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582|回复: 4

[其他法师居士] 忏云大师说 即使再三伏天磕头 上身和头部也可以不出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7-26 05: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忏云大师说 即使再三伏天磕头 上身和头部也可以不出汗

净界法师

为什么这样调身?因为我们身体「地水火风」,你一定是要把「火」往下降,把「水」调上来,这叫「炼丹」。道家炼丹是气沉丹田,把火往下降,然后把舌头抵住上颚,把甘露水调到舌头上,这是「炼丹」。但是一般来说,「火」比较轻,「水」比较重,只要稍不注意,「火」就往上升,「水」就往下降,「火」在上面烧,锅子上没水,这锅子就烧破了,就头痛了、头晕了…等等,所以有些人不善修行就容易头痛、头晕,这是他的「火」气上升。有些更离谱的是,火气一上升就去喝冬瓜茶,喝一些降火的东西,你把火气消掉了,就变成脾胃寒冷,胃寒就没有消化力。其实我们身体的温度,地水火风的「火大」很重要,你的消化系统的关键在温度,你的肠胃没有温度,吃东西是没办法消化的。所以「火」本身不是把它消灭,是把它「还本归元」,导引到下部去。
    所以忏公师父强调拜佛「脚掌用力,上半身放松」,这是调身很重要的方法。真正的拜佛方法,一个会拜佛的人,不管天气多热,不管他拜几拜,上半身是不能流汗的,只有下半身可以流汗,这个人是拜佛的高手。
    有些人拜佛,我看他拜得满头大汗,拜得太急燥,「火」气上升,心浮气燥怎么感应道交呢?你刚开始拜佛,头部流汗,到第二个阶段,头部不流汗,上半身流汗。这是不错的,但还是要再进步。到最后,你整个上半身都不流汗,一点汗都没有。天气热的时候,你整个下半身都是湿的,这就拜对了。你这个心非常的寂静,调身、调息、调心,你都调对了。所以不管我们修什么行,一定要让心往下沉,所以止观的所缘境不能在腰部以上。
    有人弘扬净土法门,教人把佛号放在眉间,这是没有看经论的人胡说八道!如果这样子修,你一天念十几句佛号没事,如果用功的人一定头痛,「心之所在,气之所在」!你专心在头部,气就往上冲!这不能开玩笑的,有人教人把心放在头顶上,那都是误人子弟!我希望修净土的人要多多看看祖师的开示,不要自己创出个方法。
    所有修行的所缘境,一定要放在腰部以下,放在大地绝对没有过失;放在丹田还有点过失,有百分之九十的优点,有百分之十的缺点,有种种功德,也有种种过失。离开身体放在地上,是完全没有过失的!
    所以这地方我们要注意,一定要把心往下沉,让火气往下降,舌头轻轻的顶上颚,甘露水往上升。甘露水上来,火气下来,这时候你身体能够寂静,身体寂静,内心也容易寂静。
    在台北有个信徒跟我说「他念佛念得很头痛!」我说「怎么会头痛?」他说「印光大师要我们听佛号的声音,一句弥陀念诵听!」我说「你怎么听?」,「用耳朵听,就注意耳朵!」
    念诵听不是注意耳朵,我们耳朵听声音是三百六十度,你不要注意耳朵,你要注意佛号。我举个例子,虽然我们假藉耳朵,不要注意耳朵,耳朵不是我们的所缘境。我们假设钓鱼,钓鱼要钓鱼竿么,对不对!但是钓鱼的时候,你不会注意钓鱼竿,你会注意鱼吧!懂吗!钓鱼竿只是个前方便而已。你听就好,不要注意耳朵,你要取的所缘境是佛号,要你听是要你去注意那个东西,你的所缘境永远是佛号,让整个佛号的位置是在下面的!
    我们讲到静坐五点记数法,在静坐的时候要让心往下缘,下半身不能用力,因为静坐的时候全身要放松,不像拜佛、经行的时候,你可以靠脚的用力让气往下沉。
    但是静坐的时候全身都放松,怎么让心往下沉?靠「心」来控制,就是你的心要注意大地,靠「心」的力量把气血往下降,所以是「安置地轮,令心下沉」,这是第一点要注意的!
    二、「所缘行相,清楚分明」:你要知道,你所皈依的是弥陀圣号,是你所缘的行相,不管你是拜佛、经行,还是静坐,我们调身方便不能老是站着,有时候站着,有时候坐着,让身体动一动,静一静,这都是调身方便,但是你心中的所缘境,是去忆念弥陀的圣号,永远是佛号的声音,这个所缘境要清楚分明现前。
    三、「宁可少念,不可草率」:我们念佛的时候不要贪多,你一定要要求心中的佛号要清楚分明,念的清清楚楚,嘴巴诵的清清楚楚,耳朵听的清清楚楚,要明确而有力量!
    我们过去在佛学院,我们几个念佛的法师,我们的自我标准是五点记数法,从第一点到第五点,如果走到第三点打妄想,你已经不知道你念到哪一点?这一片从来,重新开始。破碎的这一片就不要了,这样给自己一个警惕心!
    念佛时没人督促你,念得好没人知道,念得坏也没人管你。我们因地的时候,养成一种含糊儱侗的等流性,你临命终的时候,很自然就含糊儱侗昏昧状态。所以你平时就要要求每一句佛号清楚分明地现前,含糊儱侗就重头开始。这样的警惕心,养成你一种对佛号的皈依,清楚分明有力量!
    诸位想想看我们临命终的时候,你跟弥陀感应道交就是那一念,并不是多啊,是当下这一念!而这一念是你平常训练而来的,你平常含糊儱侗,临终那一念也就含糊儱侗,当然抵不过烦恼跟业力!所以平常念佛就要求你自己一种严格的质量管理,念不好就重来,你就会要求自己专心。
    四、「先依记数,再求圆融」:我们一般人是容易懈怠,反正我一天「心不离佛」,其实你不是「心不离佛」,是你念佛时间很少,打妄想时间多!所以你要有自己的定课,每一天有一定的静坐,要求你念几片才结束。
    我们这方法,我是念六字的可能比较慢,念十片要二十五分钟,念二十片就要五十分钟,一天念二十片就很不错了!刚开始可以不要要求那么高,自己先念五片看看,完整的五片!中间有错乱重来!你试试看,你会发现念五片是相当不容易的,你才知道你的妄想打得多厉害!妄想等流性的势力用佛号来取代,刚开始是不容易的;但是一开始你勉强自己,因为你心念不改变,念头不改变,「打的念头死,许汝法身活」!念头在因地时候不好好调伏过去,你临命终时完蛋的!
    所以你要趁你精神体力好的时候,赶快把你强大的烦恼妄想的势力扭转过来,让你心中佛号永远是最强的势力,妄想虽然不能断,起码淡薄一点。
    刚开始先记数,然后你的佛号运转正常了,你记数也好,不记数也好,行住坐卧「五点记数法:一句弥陀念诵听,十句成片三三四」;「五点记数法」都不用了,你的佛号就任运现前。但是刚开始先有个目标会好一点!
    「执持名号,一心不乱」,「执持」就是把东西给抓住,这个地方是要抓住佛号,你的心要抓住佛号,怎么抓呢?一句佛号念、诵、听!


发表于 2013-7-26 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4-2-22 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4-2-22 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4-2-22 17:34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只要真的相信佛,并且依教奉行,力行菩萨道,佛力一切包圆,无论你的世出世间法,这是皈依这两个字在佛教的意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6-1 19:2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