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127|回复: 0

贤宗法师觉的境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9-26 17: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在静定的状态中才能不断接收到宇宙能量,才能澄明地洞见问题的本质,不再为种种表象和细节所迷惑。充分接纳了宇宙能量,才能用这种光明、正面的能量影响到更多的人。汇聚了宇宙正能量之人,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都能让人感受到一种别样的魅力:语言会非常智慧;思想会非常灵透;心念会非常慈悲;能够时刻感受到别人的需要,别人的冷暖;能够根据对象的不同应机说法,给对方以帮助。
我曾对一位学者说,只有能够洞见对象心灵需求时,才能真正用学识和涵养帮助他们,启迪他们。授课并不是为了炫耀博学多识,也不是为了灌输知识,而是为了心灵与心灵之间能够达成一种能量的对接,从心灵上、从根柢上使人受到感发。的确,每一个学生,灵魂的深浅不一样,根器利钝也不同,只有自己首先能够很好地吸收宇宙能量,并从心到心地用思想去开示时,对方才有可能接收到你所发射出来的信息能。
《易传·系辞》说:“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真正有德行的人,说话往往是慎之又慎,三思而言。《世说新语》记载阮籍数十年不臧否人物,不说人是非。佛教也把华而不实的绮语,假而非真的妄语,搬弄是非的两舌等视为过失与罪责。由此可见,说话须谨慎才是。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该说的说,不该说的千万不要说。在开口之前,务必先问问自己:“这话说了到底有没有价值?能不能产生正面的宇宙能量来帮助和启迪别人?”如果不能,就少说甚至不说。可能会带来负面能量,给人造成困扰的话尽量不要去说。真正有能量的话语,甚至能够使周围的花草树木,四周的精灵与善神都受到影响。
当吸收宇宙正面能量的人能够将这种能量贯彻到自己的生活之中时,天地都能与之感应。《读佛即是拜佛:真实的唐僧》一书中描述了关于玄奘法师的一则故事:玄奘法师向西取经时,在路途中遇到许多从长安逃出来的饥民。有一位母亲因为女儿已经饿昏过去,抱着女儿正嚎啕大哭。玄奘法师见到这样悲惨的情景,就把自己身上仅有的一块干粮给了她们。他自己因为没有食物,饿着走了三四天,走到了一条河边,就汲水而饮。这时,他见到水上有一条很大的鲤鱼被水草所缠绕,无法脱身。面对这样的境遇,普通人一定会认为鲤鱼就是上天赐给的礼物,把鱼吃掉以救活自己的性命。但是,玄奘法师却没有这样做。他在极度困厄的情况下依然保持着释子无量的慈悲。他把鲤鱼从水草中解救出来,像从前千万次所做的那样,放生了。但是实在太饥饿的他,刚把鱼放走,就饿晕在地上。这时,一位四川的弟子正在离他不远的地方,突然见到那边的天空中有一道明亮而耀目的闪光,他被亮光所吸引,来到了水边,见到玄奘法师躺在地上,于是,就将其扶了回去,用稀饭救活了他。法师醒来以后说:“我刚才梦见观音菩萨现身在我的面前。她身上的光非常明亮,一直指引着我,后来,我就慢慢醒了过来。”弟子对他说:“师父,我并没有见到菩萨。但是我看到了河边有一束光,我循着这道光找到了您,发现您晕倒在那里。于是就把您扶回来,给您吃了些稀饭,您才慢慢苏醒过来。”
类似的神迹在玄奘取经的路上比比皆是,在《大唐西域记》中有比较详备的记载。这本书详细记载了玄奘法师取经沿路所亲历和见证的城池、民俗、地理、文化等等。印度本国的历史有很多都是根据这本《大唐西域记》所重新恢复的。在印度人的心中,玄奘法师是世界四大名人之一。所以鲁迅认为,玄奘法师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从古至今,所有出国去学习的人,所学的本领尽管青出于蓝的很多,但真正胜于蓝的,至今为止也只有玄奘一人而已。他真正能够将宇宙的至理运用到生活当中,无论遇到怎样山穷水尽的状况依然能够坚持自己的修为和正念不改变,非常值得尊重与学习。
遇到困难时,许多人会希望有一个外在的先知或高人给予现实或神秘的指引。而实际上,唯一能够真正起到帮助作用的,只有自己。通过省觉,感悟世间,与宇宙的正面能量对接。惟其如此,才能够从困难和逆境中振拔出来,重获新生。
我曾经在日本见到一些花道大师的表演。原本是毫不起眼的蓬草、枯枝,原本是散乱而零星的小花,一经她们之手,竟然能够马上成为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具有一种卓然天成的美的姿态。那些原本沉寂的花朵,凋零的、残落的生命,似乎因了她们的手而重新具有了无限的生机。花朵在手中绽放,草木在手中低唱。经过那一双双巧手,春天似乎跃然出现在了面前。“二月春风似剪刀”,她们的手不就是最和煦而温情的二月的春风吗?
任何事情,只要进入到“道”的层面,就能够使生命原初的能量显现出来。一位老师如果通达了道,则能够随处指点良机;一位园艺师如果了解了道,则能够建构出最美的人间天堂;一位清道夫如果掌握了道,则就成为了拂去人心尘埃的艺术家,他清扫的不再是马路,而是四季的消息,人心的污秽,世间的流转与无常。道在谁的手中,真、善、美也都同时在那里迎候着他。
影片《灵性的实相》中,讲到了如何用静坐的方法吸收宇宙正面的能量,使人达到“觉”的境界。“觉”是什么?就是敞开而不锁闭,光明而不幽暗。所以希望大家每天都拿出一点儿时间和宇宙做一个链接,每天静坐的时间不应少于自己的年龄数,也就是说,一位30岁的男子一天应至少静坐练习30 分钟。孩子是学习静坐最好的对象,孩子从5岁开始就可以开始练习静坐。静坐能够使人正面的能量敞开,与宇宙中积极的频道进行对接。
为什么人身上美的一面总是无法呈现, 为什么苦恼纠结总是出现? 就是因为身体中正面的能量还不够充盈。中国古代的工笔画, 总是追求画得越像越好,因为只有把人物画得像了, 才能够留给后人更好的纪念和观摩。但是, 现在绘画的这种临摹功能已经被照相机所取代, 相机可以在一秒钟之内拍下一个惟妙惟肖的个体, 而无需借助于绘画去辛苦地表现。但是,绘画中有一样东西是相机永远无法取代的, 那就是作者的灵魂。作者在绘画中所寓托的深挚而真诚的灵魂,才是画作最美、最宝贵的地方。比如魏晋时期被称为“痴绝”的大画家顾恺之,他的绘画之所以如此动人, 除了技法上的炉火纯青以外, 更为重要的还是他在画中所隐藏着的私语化的、对于美的深刻领悟。据《世说新语· 言语》记载,顾恺之从会稽回来时,人们问他那里的山水如何秀丽,他回答说:“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短短几句话就把艺术化的心灵呈现出来了。山岩争着展现它们的秀丽,溪水抢着要显示它们流动的生机,草木如同苍天一般笼盖在山水上, 就如青云一般风流, 如晚霞一般弥漫。这些充满灵机的话语, 这种充满了生命真诚的审美方式, 是照相机所无法替代的。我相信, 顾恺之在说这些话时,心灵一定和宇宙做了充分的对接。
本文转自:http://www.chanwenhua.net/newsInfohy.php?id=81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30 08:0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