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540|回复: 5

如何修禅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7-25 12: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为什么要培育禅定?因为佛陀说:“诸比丘,你们应当培育定,因为有定力的心能够如实知见诸法。”而且,《清净道论》也说智慧的近因是禅定。

再者,只有通过智慧,我们才能证悟至乐的涅盘及断除一切烦恼。在此,我应当先为你们讲解入出息念,这是佛陀所教的四十种止禅业处之一。

佛陀于《长部.大念处经》中,教导了入出息念的修行方法。他说:“诸比丘,在此教法里,有比丘前往森林,往树下,往空闲处。

结跏趺坐,正直其身,安住正念于业处。他正念而入息,正念而出息。入息长时,他觉知:我入息长;出息长时,他觉知:我出息长。

入息短时,他觉知:我入息短。出息短时,他觉知:我出息短。我觉知息之全身而入息,我觉知息之全身而出息,他如此修行。

我静止息之身行,而入息;我静止息之身行,而出息,他如此修行。”开始修行时,先以舒适的姿势坐着。

然后,尝试觉知经由鼻孔而进出身体的气息;你应能在鼻子的正下方(人中),或鼻孔出口处周围的某一点感觉到气息的进出。

不要跟随气息进入体内或出到体外,只应在气息扫过及接触上嘴唇上方或鼻孔周围的某一点觉知气息。

如果跟随气息进出,你将无法成就禅定。反之,如果只是在气息与皮肤接触最明显的一点觉知气息,你将能培育及成就禅定。

不要注意自性相、共相或禅相的颜色。自性相,是气息中四界的个别自然特征,即:硬、粗、流动、支持、推动等。

共相,是指气息无常、苦、无我的性质。只需觉知入出息的本身,入出息的本身是安般念的目标,也就是你必须专注以培育定力的目标。

如果你过去世曾经修行此禅法,累积相当的波罗蜜,当你以此方式注意入出息本身的整体概念时,你将能轻易地专注于入出息。

如果心无法轻易地专注于入出息(呼吸),《清净道论》建议用数息的方法,这能协助你培育定力。

你应在每一吸呼的末端数:入、出、一;入、出、二;入、出、三;入、出、四;入、出、五;入、出、六;入、出、七;入、出、八。

至少应数到五,但不应超过十。你应该下定决心在这段时间内,不让心漂浮到其它地方,只应平静地觉知气息。

如此数息时,你将能使心专注,平静单纯地只觉知气息。能如此专注至少半小时之后,你应继续进行到第二个阶段:

入息长时,他觉知:我入息长。出息长时,他觉知:我出息长。入息短时,他觉知:我入息短。出息短时,他觉知:我出息短。
        
在这阶段,你必须对入出息的长短培育觉知。这里的长短并非指尺寸上的长短,而是指时间的长度。

你应自己决定多久的时间称为长,多久的时间称为短。觉知每一入出息时间的长短,你会发觉有时入出息的时间长,有时入出息的时间短。

在这阶段,你所应做的只是单纯地如此保持觉知而已。如果要默念,不应默念:入、出、长;入、出、短,只应默念:入、出,并且同时觉知气息是长或短。

你应只觉知气息进出时,经过接触点的时间长短。有时在一次静坐当中,气息从头到尾都是长的,有时从头到尾都是短的;

但是,你不应故意使气息变长或变短。对于某些禅修者而言,入出息念的禅相,可能会在这个阶段出现。

然而,若能如此平静地专注约一小时,但禅相仍然未出现,那么你应继续进行到第三个阶段:我觉知息之全身而入息,我觉知之息全身而出息,他如此修行。

这里,佛陀指示你,持续地觉知整个呼吸从头到尾的气息(全息)。你应训练自己的心,持续不断地觉知每一次呼吸时从头到尾的气息。

如此修行时,禅相可能会出现。如果禅相出现,你不应立刻转移注意力至禅相,而应继续觉知气息。
        
如果平静地觉知每一次呼吸时从头到尾的气息,持续约一小时,却仍然没有禅相出现,那么你应进行到第四个阶段:

我静止息之身行而入息,我静止息之身行而出息,他如此修行。

要做到这一点,你应下定决心要使气息平静下来,然后持续不断地专注于每一次呼吸时从头到尾的气息。

你不应刻意使用其它任何方法使气息变得平静,因为这样做会使定力退失。在这阶段,你所需要做的,只是下定决心使气息平静下来;

然后,再持续不断地专注于气息。以此方法修行,你将发现气息变得更加平静,禅相也可能会出现。

在禅相即将出现之时,许多禅修者会遇到一些困难。大多数禅修者发现气息变得非常微细,而且他们的心不能清楚地觉知气息。

如果这种现象发生,你应保持觉知的心,在之前,你最后还能注意到气息的那一点,等待气息重现。

修入出息念所产生的禅相,并非人人都相同,它是因人而异的。像棉花一样纯白色的禅相大多数是取相,因为取相通常是不透明、不光亮的。

当禅相像晨星一般明亮、光耀和透明时,那就是似相。当禅相像红宝石或宝玉而不明亮时,那是取相;当它明亮和发光时,那就是似相。

达到这阶段时,很重要的是不要玩弄禅相、不要让禅相消失、也不要故意改变它的形状或外观。

若如此做,你的定力将停滞且无法继续提升,禅相也可能因此而消失。所以,当禅相首次出现时,不要把专注力从气息转移到禅相;

如果这么做,禅相将会消失。然而,如果发现禅相已经稳定,而且心自动地紧系于禅相,那时就让心专注于它。

如果强迫心离开它,你可能会失去定力。若禅相出现在你面前远处,则不要注意它,因为它可能会消失。

如果不去注意它,而只是继续专注于经过接触点的气息,禅相会自动移近,并停留在接触点上。

若禅相在接触点出现并保持稳定,而且似乎禅相就是气息,气息就是禅相,这时就可以忘记气息,而只专注于禅相。

如此,将注意力从气息转移到禅相,你将会更进步。保持注意力专注于禅相时,你会发现它变得越来越白,当它白得像棉花时,这便是取相。

你应下定决心,保持平静地专注于那白色的取相,一个小时、二小时、三小时或者更久。

如果能专注于取相持续一或二小时,你会发现它变得清澈、明亮及光耀,这就是似相。

到了这个阶段,你应下定决心及练习保持心专注于似相一小时、二小时或三小时,直到成功。

在这阶段,你将达到近行定或安止定。近行定,是在进入禅那之前非常接近禅那的定;安止定就是禅那。

这两种定都以似相为目标,二者的差别在于:近行定的诸禅支,尚未开展到完全强而有力。

由于这缘故,在近行定时‘有分心’还能够生起,而禅修者可能会落入有分心。经验到这现象的禅修者会说一切都停止了,甚至会以为这就是涅盘。

事实上,这时候的心流还未停止,只是禅修者没有足够的能力察觉它而已,因为有分心非常微细。

为了避免落入有分心,以及能够继续提升定力,你必须藉助五根:信、精进、念、定、慧来策励心,并使心专注、固定于似相。

你需要精进,以便使心一再地觉知似相;需要念,以便不忘失似相;需要慧,以便了知似相。

在此,信是指你要相信,修入出息念能够证入禅那。精进是指,能够致力于修入出息念至禅那的阶段。

念是指,不忘失入出息念的目标——呼吸。定是指,心毫无动摇地专注于入出息念的目标。慧是指,明了入出息念的目标。

达到禅那:当信、精进、念、定、慧这五根,得到充分地培育之时,定力将会超越近行定,而达到安止定。

达到禅那(安止定)时,你的心,将会持续不间断地觉知似相,这情况可能会维持数小时,甚至整天整夜或数天。

心持续地专注于似相一小时或两小时之后,你应当尝试去辨识,心脏里意门(有分心)存在的部位,也就是心所依处。

佛陀在《经藏.增支部》里说:“诸比丘!有分心是明亮清澈的。”此经的巴利注释则说,有分心就是意门。

若如此一再地修行多次,你将能够辨识到,依靠心所依处而生起的意门,以及呈现在意门的入出息念似相。

能够如此辨识之后,你应尝试逐一地辨识,寻、伺、喜、乐、一境性这五个禅支,一次辨识一个禅支。持续不断地修行,最后你能同时辨识所有五禅支。

五禅支是:一、寻:将心投入及安置于似相;二、伺:保持心持续地注意似相;三、喜:喜欢似相;

四、乐:体验似相时的乐受或快乐;五、一境性:对似相的一心专注。它们个别分开来说称为禅支,但整体合起来则称为禅那。

刚开始修行禅那时,你应练习长时间进入禅那,而不应花费太多时间辨识禅支。你也应练习初禅的五自在:

一、转向自在:能够在出定之后辨识诸禅支。二、入定自在:能够在任何想入定的时刻入定。

三、住定自在:能够随自己预定的意愿住定多久。四、出定自在:能够在所预定的时间出定。五、省察自在:能够辨识诸禅支。

熟练地掌握了初禅之后,你可以进而次第地修第二禅、第三禅、第四禅,以及这四种禅那的五自在。

在进入第四禅定时,你的呼吸将完全停止。这就完成了入出息念的第四个阶段,即佛陀在《长部.大念处经》里所说的:

“我静止息之身行,而入息,比丘如此修行。我静止息之身行,而出息,他如此修行。”

这阶段开始于禅相生起之前,进而定力随着修行四种禅那而增长,呼吸逐渐变得愈来愈平静。直到进入第四禅时,呼吸完全停止。

修入出息念达到第四禅,并修成五自在之后,当禅定产生的光晃耀、明亮、光芒四射时,可以随自己的意愿而转修观禅,也可以继续修行止禅。

如果想进而转修三十二身分,首先你应以入出息念达到第四禅。当禅定之光晃耀、明亮、光芒四射时,你应尝试辨识的三十二个部份,

在强烈的禅定之光帮助下,你可以逐一辨识身体部份,一次辨识一个,例如:头发、身毛、指甲、齿、皮、肉、腱、骨、肾等等。

你应当尝试,如同对着明镜观看与辨识自已的脸那样,去清楚地观看与辨识这三十二身分中的每一个部份,分别在各个身分存在的部位辨识。

练习到当你顺着由发辨识到尿,或逆着由尿辨识到发时,你都能以透视的智慧清楚地看见每一个部份,继续修行直到对它精通纯熟。

然后,你应尝试闭着眼睛,去辨识离你最近的人或众生。辨识那个人或众生的三十二身分,从头发开始顺着辨识到尿,然后从尿逆着辨识到头发。

能够如此辨识内外的三十二身分之后,你的禅修力将会增强。运用此法,你应从近而远,逐渐扩大辨识的范围。

不必担心你或许无法辨识到远方的众生,在第四禅强烈明亮的光芒帮助之下,你将能轻易地看见远方的众生。

不是用肉眼,而是用慧眼(禅定之光)。你应将辨识众生三十二身分的范围扩展到十方:上、下、东、西、南、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在这十方当中,无论所辨识的目标是人类、天神、饿鬼、畜生或其它众生,你都必须一次先选取一个目标,辨识其内在的三十二身分一遍;

然后,再辨识其外在的三十二身分一遍,如此不断地重复。最后,当你不再看到男人、女人、天神、饿鬼、牛羊或其它众生等种种差别,

无论何时何地,不分内在与外在,你所看到的只是三十二身分的组合。那时,你才可说是已经成就、纯熟、精通于三十二身分的修法。

在成功地修完三十二身分之后,你将能轻易地修成白遍。如果要修白遍,首先你应再度修行入出息念,达到第四禅。

当禅定所产生之光晃耀、明亮、光芒四射时,你应辨识内在的三十二身分;接着,辨识在你前方或附近一个众生的外在三十二身分;

然后,于外在这三十二身分当中,只辨识骨骼。如果想观察那骨骼为可厌,也可以那么做;如果不想观察它为可厌,也可以只观察它为骨骼。

然后,选择骨骼上最白的一处作为目标;若整个骨架都白,也可以取整个骨架的白色作为目标;或取头盖骨背面的白色作为目标,专注于那白色为:白,白。

采取外在骨骼的白色为目标,尤其是专注于头盖骨的白色之后,你应练习保持心平静地专注于那白色的目标,一次持续一或二小时。

由于第四禅定力的协助与支持,你的心将能平静地专注于白色的目标。当你能专注于白色一或二小时之后,你会发现骨骼相消失,只留下白色的圆形。

取相出现之前,骨骼的白相称为遍作相(预备相);当白色的圆形如同棉花一样白时,称为取相;当它变得明亮清澈,犹如晨星时,称为似相。

当它白得发亮,尤其是变得清净透明时,此时是白遍的稳定似相。继续专注于似相,直到进入白遍的初禅。

发表于 2013-7-25 12:59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3-7-25 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3-7-25 21: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弥陀佛!感恩师兄法布施。
发表于 2013-8-3 16:01 | 显示全部楼层
《楞伽经》乃禅宗第一经。
发表于 2013-8-3 23: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弥陀佛!

感谢师兄布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24 08:3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