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wlxg20130220

[其它] 佛说不饮酒诸经集录南无阿弥陀佛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4-12-24 21:18 | 显示全部楼层
受端严之质。任持国境拥护邦家。兴建法城。弘益慧日也。  
会名部第二  
  云何名阿修罗道者。依立世阿毗昙论释云。阿修罗者。以不能忍善不能下意。谛听种种教化。其心不动。以憍慢故非善健儿。又非天故名阿修罗。余经亦云阿须伦。今依新婆沙论云。梵本正音名素洛。素洛是天。彼非天故。名阿素洛。复素洛名端正。彼非端正名阿素洛。又长阿含经云。修罗生女端正生男多丑。故云不端正。或名不饮酒。此有二释。一由过去持不饮酒戒。宿习余力云不饮酒。二由本因好酒四天下采华布海酿酒不成变为碱水。既不得酒乘便令断。故云不饮酒神。婆沙论云。或说天趣。由谄曲覆故。无决定者。或说鬼趣。由有舍脂故。得与诸天交通。故伽陀经云。有鬼有畜有天。正法念经亦云。有鬼有畜。或云劣天。劣天者。是毗摩质多。毗摩质多者。此云响高。亦云穴居。谓大海水底。出大音声。自唱云。我是毗摩质多。故云响高。居在海穴。故云穴居。  
住处部第三  
  依正法念经云。修罗居在五处住。一在地上众相山中。其力最劣。二在须弥山北。入海二万一千由旬有修罗。名曰罗...(第1532-01部~法苑珠林一百卷(第一卷~第二十卷)-001)


...茂光鲜遍满于地。正取鬼宿星合之时。为彼诸天说于法要悉令欢喜。时净居天告彼一切诸天大众言。汝等今见护明菩萨欲下生时莫生忧恼。何以故。彼下生时。必定当得成阿耨菩提。成已还来至此天宫。为汝说法犹如往昔毗婆尸佛乃至迦叶佛等。皆从此去还来到此。为汝说法如前无异。  
  尔时菩萨于夜下生。当欲降神入胎时。彼摩耶当其夜。白净饭王言。大王当知。我从今夜欲受八禁清净斋戒。所谓不杀生。不偷盗。不淫劮。不妄语。不饮酒。不两舌。不恶口。不无义语。又愿不贪欲。不嗔恚。不愚痴。不生邪见。我当正见。诸众生等禁戒斋法。我当受持。我今系念恒常勤行。于诸众生当起慈心。时净饭王即报夫人言。心所爱乐随意而行。我今亦舍国王之位随汝所行。而有偈言。  
  王见菩萨母  从坐恭敬起
  如母如姊姝  心不行欲想  
  菩萨正念从兜率下。托净饭王第一大妃摩耶夫人右胁住已。是时大妃于睡眠中。梦见有一六牙白象。其头朱色。七肢...(第1532-01部~法苑珠林一百卷(第一卷~第二十卷)-001)


...毗多荼书(隋言起尸)陀毗荼国书(隋云南天竺)脂罗低书(隋言形人)度其差那婆多书(隋言右旋)优波伽书(隋言严炽)僧佉书(隋言等计)阿婆勿陀书(隋言覆)阿[少/兔]卢摩书(隋言顺)毗耶寐奢罗书(隋言杂)阿陀罗多书(鸟场边山)西瞿耶尼书(失译)珂沙书(疏勒)脂那国书(失译)摩那书(科斗)末茶叉罗书(中字)毗多悉底书(尺)富数波书(华)提婆书(天)那伽书(龙)夜叉书(失译)乾闼婆书(天音声)阿修罗书(不饮酒)迦娄罗书(金翅鸟)紧那罗书(非人)摩睺罗伽书(大蛇)弥伽遮迦书(诸兽音)迦迦娄多书(鸟音)浮摩提婆书(地居天)安多梨叉提婆书(虚空天)郁多罗拘卢书(须弥北)逋娄婆毗提呵书(须弥东)乌差婆书(举)腻差波书(掷)娑伽罗书(失译)跋阇罗书(金刚)梨伽波罗低犁伽书(往复)毗弃多书(食残)阿[少/兔]浮多书(未曾有)奢娑多罗跋多书(如伏转)伽那那跋多书(等转)优差波跋多书(举转)尼差波跋多书(掷转)波陀...(第1532-01部~法苑珠林一百卷(第一卷~第二十卷)-001)


...生为于重担所伤害故。舍利子。复以何缘名之为妇。所言妇者。是诸众生所输委处。是贪爱奴所流没处。是顺妇者所输税处。是妇媚者所迷惑处。是妇胜者所归投处。是屈妇者所凭仗处。妇自在者所放逸处。为妇奴者所疲苦处。随妇转者所欣仰处。舍利子。以如是等诸因缘故。名是诸处以之为妇。  
  又杂阿含经云。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三种子。何等为三。有随生子。有胜生子。有下生子。何等为随生子。谓子父母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子亦随学不杀等。是名随生子。何等为胜生子。若父母不受不杀等。子能受不杀等。是名胜生子。何下生子。若子父母不受不杀等。子亦不能受不杀等。是名下生子。又五无返复经云。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与千二百五十比丘俱。时有一梵志。从罗阅只国来欲得学问。便到舍卫国见父子二人耕田。毒蛇螫杀其子。其父犹耕如故不看。其子亦不啼哭。梵志问曰。此是谁儿。耕者答言。是我之子。曰是卿之子何不啼哭。耕者答曰。人生有死。夫盛...(第1532-03部~法苑珠林一百卷(第四十一卷~第六十卷)-001)


...备焉。然陀罗尼者。西梵天音。东华人译则云持也。诵持善不失。持恶不生。据斯以言。弥纶一化依法施行功用立验。或碎石拔木。或移痛灭痾。随声发而苦除。逐音扬而事举。或召集神鬼。或驾御虬龙。兴云布而膏雨垂。呼策志而祯瑞集。感应不穷。其来久矣。  
忏悔部第二  
  述曰。夫咒是三世诸佛所说。若能至心受持。无不灵验。比见道俗。虽有诵持无多功效。自无志诚谤言无征。或有文字讹[兟/曰]。或有音韵不典。或饮啖酒肉。或杂食荤辛。或室宇污秽。或浪谈俗语。或衣服不净。或处所不严。致令鬼神得便。翻受其殃。若欲忏悔先立道场。悬缯幡盖烧众名香。四门护净禁止杂人。随其出入每须澡浴。多觅和香口内常含。至诚殷重自责己躬。愧谢十方一切贤圣。然后普为四生六趣。心心相续刹那匪懈。如是恳已定验不疑。故菩萨善戒经云。菩萨为破众生种种恶故受持神咒。故有五法不得为。一不食肉。二不饮酒。三不食五辛。四不淫。五不净之家不在中食。菩萨具足如是五法。能大利益无量众生。诸恶鬼神诸恶毒病无不能治。  
千转陀罗尼神咒
释迦牟尼佛说  
  此咒出于西梵由来盛传。至隋大业初。东都雒阳翻经馆笈多三藏。译出此咒以惠遣学士。释彦琮法师即传译之领袖也。初获此本通布华夷。时有长安延兴寺玄琬律师弘法寺静琳法师等。并是道光日下德振通贤。创获流布洗荡瑕累。即于别院仍建道场。每至肇春为受戒沙弥及余道俗...(第1532-03部~法苑珠林一百卷(第四十一卷~第六十卷)-002)


...为人所憎。形体丑恶身意不安。常怀恐怖复何因缘所生之处。常与佛会闻法奉众。初不差违。遭遇知识逮得好心。若作沙门当得所愿。
 楼主| 发表于 2024-12-24 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所问如是。唯愿世尊。分别解说。令使众会得闻正教。愿使一切得济彼安。佛告长者子。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解说妙要。有五事行得生天上。何谓为五。一慈心不杀。恤养物命令众得安。二贤良不盗他物。布施无贪济诸穷乏。三贞洁不犯外色男女。护戒奉斋精进。四诚信不欺于人护口。四过无得贪欺。五不饮酒不经过口。行此五事乃得生天。  
  佛告辩意。复有五事得生人中。何谓为五。一布施恩润贫穷。二持戒不犯十恶。三忍辱不乱众患。四精进劝化无有懈怠。五一心奉孝尽忠。是为五事得生人中大富长寿端正威德得为人主一切敬侍。  
  佛告辩意。复有五事死入地狱亿劫乃出。何谓为五。一不信有佛法众。而行诽谤轻毁圣道。二破坏佛寺尊庙。三四辈转相诽谤不计殃罪。无敬顺意。四反逆无有上下君臣父子不相顺从。五当来有欲为...(第1532-04部~法苑珠林一百卷(第六十一卷~第八十卷)-001)


...灭门。死入地狱。狱中鬼神拔出其舌。以牛犁之。烊铜灌口。求死不得。罪毕乃出当为畜生。常食草棘。若后为人。言不见信。口中常臭。多被诽谤骂詈之声。卧辄恶梦。有口不得食佛经之至味。吾见是故。不敢恶口。是吾四师。佛于是说偈言。  
  欺者有四过  谗佞伤贤良
  受身痴聋[(鼓-支+(山/ㄆ))/耳]  謇吃口臭腥
  颠狂不能信  死堕拔舌耕
  吾修四净口  自致八音声  
  五谓嗜酒。酒为毒气。主成诸恶王道毁仁泽灭。臣慢上忠敬朽。父礼亡母失慈。子匈虐孝道败。夫失信妇奢淫。九族诤财产耗。亡国危身。无不由之。酒之乱道三十有六。吾见是故。绝酒不饮。是吾五师。佛于是说偈言。  
  醉者为不孝  怨祸从内生
  迷惑清高士  乱德败淑贞
  故吾不饮酒  慈心济群氓
  净慧度八难  自致觉道成  
  六谓年老。夫老之为苦。头白齿落。目视盲冥。耳听不聪。盛去衰至。皮缓面皱。百节酸疼。行步苦极。坐起呻吟。忧悲心恼识神转灭。便旋即忘。命日促尽。言之流洟。吾见无常灾变如此故行求道。不欲更之。是吾六师。佛于是说偈言。  
  吾念世无常  人生要当老
  盛去日衰羸  形枯而白首
  忧劳百病生  坐起苦痛恼
  吾用畏是故  弃国...(第1532-04部~法苑珠林一百卷(第六十一卷~第八十卷)-001)


...。由于往昔施胜福田故获斯报。然其施时不能至心。故今虽富意长下劣。所著衣裳垢弊不净。食则糠菜。以充其饥。渴唯饮水。行乘朽车勤营家业。犹如奴仆。常为世人之所蚩笑。后于一时城中人民大作节会。庄严舍宅悬缯幡盖。香水洒地散众名华。种种严丽伎乐歌舞。欢娱受乐。犹若诸天。卢至见已便生念言。彼既欢会我亦当尔。即疾归家自开库藏。取得五钱。得已思念。若在家食母妻眷属不可周遍。若至他舍恐主所夺。于是即用两钱买麨。两钱酤酒。一钱买葱。从内家中取盐一把。衣衿裹之。赍出城外。趣一树下。既至树下见多乌鸟。恐来搏撮。即诣冢间。复见诸狗。寻更逃避。至空静处。酒中着盐和糗饮之。时复啮葱。先不饮酒。即时大醉。醉已起舞扬声而歌。其歌辞曰。  
  我今节庆会  纵酒大欢乐
  逾过毗沙门  亦胜天帝释  
  时值帝释与诸天众欲至佛所。遇见卢至醉舞而歌言胜帝释。帝释默念。此悭贪人屏处饮酒骂辱于我。我当恼之。即变己身作卢至形。往到其家。聚集母妻奴婢眷属。于母前坐而白母言。我于前后有大悭鬼。随逐于我使我悭惜。不着不啖不与眷属。皆由悭鬼。今日出行值一道人。与我好祝得除悭鬼。然此悭鬼与我相似。彼若来者当好打棒。其必诈称我是卢至。一切家人莫信其语。急当闭门。悭鬼傥来。待我所作然后开门。即作好食合家充饱。复开库藏出诸财宝衣服璎珞。赐与母妻居家眷属。及施余人。讫已作乐歌舞欢乐。不可具说。人闻卢至...(第1532-04部~法苑珠林一百卷(第六十一卷~第八十卷)-002)


...
  是时长者语目连言。比丘何所教敕。目连报言。我欲与汝说法。善思念之。时长者复作是念。此诸沙门长夜着于饮食。今欲论者正当论食。若从我索。我当言无。然我少听此人所说。尔时目连知长者心中所念。便说此偈。  
  如来说二施  法施及财施
  念当说法施  专心一意听  
  是时长者闻当说法施。便怀欢喜。语目连言。愿时演说。闻当知之。目连报长者言。如来说五事大施。即是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尽形寿而修行之。长者闻已极怀欢喜。今所说者乃不用宝物。如我今日不敢杀生。此可奉行。又我家中饶财多宝。终不偷盗。此亦我之所行。又我家中有上妙之女终不邪淫。是我之所行。又我不好妄语之人。何况自当妄语。此亦是我之所行。如我今日意不念酒。何况自尝。此亦是我之所行。是时长者语目连言。此五施者我能奉行。我今可饭此目连。长者仰头语目连言。可屈神下顾就此而坐。是时目连寻声下坐。长者躬自与目连食讫行水。长者念言。可持一端氎奉上目连。是时入藏内而选取不好者便得好者。舍之更取。故尔还好。是时目连知长者心。便说此偈。  
  施与心斗诤  此福贤所弃
  施时非斗时  可时随心施  
  尔时长者知便作是念。今目连知我心中所念。便持白氎...(第1532-04部~法苑珠林一百卷(第六十一卷~第八十卷)-002)


...言。汝优婆塞听是。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知人见人。为优婆塞说五戒如是。汝尽受持。何等为五。一尽形寿不杀生。是优婆塞戒。是中尽形寿不应故杀生。是事若能当言诺(虽论言诺。改诺云能无咎)  
  二尽形寿不偷盗。是优婆塞戒。是中尽形寿不应偷盗。是事若能当言能。三尽形寿不邪淫。是优婆塞戒。是中尽形寿不应邪淫。是事若能当言能。四尽形寿不妄语。是优婆塞戒。是中尽形寿不应妄语。是事若能当言能。五尽形寿不饮酒。是优婆塞戒。是中尽形寿不应饮酒。是事若能当言能。既说相已。又应语言。是优婆塞五戒尽受持。当供养三宝勤修福德。远求佛道近证人天。岁三长月六斋若能持者。并须为之。若受一戒者。文中应除五之一字。
 楼主| 发表于 2024-12-24 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直云我为不杀戒优婆塞。余文如前三归依。第三遍已即发五戒。后时三结。直付嘱之。  
  故萨婆多论。问曰。若不受三归得五戒不。答不得。要先受三归。后方得戒(下受八戒亦同此法)  
戒相部第四  
  若萨婆多论。问曰。五戒中几是实戒。答曰。...(第1532-05部~法苑珠林一百卷(第八十一卷~第一百卷)-001)


...传骂皆德罪故。  
  又萨婆多论云。妄语两舌恶口相历各作四句。一是妄语非两舌恶口。传他此语向彼说。以不实故是妄语。不以分离心故非两舌。软语说故非恶口。余句类。互可知。  
  又成实论云。余三业。或合或离。绮语一种必不相离。  
  又善生经云。若当妄语。亦摄绮语两舌恶口义。  
  又萨婆多论云。不妄语者。若说法义。论传一切是非。莫自称为是。常令推寄有本则无过也。不尔斧在口中。若受不饮酒者。如四分律云。若饮酒者。乃至不得以草滴酒口中。  
  又智度论云。饮酒有三十五过失。何等三十五。答曰。一现世财物虚竭。何以故。饮酒醉乱心无节限。用费无度故。二众病之门。三斗诤之本。四裸露无耻。五丑名恶露人所不敬。六无复智慧。七应所得物而不得已。所得物而散失。八伏匿之事尽向人说。九种种事业废不成办。十醉为愁本何以故。醉中多失醒则惭愧忧愁。十一身力转少。十二身色坏。十三不知敬父。十四不知敬母。十五不敬沙门。十六不敬婆罗门。十七不敬叔伯及尊长。何以故。醉闷愦恼无所别故。十八不尊敬佛。十九不敬法。二十不敬僧。二十一近朋党恶人。二十二疏...(第1532-05部~法苑珠林一百卷(第八十一卷~第一百卷)-001)


...多失醒则惭愧忧愁。十一身力转少。十二身色坏。十三不知敬父。十四不知敬母。十五不敬沙门。十六不敬婆罗门。十七不敬叔伯及尊长。何以故。醉闷愦恼无所别故。十八不尊敬佛。十九不敬法。二十不敬僧。二十一近朋党恶人。二十二疏远贤善。二十三作破戒人。二十四无惭愧。二十五不守六情。二十六纵色放逸。二十七人所憎恶不喜见之。二十八贵重亲属及诸知识所共摈弃。二十九行不善法。三十弃舍善法。三十一明人智士所不信用。何以故。酒放逸故。三十二远离涅槃。三十三种狂痴因缘。三十四身坏命终堕恶道泥犁中。三十五若得为人所生之处常当狂騃。如是种种过失。是故不饮酒。  
  又萨婆多论云。五戒优婆塞听贩卖。但不得作五业。一不得贩卖畜生。自有者听直卖。不得与屠儿家。二不得贩卖弓刀箭槊。自有者听直卖。不得与屠儿杀害家。三不得酤酒为业。自有者听直酤。四不得压油为业。外国麻中有虫故犯。准此无虫应不犯。五不得作五大色染。多杀虫故。如秦地染青亦多杀虫入五大色数。  
  又善生经云。受戒者。五处不应行。谓屠儿淫女酒肆国王旃陀罗舍等。有五种业不应作。谓卖毒药酿皮樗蒱围棋六博歌舞唱伎等。并不得为。亦不得亲近如是人等。  
  又宝云经云。持戒之人不听向破戒家乞食。  
  又阿含经云。远恶近善有四法。当急走避之百由旬。一由旬四十...(第1532-05部~法苑珠林一百卷(第八十一卷~第一百卷)-001)


...五若得为人所生之处常当狂騃。如是种种过失。是故不饮酒。  
  又萨婆多论云。五戒优婆塞听贩卖。但不得作五业。一不得贩卖畜生。自有者听直卖。不得与屠儿家。二不得贩卖弓刀箭槊。自有者听直卖。不得与屠儿杀害家。三不得酤酒为业。自有者听直酤。四不得压油为业。外国麻中有虫故犯。准此无虫应不犯。五不得作五大色染。多杀虫故。如秦地染青亦多杀虫入五大色数。  
  又善生经云。受戒者。五处不应行。谓屠儿淫女酒肆国王旃陀罗舍等。有五种业不应作。谓卖毒药酿皮樗蒱围棋六博歌舞唱伎等。并不得为。亦不得亲近如是人等。  
  又宝云经云。持戒之人不听向破戒家乞食。  
  又阿含经云。远恶近善有四法。当急走避之百由旬。一由旬四十里。百由旬四千里。四法者。一恶友。二恶众。三或多语笑。四或嗔或斗。  
  又优婆塞五戒相经云。佛告诸比丘。犯杀有三种夺人命。一自作。二教人。三遣使。自作者。自身作夺他命。教人者...(第1532-05部~法苑珠林一百卷(第八十一卷~第一百卷)-001)


...故成实论。问云。有人言。五戒具受。此事云何。答曰。随受多少皆得戒律仪。但取要为五。故优婆塞戒经云。或有一分。或有少分。或有无分。或有多分。或有满分。若受三归已不受五戒名优婆塞。若受三归受持一戒。是名一分。受三归已受持二戒。是名少分。若受三归已。受持一戒。若破一戒。是名无分。若受三归受持四戒。是名多分。若受三归受持五戒。是名满分。汝今欲受何分。尔时智者当随意授。又智度论云。戒有五种。始从不杀乃至不饮酒若受一戒。是一分行。若受二戒三戒。是名少分行。若受四戒。是名多分行。若受五戒。是名满分行。断淫者。受五戒已。于戒师前。更作誓言。我今于自(妇夫)不复行淫。是名五戒。增一阿含经亦云。一分二分得受。问曰。既得渐受。可从五师各得受一不。答曰。如付法藏经云。尊者薄拘罗受一不杀生戒。得五不死报。问曰。得重受不者。既受五戒。后时更得重受不。答曰。依成实论。得重发戒。故四分律。末利夫人第二第三重向佛受亦得。 ...(第1532-05部~法苑珠林一百卷(第八十一卷~第一百卷)-001)


...法。归依僧。为净行优婆塞(女云夷三说)我某甲归依佛竟。归依法竟。归依僧竟。一日一夜为净行优婆塞竟(三说)  
  既受得戒已。次当为说戒相。  
  如诸佛尽寿不杀生。我某甲一日一夜不杀生亦如是。  
  如诸佛尽寿不偷盗。我某甲一日一夜不偷盗亦如是。  
  如诸佛尽寿不淫泆。我某甲一日一夜不淫泆亦如是。  
  如诸佛尽寿不妄语。我某甲一日一夜不妄语亦如是。  
  如诸佛尽寿不饮酒。我某甲一日一夜不饮酒亦如是。  
  如诸佛尽寿不坐高大床上。我某甲一日一夜不坐高大床上亦如是。  
  如诸佛尽寿不着香华璎珞不香油涂身不着香熏衣。我某甲一日一夜不着香华璎珞不香油涂身不着香熏衣亦如是。
 楼主| 发表于 2024-12-24 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诸佛尽寿不自歌舞作乐亦不往观听。我某甲一日一夜不自歌舞作乐亦不往观听亦如是。  
  如诸佛尽寿不过中食。我某甲一日一夜不过中食亦如是。我某甲受行八戒随学诸佛名为布萨。愿持是福不堕三恶八难。亦不求...(第1532-05部~法苑珠林一百卷(第八十一卷~第一百卷)-001)


...持八戒。何谓八耶。  
  第一戒者。尽一日一夜持心无杀意。慈念众生不得残害蠕动之类。如清净戒。以一心习。  
  第二戒者。尽一日一夜持心无贪意。思念布施却悭贪意。如清净戒以一心习。  
  第三戒者。一日一夜持心无淫意。不念房室。修治梵行不为邪欲。如清净戒以一心习。  
  第四戒者。一日一夜持心无妄语思念至诚。言不为诈心口相应。如清净戒以一心习。  
  第五戒者。一日一夜持心不饮酒。不醉迷乱去放逸意。如清净戒以一心习。  
  第六戒者。一日一夜持心无求安。不着华香不傅脂粉不为歌舞倡乐。如清净戒以一心习。  
  第七戒者。一日一夜持心无求安。不卧好床卑床草席捐除睡卧思念经道。如清净戒以一心习。  
  第八戒者。一日一夜持心奉法时过中不食。如清净戒以一心习。  
法苑珠林卷第八十九
受戒篇第八十七  
十善部第六(此别五部)  
  述意部 忏悔部 受法...(第1532-05部~法苑珠林一百卷(第八十一卷~第一百卷)-001)


...忿得全身命免其大罪。以轻脱重不受累殃。然非无饮酒之咎来报之罪。不得见有前开遂即雷同总犯。各须量其教意。复省己身行德优劣。得预圣人。斯匿末利开禁以既不同。此即须依经纤毫勿犯。最为殊胜。故四分律云。是我弟子者。乃至不以草头滴酒入口。何况多饮。是故咽咽结提。  
  又成论。问云。饮酒是实罪耶。答曰非也。所以者何。饮酒不为恼众生故。而是罪因。若人饮酒则开不善门。以能障定及诸善法。如殖众果必有墙障故。知酒过如果无园。  
  又优婆塞经云。若复有人乐饮酒者。是人现世喜失财物。身心多病常乐斗争。恶名远闻丧失智慧。心无惭愧得恶色力。常为一切之所呵责。人不乐见。不能修善。是名饮酒现世恶报。舍此身已处在地狱。受饥渴等无量苦恼。是名后世恶业之果。若得人身心常狂乱。不能系念思惟善法。是一恶因缘力故。令一切外物资生悉皆具烂。  
  又长阿含经云。其饮酒者有六种失。一者失财。二者生病。三者斗争。四者恶名流布。五者恚怒暴生。六者智慧日损。又智度论饮酒有三十五失。如前受戒篇说。  
  又沙弥尼戒经云。不得饮酒。不得嗜酒不得尝酒。酒有三十六失。失道。破家。危身。丧命。皆由之。牵东引西。持南着北。不能讽经不敬三尊。轻易师友不孝父母。心闭意塞世世愚痴。不值大道。其心无识。故不饮酒。欲离五阴五欲五盖得五神通得度五道。故不饮酒。  
  又萨遮尼干子经偈...(第1532-05部~法苑珠林一百卷(第八十一卷~第一百卷)-001)


...复有人乐饮酒者。是人现世喜失财物。身心多病常乐斗争。恶名远闻丧失智慧。心无惭愧得恶色力。常为一切之所呵责。人不乐见。不能修善。是名饮酒现世恶报。舍此身已处在地狱。受饥渴等无量苦恼。是名后世恶业之果。若得人身心常狂乱。不能系念思惟善法。是一恶因缘力故。令一切外物资生悉皆具烂。  
  又长阿含经云。其饮酒者有六种失。一者失财。二者生病。三者斗争。四者恶名流布。五者恚怒暴生。六者智慧日损。又智度论饮酒有三十五失。如前受戒篇说。  
  又沙弥尼戒经云。不得饮酒。不得嗜酒不得尝酒。酒有三十六失。失道。破家。危身。丧命。皆由之。牵东引西。持南着北。不能讽经不敬三尊。轻易师友不孝父母。心闭意塞世世愚痴。不值大道。其心无识。故不饮酒。欲离五阴五欲五盖得五神通得度五道。故不饮酒。  
  又萨遮尼干子经偈云。  
  饮酒多放逸  现世常愚痴
  忘失一切事  常被智者呵
  来世常闇钝  多失诸功德
  是故黠慧人  离诸饮酒失  
  又十住婆沙论。问曰。若有人舍施酒。未知得罪以不。答曰。施者得福。受者不得饮。故论云。是菩萨或时乐舍一切。须食与食。须饮与饮。若以酒施。应生是念。今是行檀时。随所须与。后当方便教使离酒。得念智慧令不放逸。何以故。檀波罗蜜法悉满人愿。在家菩萨以酒施者。是则无罪。  
 ...(第1532-05部~法苑珠林一百卷(第八十一卷~第一百卷)-001)


...弥尼戒经云。不得饮酒。不得嗜酒不得尝酒。酒有三十六失。失道。破家。危身。丧命。皆由之。牵东引西。持南着北。不能讽经不敬三尊。轻易师友不孝父母。心闭意塞世世愚痴。不值大道。其心无识。故不饮酒。欲离五阴五欲五盖得五神通得度五道。故不饮酒。  
  又萨遮尼干子经偈云。  
  饮酒多放逸  现世常愚痴
  忘失一切事  常被智者呵
  来世常闇钝  多失诸功德
  是故黠慧人  离诸饮酒失  
  又十住婆沙论。问曰。若有人舍施酒。未知得罪以不。答曰。施者得福。受者不得饮。故论云。是菩萨或时乐舍一切。须食与食。须饮与饮。若以酒施。应生是念。今是行檀时。随所须与。后当方便教使离酒。得念智慧令不放逸。何以故。檀波罗蜜法悉满人愿。在家菩萨以酒施者。是则无罪。  
  又梵网经云。若自身手过酒器与人饮酒者。五百世中无手。何况自饮。不得教一切人饮及一切众生饮酒。况自饮酒。又优婆塞五戒相经云。佛在支提国跋陀罗婆提邑。是处有恶龙名庵罗婆提陀。匈暴害人。无人得到其处。象马无能近者。乃至诸鸟不得过上。秋谷熟时并皆破灭。时有长老莎伽陀罗汉比丘。游行支提国。渐到跋陀罗波提邑。过是夜已晨朝着衣持钵入村乞食。时闻此邑有恶龙匈暴害人鸟兽。及破灭秋谷。闻已乞食到庵婆罗提龙住处众鸟树下。敷座具大坐。龙闻衣气即发嗔恚。从身出烟。长老莎伽陀即入三昧。以神通力身亦出烟。龙倍嗔恚。身上出火。莎...(第1532-05部~法苑珠林一百卷(第八十一卷~第一百卷)-001)


...到是处。见是比丘。知而故问。阿难。此是何人。答言。世尊。此是长老莎伽陀。
 楼主| 发表于 2024-12-24 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即语阿难。是处为我敷座办水集僧。阿难受教敷座办水集僧已。白佛言。已集。佛自知时。佛即洗足坐已问诸比丘。汝等曾见闻。有龙名庵婆罗提陀。匈暴恶害。先无有人到其住处。乃至鸟兽无能到上。秋谷熟时破灭诸谷。莎伽陀能折伏令善。鸟兽得到泉上。是中有见闻者言闻。佛语诸比丘。于汝意云何。此善男子莎伽陀。今能折伏虾蟆不。答言。不能。佛言。圣人饮酒尚如是失。何况凡夫。如是过罪皆由饮酒。今从自后。若言我是佛弟子者。不得饮酒。乃至小草头一滴亦不得饮。佛种种呵责饮酒过失已。依律因此比丘便制不饮酒戒。  
  问曰。未审天上有酒味不。答曰。无实麴米所造之酒。但有业化所作酒也。故正法念经云。彼夜摩天男共天女众。入池游戏。同饮天酒。离于醉过。现乐功德。味触色香皆悉具足。其中诸天有以珠器而饮酒者。受用苏陀之食。色触香味皆悉具足。彼如是念。此水为酒令我得饮。即于念时皆是天酒。离于醉过。天既饮之增长胜乐。善业力故心生欢喜。然彼诸天自业力故。如是受乐。有鸟名为常乐。见彼诸天在欢喜河而饮酒故。为说偈言。  
  没入放逸海  贪着诸境界
  此酒能迷心  何用复饮酒
  为境界火烧  不知作不作
  园林生贪心  何用复饮酒  
  彼常乐鸟。见乐饮酒天在河饮酒。为调伏故如是说偈。  
  又正法念经。阎罗王责疏罪人说偈云。  ...(第1532-05部~法苑珠林一百卷(第八十一卷~第一百卷)-001)


...。如是过罪皆由饮酒。今从自后。若言我是佛弟子者。不得饮酒。乃至小草头一滴亦不得饮。佛种种呵责饮酒过失已。依律因此比丘便制不饮酒戒。  
  问曰。未审天上有酒味不。答曰。无实麴米所造之酒。但有业化所作酒也。故正法念经云。彼夜摩天男共天女众。入池游戏。同饮天酒。离于醉过。现乐功德。味触色香皆悉具足。其中诸天有以珠器而饮酒者。受用苏陀之食。色触香味皆悉具足。彼如是念。此水为酒令我得饮。即于念时皆是天酒。离于醉过。天既饮之增长胜乐。善业力故心生欢喜。然彼诸天自业力故。如是受乐。有鸟名为常乐。见彼诸天在欢喜河而饮酒故。为说偈言。  
  没入放逸海  贪着诸境界
  此酒能迷心  何用复饮酒
  为境界火烧  不知作不作
  园林生贪心  何用复饮酒  
  彼常乐鸟。见乐饮酒天在河饮酒。为调伏故如是说偈。  
  又正法念经。阎罗王责疏罪人说偈云。  
  酒能乱人心  令人如羊等
  不知作不作  如是应舍酒
  若酒醉之人  如死人无异
  若欲常不死  彼人应舍酒
  酒是诸过处  每常不饶益
  一切恶道阶  黑暗所在处
  饮酒到地狱  亦到饿鬼处
  行于畜生业  是酒过所诳
  酒为毒中毒  地狱中地狱
  病中之大病  是智者所说
  若人饮酒者  无因缘欢喜
  无因缘而嗔  无因缘作恶
...(第1532-05部~法苑珠林一百卷(第八十一卷~第一百卷)-001)


...肉。饭亦不食。何以故。若无思惟饭不应食。何况当啖肉。佛告文殊师利。以众生无慈悲力怀杀害意。为此因缘故断食肉。若能不怀害心。大慈悲心。为教化一切众生故。无有过罪。  
  问曰。酒是和神之药。肉为充饥之膳。古今同味。今独何见鄙而不食。若使佛教清禁居丧礼制。即如对于严君敕赐俗食。岂关僧过拒而不食耶。  
  答曰。贪财喜色贞夫所鄙。好膳嗜美廉士所恶。割情从道前贤所叹。抑欲崇德往哲同嗟。况肉由杀命。酒能乱神。不食是理。宁可为非。纵逢上抑终须严断。虽违君命还顺佛心。  
  问曰。肉由害命断之且然。酒不损生何为顿制。若无损计罪无过言非。饮浆食饭亦应得罪。而实不尔。酒何偏断。答曰。结戒随事得罪据心。肉体因害。食之即罪。酒性非损。过由弊神。余处生过。过生由酒。断酒即除。所以遮制。不同非谓酒体是罪。  
  问曰。罪有遮性酒体生罪。今有耐酒之人能饮不醉。又不弊神亦不生罪。此人饮酒应不得罪。斯则能饮无过。不能招咎。何关断酒。以成戒善。可谓能饮耐酒。常名持戒。少饮即醉是大罪人。答曰。制戒防非本为生善。戒是生善。身口无违。缘中止息。遮性两断。乃名戒善。今耐酒之人。既不乱神。未破余戒。实理非罪。正以饮生罪。因外违遮教。缘中生犯。仍名有罪。以乖不饮酒非持戒。  
  第一据实有损者。依经食肉之人有十种过失。第一明一切众生无始已来。皆是己亲。不合食肉。故入楞伽经云。我观众生轮回五道...(第1532-05部~法苑珠林一百卷(第八十一卷~第一百卷)-001)


...为非。纵逢上抑终须严断。虽违君命还顺佛心。  
  问曰。肉由害命断之且然。酒不损生何为顿制。若无损计罪无过言非。饮浆食饭亦应得罪。而实不尔。酒何偏断。答曰。结戒随事得罪据心。肉体因害。食之即罪。酒性非损。过由弊神。余处生过。过生由酒。断酒即除。所以遮制。不同非谓酒体是罪。  
  问曰。罪有遮性酒体生罪。今有耐酒之人能饮不醉。又不弊神亦不生罪。此人饮酒应不得罪。斯则能饮无过。不能招咎。何关断酒。以成戒善。可谓能饮耐酒。常名持戒。少饮即醉是大罪人。答曰。制戒防非本为生善。戒是生善。身口无违。缘中止息。遮性两断。乃名戒善。今耐酒之人。既不乱神。未破余戒。实理非罪。正以饮生罪。因外违遮教。缘中生犯。仍名有罪。以乖不饮酒非持戒。  
  第一据实有损者。依经食肉之人有十种过失。第一明一切众生无始已来。皆是己亲。不合食肉。故入楞伽经云。我观众生轮回五道。同在生死共相生育。递为父母兄弟姊妹。若男子若女中表内外。六亲眷属。或生余道。善道恶道常为眷属。以是因缘。我观众生更相啖肉无非亲者。由食肉味递互相啖。常生害心增长苦业。流转生死不得出离。佛说是时。诸恶罗刹闻佛所说。悉舍恶心止不食肉。递相劝发菩提之心。护众生命。过自护身...(第1532-05部~法苑珠林一百卷(第八十一卷~第一百卷)-001)


...子。复以何缘。名之为妇。所言妇者。是诸众生所输委处。
 楼主| 发表于 2024-12-24 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是贪爱奴所流没处。是顺妇者。所输税处。是妇媚者。所迷惑处。是妇胜者。所归投处。是屈妇者。所凭仗处。妇自在者。所放逸处。为妇奴者。所疲苦处。随妇转者。所倾仰处。舍利子。以如是等诸因缘故。名是诸处。以之为妇。  
  又杂阿含经云。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三种子。何等为三。有随生子。有胜生子。有下生子。何等为随生子。谓子父母。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子亦随学不杀等。是名随生子。何等为胜生子。若父母不受不杀等。子能受不杀等。是名胜生子。云何下生子。若子父母不受不杀等。子亦不能受不杀等。是名下生子。  
教诫缘第七  
  如中阿含经云。时有调马师。名曰只尸。来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我观世间甚为轻浅。犹如群马。世间唯我堪能调马。狂逸恶马。我作方便。须臾令彼态病悉现。随其态病方便调伏。佛告调马师。聚落主。汝以几种方便调伏于...(第1533部~诸经要集二十卷-001)


...谤毁三尊。舌致捶杖。亦致灭门。死入地狱。狱中鬼神拔出其舌。以牛犁之。烊铜灌口。求死不得。罪毕乃出。当为畜生。常食草蕀。若后为人。言不见信。口中恒臭。多被诽谤骂詈之声。卧辄恶梦。有口不得食。佛经之至味。吾见是故。不敢恶口。是吾四师。佛于是说偈言。  
  欺者有四过  谗佞伤贤良
  受身痴聋盲  謇吃口臭腥
  颠狂不能信  死堕拔舌囹
  吾修四净口  自致八音声  
  五谓嗜酒。酒为毒气。主成诸恶。王道毁仁泽灭。臣慢上忠敬朽。父礼亡母失慈。子凶虐孝道败。夫失信妇奢淫。九族诤财产耗。亡国危身无不由之。酒之乱道三十有五。吾见是故。绝酒不饮。是吾五师。佛于是说偈言。  
  醉者为不孝  怨祸从内生
  迷惑清高士  乱德败淑贞
  故吾不饮酒  慈心济群民
  净慧度八难  自致觉道圆  
  六谓年老。夫老之为苦。头白齿落。目视冥冥。耳听不聪。盛去衰至。皮缓面皱。百节疲痛。行步苦极。坐起呻吟。忧悲心恼。识神转灭。便旋即忘。命日促尽。言之流涕。吾见无常灾变如此。故行求道。不欲更之。是吾六师。佛于是说偈言。  
  吾念世无常  人生要当老
  盛去日衰羸  形枯而白首
  忧劳百病生  坐起愁痛恼
  吾用畏是故  ...(第1533部~诸经要集二十卷-002)


...惺则惭愧忧愁。十一身力转少。十二身色坏。十三不知敬父。十四不知敬母。十五不敬沙门。十六不敬婆罗门。十七不敬叔伯及尊长。何以故。醉闷愦恼无所别故。十八不尊敬佛。十九不敬法。二十不敬僧。二十一朋傥恶人。二十二疏远贤善。二十三作破戒人。二十四无惭愧。二十五不守六情。二十六纵色放逸。二十七人所憎恶。不喜见之。二十八贵重亲属。及诸知识。所共摈弃。二十九行不善法。三十弃舍善法。三十一明人智士所不信用。何以故。酒放逸故。三十二远离涅槃。三十三种狂痴因缘。三十四身坏命终。堕恶道泥梨中。三十五若得为人。所生之处常当狂痴。如是种种过失。是故不饮酒。  
  又沙弥尼戒经云。不得饮酒。不得嗜酒。不得尝酒。酒有三十六失。失道破家危身丧命。皆悉由之。牵东引西。持南着北。不能讽经。不敬三尊。轻易师友不孝父母。心闭意塞。世世愚痴。不值大道。其心无识。故不饮酒。欲离五阴。五欲五盖。得五神通得度五道故。不饮酒。又萨遮尼干子经偈云。  
  饮酒多放逸  现世常愚痴
  忘失一切事  常被智者呵
  来世常闇钝  多失诸功德
  是故点慧人  离诸饮酒失  
  又十住婆沙论问曰。若有人舍施酒。未知得罪以不。答曰。施者得福受者不得饮。故论云。是菩萨或时乐舍一切。须食与食须饮与饮。若以酒施。应生是念。今是行檀时随所须与。后当方便教使离酒。得念智慧令不放逸。何以故。檀波罗蜜法悉满人愿。在家菩...(第1533部~诸经要集二十卷-002)


...。三十三种狂痴因缘。三十四身坏命终。堕恶道泥梨中。三十五若得为人。所生之处常当狂痴。如是种种过失。是故不饮酒。  
  又沙弥尼戒经云。不得饮酒。不得嗜酒。不得尝酒。酒有三十六失。失道破家危身丧命。皆悉由之。牵东引西。持南着北。不能讽经。不敬三尊。轻易师友不孝父母。心闭意塞。世世愚痴。不值大道。其心无识。故不饮酒。欲离五阴。五欲五盖。得五神通得度五道故。不饮酒。又萨遮尼干子经偈云。  
  饮酒多放逸  现世常愚痴
  忘失一切事  常被智者呵
  来世常闇钝  多失诸功德
  是故点慧人  离诸饮酒失  
  又十住婆沙论问曰。若有人舍施酒。未知得罪以不。答曰。施者得福受者不得饮。故论云。是菩萨或时乐舍一切。须食与食须饮与饮。若以酒施。应生是念。今是行檀时随所须与。后当方便教使离酒。得念智慧令不放逸。何以故。檀波罗蜜法悉满人愿。在家菩萨。以酒施者是则无罪。  
  又梵网经云。若自身手过酒器。与人饮酒者。五百世中无手。何况自饮。不得教一切人饮。及一切众生饮酒。况自饮酒。  
  又优婆塞五戒相经云。佛在支提国跋陀罗婆提邑。是处有恶龙。名奄罗婆提陀。凶暴害人。无人得到其处。象马无能近者。乃至诸鸟不得过上。秋谷熟时并皆破灭。时有长老莎伽陀罗汉比丘。游行支提国。渐到跋陀罗婆提邑。过是夜已。晨朝着衣持钵入村乞食。时闻此邑有恶龙。凶暴害人。...(第1533部~诸经要集二十卷-002)


...到是处见是比丘。知而故问阿难。此是何人。答言。世尊。此是长老莎伽陀。佛即语阿难。是处为我敷座办水集僧。阿难受教。敷座办水集僧。已白佛言。众僧已集。佛自知时。佛即洗足。问诸比丘。汝等曾见闻。有龙名庵婆罗提陀匈暴恶害。先无有人到其住处。乃至鸟兽无能到上。秋谷熟时破灭诸谷。莎伽陀能折伏令善。鸟兽得到泉上下。是中有见闻者言闻。佛语诸比丘。于汝意云何。此善男子莎伽陀。今能折伏虾蟆不。答言。不能。佛言。圣人饮酒。尚如是失。何况凡夫。如是过罪皆由饮酒。今从自后。若言我是佛弟子者。不得饮酒。
 楼主| 发表于 2024-12-24 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乃至小草头一滴。亦不得饮。佛种种呵责饮酒过失已。依律因此比丘便制不饮酒戒。问曰。未审天上有酒味不。答曰。无实麴米所造之酒。但有业化所作酒也。故正法念经云。彼夜摩天男。共天女众。入池游戏同饮天酒。离于醉过。现乐功德。味触色香。皆悉具足其中。诸天有以珠器而饮酒者。受用苏陀之食。色触香味皆悉具足。彼如是念此水为酒。令我得饮。即于念时皆是天酒。离于醉过。天既饮之增长胜乐。善业力故心生欢喜。然彼诸天。自业力故如是受乐。有鸟名为常乐。见彼诸天在欢喜河。而饮酒故。为说偈言。  
  没入放逸海  贪着诸境界
  此酒能迷心  何用复饮酒
  为境界火烧  不知作不作
  园林生贪心  何用复饮酒  
  彼常乐鸟。见乐饮酒天在河饮酒。为调伏故。如是说偈。  
  又正法念经阎罗王责疏罪人说偈云。...(第1533部~诸经要集二十卷-002)


...何况凡夫。如是过罪皆由饮酒。今从自后。若言我是佛弟子者。不得饮酒。乃至小草头一滴。亦不得饮。佛种种呵责饮酒过失已。依律因此比丘便制不饮酒戒。问曰。未审天上有酒味不。答曰。无实麴米所造之酒。但有业化所作酒也。故正法念经云。彼夜摩天男。共天女众。入池游戏同饮天酒。离于醉过。现乐功德。味触色香。皆悉具足其中。诸天有以珠器而饮酒者。受用苏陀之食。色触香味皆悉具足。彼如是念此水为酒。令我得饮。即于念时皆是天酒。离于醉过。天既饮之增长胜乐。善业力故心生欢喜。然彼诸天。自业力故如是受乐。有鸟名为常乐。见彼诸天在欢喜河。而饮酒故。为说偈言。  
  没入放逸海  贪着诸境界
  此酒能迷心  何用复饮酒
  为境界火烧  不知作不作
  园林生贪心  何用复饮酒  
  彼常乐鸟。见乐饮酒天在河饮酒。为调伏故。如是说偈。  
  又正法念经阎罗王责疏罪人说偈云。  
  酒能乱人心  令人如羊等
  不知作不作  如是应舍酒
  若酒醉之人  如死人无异
  若欲常不死  彼人应舍酒
  酒是诸过处  恒常不饶益
  一切恶道阶  黑闇所在处
  饮酒到地狱  亦到饿鬼处
  行于畜生业  是酒过所诳
  酒为毒中毒  地狱中地狱
  病中之大病  是智者所说
  若人饮酒者  无因缘欢喜
  无因缘而嗔  无因缘作恶  ...(第1533部~诸经要集二十卷-002)


...著也)因明着功。镜彻陈那之八论(一观三世论。二观总相论。三观境论。四因门论。五似因门论。六理门论。七取事施设论。八集量论也)。习阿毗达磨。则遍窥六足。学阿笈摩经。乃全探四部。然后降邪伏外搉扬正理。广化群物弘诱忘疲。运想二空澄怀八道敬修四定善护七篇。以此送终斯为上也。如其不尔。虽处居家不染私室。端然一体以希出离。随乞丐以供公上。着粗服而遮羞耻。守持八戒(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淫佚。四不妄语。五不饮酒。六不作乐冠花涂香七不坐高广大床。八不非时食)尽形寿以要心。归敬三尊。契涅槃而延想。斯其次也。必其现处樊笼养育妻息。恭心敬上慈怀念下。受持五戒恒作四斋(黑月八日。或十四日。或十五日。白月八日十五日。要须受其八戒。方称圣修。若无前七。而唯第八。获福固其少焉。意在防余七过。不但饿腹而已)。忠恕在人克勤于己。作无罪事以奉官输。斯亦佳也(无罪。谓是兴易。由其不损众生。西国时俗。皆以商人为贵。不重农夫。由...(第1537部~南海寄归内法传四卷)


...灭。云何以字。字于无字。云何以数。数于无数。岂非妄语耶。圆人如实而观。如实而说。如实观者。非内观。乃至非离内外观。亦不以无观。得是智慧。如实说者。一切实。乃至非实非不实等。如是皆名诸法实。经云。诸佛皆实语。即是以佛道声。令一切闻。圆人亦有妄语法门。无车说车。诱戏童子。无乐说乐。止彼啼儿。若有众生。因虚妄说得利益者。佛亦妄说。又言。我是贪欲尸利等。我是天是人。实非天人。将虚以出虚。令得不虚耳。五不饮酒。法门解者。迷惑倒见名酒。夫酒为不善。诸恶根本。饮酒招狂。外道等是。即世间醉也。大经云。从昔已来。常为声色所醉。流转生死。三界人天。通有此醉。二乘无明酒未吐。如半疟人。大经引醉归之。世间无常乐。而言我净。如来实我净。而言无常乐。如彼醉人。见日月转。此二乘醉也。菩萨无明未尽。不了了见。夜睹画像。譬如醉人。朦胧见道。迦叶云。自此已前。我等悉名邪见人也。此是菩萨醉。圆人行如来行。具烦恼性。能知如来秘密之藏。虽有肉眼。名为佛眼。所可见者。更不复见。是则五住正习。一时无有余。酒法既除。何所可醉。圆人亦有饮酒法门。鸯崛云。持真空瓶。盛实相酒。变化五道。宣扬哮吼...(第1595-02部~宗镜录一百卷(第二十一卷~第四十卷)-001)


...住。什曰天乐神也。处地十宝山中。天欲作乐时。此神身有异相出。然后上天。新云寻香行。应法师云嗅香。  
  童笼磨。大论秦言树。是乾闼婆名。  
  阿修罗。旧翻无端正。男丑女端正。新翻非天。净名疏云。此神果报最胜。邻次诸天。而非天也。新婆娑论云。梵本正音。名素洛。素洛是天。彼非天故。名阿素洛。又素洛名端正。彼非端正。名阿素洛。西域记云。阿素洛。旧曰阿修罗。阿须伦。阿须罗。皆讹也。什曰。秦言不饮酒。不饮酒因缘。出杂宝藏。法华疏云。阿修罗采四天下华。酝于大海。龙鱼业力。其味不变。嗔妒誓断。故言无酒。大论云。佛去久远经法流传。五百年后。多有别异。或言五道。或言六道。观诸经义。应有六道。以善有上中下故有三善道。恶有上中下故。有三恶道。若不尔者。恶有三果报。而善二果报。是事相违。若有六道。于义无违。故此修罗。在因之时。怀猜忌心。虽行五常。欲胜他故。作下品十善。感此道身。华严云。如罗睺阿修罗王。本身长七百由旬。化形长十六万八千由旬。于大海中。出其半身。与须弥山。而正齐等。楞严经云。复有四种阿修罗类。...(第1599部~翻译名义集二十卷-001)


...人。法苑云。人者忍也。于世违顺情能安忍。
 楼主| 发表于 2024-12-24 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孔子曰。人者仁也。礼记曰。人者天地之心。五行之端。周书云。惟人万物之灵。孔安国云。天地所生。惟人为贵。今谓。若无善因。奚感美报。言善因者。谓五戒也。一不杀戒。常念有情皆惜身命。恕己愍彼。以慎伤暴。二不盗戒。不与私取。是为偷盗。义既非宜。故止攘(汝阳)窃。三不邪淫。女有三护法亦禁。约守。礼自防。故止罗欲。四不妄语。覆实言虚。诳他欺自。端心质直。所说诚实。五不饮酒。昏神乱性。酒毒颇甚。增长愚痴。故令绝饮。原佛五戒本化人伦。与儒五常其义不异。不杀即仁。不盗即义。不淫即礼。不妄语即信。不饮酒即智。故梵摩喻经曰。为清信士。守仁不杀。知足不盗。贞洁不淫。执信不欺。尽孝不醉。当以意解。勿执名别。又四分律。明受五戒。分四种异。但受三归。名无分优婆塞。或受一戒。名少分优婆塞。受二三四。名多分优婆塞。具受五戒。名满分优婆塞。其如五戒全缺。则人间之路。终不复生。以此五戒是大小乘尸罗根本故。经云五戒者。天下大禁忌。若犯五戒。在天违五星。在地违五岳。在方违五帝。在身违五藏。故佛成道。未转珐輪。先为提谓...(第1599部~翻译名义集二十卷-001)


...乃至权乘诸位菩萨。唯依最上乘法发菩提心。愿与现生父母及多生父母。法界众生一切怨亲。同生净土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是三说此心时时要发日日常然。所以善财一生证果。龙女八岁成佛。地狱发心顿超十地。沙弥发意已越二乘。可谓一气回元运恩沾万物深。  
受持戒法  
  既发菩提心应修菩萨行。初受三归。次持五戒。渐修十种善法圆满三聚律仪。根熟则全持根生则分受。年有三善。月有六斋。如或五戒难行且除酒肉二味。十重易犯且持不杀一门。轻尘积岳坠露添流。一适下崖终归大海。故涅槃经云。佛在世日以佛为师。佛灭度后以戒为师。梵网经云。戒如明日月亦如璎珞珠。微尘菩萨众由是成正觉。所以龙无犯杀之心。狼有持斋之意。比丘苦节至于系草。护鹅居士病缘终不饮酒食肉。是知诸善之本五戒为先。王者履之以治国。君子奉之以立身。不可造次而离。不可须臾而废。佛称五德。儒谓五常。在天为五星在地为五岳。在人为五藏。在处为五方。广而言之无所不统。仰观俯察莫能加焉。故法苑珠林云。世俗所尚仁义礼智信也。贪识所资杀盗淫妄酒也。道俗虽乖渐教通也。正法内训必始于因。此则在乎实法。指事直言不假饰辞。托名现意如斯。而修因不期果而果证。从兹而入道不羡乐而乐彰。今见持戒不杀不求仁而仁着。...(第1606部~庐山莲宗宝鉴十卷)


...在世日以佛为师。佛灭度后以戒为师。梵网经云。戒如明日月亦如璎珞珠。微尘菩萨众由是成正觉。所以龙无犯杀之心。狼有持斋之意。比丘苦节至于系草。护鹅居士病缘终不饮酒食肉。是知诸善之本五戒为先。王者履之以治国。君子奉之以立身。不可造次而离。不可须臾而废。佛称五德。儒谓五常。在天为五星在地为五岳。在人为五藏。在处为五方。广而言之无所不统。仰观俯察莫能加焉。故法苑珠林云。世俗所尚仁义礼智信也。贪识所资杀盗淫妄酒也。道俗虽乖渐教通也。正法内训必始于因。此则在乎实法。指事直言不假饰辞。托名现意如斯。而修因不期果而果证。从兹而入道不羡乐而乐彰。今见持戒不杀不求仁而仁着。守戒不盗不忻义而义敷。不淫者不祈礼而礼立。不妄者不慕信而信扬。不饮者不行智而智明。非但律己防非亦以助国扬化。欲修成于净行须严护于戒根。可谓万善和融同佛土。熙熙长乐太平时。  
慈心不杀  
  卵胎湿化飞走虫鱼。皆未来诸佛之流。或过去多生...(第1606部~庐山莲宗宝鉴十卷)


...至于阴阳纬候卜筮占决草隶尺牍骑射。并洞精微。虽登大位万机多务。犹手不释卷。然烛测光常至戊夜。撰通史六百卷金海三十卷五经义注讲疏等合二百余卷。赞序诏诰铭诔箴颂笺奏诸文凡一百二十卷。晚奉佛道日止一食。膳无鲜腴唯豆羹粝饭而已。或遇事拥不暇就食日才过中。便嗽口而坐。制涅槃大品净名三惠诸经义记数百卷。听览余暇即于重云殿同泰寺讲说。名僧硕学四部听众常万余。衣布衣木绵皂帐。一冠三载一被二年。自五十外便断房室不饮酒不取音乐。非宗庙祭祀大会飨宴及诸法事。未尝举乐。勤于政事。每冬月四更竟即敕把烛看事。执笔触寒手为皴裂。然仁爱不断。亲亲及所近幸愆犯多纵舍。坐是政刑珥紊。每决死罪常矜哀流涕然后可奏。性方正为居小殿暗室常理衣冠小坐。暑月未尝褰袒。虽见内竖小臣如遇严宾焉。谥曰武皇帝。庙号高祖(出南史)  
  ⊙史官魏征曰。高祖固天攸纵聪明稽古。道亚生知学为博物。允文允武多艺多才。爰自诸生不羁之度。属昏凶肆虐天伦及...(第1613-01部~佛祖历代通载三十六卷(第一卷~第十八卷)-001)


...道本然。上曰。得道者谁。奏曰。学道之人随其器量浅深。验在意表。得底人他亦自知时节。学佛者众机缘亦广。恐劳圣听。不敢具奏。遂谢恩下殿。上曰。后更要说话在。奏曰。谨领圣训(乙未正月初五入寂)帝制原道论。其文曰。朕观韩愈原道。因言佛老之相混三教之相绌。未有能辩之者。且文繁而理迂。揆圣人之用心则未昭然矣。何则释氏专穷性命弃外形骸不著名相。而于世事自不相关。又何与礼乐仁义。然尚立戒。曰不杀。不淫。不盗。不饮酒。不妄语。夫不杀仁也。不淫礼也。不盗义也。不饮酒智也。不妄语信也。如此于仲尼何远乎。夫子从容中道圣人也。所为孰非仁义。又乌得而名焉。譬如天地运行阴阳循环之无端。岂有意春夏秋冬之别哉。此圣人强名之耳。亦犹礼乐仁义之别。以设教治世不得不然也。因其强名揆而求之则道也。道也者仁义礼乐之宗也。仁义礼乐固道之用也。彼杨雄谓老氏槌仁义灭礼乐。今迹老子之书。其所宝者三。曰慈。曰俭。曰不敢为天下先。孔子曰。温良恭俭让。又唯仁为大。老子之所谓慈岂非仁之大者耶。曰不敢...(第1613-02部~佛祖历代通载三十六卷(第十九卷~第三十六卷)-001)


...我大师 我今归依 从今以往 称佛为师 更不归依邪魔外道 慈愍故。沙弥随声念。
 楼主| 发表于 2024-12-24 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众皆和(自归依佛起至慈愍故。通诵三遍。如慈愍故。次则再叠之。三则三叠之)每诵一遍沙弥随礼一拜。二遍二拜。三遍三拜。就胡跪合掌。戒师云。善男子。汝既舍邪归正。戒已周圆。若欲识相护持应受五戒。  
  不杀生。  
  不偷盗。  
  尽形寿 不淫欲 是五戒相。汝能持不。答云。能持。  
  不妄语。  
  不饮酒。  
  上来五支净戒一一不得犯。汝能持不。答云。能持。是事如是持。沙弥三拜胡跪合掌。戒师云。善男子。五戒为入道之初因。出三途之元首。次受沙弥十戒。形备法仪。此称勤策。依师而住。受利同僧。是为应法沙弥。应当顶受。  
  不杀生。  
  不偷盗。  
  不淫欲。  
  不妄语。  
  不饮酒。  
  尽 寿   是沙弥戒相。汝能持不。答云。能持。  
  不坐卧高广大床。  
  不花鬘璎珞香油涂身。  
  不歌舞作倡故往观听。  
  不捉金银钱宝。  
  不非时食。  
  上来十支净戒一一不得犯。汝能持不。答云。能持。是事如是持。沙弥三拜胡跪合掌。善男子。汝今受戒之后当须顶戴奉持。不得违犯所持戒律。供养三宝勤种福田。于和尚阿阇梨。一如法教于上中下座。心常恭敬...(第1614部~百丈清规八卷)


...
  木榓葵霍叶  众生往采取
  叶薰香远布  习善亦如是  
  木榓霍葵叶众生往采取者。如有善察之人往采其香。虽不得根而获香叶香气苾芬。正使舍彼故处犹香。善知识从事者亦复如是。成人之德功德日积。是故说曰。木榓葵霍叶众生往采取叶薰香远布。习善亦如是也。  
  已自不习恶  亲近习恶者
  为人所诬笑  恶名日增炽  
  已自不习恶亲近习恶者。世多有人不行恶事淫劮盗窃。性不饮酒不博弈戏乐。然彼众生或在酤酒家坐。或入淫种村中。或在博弈家坐。为主人所见。谓为斯人习此非法兴犹豫想。此人先自贞洁清净。今日何为习此非法。恶声遂显流闻四远。百千众生共相告语。诽谤之名从是日滋。是故说曰。已自不习恶亲近习恶者为人所诬笑。恶名日增炽也。  
  观习而习之  知近而亲近
  毒箭在其束  净者被其污
  勇夫能除污  去恶不为伴  
  观习而习之知近而亲近者。世多有人未在道捡。意不坚固与恶从事。不被教训...(第1314部~出曜经二十卷-002)


...令广闻。见人作恶。而知结使。怜愍愿恕。如是善人。闻佛出世。称扬流布。令遍诸国。时波斯匿王。有边小国。名毗纽干。时此聚落中。人多邪见。无佛法僧。时此村落。有一女人。名摩诃优波斯那。时有事缘。至舍卫国波斯匿王所。缘事毕讫。从诸笃信优婆塞边。闻佛功德。欲得见佛。即往祇洹。睹佛相好庄严殊特。头面礼足。却在一面。尔时世尊。为诸大众说五戒法。所谓不杀得长寿。不盗得大富。不邪淫得人敬爱念。不妄语得言见信用。不饮酒得聪明了达。时优波斯那。闻此法已。甚大欢喜。前白佛言。唯愿世尊。授我五戒。我当尽寿清净奉持。宁失身命。终不毁犯。如饥人惜食渴者爱水。如疾者护念。我护禁戒。亦复如是。时佛即与授五戒法。得五戒已。白言。世尊。我所住处。偏僻迥远。当还所止。愿赐少物。当敬奉之。过去诸佛。如恒河沙。尽说法句。未来诸佛。如恒河沙。亦说是经。尔时世尊。以法句经。与优波斯那。令讽奉行。得已作礼。绕佛三匝而去。还本聚落。思惟忆念...(第1315部~贤愚因缘经十三卷-001)


...持戒者。其德甚多。佛涅槃后。安陀国土。尔时有一乞食比丘乐独静处。威仪具足。乞食比丘。佛所赞叹。非住众者。何以故。乞食比丘。少欲知足。不储畜积聚。次第乞食。随敷露坐。一食三衣。如是等事。可尊可尚。在僧比丘。多欲无厌。贮聚储畜。贪求吝惜。嫉妒爱着。以故不能得大名闻。彼乞食比丘。德行淳备。具沙门果。六通三明。住八解脱。威仪庠序。名闻流布。尔时安陀国。有优婆塞。敬信三宝。受持五戒。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布施修德。名遍国邑。即请是乞食比丘。终身供养。供养之福。随因受报。若请众僧。就舍供养。则妨废行道。道路寒暑劳苦。后受报时。要劳思虑。出行求逐。乃能得之。若就往奉供养。后受福报时。便坐受自然。是优婆塞。信心淳厚。办具种种色香美食。遣人往送。日日如是。沙门四种好恶难明。如庵罗果生熟难知。或有比丘。威仪庠序。徐行谛视。而内具足贪欲恚痴破戒非法。如庵罗果外熟内生。或有比丘。外行粗疏。不顺仪式。而内具足...(第1315部~贤愚因缘经十三卷-001)


...所以布施后世不欲堕贫家。堕贫家无所有。便堕恶因缘。堕富家者意安隐不随奸恶。以是故布施。所以持戒者。长寿乃得行道。不长不得行道。何以故。或寿十岁未有所知便寿尽。以是故持戒。不杀便得长寿。所以不盗者。时念其主觉知当挝打。有是恶意当复得其殃。以是故不盗。所以不两舌者何。佛道至诚。两舌为不随道。后为众人所不信。于今可见是为恶。以是故不两舌。所以不淫者何。譬如东向视不见西。意在淫不随道。以是故不淫。所以不饮酒者何。醉便恶口两舌妄作非法。设人善能尚自乱意。以是故不饮酒。  
  菩萨辞亲行作沙门。父母言。汝所为颠倒。菩萨道当为十方人求愿令解脱。今反近令父母得忧。是为何等。菩萨报言。我有忧故父母有忧。我得道便无忧父母亦无忧。譬如亲属有忧身亦忧之。复譬如两人俱行一人有忧身亦复忧。子忧不解故令父母忧。子以得道父母便脱于忧。  
  便维摩罗达达女子告文殊尸利菩萨。若文殊尸利。第一深随行。为菩萨已莂。是为从因缘深深绝。无有人随因缘行。如是因缘亦不来亦不去。亦不眼中...(第1321部~惟日杂难经一卷)


...盛满碎金
  彼以欢喜施  谁胜毗沙门
  和悦以自施  如果茂盛好
  欢喜而惠施  彼满三世界
  男女极端政  妇身及头目
  为世而惠施  谁与此施等
  檀施无过此  天人所不及
  犹如彼上人  意大海无底  
  彼菩萨修行戒时。于彼戒非为无戒。及身口所行心所起甘露之法。
 楼主| 发表于 2024-12-24 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如彼花果拥护其根必生果实于彼而得皆是人所行。犹如彼士杀生不与取淫逸及诸放恣。菩萨不饮酒。于诸戒智慧皆悉具足。除去非戒于道场而常三昧。远离犯戒亦不有杀意。物性皆清净受彼信施。数数厚味亦无所犯内无所缺去不就有亦不敷花。依见不腐败无秽不造新秽果。所种有新善眠悟无愁。彼众生色最第一。由彼功德故善香远布。受信施故意常牢固。诸根具足故无所坏败。智慧住不移故无所不坏。缘彼人故有所增益。为彼人故担负苦恼。因善法故有其处所。无愁恼亦无所染。以形貌故有服饰。为彼人故有其财宝。无限无量无有穷尽。从初发...(第1345部~僧伽罗刹所集佛行经五卷)


...日。阎浮提人以八戒水洗浴其身。心作清净为人天道而作资粮。远离憍慢贡高贪欲嗔恚愚痴。我亦如是欲效彼人受八戒斋法。汝当知之。若能受持如是八戒。虽无妙服而能得洗浴。虽无墙壁能遮怨贼。虽无父母而有贵姓。离诸璎珞身自庄严。虽无珍宝巨富无量。虽无车马亦名大乘。不依桥津而度恶道。受八戒者功德如是。汝今当知吾于处处常受持之。诸龙各言。云何名为八戒斋法。龙王答言。八戒斋者。一者不杀二者不盗三者不淫四者不妄语五者不饮酒六者不坐卧高广床上七者不着香华璎珞以香涂身八者不作倡伎乐不往观听。如是八事庄严不过中食。是则名为八戒斋法。诸龙问言。我等若当离王少时命不得存。今欲增长无上正法炽然法灯请奉所敕。佛法之益无处不可。何故不于此中受持。亦曾闻有在家之人得修善法。若在家中行善法者亦得增长。何必要当求于静处。龙王答言。欲处诸欲心无暂停。见诸妙色则发过去爱欲之心。譬如湿地雨易成泥。见诸妙色发过去欲心亦复如是。若住深山则不见色...(第1350部~僧伽斯那所撰菩萨本缘经四卷)


...不去我无食与汝。舍利弗知不可化。即还佛所。佛复遣目连。神足返化而为说法。长者复言。汝欲得我物故作此幻术。目连知其不可化。即还佛所。于是佛必破其悭贪自造其家。长者见佛自来。为作礼将佛入座。佛方便种种说法。语长者言。汝能行五大施不。长者白佛。我小施犹尚不能。况复大施。长者白佛。云何五大施。佛言。五大施者。不得杀生。汝能作不。长者思惟。不杀生者。乃不用我财物又无所损。即白佛言我能。以是次第为说。乃至不饮酒。皆言能作。于是佛即为长者种种说法五戒义。若能持此五戒。便为作五大施竟。即大欢喜。欲以一张不好氎施佛。即入库求无不好者。便以一张而奉施佛。库中余[疊*毛]尽相随来。至于佛前。佛知长者施心不定。语长者言。天帝释与阿修罗共斗。心不定故三返不如。后以定心故大破阿修罗军。长者闻已。知佛大圣深知人意。信心清净。佛为说法。即得须陀洹道。明日魔知其心。即化作佛欲来坏之。而至其家。长者以未得他心智故。不知是魔欢...(第1359部~众经撰杂譬喻经二卷)


佛说不饮酒诸经集录




普贤菩萨名,诸佛第一子,我善根回向,愿悉与彼同。
身口意清净,自在庄严刹,逮成等正觉,皆悉同普贤。
如文殊师利,普贤菩萨行,我所有善根,回向亦如是。
三世诸如来,所叹回向道,我回向善根,成满普贤行。
愿我命终时,除灭诸障碍,面见阿弥陀,往生安乐国。
生彼佛国已,成满诸大愿,阿弥陀如来,现前授我记。
严净普贤行,满足文殊愿,尽未来际劫,究竟菩萨行。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28 05:0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