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981|回复: 0

[其它] 佛教群讨论(续1)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7-27 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淡然:让我们继续学习四圣谛,因为佛法就是四圣谛。以下先贴出一段南传尊者的开示,稍后再作讨论:


“有人邀请我给予有关四圣谛的开示。换言之,那即是要求给予有关整体佛法的开示,因为佛法即是四圣谛,不多也不少。


因此,且让我们从头开始;且让我们看一看佛陀对自己从一位菩萨的无明与迷惑,转变成阿罗汉、佛陀的智慧与证悟的叙述。过后,再让我们看一看佛陀第一次给予有关四圣谛的开示。


众所周知,在成佛之后,这一次佛法教化期里的佛陀,是一位名为悉达多的太子,他过着古印度王子一般漫无目标的奢侈生活。


佛陀说:‘诸比丘,在我证悟之前,当我还是一位未证悟的菩萨时,我也自己必须遭受生,追求必须遭受生之物;我也自己必须遭受老、病、死、愁与烦恼,追求必须遭受老、病、死、愁与烦恼之物。’


当时,悉达多太子正忙于佛陀所称为的非圣寻。提到自己还是一位未证悟的菩萨时,佛陀是说自己还未成为佛陀、阿罗汉之前;


由于还未证悟,菩萨的本性是无明的凡夫。故此佛说,该太子生活的目标,是妻子儿女、男女奴仆、牛羊鸡猪、象马母驴、黄金白银。


那就是:家庭、侍从、财物、金钱——这个世界;该太子的生活目标,跟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一样,是这个世界。


悉达多太子的生活目标是这世界;他的生活目标是毫无目标,因为正如佛陀解释,这世界除了老、病、死、愁与烦恼之外再也无他,这世界不能带来有益的目标。


当我们的目标,是不能带来有益的目标且毫无目标之物,我们的生活就没有有益的目标;我们的生活毫无目标。


试想像,假设我们是一位正值第六十五个生日的出名医生。我们正坐在自己的华宅之中,亮丽的宝马轿车停在停车房里;


我们可爱的孙子们正在游泳池嬉戏;厨师与侍从正在准备丰盛的家庭晚餐;妻子又在美容院里染白发、拉皱皮;猫狗正倚赖在我们的脚下;


金鱼一家则在鱼缸里凝望着我们,也在等待它们的晚餐。我们的父母不来吃晚餐,其它的亲友也不来吃晚餐,因为他们早已成为老、病、死的猎物——他们已在坟墓里。


那时,我们可以看一看自己劳力士金表上的日期,扪心自问:‘我是否曾经善用自己的生命做些有益的事?”而我们了解到的是什么?


如果我们戴上无明的粉红眼镜来看自己的生命,我们会满足且自豪地看待医院里的高科技,病人在我们走过病房时所表示的尊敬与感激;


身为医学知识的泉源所发表的重要文章、在国内外所给予的重要研讨与演讲、我们涨得满满的银行户口、我们的华宅与无价的家具;


裁缝师为自己特制的衣服、手制鞋、宝马轿车与吉普车、游泳池、海边别墅、与其它重要人物打高尔夫球、特设餐厅及我们愉快微笑的朋友、家人等。


如果我们戴上智慧的无色眼镜来看自己的生命,我们看到在四十年里,每一星期的每一天早上、中午、夜晚,都有病人不断地带着疾病涌进医院;


而医生与护士们则花了四十年的时间,日以继夜、发狂似地致力于减轻病人的痛苦。我们看到病人不断地进来,因为他们的疾病是轮回,轮回并不能以药丸或手术来治疗。


因此我们看到四十年的病人毫无目标地涌进医院,帮助我们毫无目标地发达、毫无目标地出名,然后毫无目标地离开医院(除非被装在棺材里抬出去)。


每天早上,我们阅读毫无目标的报纸,包括空洞的商业广告及娱乐报道;每天晚上,我们观看毫无目标的新闻,包括空洞的体育简报;


我们所看的一切都是同样毫无目标的前进,处处人人都是如此。最终我们的生命与金鱼的生命没有两样:它们在小鱼缸里团团转,我们则在圈子里团团转。


如果看向未来,即可看到我们不断地朝向坟墓前进,再向下一个坟墓前进,再向下一个坟墓前进,永无止境。


回顾过去,我们看到毫无目标地前进而没有起点;看向未来(只要我们的生活目标还是这世界),我们看到毫无目标地前进也没有终点。这便是生死轮回的实相。


佛陀解释:‘诸比丘,每当你们见到任何人不幸与悲惨时,你们可以下结论:在这漫长的旅途里,我们也曾经遭遇同样的事。


为什么呢?诸比丘,因为生死轮回的起点不可得知。受到无明蒙蔽、受到贪爱束缚的众生,他们生死轮转的起点无法显现。


诸比丘,长久以来你们已经遭遇痛苦、遭遇灾祸与极度痛苦,把坟场都给填满了。’然而生命并不只是悲惨,是不是?


佛陀也说:‘诸比丘,每当你们见到任何人幸运与快乐时,你们可以下结论:在这漫长的旅途里,我们也曾经遭遇同样的事。’


试想像在未来的两万世里,你都作为一位出名的医生,相同的事不断重复地发生,又有两万次在六十五岁的生日时,


我们看着自己的劳力士金表,扪心自问:‘我是否曾经善用自己的生命做些有益的事?’如果够坦白,我们就必须承认,


那两万次都只是同样冗长而无聊的事——毫无目标地从老、病、死、烦恼,至到另一个老、病、死、烦恼。


请闭上你们的眼睛,再坦诚地回顾自己的生命,从孩提时代至今,然后再看向未来,试想像做同样的事,多体验同样的喜悦与痛苦两万世,那会怎么样?


即是这种对生命实相的思惟,使得悉达多太子决定终止毫无目标的非圣寻,而开始了佛陀所说的圣寻——寻求他称为的不老、无病、不死、无忧、无烦恼、远离束缚的至上安全处——寻求涅盘。


即是这种对生命实相的思惟,使得悉达多太子决定不再耽溺于毫无目标的世界,他决定彻底脱离它。


佛陀说:‘诸比丘,在我证悟之前,当我还是一位未证悟的菩萨时,我想:在家生活拥挤、充满尘垢,出家生活则广阔。


住在家里,很难过着犹如拭擦得光亮的贝壳般、完全圆满与清净的梵行生活。不如我就剃掉须发、穿上黄色袈裟、舍弃俗家出家去。’


最终,释迦菩萨出了家,虽然其父母反对,就好像现代的父母一般。佛陀说:‘过后,当我还年轻、是个拥有青年之福的乌发青年、正值青春年华,


虽然我父母不愿意、虽然满面泪痕地哭泣,我还是剃掉须发、穿上黄色袈裟、舍弃俗家出家去。’当时,菩萨二十九岁。


菩萨出家之后,先在两位外道导师之下禅修,两次都掌握了他们的教法,也两次了解到那是毫无目标的。


他们所教的禅法,只是朝向投生到更高层次的世界,但他所要的却是证悟涅槃,亦即不再投生到任何世界。


所以他离开两位导师,自己勤修苦行,自我折磨,例如不呼吸、极度禁食、不断地经历严寒酷热,及至将近死亡。


但在六年之后,菩萨醒悟苦行也是毫无目标可言。当时,他忆起自己儿时如何证得初禅,确定那是导向证悟之道,因此舍弃了苦行。


他再次正常地进食,重获体力,其五位同伴则厌恶地离他而去,认为菩萨已经舍弃了梵行,留下菩萨孤单一人。


在五月的月圆日(卫塞日),他独自坐在菩提树下,决定不证悟不起座。他取呼吸念为禅修目标,菩萨证得初禅、第二禅、第三禅及第四禅。


初夜时,菩萨透过第四禅的力量与光明,观察无量的过去世——这是他所称的第一智。


中夜时,他培育天眼,观察众生如何依据自己的善业或恶业,在善与不善的因缘之下投生到不同的世界——这是他所称的第二智。


后夜时,如佛陀所说:‘当我专精之心如是清净、明亮、无瑕、无缺、柔软、适业、稳定、达至不动摇时,我把它导向灭尽诸漏之智。’


诸漏有三:欲漏、有漏与无明漏;它们致使我们不断地生死轮回。灭尽诸漏,即是证悟与成就阿罗汉果。


佛陀解释其灭尽诸漏为——‘我如实知:这是苦。我如实知:这是苦之因。我如实知:这是苦的灭尽。我如实知:这是导向苦灭之道。


我如实知:这些是漏。我如实知:这些是诸漏之因。我如实知:这是诸漏的灭尽。我如实知:这是导向漏灭之道。’


如是,可知苦即是诸漏。灭尽诸漏,即达到证悟涅槃、成就阿罗汉果、灭尽一切苦、终止毫无目标地不断生死轮回,因为它是生死轮回的终点。


佛陀解释:‘当我如实知见四圣谛,我心获得解脱欲漏、有漏与无明漏。心获得解脱时,即产生如是智:它已获得解脱。


我如实知:生已灭尽,梵行已立,应作已作,再无后有。’这是佛陀所说的第三智——漏尽智。


淡然:因此,佛法就是四圣谛。一切诸佛就是因为自己觉悟了四圣谛,并能向其他众生开示四圣谛,所以他们才被称之为正等正觉的佛陀。


许多学佛人,学习了很久的佛教,始终不明白释迦菩萨在成佛之时,到底觉悟了什么?其实答案很简单,就是四圣谛。


某善友:那12缘起呢,它和四圣谛是什么关系?


淡然:12缘起,就是四圣谛里的集谛。而五蕴,就是四圣谛里的苦谛。五蕴是物质现象与精神现象的集合,它代表一切生命现象。


涅槃,就是四圣谛里的灭谛,因为它是五蕴现象的彻底熄灭。八圣道,就是四圣谛里的道谛,因为它是证悟涅槃的方法。


某善友:12缘起,难道就没有苦谛在里面吗?


淡然:苦谛(五蕴),包括一切生命现象与物质现象。集谛(12缘起),是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


若断去集谛(12缘起),生命现象就会消失,苦谛也就彻底消失。所以佛教的唯一目的,只是灭苦。


佛教要达到的目标,绝对不是为了过上美好的人间生活,也不是为了投生到各种天界,因为这些终究都是苦。


原因是:一切生命终究都会衰老与死亡,然后会重新投生、又重新衰老与死亡,如此轮回不断,没完没了。


所以生命只是一个受苦的过程,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看透这一点的智者,会放弃身边的一切,去寻求灭苦的八圣道,以便证悟涅槃,令五蕴彻底熄灭。


某善友:12缘起能单独存在吗?


淡然:不能,因为它只是苦谛之因。这个世界、一切生命,皆可理解为苦谛。而产生这一切的原因,就是集谛(12缘起)。


我们有苦,有生、老、死,有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愁、悲、忧、恼,皆因为我们被迫出生了。


被迫出生的原因,就是集谛(12缘起)。当我们证悟涅槃(灭谛),我们便不再出生。于是,以上诸苦,被彻底熄灭。


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五年,讲的就是这些道理,也只讲了这些道理。因为佛法的唯一目的,只是为了彻底灭苦。


一切众生都有贪、嗔、痴三根,以八圣道将这三根挖断,众生就能彻底灭苦,就能解脱生死轮回。


一切众生,都会贪爱五欲、都会贪爱生命的存在,这个叫无明(痴)。若挖去无明与贪爱之根,众生就会彻底解脱。


所以修行佛法,是三界世间中最难的一件事情,因为它要我们彻底断尽生存的欲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9-30 19:4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