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205|回复: 0

[家庭教育] 教会孩子 懂得反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0-17 13: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教会孩子 懂得反哺



日前,看到一条“感恩”成为毕业典礼主题的消息让我眼前一亮。说的是南京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3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典礼与往年不同,老爸老妈们成了这一活动的主角。在掌声中,家长们走上主席台,接受孩子们的鞠躬和鲜花,显得十分激动。老师叮嘱学生:“老师带给你们知识,父母辛苦哺育了你们,你们长大了,成熟了, 而爸爸妈妈却老了, 在未来的日子里,你们要懂得感恩,  善待父母……”听着老师的话语,许多同学为之动容。





这是学校的感恩教育,也是教学生如何做人的教育。由此我想到,在家庭中,父母们几年、十几年、乃至几十年为孩子“爱的奉献”过程中,有寻求感恩、回报的意识吗?父母们伟大而无私的爱,能够得到孩子的回报吗?





现如今父母对孩子的爱超越了以往。上学去,每天接送;放学来,陪读辅导;吃饭了,好吃的东西都放在孩子的碗里;做家务,不舍得让孩子搭把手;  孩子上培训班、择校、上大学、出国,父母倾其所有……如今的孩子,在父母们无限的付出中长大;如今的孩子,又有多少能体谅父母的那一片真挚的爱子之心、对父母奉献自己的爱呢?





父母们如是说:“我很爱我的女儿,我工作那么忙,起早贪黑地为她做了许多事,可她却认为这些都是应该的,一点也不领情。一次我生病了,早上她上学时明明看见了,可放学回到家,看我还躺在床上,  就生气地把书包往床上一摔,  冷冷地说:‘还不起来做饭,懒猪!’当时,我的心都碎了。”  “孩子吃东西从来想不起还有别人。顺口的菜,永远是拉到自己面前,转眼就能一扫而光。他爸爸回家晚,我要是不事先把菜留出来,他绝想不到爸爸还没吃饭。”媒体曾刊发对陕西合阳县农村贫困大学生家庭的调查中发现,尽管家庭普遍困难,农村的父母们,对大学生儿女最大的需要却是感情回报而非金钱,许多儿女恰恰是在感情上冷落了父母。一家3个孩子全都上了大学,备受村民羡慕,但母亲却有自己的苦衷:“我的3个孩子,有的过年都回不来,家里就剩4个老人,日子寡淡没味。”





我们同情这些父母,但也无力指责孩子。因为父母的行为对爱的诠释只是大人的奉献。在孩子的心目中,父母所给予他们的一切都是天经地义的,是父母心甘情愿。而孩子并没有在父母的“厚爱”之中得到要用同样的爱来对待父母、  对待别人的教育。一些父母对孩子的爱“只顾耕耘,不问收获”,难免自食苦果。





从古至今,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人们常说父母之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是无私的,不需要回报。可是我始终认为,父母如果真的爱孩子,是要让孩子理解爱的真谛,在接受父母爱的过程中懂得如何爱父母、用真情回报父母,这是父母爱孩子的一部分,这样的结果也才能体现父母之爱的完整。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及父母之爱时曾举过一个例子:一位火车司机有3 个女儿。有一次,已经是深秋时节,父亲从自家果园里找到三个被树枝遮住的苹果,拿回家,分给了三个孩子。孩子们很高兴,每人都把礼物欣赏了好几分钟。接着她们却躲到房间里商量什么事情去了。只见她们在回来时,把苹果又分送给了父亲和母亲每人一个,而她们三个人留下了一个。这位火车司机认为这是很自然的事,他们夫妻从内心期待着孩子们的这种行为。他们认为:要赢得孩子的爱戴,不能靠给了孩子什么,而是要看孩子们能够为父母做些什么。





在这件事上,孩子们给予父母的,要比两只苹果重大许多。她们奉献的是自己的一片爱心和发自内心的温暖。这种高尚的情操是怎样在孩子的心里觉醒的呢?在这个家庭里,父母经常以细腻的方式向孩子们灌输这样的思想:“我们做父母的将要比你们这些孩子生活的时间更少了,生活留给我们的欢乐也比给你们的少得多。  所以,你们要尊重我们,不要从我们这里剥夺我们理应享受的东西。”





事实上,当孩子小的时候,家庭中父母对他的付出、父母之间的爱慕、对长辈的孝敬,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孩子自身对他人的情感。在这种氛围中长大的孩子,也愿意把最宝贵的东西奉献给父母。明智的父母,很自然地接受孩子的奉献,便强化了这样的行为。遗憾的是,  我们身边的许多父母并不懂得孩子心中还有这种爱的源泉,于有意无意间,拒绝了孩子们愿意为父母做的好事。而当这些最初的情感被磨灭了以后,再想用千言万语的道德说教去唤醒他们,就是很难、甚至是不可能的事了。





随着孩子的长大成人,终究要离开父母走上社会,独立地与各种人打交道,要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在孩子心中播撒下关爱别人的种子,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孩子爱父母,懂得回报父母之爱,进而使孩子便逐渐学会对别人抱有关心的态度,始终把别人的欢乐和疾苦、把对社会的责任放在心上。这是做人、做事的基础。





(作者为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关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23 13:0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