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84030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1-3-15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14-10-1 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章 第十八愿与第十九愿
四十八愿分类
我现在要依《无量寿经》有关往生的愿,作为我刚刚所讲的道理的依据。
阿弥陀佛总共发有四十八大愿,若将四十八大愿归纳分类,可以区分为三种:有关极乐世界国土的、有关阿弥陀佛本身的,还有就是有关我们往生功德的。
极乐果报 难思难议
这四十八大愿当中有关净土的,比如说前面,第一愿“无三恶趣愿”,就表示极乐世界是没有三恶道的,因为弥陀大慈大悲、大愿大力,要救度会堕落三恶道、有三恶道之罪业的众生,使他永远不再堕落三恶道,所以发了“无三恶趣愿”。
第二愿是“不更恶趣愿”,使念佛人到了极乐世界之后,发愿要到十方世界去救度众生,永远不会再堕落三恶道,这是第二愿。
第三愿是“悉皆金色愿”,第四愿是“无有好丑愿”。往生极乐世界,跟阿弥陀佛一样金色,相貌都相同,不管你是以什么身份去的,相貌都跟阿弥陀佛一样,三十二相,甚至八万四千相,相貌都相同,具足万德庄严,如《庄严经》所说:
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圆满。
第五愿到第十愿,凡是往生弥陀净土的众生,都具有六种神通。
第十一愿“必至灭度愿”,凡是往生弥陀净土的众生,都当下证入灭度、涅槃,阿弥陀佛为我们成就的极乐世界就有这一种功德、功能。
接下来,第十二愿是“光明无量愿”,第十三愿是“寿命无量愿”,表示第十一愿所证的佛果跟阿弥陀佛是一样的,阿弥陀佛是无量寿,我们往生到极乐世界也同样是无量寿,阿弥陀佛是无量光,我们往生到极乐世界也同样是无量光。他能够使我们任何众生,无论是圣人还是凡夫、是出家还是在家、甚至是善人还是恶人,一旦到了那里之后就通通成佛。本来他应该堕落三恶道,可是他到那里之后,他不需要再堕落三恶道,凭弥陀的愿力消除他的三恶道的罪业,凭弥陀的功德,使他能够快速成佛。
单从这第一愿到第十三愿就可显示出极乐世界殊胜庄严难思难议的果报,因此善导大师赞叹并阐释说:
极乐无为涅槃界,念佛即是涅槃门。
又说:
微尘故业随智灭,不觉转入真如门;
大小僧祇恒沙劫,亦如弹指须臾间。
摄生三愿
四十八愿之中弥陀发救度十方众生的愿在哪里?就在第十八愿、十九愿跟二十愿,所以这三个愿叫做“摄生三愿”。
摄生三愿就是以这三个愿来救度十方众生,使十方众生到极乐世界,就能够像刚刚所讲的,第一愿到第十一愿,都能够成佛,第十二愿、第十三愿跟阿弥陀佛一样无量光、无量寿。
所以跟我们在这里最有密切关系的就是这三个愿,十八愿、十九愿、二十愿。如果没有这三个愿,即使极乐世界再怎么样的清净庄严,再怎么样的超越十方国土,我们都没有分,所以这三个愿对我们来讲非常的重要。
当机愿 结缘愿
这三个愿是弥陀用来摄受救度十方众生的,但是这三个愿的内容不一样,因为众生的根机千差万别,阿弥陀佛为了普遍摄受一切众生,所以必须要有十八愿、十九愿跟二十愿。
在这三个愿当中,十八愿跟十九愿,这两个愿叫做“当机愿”,就是符合这两个愿的众生,今生今世就必定往生极乐世界。
符合二十愿的众生,叫做“结缘愿”,就是今生今世没能往生,但已经跟阿弥陀佛结了缘,阿弥陀佛永远也不会放弃他,仍等待机缘成熟时来引导他,使他下辈子或者下下辈子就必定往生极乐世界,古德形容第二十愿说:“吞钩之鱼,在水不久。”
第十八愿 易中易
十八愿跟十九愿这两个愿是当机愿,但若细加推究,只有第十八愿才是龙树菩萨所讲的易行道的法门。因为第十八愿讲只要“信受弥陀救度,愿生弥陀净土,专称弥陀佛名,必生弥陀净土”(取意),所以是易行道,因为专念这句弥陀佛名,即使是小孩子会,鹦鹉也会,可说易中之易、易行之至。
第十九愿 易中难
第十九愿是属于净土宗的难行道,也就是发菩提心、修诸功德,然后回向往生。当然跟圣道门的难行道相比,还是属于易行道的范围,但却是易中之难,而第十八愿是易中之易,就有这个差别。
第十八愿 弥陀本怀
第十八愿是阿弥陀佛的本怀,第十八愿的念佛众生跟阿弥陀佛有直接、密切的关系,那种直接、密切的关系是不可分开的。第十九愿的众生跟阿弥陀佛原本是没有关系的。因为发菩提心、修诸功德,以其他的法门回向,不是专凭、专念阿弥陀佛,跟阿弥陀佛有什么关系?就没有关系。说没有关系也有关系,因为他回向往生净土,阿弥陀佛大慈大悲,只要能够救度的众生,他都尽量救度。这个人发菩提心、修诸功德,愿生极乐,阿弥陀佛当然也要抓住机会来救度他,为了让他心中安稳,而保证临终的时候来接引他,往生极乐世界。只是两相比较,阿弥陀佛的本意是在第十八愿的“专称弥陀佛名”,因此善导大师说:“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不是在第十九愿,这个会另再细细解说。
第十八愿
现在我就依照愿文来解说。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
至心信乐,欲生我国,
乃至十念。
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首先从第十八愿来解说。第十八愿总共有三十六个字,它的大意是说:阿弥陀佛如果不成佛便罢,如果成佛,要使十方众生相信他的救度,相信他的极乐世界是十方众生永恒安乐的归宿,而愿生极乐世界,只要十方众生专称弥陀佛名,就必定往生。
至心
“至心”,就是完全出自于内心,也就是真心的意思,真正的意思。我们行事为人都要真心,如果行事为人不真心,就没有那件事情的意义了。比如说两个人当朋友,必须是真心的才是真正的朋友。如果是虚情假意,互相利用,那能称为朋友吗?
我们每天发愿说愿生弥陀净土,可是所发的愿是跟人家念念回向文而已,不是出自于内心,不是真正愿生极乐世界,这就不是至心。所以至心在这里很容易理解,就是真心,我真的相信有极乐世界,真的愿生极乐世界,真的在念南无阿弥陀佛,这个叫做真心。
有人把至心解释得很复杂,甚至很玄妙,一般人理解不来,那就错了。因为净土法门既然是易行道,就表示它在教理上既是容易理解的,在方法上也是容易实践的。
所以这里至心两个字就是真心,真正的心。如果再进一步讲,就是至诚恳切的心。我至诚恳切要往生极乐世界,至诚恳切依靠阿弥陀佛的救度。
所以至心是贯彻于信的,信要出自内心真正的信;至心也是贯彻于愿的,愿生极乐世界,要真正的愿生极乐世界;至心也是贯彻于念佛的,念佛也要真正的念佛,不是敷衍的、应付的,或者是随人家念的。所以至心贯彻于信、愿、行三资粮当中。
信乐
“信乐”,信就是相信,相信有极乐世界,相信有阿弥陀佛,这是初步的信。进一步要相信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为我们发愿所建造的,是我们的世界,是我们的家园,是我们自己的,所有权、使用权都登记我们的名字,我们要回去,是自自然然就能够回去的。极乐世界既然是我们的家,我们幼年的家,那回去是很自然的事情,可以说是一种天性,这就是信。我们好乐而且信心欢喜地回归极乐家乡就是“信乐”。
再来,信受阿弥陀佛的救度,相信阿弥陀佛主动地救度所有的众生,平等地救度所有的众生,没有条件地救度所有的众生,这就是信受弥陀救度。阿弥陀佛的救度是主动、平等、没有条件的。阿弥陀佛经过五劫思维,广发四十八大愿,又经过兆载永劫,积植菩萨无量德行。兆载永劫之前阿弥陀佛就已经为我们发愿,也开始为我们修行,那个时候我们还轮回在六道,沉沦在三途,头出头没,那个时候阿弥陀佛就已主动为我们愚痴苦恼、造罪造业、轮回无边的众生发愿,所以不是我们拜托阿弥陀佛,合掌向他乞求的,而是阿弥陀佛就已主动发愿要救度我们的。
母子喻
父母生下小孩,自然就会出自内心的去爱他、养他、教育他,是这个婴儿合掌向母亲拜托的吗?不是。父母爱护养育儿女那是天性。天性是不假造作的,不需要培养的,自自然然天生就会那样的。所以为人父母是不需要勉强的,自自然然就会爱护儿女,甚至牺牲自己也要保护儿女的安全。
我们父母还是有贪瞋痴的业力凡夫,都能够这样,何况是阿弥陀佛?他为我们十方众生主动的发愿,要平等无条件的救度我们。佛会跟我们凡夫一样有差别观念吗?没有!佛就是佛。所谓没有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是冤亲平等、自他一体的,这才是佛。因为他不在相对之中,所以他没有圣人凡夫的观念,没有善人恶人的观念,没有男众女众的观念,没有在家众出家众的观念,这个就是佛。如果还有那些差别观念,则仍是凡夫不是佛。
欲生我国
“欲生我国”这四个字,是站在阿弥陀佛发愿的立场来说的。阿弥陀佛发愿的目的是在呼唤救度十方众生:你要到我的极乐世界来,你要快一点到我的极乐世界来;你来了之后,不但不再轮回、造罪造业、受苦受难,而且永远不会老病,永远不会死亡;不但六通具足,而且速证佛果。
度尽阿鼻苦众生
在《庄严经》里面阿弥陀佛呼唤十方众生说:
轮回诸趣众生类,
速生我刹受安乐。
常运慈心拔有情,
度尽阿鼻苦众生。
这就是阿弥陀佛“欲生我国”的呼唤,呼唤轮回在六道,沉沦在三恶道的所有众生,“速生我刹受安乐”,快快往生到极乐世界,这是你的安乐家园。不然,“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
“常运慈心拔有情,度尽阿鼻苦众生”,阿鼻地狱的众生是世间上有极重罪业的众生,他所做的罪业,是所有罪业当中最严重的。阿弥陀佛时刻都在呼唤,永远都以平等没有条件的慈悲之心,救度所有的众生,包括阿鼻地狱的众生,希望他发愿,往生极乐世界。只要愿生极乐世界,就能够往生极乐世界,所以说“常运慈心拔有情,度尽阿鼻苦众生”。这是阿弥陀佛欲生我国的悲心救度。
乃至十念
接下来阿弥陀佛说“乃至十念”。这“乃至十念”的念佛是最低的标准,没有比这个更低的了,几乎没有条件、没有门坎,使所有的人通通做得来,通通有希望。
乃至十念就是乃至一生没有学佛念佛,到了临命终时,时间短促,才念了十声“南无阿弥陀佛”也能往生极乐世界,以此来涵盖现在就发愿往生,现在就开始念佛,通通都能往生。所以是用“乃至十念”,来涵盖所有念佛的众生;显示不论何人,只要念佛,都必往生。因此,“乃至十念”即是“平生之机,上尽一形;临终之机,下至十念”的念佛。
乃至十念的“十念”,他是指临命终的人,以往也没有学佛念佛、行善积德,甚至连三皈依都没有,他念佛顶多十声,也能往生,我们再怎么样的愚劣,念佛到现在都不只十声,他都能够往生,何况是我们?阿弥陀佛是以这种作为标准,以显明只要愿生称名,任何人都能够合乎这个标准,都能够往生。
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阿弥陀佛他没有条件,他说乃至十念,你只要专念他的名号,就可以了。之后说“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你如果这样不能往生,他就不成佛,他必须要再继续修行,达到你能往生,他才能成佛。所以依第十八愿的念佛众生跟阿弥陀佛的关系是直接的,密切的,甚至是一体不分的。
“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这两句八字,意义非常深远。你不能往生,我不成佛;我必须让你往生,我才能成佛。没有我,你不能往生;如果有我,你就能往生。阿弥陀佛以正觉之佛身为质,救赎十方一切罪恶众生离开六道轮回,往生极乐成佛。这八个字有这种含义,岂不是阿弥陀佛的成佛跟我们的往生是绑在一起的?绑在一起就是一体不离,如果没有我们的往生,就没有阿弥陀佛;没有阿弥陀佛,就没有我们的往生。
正觉佛名
所以这“乃至十念”,是念什么呢?是念阿弥陀佛的正觉佛名。阿弥陀佛以他成正觉的佛名来度众生,以这个佛名来让众生称念,所有十方三世佛的功德都在这句六字洪名里面,十方众生只需称念就能够往生。
阿弥陀佛说如果不能完成那样一种名号,他就不成佛,就没有这个佛名,必须是有这个佛名能够使众生称念,使众生往生,他才能成佛。
所以“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这八个字对我们来讲,关系非常的重大,非常的密切,当然第十八愿的每一个字,每一个内容对我们而言都缺一不可,但是这八个字的意义非常的深远。所以第十八愿证明我们跟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跟我们是永远结合在一起的。所以第十八愿成就了,所有的愿才能成就,第十八愿还没成就,所有的愿也不能成就。
第十七愿
十八愿跟十七愿也是相关的。十八愿的“乃至十念”,是念阿弥陀佛的名号,这句名号我们是从第十七愿听来的,十七愿阿弥陀佛说:
设我得佛,十方世界,无量诸佛,
不悉咨嗟,称我名者,不取正觉。
也就是阿弥陀佛发愿要使十方诸佛,都来赞叹他名号的威神功德,赞叹他名号的不可思议。用赞叹的方式使十方众生听闻到这句弥陀名号,功德广大无量无边不可思议。所以十七愿之后就是十八愿。其实十七愿和十八愿两个愿是一体的,十八愿的乃至十念,是念十七愿诸佛所弘扬赞叹的这句弥陀佛名。
因为有十七愿,所以释迦牟尼佛出现在世间,最后要讲说阿弥陀佛这句名号救度众生的功德力量。由于有释迦牟尼佛宣讲这一个法门,赞叹阿弥陀佛名号功德无量无边不可思议,我们才能够听到,才能专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才不会杂修杂行。
名号具万德
所以十七愿诸佛赞叹弥陀名号的功德超越所有的功德,所以阿弥陀佛的名号是万德洪名,超越五戒的功德,超越十善的功德,超越四圣谛法门的功德,超越十二因缘法门的功德,超越六度万行的功德,超越所有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的功德。我们闻说阿弥陀佛名号的功德,我们才会很感动,然后相信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具有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的功德,因而执持名号,一向专称这一句弥陀佛名。
这句弥陀名号具足这一切功德,这些功德又是往生的正因,往生极乐世界的功德资粮都在里面,没有一点点的缺陷。往生也好,成佛也好,在这句弥陀名号里面,功德都全部具足了,所以我们听闻之后,才会专称“南无阿弥陀佛”这句名号。
往生正觉,机法一体
同时阿弥陀佛也说,他如果不能修成这句名号让众生称念和往生,他就不成佛,可说他跟我们绑在一起的,这就叫“往生正觉,机法一体”。我们众生的往生,跟阿弥陀佛的正觉(成佛),是绑在一起的。没有我们的往生,就没有阿弥陀佛;没有阿弥陀佛,也没有我们的往生。
当然这里所讲的阿弥陀佛的成佛不是靠我们自己修行,修行到我们能够往生了,他才成佛;而是我们往生的功德是阿弥陀佛为我们完成的,这个是第十八愿。
亲缘
所以第十八愿的念佛众生跟阿弥陀佛是有直接关系的,这个关系,祖师善导大师用“亲缘”来解释。善导大师有一首偈子:
弘誓多门四十八,
偏标念佛最为亲;
人能念佛佛还念,
专心想佛佛知人。
“弘誓多门四十八”是表示阿弥陀佛弘广救度十方众生的愿有四十八个,其中“偏标念佛最为亲”,“偏”就是“专”,就是唯一无二,专一不杂。只有第十八愿念佛往生愿跟阿弥陀佛才是亲而不疏,才是近而不远。其他两个愿,十九愿与二十愿,跟阿弥陀佛不亲,跟阿弥陀佛不近。只有第十八愿才是亲,所以叫“偏标”。
亲字解
我们念佛的众生跟阿弥陀佛到底有多亲?我们先来理解“亲”这个字。我们中国的字都不是随便造的,都有它的含义,可以说不但具足外观的艺术,也具足内涵的贴切。这个亲(親)是由“立”、“木”与“见”组成,意思是站在高高的树木上,向着四方瞭望。古代交通不方便,没有车子、电话,也没有手机。亲人到外面工作,或者是我们的小孩到外面游玩,黄昏了,下雨了,“我的心肝宝贝回来了没有?”赶快爬到树上去瞭望。这个就是“亲”。
世间亲
我们跟阿弥陀佛的亲是一体不离的亲。我们世间上的亲,有一等亲、二等亲、三等亲。父母儿女是一等亲,二等亲、三等亲则依一等亲而衍生,比如说伯父叔父姑妈姨妈,这是因为你有一等亲,才有二等亲三等亲,如果不是你爸爸妈妈的兄弟姐妹,怎么会称他伯父叔父姑妈姨妈?在这些亲当中,父母儿女是最亲的,那种亲是天性上无法替代的。因为儿女是父母所生的,没有父母就没有儿女。儿女是父亲的精子与母亲的卵子结合在一起时,他的神识来投胎才有的。所以除了自己的神识之外,还有父精母血,才有他本身。因此他身体里面所流的是父母的血液,不是伯父叔父的血液,也不是外人的血液。亲是天性自然的亲,他的身体继承着父母的基因,父母的精血,外人再怎么样都不是亲生关系,所以这一层关系是天性的,天伦的,自自然然的。
弥陀亲
阿弥陀佛跟我们这样的亲,是超越十方诸佛的,因为十方诸佛并没有为我们发“若不生者,不取正觉”的愿,只有阿弥陀佛为我们发“若不生者,不取正觉”的愿。阿弥陀佛说“你不能往生”,那“我就不能成佛”;你的往生就是我的成佛,我的成佛就是你的往生。所以这之间的关系,就是善导大师说的“偏标念佛最为亲”。
弥陀与诸佛
虽然十方诸佛都是佛,都有大慈大悲,所谓“念佛一声,罪灭河沙;礼佛一拜,福增无量”,都会消业障增福慧。
但是十方诸佛有谁建了极乐世界给你呢?没有!
我们念十方诸佛可以超越三界六道快速成佛吗?不能!
十方诸佛有发“若不生者,不取正觉”的愿吗?没有!
十方诸佛中只有阿弥陀佛为我们发四十八大愿,而且在第十八愿里面说“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我们之所以能够往生,是阿弥陀佛正觉成佛的功德,是他的功德成为我们的功德,好像父精母血成为我们的身体。所以阿弥陀佛的功德就是我们的功德,阿弥陀佛的财产就是我们的财产,阿弥陀佛有什么,我们就有什么,好像父亲有什么,儿子就有什么,父亲的财产就是儿子的财产。
因为阿弥陀佛有超越十方诸佛的愿,能够彻底广度十方众生,所以十方诸佛都异口同声的赞叹,并劝导十方众生都要信受弥陀救度,愿生弥陀净土,专称弥陀佛名。
念佛是因,往生是果
所以我们念佛必定往生,那是很自然的事情。念佛是因,往生是果,如是因必定得如是果。你念佛不能往生,有这个因没有这个果那是不可能的,绝对不可能的。懂得这个道理的人,他修净土法门,就会专称弥陀佛名,而不会杂修杂行,因为他知道,如此专修就往生有分,必定往生。这个思想就是纯正的净土法门的教理思想。
正定业
善导大师说念佛就是“正定业”。他说:
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念念不舍者,是名正定之业。顺彼佛愿故。
念佛就是“正定业”,“正定”跟“不定”、跟“邪定”,是互相对比的,正定就是百分之百,有这样的因必定有这样的果叫做“正定”。
不定与邪定
不定呢?因是杂的,他或许能得到这个果,或许不能,叫做“不定”。邪定,表示他根本就没有那个因,所以不会有这个果,叫做“邪定”。这个邪不是邪恶的邪,而是表示彼此完全没有因果关系。
念佛即是正定业
就净土法门来讲,第十八愿念佛往生愿就是正定业,所以善导大师说,是名“正定之业”。那如果你是修净土,却不专称弥陀佛名,不专靠弥陀的愿力,而杂修杂行,那就是不定业。如果是其他法门的,不修净土的,不发愿往生极乐世界,就往生净土而言,那就是邪定业,因为跟这个法门没有关系。所以善导大师说,念佛就是正定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