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900|回复: 3

[众善奉行] 我们有什么心念 就会产生什么力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3-16 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我们有什么心念 就会产生什么力量

深信业果也是下士道的重要修行内容,其中包括见和行两方面。见就是缘起因果,行就是止恶行善。

佛法非常重视正见。所谓见,就是一种世界观、人生观。什么是生命延续的规律?什么是世界形成的规律?世界和我们又是什么关系?对于这些问题,佛法的解释就是缘起、因果。说到因果,很多人往往关注外在因果,比如做了什么事,感得什么结果。事实上,因果同样离不开我们的心。

生命包括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其中的精神系统,是由观念和心态组成。而这些观念、心态又和自身认识有关,和日常积累有关。我们做每一件事,在客观上虽然会过去,但由此形成的种子却会储藏在我们内心,继续产生作用。当某个种子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在众多种子中成为主导,时时抢占心灵频道。其结果,又会使这一种子继续膨胀,继续壮大。若是任其发展,贪婪者会越来越贪婪,暴躁者会越来越暴躁。若想改变这种发展势头,使生命沿着既定轨道前行,必须从观念进行扭转。

佛教来看,生命是无我的,哪种情绪或观念都不能代表我。我们现在的很多能力、习惯,都是儿时没有的,是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但这些习惯并非固定不变,我们昨天感兴趣的东西,今天未必还有兴趣。今天不感兴趣的,未来又可能产生兴趣。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也和我们的心态有关,和生命内在的需求有关。

我们有什么需求,就会追求什么。从这个角度来说,人生种种就是以需求为因,由此产生的追求结果。但这些因也是自己培养起来的。我们今天的很多需求,古人并没有,一样可以过日子。我们今天之所以产生那么多需求,和环境有关,更和自己有关。如果不清楚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就会在外界诱惑下不断产生需求。而当这种需求被满足之后,又会在内心产生一种依赖,形成一种力量。一旦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会失落难过。事实上,当我们没有产生相应需求前,有没有这些都不会对我们产生影响。

另一重因果,则是以身口意三业为因,由此形成善、恶、无记的不同业力。这些业力不仅会给我们自身带来快乐或痛苦的结果,表现出来,也会使别人感到快乐或痛苦。此外,善的力量会将我们导向善道,恶的力量会将我们导向恶道。所以轮回也是内心制造出来的,是内心的延续和呈现。比如饿鬼,代表永无满足的极度渴求,这种心态被强化后,生命就会呈现饿鬼的状态。阿修罗是代表嗔恨和斗争,当这种心态走到极端,生命就进入阿修罗的状态。畜生则代表愚痴,除饮食男女外没有更高追求,如果人也只是为了生存而生存,没有任何精神追求,那和动物是没有本质区别的。可见,每种生命状态都是内心的显现。

我们有什么心念,就会产生什么力量,最终造就与之相关的性格乃至人格,并影响生命未来的发展。我们现在的生命状态,是由过去的所作所为决定。而现在的积累,又会形成未来的结果。所以,佛教特别重视生命的当下,也就是把握现在。唯识宗认为,三世中只有当下是实有的,过去和未来都是假有。因为过去已然过去,未来尚未到来。但我们怎么知道有过去?正是从现有经验中认识。我们为什么知道有未来?也是从现有经验去推断。我们现在做了什么,积累什么生命经验,就会导向什么样的未来。我们有能力把握现在,也就有能力把握未来,决定未来走向。

《道次第》中,将业的特点归纳为不作不得、作已不失、增长广大三点。也就是说,不曾造作的业无法感果,已经造作的业不会失去,不仅如此,业力还会继续发展。我们懂得业果之理后,就要积极止恶行善。因为恶行会招感苦果,而善行会招感乐果。即使从自私的、自我保护的角度来说,我们也应该这样去做。只有止恶行善,生命才能进入良性循环,才能有光明前景。否则,我们自己就会成为最大的受害者,首当其冲的受害者。

附录:

共享一些佛教经典、大德开示的电子版(百度云盘):

一,佛经合集(文字,音频)
http://pan.baidu.com/s/1eQiPAYQ
二, 《阿含经》原文及讲解
http://pan.baidu.com/s/1y5rpT
三, 《大佛顶首楞严经》原文及注解
http://pan.baidu.com/s/1d56fJ
四, 《僧伽吒经》(原文、抄写板及MP3)
http://pan.baidu.com/s/1dDIchbF
五, 《大威灯光仙人问疑经》(原文及手抄版)
http://pan.baidu.com/s/1hqFUg0c
六, 佛经讲解(大德讲解)
包含:
1,《妙法莲华经》浅释-净慧法师
2,《愣严要解》-元音老人;
3,《金刚经说什么》-南怀瑾;
4,《仁王护国经讲义》-圆瑛大师;
5,《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浅释》-宣化上人.
http://pan.baidu.com/s/1i3DkriP
6,《楞严经》-圣宇法师(视频版-158集)
http://pan.baidu.com/s/1gdDpJMj
7,《楞严经》-圣宇法师(MP3版-158集)
http://pan.baidu.com/s/1eQ22vrs
七, 净空法师开示合集
http://pan.baidu.com/s/1xNh3J
八,南怀瑾全集
http://pan.baidu.com/s/1nt16Nm5
九,佛号与施食仪轨
http://pan.baidu.com/s/1gd9kNOB
十,阿含解脱道次第(空海法师)-视频版
http://pan.baidu.com/s/1i3gHhUd
十一,阿含解脱道次第(空海法师)-MP3音频版
http://pan.baidu.com/s/1ntx3ZML
十二,佛教动画-视频版
http://pan.baidu.com/s/1kTnyFJp
十三,佛教动画-MP3音频版
http://pan.baidu.com/s/1eQss9ou 
十四,八十八佛高清大图
http://pan.baidu.com/s/1pJ2PZNt
十五,般舟佛号(MP3版:1、2、3小时)
http://pan.baidu.com/s/1kThZzJT
十六,楞严经讲解—宣化上人
http://pan.baidu.com/s/1c0h8ynm

发表于 2014-3-30 12:5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有什么心念,就会产生什么力量,最终造就与之相关的性格乃至人格,并影响生命未来的发展。我们现在的生命状态,是由过去的所作所为决定。而现在的积累,又会形成未来的结果。所以,佛教特别重视生命的当下,也就是把握现在。唯识宗认为,三世中只有当下是实有的,过去和未来都是假有。因为过去已然过去,未来尚未到来。但我们怎么知道有过去?正是从现有经验中认识。我们为什么知道有未来?也是从现有经验去推断。我们现在做了什么,积累什么生命经验,就会导向什么样的未来。我们有能力把握现在,也就有能力把握未来,决定未来走向。”



点评

南无阿弥陀佛 “我们现在做了什么,积累什么生命经验,就会导向什么样的未来。我们有能力把握现在,也就有能力把握未来,决定未来走向。”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4-3 10:44
 楼主| 发表于 2014-4-3 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dangjun6900 发表于 2014-3-30 12:50
“我们有什么心念,就会产生什么力量,最终造就与之相关的性格乃至人格,并影响生命未来的发展。我们现在的 ...

南无阿弥陀佛

“我们现在做了什么,积累什么生命经验,就会导向什么样的未来。我们有能力把握现在,也就有能力把握未来,决定未来走向。”
发表于 2014-4-3 11:57 | 显示全部楼层
嗡班匝尔萨多萨玛雅、玛呢巴拉雅、班匝尔萨多迪诺巴、迪叉哲卓美巴瓦、色多喀友美巴瓦、色波喀友美巴瓦、阿呢RA多美巴瓦、萨尔瓦色德玛美抓雅匝、萨尔瓦嘎玛色匝美、则当希央格热吽、哈哈哈哈伙、巴嘎万、萨尔瓦达塔嘎达、班匝尔玛美门匝、班则尔巴瓦、玛哈萨玛雅萨多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6-16 09:3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