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501|回复: 0

悲欣交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9 13: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悲欣交集-->李明豪-->清华大学-->博士
作者:佛学在线 发表日期:2002-12-23 来源:佛学在线



  今年秋天,我抽空朝拜了青海的塔尔寺。在那里,我再一次感动于藏传佛教的伟大领袖 宗喀巴大师的行持风范。记得同行的道友在给我们介绍情况时说道,格鲁巴的开山祖师宗大 师,在十六岁时就离开了这里的家乡,远赴拉萨求学问道。母亲忆儿心切,便多次托人带话 给儿子,盼望儿子能回家看上一看。但志求无上道的宗大师,只能把儿女情长深埋于心,他 一次又一次地拒绝了母亲的召唤。母亲盼儿盼得头发花白,便拔下一根白发夹在信里。宗大 师看到信后,只是默默地遥望家乡的方向,尽管眼眶有些湿润,但他还是没有回家。宗大师 从离开家后,就再也没有回过塔尔寺了……

  听到宗大师这样的事迹,我在心里长久地赞叹并随喜他老人家为法割爱的功德。如大师 一般的高僧大德,在藏传佛教的历史上还有很多。他们为了一个共同的理想,全都不约而同 地选择了牺牲个人所有的修行乃至弘法之路。

  怀着对宗大师的无限敬仰,我们一行又驱车来到了青海湖畔。一下车便发现这里有许多 天南地北的游客,在他们忙着嬉戏、拍照的当儿,我则把注意力转到了湖心的一个小岛上。 那个湖心岛上曾经有闭关苦修的修行人居住过,听说历来都有人在此证悟过心的本性。对照 着现在耳边、目前的喧扰,我不由得陷入了深思。

  恰在此时,清华博士李明豪的学佛感悟,点点滴滴从我的记忆仓库中断断续续地飘出。 在湖心岛映在水面的清晰倒影之中,我渐渐勾勒出了李博士的完整轮廓。



  我的父母曾经不解地问过我:“你读了这么多年的书,学历好歹也是个博士了,为什么还 要信佛呢?”以他们的观念来衡量,似乎学佛只应该是下里巴人经营的买卖。我的不少同学 也有类似的疑问,在对佛法并不了解的情况下,误解和偏见以及排斥,总是挂在他们那随意 就妄加评论的嘴边。在大多数我所接触过的普通民众中,他们似乎都认定佛教是一个坏东西 (bad thing),因而根本就没有了解它的必要。不仅如此,还应该避而远之,甚或大加讨伐。 这种对佛教的态度让我感到很伤心,因为我自己的接受佛教,是这么些年来不停地求知、思 索、观察和体验的结果。但我最终捧若至宝的佛教,却被大多数的人们因不识而误解、甚至 丢弃,这让我确实有种难以言述的悲哀。

  在我的理解当中,“佛教”即是觉悟者的教诲。当我认真深入到佛法的智慧当中时,不由 得就要高声赞美它的伟大。若要简述它的价值,则从个人方面而言,佛法好比一盏明灯可以 驱除我们内心的黑暗,开启我们的慧眼,让我们得以透过智慧的审视和判断来观待事物,当 然也包括正视自己的内心世界。这样,我们内心各种不正确的想法以及不良的心理状态,都 将在自我调节中得到医治。如此一来,岂不人人都可远离痛苦、获得安乐。若从佛法对家庭、 单位或社会的指导作用而言,它无疑可以协调我们与别人和谐共处于一个社会范围之内,并 有助于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总之,以我目前的学佛与理解水平来看,佛教所倡导的是要人 们做真正的智者(觉悟),做真正的好人(慈悲)。这样的一种指导个人修身与解脱的世界观、 方法论,指导全人类、乃至全社会健康、平衡地沿着精神与物质的双行道稳步上升的理论及 实践体系,为什么会遭到如此广泛而持久的误解呢?

  回想自己从一开始碰到佛教,到逐渐了解它,再到最后全身心皈依它的过程,我并没有 什么惊涛骇浪般的特别感受,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那么水到渠成,就像原本并不玄奥、也 不离世间觉的佛法一样。在不知不觉中,我就从对物理学的痴迷,滑向了对佛法的深深眷恋。

  记得在高中时代,对我影响最大的伟人便是爱因斯坦。他的言论以及关于他的传记,曾 在很长时间内左右着我的灵魂。他影响我的不仅仅是让我确立了未来的人生目标与努力方向, 还有他的研究以及做事的方式,都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我的性格与人格。比如他特别注重独 立思考,以及不轻信和实证的态度。还有一些就关乎做人的立身之本了:诸如他执着地探索 着世界的真相,很少关心名与利;他非常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并且以身做出了很好的表率; 他崇尚简单而宁静的生活,等等。可以说,我的生命取向以及价值观,乃至审美观都打上了 他深深的烙印。所以,我不但大学选择的是物理专业,就连上硕士及博士,也都把清华的物 理系当成了此生不可更改的研究园地与归宿。而且他的种种严肃、认真、求实、负责的人生 态度,在我对佛法的认知过程中,都扮演了非同一般的角色。

  初识佛法是在大学期间,那时我碰到了一些有关禅宗方面的浅显读物。正是由于受我所 崇拜的科学巨人,那种对一切不了解的认知领域都充满尊重与好奇的态度影响,我才没有像 绝大多数同学一样,于嘻嘻哈哈之中就把它们扔到一边。我想了解一下这种我从未接触过的 思想体系。结果在把一本非常薄的小册子读完之后,我忽然醒悟到原来人生还有超出自己的 想象,以及普通人经验世界之外的别样境界,那是一种彻悟的、自在的境界,非科学公式所 能描述的境界。从此之后,佛法就进入了我的认知领域。但是当时对佛法的自由生命境界的 向往和认识,还不可能对我的人生目标有太大的改变,它只是提醒我开始关注自己的内心世 界而已。我最热衷的仍然是对外部世界的探索。

  经过努力,我考上了清华大学的物理系专业的研究生,并在这里读完了硕士和博士。在 经历了更多的人与事,看了更多的佛学书与世间书,有了更多、更深的思考以后,我依然是 想当一名理论物理学家,但这个理想已不再是我所追求的全部。相比以前,我对禅者彻悟后 的境界有了更强烈的向往,因为我终于认识到,一个会思考、能感受的生命,如果感受不到 生命的底蕴、思考不了生命的终极目的的话,那他就是把物理研究到最细微的组成成份上, 也依然是个不明人理的显微镜而已。

  上研究生期间,我有很多的机会与我的专业导师们在一起共事,还可以近距离地审视很 多与我们有业务、教学往来的中外物理学家,这种种的接近,使我得以比较清楚地知道做物 理研究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在以前,我所有的了解都是来自于各种资料上的间接印象,有了 切近的观察,自然也就有了新的思考和判断。失望了吗?是的,多多少少有一点。并不是我 的导师不够好,他们当中的很多人都是这个专业领域当中的佼佼者。只是在看到了他们的人 生后,我总爱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经过一番非常辛苦的努力之后,将来如果成为像自己的 导师那样的物理学家,我会感到满足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因为我知道自己的追求目标已 经超越了一名物理工作者的层次了。我不仅要知道外部世界的奥秘,更迫切地想了知自己内 心世界的真相。因为我已经越来越无法忍受自己内心的黑暗了!

  清华的确是英才汇聚之地,这里几乎包揽了全中国最优秀的理工科专业人才。但清华有 一点“阴暗面”与它的“光明面”同样出名:那就是清华的变态才子们也雄居全国各高校之 首。读硕士、博士的这几年,我就耳闻目睹了好几起所谓的“高、精、尖”人士们自杀的悲 剧!有些轻生者绝对是他们那个专业里最优秀的拔尖人物。在他们征服了一个又一个在常人 看来难于上青天的科研难题后;当他们在托福、GRE考试中,取得了一般人根本无法想象的 高分时;当他们的科研成果被直接转化为生产专利,因而获取了天文数字一般的巨额利润后, 这些备受世人瞩目的精英分子们,却始终无法面对自己的心灵障碍。当他们实在没有能力超 越自我、超越自我的缺憾与不完美时,选择告别这个世界便是他们唯一能想得到的解决方式 了。

  这样的人生难道也是我的样板吗?

  而且在日益加重的学业及工作压力中,在越来越无法适应的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的急剧 变化中,我的心理也快有些承受不住了。此时,大学时代接触过的那种直达心源的无有任何 粘缚的自由境界,便再一次向我展示出它焕发生命最辉煌价值的魅力。

  在一位读博士的师姐的启发和帮助下,我开始更进一步地深入了佛教、深入了禅宗。与 此同时,我也渐渐打开了以往只知关注本专业的目光,我开始悉心观察起周围各式各样的人 来,因为我想知道别人都是怎么活的,这样,我就可以更清晰地知道自己的处境:

  我见到过小孩、年青人、中年人、老年人(包括在临终关怀医院里等死的、瘦得皮包骨 头的、或是痴呆、或者神志不清的老人);还见到过百万富翁以及贫穷得无有立锥之地的乞丐; 还有春风得意、事业有成的人、也有那些苦苦奋斗、艰难谋生的小人物;有学历很高、学识 渊博的教授,也有在校园里做杂工的工人等等。对照着他们,我思考着自己,思考着人生意 义和价值。我会问自己,如果将来能怎么怎么着,自己就会满意了吗?比如:学识渊博+教授 职称+足够的钱+清闲的日子+贤慧的妻子=我的生命价值?我发现,这些世间大多数知识分子 苦心追求的目标,都无法给出令我满意的人生答案。那我到底为什么而生存呢?古往今来, 有多少人问过自己这个问题啊!但又有几人能得到答案呢?经常思考着这个问题,但我却没 有太多苦闷和绝望的感觉。我会微笑着对自己说:活着就是要清楚为什么活着。

  不过乐观的心态假如没有实力支撑,用不了多久就会成为打肿脸充胖子似的自欺欺人。 所以我才会有一种由衷的庆幸之感,庆幸自己碰到了佛教。有了它的支撑,我终于可以坦然 地对自己说,我已找到了心灵的归宿。

  通过看佛经,通过听佛法磁带,通过与信佛的朋友们的彼此交流和学习,还有就是亲自 到一些寺院里去感受,再加上对自己、对社会上的众生的审视与思考,在有了更多、更清晰 的理性与感性认识后,我最终确定了自己的判断和选择:唯有佛法才可以让我享有无愧于生 命本性的大解放、大自由、大纵横!想想看,当世人拘泥于不管是钱财、名利、酒色,还是 家庭、感情、事业中时,无论他从事的是多么美好的拯救人世的世间种种营生,还是在干着 杀人越货的勾当,在不了解自性本来面目这一点上,无有任何本质区别。世间公认的高尚道 德标准,当然于社会人生有不可估量的正面价值。但我是多么希望能回复到禅宗的那种取消 一切对立状态的大空性之中啊!只有在一种无有任何价值判断的状态下,我们才能体会到真 正的平等与清净。

  实际上,佛教的价值远非我可以说尽。而且同是信仰佛教之人,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 体会。我想要强调的只是:一个人如果在有生之年不去真正地了解一下佛教,那实在是太可 惜了。然而在当前,听说过“佛教”这个词的人是太多了,但真正对佛教有一点正确了解的 人却太少了,而一旦缺乏了解往往就会产生误解。特别是当前的社会风气,实在是有些过于 虚浮。许多人(包括我在内)做人、做事都不够实在,信口开河已成为十分普遍的现象。甚 至在一向强调实事求是的科学界,这些虚浮的风气也不少见。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踏踏实 实做实事的人越来越少,能静下心来读书、思考、做学问的更少;严谨与诚信不再被很多人 认同,夸夸其谈反而大行其道……对此,我并不想做过多的分析与揭示,我只想重复一下圣 人的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我真想大声呐喊:朋友啊,来真正地了解一下佛教吧, 千万别再听信道听途说,或者随意想象了。否则这么好的一个大宝贝真要被你们自己糟蹋掉 了!而你们最终糟蹋掉的还是你们自己!因为佛法这个大宝贝揭示的,就是我们自己的天真 本性、大好风光。

  跟我同一个专业的一位博士曾对我说过这样的话:“我根本就不用了解佛教也可以大致知 道它的内容。”我知道他敢于这样说,是因为他有一些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但即便如此,我也坚决不能同意他的说法。我当时就反问了他几个问题:世尊在《金刚经》 中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这“法”与“非法”有几层含义?另外世尊亲口宣说了八万 四千法门,且说法四十九年。为何又说自己实无一法可说?且如若认为世尊已然说法,即为 谤佛?他当时的反应是瞠目结舌、哑口无言。

  所以我要说,即使一个人聪明如那位博士,他要对佛法有一些正确的了解也没有那么简 单;更何况“远观”所得到的看法,就愈加缺乏可靠性。当然,如果你对佛法有了一定的了 解,然后你决定接受或者不接受这种信仰,都可以拿出来讨论,也绝不会有佛教徒把刀搁在 你脖子上,逼你信佛。但即使你不愿接受,能够了解一些它的义理,对你也只有百利而无一 弊。对此,我有百分之百的信心!

  况且,科学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和创新,因而我们也不能过于执着当前的一些学说,以为 它们就是最终的或者唯一的理论和理解方式。如果要找终极真理的话,我倒建议朋友们不妨 进入佛法中去领教一番。因为佛法开宗明义便曰“无生”,既如此,当然也就“无死”。那么 一切的发展、变化、演进便不过是一个个假相而已,终极就于焉诞生。

  我现在最想表达的就是发自内心的深深谢意——对伟大的佛陀以及历代的祖师大德;对 佛法;也对所有给予我启发和帮助的各位法师以及所有众生!

  推开窗户,望着即将西坠的斜阳,望着大街上的车水龙马、人来人往,弘一大师临终时 留下的四个字忽然浮现在脑海,并长久地萦绕心间,那就是:悲欣交集。



  我在此时此地的所思所感,与李博士的智海心语,借着青海湖的碧波万顷,交汇碰撞在 一起。我相信,真正求道之心的融汇,激起的只会是悲与智的浪花。不过转念一想,不知道 从今乃至往后的求道之人,还能否与当年的宗大师遥相呼应?当一种为法捐躯的精神几成绝 响之时,我们的佛法会不会像湖心岛一般沉寂下去?

  放眼望去,洁白的海鸥正飞旋在蓝天碧涛之间,它们的叫声在透明而清朗的空气中显得 格外嘹亮。天空的云印在海浪上,海鸥的声音回响在我的耳边。于是,我暂时忘却了宗大师、 忘却了湖中的苦行僧、忘却了后来的李明豪、忘却了越来越嘈杂的周围环境,我要把自己融 入这空明的境界中去,哪怕只有一小会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24 12:4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