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115|回复: 11

请教发菩提心的问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2-21 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菩提心、亦即《起信论》三心:一者直心,正念真如法故。此念之所以为正者,不着二边,起智观照真如正理,即契菩提心体。二者深心,乐修一切诸善行故,好乐修习世出世间自利利他诸善行。三者大悲心,欲拔一切众生苦故,以平等大悲心,拔除一切众生分段变易二生死苦,此二皆发菩提心用。
请问直心和深心如何发?我等凡夫如何发菩提心?
发表于 2014-2-21 09: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演程居士 于 2014-2-21 13:01 编辑

劝发菩提心文讲义
选择字号
文珠法师著述http://www.baidu.com/link?url=SkzsUXhzXY_xt7rU6UG-M0NlZiDQ4I7E6BKtJFAjwb5-4xVkvnEghxhf0MgJf0OY
甲、讲经因缘
乙、解释名题
丙、作者简介
丁、别解文义~一、绪论—序分
丁、别解文义~二、正论—正宗分
丁、别解文义~三、结论-流通分

  甲、讲经因缘
  发起讲解此‘劝发菩提心文’的因缘,远在一九九一年一月,当时本人在主理祖庭重建落成,返美经港,应大屿山宝莲寺的邀请,主持佛学讲座时,仇净芬居士,即请本人下次来港,一定要到净基佛学会讲经。后来,钟太在长途电话中告诉我,仇居士想请我讲发菩提心文。但在藏经中,有关于发菩提心文的经论很多。例如:佛说出生菩提心经,佛说发菩提心破诸魔经,文殊师利问菩提心经,龙树菩萨造的菩提心离相论,天亲菩萨造的发菩提心经论,莲花戒菩萨造的广释菩提心论。还有圣者文殊师利发菩提心文,省庵大师的劝发菩提心文,以及西藏宗喀巴大师写的,法尊法师译的修菩提心七义。当然藏经中有关菩提心的经论,还有很多,不胜枚举。其中简洁明了,动人心弦的作品,该是省庵大师的‘劝发菩提心文’。而阐述发菩提心,修二利行,内容最丰富的,该是天亲菩萨造的‘发菩提心经论’。此经论有上下二卷,共十二品,非短时间,可以讲完。
  今年初,仇居士托朋友将省庵大师所作的‘劝发菩提心文’,及两本讲义,送到美西佛教会,始知仇居士要请我讲的,是省庵大师所写的‘劝发菩提心文’。因此,即以上述有关菩提心的经论,作为参考,写成这篇讲义,为大众讲解,并刊印流通。
  乙、解释名题
  无论任何经论,或世间书籍,皆各有其名题,今天要讲的,虽非经非论,谨是祖师的论文,当然,亦有其名题。本论文的名题,是‘劝发菩提心文’。在此六个字中,前五字是本文的别名,文之一字,属于通名。如云栖大师写的戒杀放生文,龙舒大士写的净土发愿文等。现在,先解释本文的别名。别名中劝字,是劝导,劝化,劝勉,属于教。发是启发,激发,及发起,属于机。菩提心三字,是本文的主题,亦是本文所说的中心思想。无论是教,是机,皆以菩提心为中心,为目标。但何谓菩提?何谓发菩提心?因何要发菩提心?我认为在解释本文之前,应该有详细解释的必要。
  一、何谓菩提
  梵语菩提,中国唐朝以前的旧译时代,译名‘道’。唐朝以后,新译名‘觉’。大智度论说:‘菩提,名诸佛道。’大乘义章言:‘菩提胡语,以翻名道。’安乐集亦言:‘菩提者,乃是无上佛道之名也。’但唯识述记则言:‘梵语菩提,此翻为觉。’本人认为:菩提即是觉道,亦即是诸佛所证正觉之道。在能证方面说:是觉,在所证方面说:是道。
  但此道,非普通世间之道,非二乘人所证出世间小乘之道,亦非大乘菩萨所修的菩萨道,而是诸佛所证无上菩提的佛道。此中言觉,非世间一般人的知觉,或错觉,非外道的邪觉,非二乘的偏觉,非菩萨未圆满的正觉,而是诸佛智德圆满,究竟觉悟的无上正等正觉。
  因为一般人的知觉,是妄非真;外道的觉,是邪非正;二乘的觉,是偏非中;菩萨的觉,虽正未圆;皆非究竟。唯佛与佛,以始觉智,证本觉理,智极理圆,并基于平等之理,本乎平等之心,教化众生,平等拔苦与乐,故言正等;佛自觉己圆,又能觉他,二利究竟,觉行圆满,十界众生,无过其上者,因言:无上正等正觉。此无上正等正觉之道,就是本文所讲的菩提。
  但若据众生本具的理性而说,可分为真性菩提,实智菩提,及方便菩提三种:
  一、真性菩提:即是众生本具的真如自性,在有情言,名之为佛性;在无情言,名之为法性。无论佛性或法性,俱皆真实而且常住。众生虽然迷此佛性,流转三界六道生死,变成为苦恼的众生,但此性不灭,不减;诸佛虽然悟此佛性,了生死,出三界,证菩提,成为正觉的佛陀,但此性亦不生,不增。至于法性,则亘古今而不变,历万劫而常新,如水之湿性,火的暖性,地的坚性,风的动性,以及宇宙万物的个别的特性。物之相虽生灭无常,物之性则永恒不变。此不变而能随缘,虽随缘而又不变的真性,原是生佛体同,圣凡无二,物我一如,既无去来,亦无生灭,因名之为如如理,亦即是众生的本觉理体,因此,被名真性菩提。因为此真性的法身理体,周遍法界故,是以理为道。
  二、实智菩提:实智,即是真实的智慧。此真实的智慧,是依据众生本具的理性而起的始觉智,还照众生本具的本觉理,理智一如,不假修成;而且能够如实了知本觉理体,能灭妄归真,能转识成智,因此,被名为实智菩提。即是诸佛所证的根本智,以其智光能够圆照法界而无遗,故是以智慧为道。
  三、方便菩提:方便,指权巧方便,佛以实智证理,以权智鉴机,随顺众生种种根性,而施设种种方便,应以何身得度,即现何身而为说法。权巧启发,众生内在的智慧,令众生去妄存真,共证理性菩提,因此,被名为方便菩提。即是依根本智,所起的后得智,以其妙用无边,故以对机施教为道。
  若据诸佛证德言:菩提有法身菩提,有报身菩提,及应身菩提。法身菩提,即是如来藏性。此如来藏性清净本然,周遍法界,无所不在,无处不遍,如水之在地,如电之在空,万物共品,诸佛共证。报身菩提:是十地位满的菩萨,果证真常,灵明觉照,恒于不生不灭,常乐我净的涅乐境界中,自我享乐。应身菩提:是诸佛菩萨,随顺众生的机情所示现的应身。若然众生机情成熟,佛即示现八相成道。如释尊降生于释氏王宫,去伽耶城不远之处,坐菩提树下,于金刚座上,证得无上菩提,转法錀,教化众生,利益有情,即是应身菩提。
  若据菩萨修证的过程而言:有五种菩提:
  一发心菩提:是指十信位的菩萨,能够真发菩提心,得不退转言。
  二伏心菩提:指十住、十行、十回向三贤位的菩萨,能够调伏心中烦恼,进修诸波罗蜜言。
  三明心菩提:进入初地或以上的菩萨,能观照诸法实相理,心地明了,因名明心菩提。
  四出到菩提:八地以上菩萨,修诸般若,断惑证真,心不执著,而出离三界生死,到达涅槃彼岸,名出到菩提。
  五无上菩提;等觉菩萨,断尽最后一品无明,降诸魔障,证无上道,名无上菩提。
  今本文所讲的菩提,是真性菩提,是法身菩提,亦是无上菩提。

 楼主| 发表于 2014-2-21 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师兄答复,末学愚昧,请问我等修行中如何做才是真的发菩提心了?
发表于 2014-2-21 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佛經的教導有深有淺,如果是初學者,由淺入深地來學習就會比較容易一些

關於發菩提心的問題,在《優婆塞戒經》中有很多教導,所以,師兄可以參考《優婆塞戒經》中的教導

先從懺悔,持戒,斷惡,修善來做起,親近良師益友,精進修行(放生,佈施,施食,拜懺,念佛,持咒,誦經),這樣逐漸就會有增上的因緣

若想發起菩提心,需要做的十件事~優婆塞戒經
以上希望對您有幫助

南無阿彌陀佛
发表于 2014-2-21 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二、何谓菩提心?

  大智度论说:‘菩萨初发心,缘无上道,我当作佛,名菩提心。’大日经疏言:‘菩提心,名为一向志求一切智慧。’可知菩提心,即是追求佛道之心,亦即是正觉之心。如果有人以正觉之心,勤求佛所证之道,自利兼他,终必成佛;因此,菩提心是成佛的真因,亦是广修智慧,积聚功德的原动力。十方诸佛,皆因菩提心而积集诸功德,亦因菩提心而成佛。

  华严经中弥勒菩萨曾经盛赞菩提心的功德,如华严经言:‘菩提心者,犹如种子,能生一切诸佛法故;菩提心者,犹如良田,能生长众生白净法故;菩提心者,犹如大地,能持一切诸世间故;菩提心者,犹如净水,能洗一切烦恼故,……菩提心者,犹如慈父,训导一切菩萨故;菩提心者,犹如慈母,生长一切诸菩萨故;菩提心者,犹如乳母,养育一切菩萨故;菩提心者,犹如善友,成益一切菩萨故,…菩提心者,犹如勇将幢,能伏一切诸魔军故;菩提心者,犹如利锯,能截一切无明树故;菩提心者,犹如利斧,能伐一切诸苦树故,…菩提心者,如善知识,能解一切生死缚故;菩提心者,如好珍财,能除一切贫穷事故;菩提心者,如大导师,善知菩萨出要道故;菩提心者,犹如伏藏,出功德无匮乏故;菩提心者,犹如涌泉,生智慧水无穷尽故;菩心者,如阿伽陀药,能令无病永安隐故;菩提心者,如除毒药,悉能消歇贪爱毒故,…。’最后弥勒菩萨告诉善财童子:‘善男子,菩提心者,成就如是无量功德,举要言之,应知悉与一切佛法功德等。何以故?因菩提心,出生一切诸菩萨行,三世如来,从菩提心而得生故。’

  所以,在菩萨道上,菩提心等如父母,等如导师,良友,善知识,能给予一切菩萨的训导,抚养,指示,与协助。又等如坚利的武器,能令菩萨降伏魔军,杀烦恼贼。又等如伏藏,等如涌泉,令诸菩萨,成就功德法财,出生无量智慧, 又等如良药,令诸菩萨,治疗身心重病,解除无明恶毒,最后能出生三世诸佛。可见菩提心的功德,实在不可思议,对于修学大乘佛法的人,非常重要。


发表于 2014-2-21 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何谓发菩提心

  发菩提心,即是建立趣向佛果菩提的意志,发起追求无上菩提的心愿。虽然,真性菩提,人皆本具,但凡夫迷而不觉,若然值遇佛法,或闻善知识开导,藉此增上胜缘,发明本具的真性,知道生佛平等。既痛恨自己无始时来,从迷积迷,不觉不知,枉受轮回;又怜悯众生,不识常住真心,用诸妄想,沉溺生死,受无量苦。于是发起大悲心,誓必上求佛道以自利,下化众生以利他;使自己与众生,共出苦海,同证佛道,就是发菩提心。否则,即使是自己喜欢修学佛法,但不喜欢利他,于利他心,不能发起,于大乘法,不能修持,要求佛道,亦不可得。因为,自己喜欢修学佛法,仅是自利之心,非菩提心;若但利他,不求佛道,亦仅是大悲心,非菩提心。必须自利兼他,且志在成佛。发愿我与众生,皆共成佛道,以所修的一切善根功德,回向众生及佛道,方名发菩提心。

  菩萨持地经言:‘菩萨发心,而作是言:我当求无上菩提,安立一切众生,令究竟无余涅槃,及如来智。如是发心,求菩提道。’又菩提心观释言:‘当于自心,如实观己,然后发起方便,观于众生。知诸众生,于自觉性,不如实知,起于疑妄,颠倒执著,受于种种轮回大苦,我由是故,起大悲心,令诸众生,于自心法,如实证觉,是即名为菩提心。’读此可知,发菩提心,即发起自觉觉他之心,亦是立志希望,自己与众生,同出轮回,共证佛道之心。甚至为求佛道,为饶益众生,而牺牲自己的一切安乐,勤修六度,实行四摄,才是真正的发菩提心。


发表于 2014-2-21 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因何发菩提心

  发菩提心的因缘,各人不同,或因自己,或因他人,或由顺境引诱,或因逆境激发。虽然,逆境往往令人悲伤,消极,但有时却能令人发奋向上;是以顺逆二境,皆可以成为发菩提心的增上缘。

  大方便佛报恩经言:‘一切众生发菩提心,其事非一,或因慈心,或因恚心,或因施心,或因悭心,或因喜欢,或因烦恼,或因恩爱别离,或因怨憎和合,或因亲近善知识,或因恶友,或因见佛,或因闻法,是故当知,一切众生发菩提心,各各不同。’在出生菩提心经中说:‘一切众生,若欲成就人天福报,须发菩提心。欲灭诸有苦,须发菩提心。欲供养诸佛,广修福慧,须发菩提心。欲断烦恼,得菩提,了生死,证涅槃,更须要发菩提心。’

  又佛说发菩提心破诸魔经说:‘若人想作转轮王,帝释,或梵王,增长人天胜福报,光明照世间,应当发起菩提心。有人想断除三界颠倒行,减除一切罪,不生诸苦恼,远离诸魔事,不见诸魔相,应当发起菩提心。有人欲修诸梵行,断诸烦恼,证无漏道,应当发起菩提心。有人欲证菩提,转法錀,饶益一切众生,更应当发起菩提心。’

  在天亲菩萨所造的发菩提心经论中说:有四种因缘,令人发菩提心:

  一、思惟诸佛发菩提心:意思是该:思惟十方诸佛,未成佛时,与我等无异,内心充满烦恼,困惑作业,受无量苦。但因发菩提心,勇猛精进,勤求佛道,勤修苦行,积集功德,舍身命财。求一切智,结果自拔,超出三界,度生死苦海,终成正觉,得无上菩提。彼既丈夫我亦然,不应自卑生退屈,诚应学佛,自拔自济,因此,故发菩提心,趣向佛道。

  二、观身过患发菩提心:观察自己,由五阴四大和合而成的色身,污秽不净,无常迅速,为无明烦恼所覆,造诸恶业,轮回生死,永无止息,因生厌离,发菩提心,求佛果菩提。

  三、慈愍众生发菩提心:因见众生为烦恼所缚,为生死所缠,为众苦所逼,广作恶因,不知悔改,不修善因,不集善法,报堕三涂,长期受苦,求出无由。因此,为慈悲愍念众生,欲拔其苦,而发菩提心,勤求佛道。

  四、为求最胜果发菩提心:最胜果即是佛所证的无上菩提,因见佛法身清净无染,集诸功德,具足十力,四无所畏,成就一切智,能从实施权,方便善巧,救济群迷,因此发菩提心,行菩萨,求证佛果无上菩提。

  菩萨持地经说:有四种缘,四种因,四种力,令菩萨发菩提心。四种缘是:一是萨于诸佛菩萨功德,或神通变化,亲见亲闻,而乐佛大智,发菩提心。二虽不亲见亲闻,但由闻法,欢喜信乐,乐佛大智,发菩提心。三虽不闻佛法,但见法灭,为护持正法,发菩提心。四、虽不见法灭,但见恶众生,为烦恼所逼,为救众生而发菩提心。

  四种因是:一因种性具足:即是本具佛性,因缘成熟,自发菩提心。二因诸佛菩萨善友所摄:从佛闻法,或由善知识劝导,而发菩提心。三因大悲心:悯念众生,生死苦恼,恒思救济,而发菩提心。四因不畏生死苦:菩萨为度众生,利益有情,恒住生死,于无量生死苦,心不怖畏,反而激发菩提心,愿代众生受苦,而发菩提心。

  四种力是:一自力:自己自动自觉,发菩提心。二他力:因他劝导,而发菩提心。三因力:宿习大乘善根为因,今得见佛闻,便发菩提心。四方便力:由亲近善友,闻法鼓励,而发菩提心。

  菩萨由于四缘、四因、及自力、因力而发菩提心,当然坚固不动,决定究竟。若由他力,及方便力而发心,则不坚固,动向不定,若遇四事,便会退失菩提心。四事是:一种性不具,二恶知识所摄,三于诸众生悲心微薄,四于生死苦生怖畏心。

  至于本文作者,省庵大师,则别举十种因缘,应当发菩提心。(留待下文解释) 正因为省庵大师,恳切陈词,写成此文,详述应发菩提心的原因,而劝导我等,当发菩提心。能劝是祖师,所劝是我等众生;又能发是我等众生,所发是菩提心。机教相投,能所并举,因名:‘劝发菩提心文。’


发表于 2014-2-21 13:03 | 显示全部楼层
劝发菩提心文讲义-文珠法师-佛学文集

点评

多谢师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2-21 14:55
 楼主| 发表于 2014-2-21 14:55 | 显示全部楼层
演程居士 发表于 2014-2-21 13:03
劝发菩提心文讲义-文珠法师-佛学文集

多谢师兄
发表于 2014-2-21 21:15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直心就是一生或生生世世信仰佛教路去下去,深心在走下去同时要无比对佛教信心,初发菩提心也就是发大愿行大乘菩萨行为,也可以自行在佛像面前发大愿发菩提心

点评

多谢师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2-24 10:20
 楼主| 发表于 2014-2-24 10:20 | 显示全部楼层
普渡众生1972 发表于 2014-2-21 21:15
直心就是一生或生生世世信仰佛教路去下去,深心在走下去同时要无比对佛教信心,初发菩提心也就是发大愿行大 ...

多谢师兄
发表于 2014-2-24 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15 19:3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