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076|回复: 0

[众善奉行] 佛教寺院讲经论法的地方:法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3-31 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法堂,是供奉经律论三藏与讲法的地方,象征三宝中的法宝,是禅寺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场所。


    佛教是宣扬真理、传播智慧的宗教,所有的施设目的都是在凸显真理智慧的内涵,以期落实到每一个众生的心中,让有机会接触佛法的众生,都能脱离一切苦厄,过上解脱自在安祥的生活。从广义上说,整个寺院都是宣扬佛法的场所;从狭义上讲,法堂是禅寺讲法的地方,供奉经典的地方,相当于律寺、讲寺的讲堂。


    演说、讲论佛法的殿堂称作“法堂”,是七堂伽蓝之一,乃禅林传宗演教的地方,相当于讲堂,而“讲”通于“讲教”,在禅宗,为别于他宗,且示其教外别传、直指人心的佛法根本宗旨,所以特称为“法堂”。通常位于大雄宝殿的后方,及丈室的右方。由于各寺院大小不同,地势不同,此非硬性教条规定,个别寺院的建设也有所区别。


    在《华严经》卷五中说:“世尊凝睟处法堂,炳然照曜宫殿中。”说明佛陀住世时,就有法堂的建立。在《大方等日藏经》卷一中也提到佛陀教导弟子说:“于当来世,是中皆应起立塔寺,造作法堂。”以便于佛教的弘化。法堂在中国佛寺的建立历史悠久。《六学僧传》卷十七《隋罗云传》载:“上明东寺,其法堂十二间,盖道安、昙翼所造。”《景德传灯录》卷四《慧忠传》载:“后众请入城,居庄严旧寺,师欲于殿东别创法堂。”据此可知,隋唐以前的法堂建制已具规模。到了百丈怀海禅师制禅院规约,一个道场只有一个法堂和修行的生活设施,不建佛殿等。由此可见,佛教传入中国发展到禅宗时期,对大众更深度的关怀,甚至不建佛殿,但也没有忽视修行生活。由于佛教流传历史的久远,各宗对佛法的诠释也有所不同。禅宗本着继承佛陀的本义本怀,契理契机、应病与药,运用棒喝机锋等灵活形式来启发学人悟入佛法大义,但并没有忽视弘扬佛法这唯一的使命,法堂的设立即为了能够定期性或随机性地来演扬佛法。


    法堂的建筑一般是两层楼,其上即是藏经楼,既有供奉法宝(经典)的功能,又有图书馆与阅览室的功能,以供有能力研究的大众来研究佛理,学习知识;楼下是讲法的地方,内部布局依照皇宫的太极殿形式建立,堂内中央设一高台,四方均得仰望,以便于听闻佛法。高台上有座,名狮子座,为禅师代替佛陀说法时所居。后来法堂建制稍有不同,一是无中央的高台,二是法座后方设有大板屏,已经改变了原来朝制的样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6-16 11:1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