈悲﹑菩提心的,即是波罗蜜多乘(显教)。
「趣入事」,若予以区分,有九种:
请看文,「其中分为九:j色无色之趣入正行﹑k布施等六度之趣入正行﹑l见道修道无学道特别道之趣入正行﹑m慈等四无量心之趣入正行﹑n具足无所缘之趣入正行﹑o三轮清净之趣入正行﹑p所为事之趣入正行﹑q六神通之趣入正行﹑r唯一切相智之趣入正行。」
(1)「色﹑无色界之趣入正行」是成为大乘体性的色﹑无色界的根本定。一般而言,无论是入未入道﹑声闻﹑独觉﹑甚至外道者通通会有「色界根本定」。此,「色﹑无色界之趣入正行」是成为大乘体性的色界四禅天根本定﹑无色界四处根本定。菩萨心续中的色界四禅天根本定已成为大乘体性的正行,菩萨心续中的无色界四处根本定也已成为大乘体性的正行。
(2)「布施等六度之趣入正行」是菩萨心续中的布施等六度修行的正行。前面讲到铠甲正行是从大乘资粮道到续流最后际;趣入正行是从大乘加行道暖位到相续最后际。趣入正行阶段,菩萨积极修持布施等六度,故成为「布施等六度之趣入正行」。
至于布施等六度之趣入正行与前面的布施等六度的铠甲正行,二者有何区别?二者没有差别,凡是趣入正行一定被铠甲正行周遍,顶加行也一定被圆满一切相加行周遍。因为铠甲正行的界限是从大乘资粮道到续流最后际,而趣入正行的界限是从大乘加行道暖位到相续最后际,所以后者被前者周遍,甚至资粮正行﹑出生正行也都包含在铠甲正行里。
铠甲正行是布施等各度中,每一度都圆摄六度,以此而修的广大欲求意乐摄持的菩萨瑜伽,这当中已含有趣入正行。趣入正行是于大乘因果任一法,加行以精进为主而修持之菩萨瑜伽,这当中已含有加行道以上的铠甲正行。大乘资粮道的铠甲正行不是趣入正行,但趣入正行包含在铠甲正行中。
(3)「见道﹑修道﹑无学道﹑特殊道之趣入正行」有的论着将它分成见道之趣入正行﹑修道之趣入正行﹑无学道之趣入正行﹑殊胜道之趣入正行,也有像此约摄而讲。总之,「见道之趣入正行」是修持见道的菩萨智。「修道之趣入正行」是修持修道的菩萨智。「无学道之趣入正行」是修持无学道的菩萨智,例如修持六度之趣入正行,可放在此「无学道之趣入正行」里。「殊胜道之趣入正行」是修持殊胜道的菩萨智。
(4)「慈等四无量心之趣入正行」是菩萨心续中的慈﹑悲﹑喜﹑舍等四无量心的菩萨智。缘念无量有情生起愿一切有情皆具足乐及乐因的心,即慈无量心。愿一切有情皆远离苦及苦因,即悲无量心。愿一切有情皆离亲﹑疏﹑爱﹑憎安住平等舍,即舍无量心。会产生亲﹑疏的感觉,都因为贪瞋的关系,因贪而亲,因瞋而疏。愿一切有情皆不离无苦之乐,即喜无量心。
(5)「具足无所缘之趣入正行」是证空性慧。「无所缘」是所缘无谛实成立。大乘趣入正行之所缘无谛实成立。
(6)「三轮清净之趣入正行」是证空性慧。三轮空无谛实成立。就布施而言,三轮是:施者﹑施物﹑受施者。例如要完成真正的财物布施,必须圆具布施之三轮。所谓布施,是惠施心。由惠施心发起,透过布施物,施予受施者,此三称为三轮。名言上,称此三者为施者﹑施物﹑受施者;实际上,此三者的安立处上,是寻找不到此三者,胜义上都一样是无谛实成立,这就是三轮清净之趣入正行。
(7)「所为事之趣入正行」可分为二:一是佛所为事之趣入正行,一是他者所为事之趣入正行。前者是为证佛果而趣入修持的正行,后者是为其余有情而趣入修持的正行。
(8)「六神通之趣入正行」,六神通先前已解说了。
(9)「唯一切相智之趣入正行」,「唯」是唯有﹑只有之意;「一切相智」是相智﹑遍智。
请看《现观庄严论》的偈颂:「静虑无色定,施等道慈等,成就无所得,三轮善清净,所为及六通,于一切相智,能趣入正行,当知升大乘。」
「静虑无色定」的「静虑」是色界,「无色」是无色界,是「色无色界之趣入正行」。这偈的后面「…趣入正行」可套用到每个上,例如:施等趣入正行,道等趣入正行…。「施等」,是布施等六度之趣入正行。「道等」见道﹑修道﹑无学道﹑特殊道之趣入正行。「慈等」四无量心之趣入正行。「成就无所得」具足无所缘之趣入正行。「三轮善清净」三轮清净之趣入正行。「所为」所为事之趣入正行。「六通」六神通之趣入正行。「于一切相智」一切相智之趣入正行。「能趣入正行」套到本偈中的每一个。「当知升大乘」的「升」是登上,依趣入正行之修行,大乘道辗转增长,如登山般由下下道渐登上上道,最后抵达「佛地」,趣入正行能辗转增长晋升佛地。由修持资粮道渐登加行道,由加行道渐登见道,由见道渐登修道,由修道渐登无学道,最后抵达「佛地」,晋升大乘。
请看文,「界限:从大乘加行道暖位至续流最后际之间」。
趣入正行之界限从大乘加行道暖位至续流最后际,资粮道没有趣入正行。
趣入正行的略示﹑广说已讲解完毕。略示是「趣入事及」,广说是「静虑无色定,…当知升大乘。」
 楼主| 发表于 2015-1-30 12:39 | 显示全部楼层

[洛桑卻佩格西]般若七十义9

续-《●[洛桑卻佩格西]般若七十义 9》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资粮正行」也有略示﹑广说。之前讲「发心」等时,虽然没有特别提到略示﹑广说,其实都有此二。例如「发心」,先引述《现观庄严论》的「发心与…」,最后再引「如地金月火…」,先引的是略示,之后讲解定义﹑区分等即是广说。略示与广说中,略示是将《现观庄严论》的偈颂摘录下来,例如第七偈「诸所缘所为,甲铠趣入事,资粮及出生…」中的「资粮」﹑「出生」等,是略示。
「资粮正行」的内容最广泛。其中包括:地资粮﹑菩萨十地。
请看文,「云:资粮」,这是略示。
请看文,「由广大二资粮摄持而胜出,大乘加行道世第一法中品以下,能生自果大菩提之菩萨瑜伽,即资粮正行之定义。」
「资粮」是福德与智慧二资粮。二资粮如何成为广大?要以大悲心和菩提心摄持,才能成为广大,例如布施时,若以大悲心﹑菩提心摄持,则此布施将成为广大布施,否则如声闻﹑独觉众很狭隘。因此,若以大悲心﹑菩提心摄持,而行布施﹑持戒…等六度,将成为广大福德资粮;若以大悲心﹑菩提心摄持的证空性慧,将成为广大智慧资粮:不以大悲心﹑菩提心摄持的证空性慧,不能成为广大智慧资粮。所谓「摄持」是助力﹑协助之意。
大乘加行道分为四阶位:暖﹑顶﹑忍﹑世第一法,每个都分为大中小三品,共有十二品。由广大二资粮摄持而胜出大乘加行道世第一法中品以下,依之能生(获得)自果大菩提(佛果)之菩萨瑜伽,就是资粮正行的定义。「胜出大乘加行道世第一法中品以下」,除去大乘加行道的暖﹑顶﹑忍,资粮正行只有世第一法大品以上,第二剎那将晋登见道。
资粮正行是以广大福德资粮和广大智慧资粮为助力。资粮正行之最低界限是世第一法大品,因此,胜出大乘加行道世第一法中品以下。依「资粮正行」能生自果「大菩提」,似此之菩萨瑜伽即是资粮正行。
证空慧怎么协助菩提心?例如有些声闻﹑独觉众虽有证空慧,但证空慧主要断除执实,执实主要会阻碍证得佛果,不会阻碍证得解脱;声闻﹑独觉众的主要目标不是证得佛果而是解脱,不须要破除执实,因此,证空慧对他们而言没有大用处。可是菩萨发誓为饶益一切有情求证佛果,而证空慧的作用是去除证得佛果的障碍,所以,菩萨发起菩提心致力求证佛果时,证空慧自然会断除证得佛果的障碍。例如:某人要去台北,有人答应要帮此人去除路上的障碍,当前者在前往台北的路上,后者一定会忙着一路帮他去除障碍;同样,菩萨欲前往佛果,故证空慧就像后者,会努力为他去除证得佛果的障碍,菩萨的菩提心愈强,证空慧协助去除障碍的力量也自然会愈强。
请看文,「其中分为十七:大悲资粮正行﹑布施资粮正行﹑持戒资粮正行﹑忍辱资粮正行﹑精进资粮正行﹑静虑资粮正行﹑般若资粮正行﹑奢摩它资粮正行﹑毗钵舍那资粮正行﹑双运道资粮正行﹑善巧方便资粮正行﹑智资粮正行﹑福德资粮正行﹑道资粮正行﹑陀罗尼资粮正行﹑地资粮正行﹑对治资粮正行。」
(1)「大悲资粮正行」是大悲心本身。加行道世第一法中品以下的大悲心都不是大悲资粮正行,加行道世第一法大品以上的大悲心才是大悲资粮正行。
大乘见道﹑修道者及加行道世第一法大品者心续中的布施是布施资粮正行;同样,其心续中的持戒﹑忍辱﹑精进﹑静虑﹑般若﹑奢摩他﹑毗钵舍那﹑双运道,分别是布施资粮正行﹑持戒资粮正行﹑忍辱资粮正行﹑精进资粮正行﹑精进资粮正行﹑静虑资粮正行﹑般若资粮正行﹑奢摩他资粮正行﹑毗钵舍那资粮正行﹑双运道资粮正行。总之,大悲资粮正行就是大悲心,布施资粮正行就是布施,持戒资粮正行就是持戒,忍辱资粮正行就是忍辱,精进资粮正行就是精进,静虑资粮正行就是静虑,般若资粮正行就是般若,奢摩他资粮正行就是奢摩他,毗钵舍那资粮正行就是毗婆舍那,双运道资粮正行就是大乘见道﹑修道者及加行道世第一法大品者心续中的止观双运道。
(2)「布施资粮正行」即布施。施予身﹑受用﹑三世善根之惠施心(思),就是布施。有身躯的布施﹑财物的布施﹑善根的布施…等,布施主要指施予的心,如果修持施予身躯的心,就是身躯的布施,修持施予财物的心,就是财物的布施,修持将自己三世累积的善根施予他人,就是善根的布施。
(3)「持戒资粮正行」就是持戒,持守不造十恶业之思,就是持戒。持守之思是持戒的定义。
(4)「忍辱资粮正行」就是忍辱。自心不被对方扰乱,不嗔恚对方,就是忍辱。修忍辱是针对着对方修的,不是对着自己修的。对方起瞋恚故,身语意三门造作一些行为,自心于对方无不高兴,也不被干扰,就是忍辱。若对方未造作任何行为,自心宁静不被扰乱,就不是忍辱。
(5)「精进资粮正行」就是精进,好乐于善法的心。勤奋不是精进,例如:某人很努力的盖房子,这不是精进。精进必须与善法有关。
(6)「静虑资粮正行」就是心专注一境的三摩地。
(7)「般若资粮正行」就是于对境一一观察的慧。
若以菩提心摄持而行布施﹑持戒…等,就成为六度的修行。未以菩提心摄持而行,则只是一般的布施﹑持戒…而已。
(8)「奢摩他资粮正行」。
(9)「毗钵舍那资粮正行」。
(10)「止观双运资粮正行」。
(11)「善巧方便资粮正行」是成办佛果的善巧方法,是菩提心。
(12)「智资粮正行」是证空性慧,是智慧资粮。
(13)「福德资粮正行」是方便分,从布施到精进之间都含在内,静虑﹑般若除外,大悲心和菩提心也含在内,身语的善业都是福德资粮。智慧资粮没有身语的善业。
问:第八义中的第三项,何谓特殊道?
答:「特殊道」是后得位。发心时,讲到十地有无间道﹑解脱道﹑以及特殊道,特殊道是十地的后得位,菩萨的22种发心中,从第15到第19个都是特殊道所摄。十地的无间道﹑解脱道﹑特殊道,就是十地的加行﹑正行﹑后得。
修道主要要断除道的违逆品,大乘道的违逆品是执实种子的习气,无间道是直接对治﹑断除违逆品,但未断尽;解脱道是断尽者;断尽违逆品后,后得位能使道更进步,使道更为殊胜,故于后得位积聚福德资粮,往上进升,使所修之道更为殊胜。例如:要断除遍计执实,大乘见道无间道时伤害遍计执实,解脱道时将其正断尽,为断俱生执实,故于后得位时积聚福德资粮。因此后得位称为特殊道。
 楼主| 发表于 2015-1-30 12:40 | 显示全部楼层

[洛桑卻佩格西]般若七十义9

续-《●[洛桑卻佩格西]般若七十义 9》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问:第五义「诸所缘及」中分类的第4项「世间者的五蕴」与第6项「有漏五近取蕴」,二者有何区别?
答:「世间者的五蕴」在凡夫的心续中才会有,「有漏五近取蕴」,有漏是烦恼,由业烦恼而得的五蕴,这二者不相违,有相符事,圣者的心续也会有。世间者的五蕴唯凡夫才有。有漏五近取蕴凡夫﹑圣者皆有。
「世间者的五蕴」与「有漏五近取蕴」二者有相符者;例如,小乘的声闻﹑独觉圣者,尚未证得阿罗汉果前,依然会有随着业﹑烦恼而得五蕴,无论投生到上二界或欲界都一样,仍会有随业﹑烦恼而得有漏近取五蕴,但并不是所有圣者心续中的蕴都是随业﹑烦恼而得的,有许多是圣者由修道的善根力得的。圣者心续中有「有漏近取五蕴」吗?有。但并不是所有圣者心续中的蕴都是「有漏近取五蕴」,因为其心续中有证空慧﹑证无我慧﹑出离心…等,这些并不是随着烦恼而得的有漏蕴,而是由修道的善根力得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23 11:2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