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949|回复: 1

遇到了相似的情况不要被骗了哦!南无阿弥陀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6-13 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是人无端于说法处,得大宝珠,其魔或时化为畜生,口衔其珠,及杂珍宝,简册符牍,诸奇异物,先授彼人,后着其体。或诱听人藏于地下,有明月珠照耀其处,是诸听者,得未曾有。多食药草,不餐嘉馔,或时日餐一麻一麦,其形肥充,魔力持故。诽谤比丘,骂詈徒众,不避讥嫌。口中好言他方宝藏,十方圣贤潜匿之处,随其后者,往往见有奇异之人。】

宣化上人对此段经文的浅释如下,摘自http://www.drbachinese.org/online_reading_simplified/sutra_explanation/Shu/volume9.htm
是人无端于说法处,得大宝珠:这个人无缘无故,就无端端地在说法的地方,得到一个大宝珠,或者钻石,或者什么如意珠之类的。其魔或时化为畜生:这个魔或者有的时候,这个说法的自己变成畜生了,他说这个菩萨什么都变的。口衔其珠及杂珍宝,简册符牍,诸奇异物:他变成畜生,用口叼着珠子,或其他的珍宝,或者这个书简、册类,或者符。这都是很奇怪的、很值钱的东西。先授彼人,后着其体:他先就给这个人,然后又自己着到这个人身体上。 这“符”,是古来有一种“若合符节”的证信方法,用竹子分成两边,都一样的,在中间连着写字。等到用的时候,两个合起来一对,若对上了,这就是真的;若对不上,就是假的。或者画符,这鬼画符,就是拿来降魔捉鬼、降妖捉怪的符。“牍”,也是一种书牍(信札)之类的。 或诱听人,藏于地下,有明月珠照耀其处:或者他教这个听的人,说把珠子藏到地下,就有一颗好像明月这么个珠子,照得这个地方放光。是诸听者,得未曾有:这一切听他说法的人,说:“哦,这真是真的,这个不会是魔了!”他明明是魔,这一些个听法的人说他不会是魔。 多食药草,不餐嘉馔:这个魔常常吃药草,不吃饭,不吃好的东西,就吃药。吃什么药啊?或者人参,或者最补的药品。我在香港遇到一个人,他说他不吃饭。 帮着人家或者求寿,或者求子,或者求福,或者求什么。在人家里一住,就说他不吃饭,其实他吃什么呢?吃核桃。核桃里边有仁,是补脑的,你吃了它,脑筋就很好。这个东西吃很少就不饿了。比如你吃这么一碗饭,这个东西,吃半碗就饱了,它很多油的。或者松子之类的,总而言之,他吃这些个最有营养的东西。 或时日餐一麻一麦,其形肥充:或者有的时候,一天就吃一粒麻、一粒麦,他还很胖的,胖得比肥猪都胖,为什么?魔力持故:这个魔的力量摄持的缘故。 【编按】以下节自上人一九八九年五月补述 上人:“是人无端”,“是人”,是指贪求宿命的人;“无端”,就是没有理由。 弟子:“来彼求知善男子,敷座说法。” 上人:这就是魔到求宿命的那个人那儿。 弟子:“于说法处得大宝珠,其魔或时化为畜生。”是另外一个魔吗? 上人:不,就是那个魔。 弟子:这个魔附着的人,又化成畜生了? 上人:嗯!大家就看见他像畜生,就是现古里古怪的样子嘛!“先授彼人,后着其体”,“彼人”,就是求宿命的人。   弟子:求宿命的人已被魔附身,化成畜生了,口里又衔着宝珠及杂珍宝? 上人:给当时那些听法的人。这不是一个人,或者他选择其中的一个人,这都是假设之辞,一定有这个事情吗?没有的。这都是假设的,不是一定的。你不要认为佛说这样,就认为是一定的。这只是举出一个例子,要大家触类旁通,不是就这样死板板的,凿死卯子。要灵活运用,再有这种事情,你就会知道,“哦,这和那是相同的!”你说他变畜生,或者他变一个佛也不一定的。或者他什么都可以变的。不是单单指定你就可以变畜生。他这里说是有珠宝,这都不一定的。你喜爱什么?他就会变什么。你心里所执着的什么东西?嗳,他就有了!好像蔡某变魔术,一变,你喜欢戒指,嗳,变个戒指给你!   所以这个都不是真的,就是说出来有这个意思就可以了,不要讲得那么详细,这都是个比喻。他或者有这样,或者没有这样,不是一定的。所以用“或”字,都是假设之辞,根本就可有可无的。你说他是这样也可以,不是这样也可以,所以用个“或”字,不是决定词,maybe, maybe not(可能是,可能不是)。   弟子:“后着其体”呢?那个魔又着到谁的体上呢? 上人:又着到每一个人身上。 弟子:另有魔来着到每一个人身上吗? 上人:就那个魔,魔可以分身无数的,可以着到那一个人的身上,又可着到旁人身上。   弟子:哦,跳来跳去! 上人:不是跳,他不是一个,可以变很多的。 弟子:哦,着到你身上,又可以着在他身上!魔的力量那么大的? 上人:嗯,那个魔和佛的力量差不多的!不过就是一个邪,一个正。魔所做的事情是邪的,佛所做的事情是正的,所差别的就在这里。台湾有一个居士,他经过很多,有这个经验,现在可以叫他再讲。(对居士说)你要和盘托出,把魔传给你的心法讲出来。   居士:上人、各位法师、各位善知识,我现在所讲的,是我在台湾跑过的外道所显现的,跟我所了解的。或许我了解的,跟佛所说的天魔不大一样,因为天魔是千变万化的。我看到的,只是他们显现的方法之一而已,不是全部的境界,只是供作参考,不一定是全部事实。因为天魔的显现方式有好几种,一种要经过灵媒,一种不经过灵媒。普通学习外道,如果你的心不太正的时候,他不经过灵媒,在你禅坐时,天魔就直接可以显化,化做一个人的样子。   在这段经文“是人无端于说法处,得大宝珠。”因为有“于说法处”,依我所看到的,我想是有灵媒、说法者、听法者三种人存在的情形。“是人”,上人的翻译说是着魔的人,这也是一种的翻法。但是我看过其他的翻译,和我所了解的,“是人”,也可以说是还没有着魔的人。为什么这么讲?因为佛讲《楞严经》,是为了警惕还没有着魔,但是心已经稍微偏的人,你要警觉,如果不警觉就会着魔。用意是要警诫人:在色、受、想阴已经尽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或许有这些事情会显现,如果显现,你们要怎么样预防。   两年前,我到一个在家人那里,他也是剃了光头,好像一个沙门的样子,他在家里禅坐的时候,天魔附在他的身上,说:“某某人,我送你一本《无字天书》,送你一部什么经。”开始的时候,因为你的心不正,想得到一个迅速得证的方法,所以去那个道场,他会化做各种的方法。“五十阴魔”前面这三十阴魔的境界,每一天、每一个地方,像这一切一切,大概我都看过,也听他们说过。   好像那些简册、珍宝和藏什么东西,我都看过。或是一餐一麻一麦,还是一餐可以吃很多东西的情形都有。就好像授大宝珠,你打坐的时候,他说:“某某人,我授你宝珠好不好?”如果你心一动,想得到这个东西——这是指透过灵媒——你把手伸过去接下来,接下来之后,就产生问题了。   我以亲身的体验来讲,二年前我到一个地方,他说:“我授你一部《无字天书》,让你练三年,三年练完以后,你可以得到很大的神通。”那天我因为心有点动,就想:“你送我一部《无字天书》,好啊!”我就接下来了。他又说:“你要接受的话,就双手往上提,我授给你。”授完以后,回家第二天,我整天就念,我自己都听不懂,好像在说日文,又好像泰国文。又唱日本明治天皇那时候的军歌,我以前根本没有唱过,其实我的声音很差的,但是一唱起那个军歌来,声音可以很高,可以很低,比电视、电台里歌星的声音还要好。我想这《无字天书》就是经文说的“简册”。   这里“说法处”有二种情形,一种是你本身没有着魔的人,没有办法看得到;受阴没有尽,也没有办法看到。一种是你本身在静坐时,被天魔附的那个人看得到,你也看得到。   所以这一段有二种情形:一种是被天魔附的人和你都在定中的时候,他授你什么东西,你本身也可以看得到外界的景象,其实这只是个幻境,是“是人”所变的。一种是你本身没有看到,只心动而已,他说:“我授给你什么东西,好不好?”你讲“好”,那时候就不一样了。天魔其实也有天魔的规矩,你如果说我不要,他也着你不上的。据我所知道,整个台湾的外道都在前面这三十阴魔的境界之内,这是想、识还没有尽的境界。  
今天的翻译跟我讲的事实,可能有点出入,我是说或许在这种情况下,天魔会用这种方法显现,要来害你,使你不成道。因为你的道行有高低的分别,所以他显现的方法一个一个是不一样的,这只是供大家参考,阿弥陀佛

──上人一九八九年五月补述至此
诽谤比丘:他专门骂和尚,专门骂出家人,“出家人!出什么家啊?哼,一点都不修道,还出家呢!出家人不贪财?越多越好!”他这么诽谤出家人。又对人说:“你信他干什么?他也是个人嘛!你真是这个啊,你stupid,愚蠢到极点了!”人若信比丘,他说人愚蠢到极点了。骂詈徒众:也骂他自己的徒弟,或者什么都骂,不一定就是畜生,或者是其他什么东西都骂。不避讥嫌:他也不怕讥嫌。 口中好言,他方宝藏:他口里头欢喜说什么呢?“啊,什么地方有很多的宝贝,很多的金银财宝,你想不想要啊?”就这么妖言惑众。或说十方圣贤潜匿之处:或者是佛,或者是菩萨,他在什么地方修行,你都不知道。随其后者,往往见有奇异之人:在他后边的人,往往就看见,或者是放光,或者是怎么样子;总而言之,非常古怪的。 【编按】以下节自上人八○年代补述 “十方圣贤”,说是怎么样怎么样,怎么样也不怎么样,就是这么说说而已,是比喻。你不要认为这个“圣贤”就是圣贤了,不是那个样子。他是那么说嘛,都是虚妄的,不是实在的。你不要以文害意——不要因为文,把整个的意思都丢了。整个的意思就是说的他这种人有这种的境界,说的都是无根无据的这些话,没有证明的。他说的那一句话,佛把他取出来说,他那么说,并不是真的。你翻译成一定的,就变成死死板板的了。   “往往”,就是一次又一次。说一次又一次,在他后边常常见有奇奇怪怪的人。 这都是假设之辞,没有什么大的意思,都不是一定的,或者是这样子,或者不是这样子。“奇异”,就是奇装异服,很古怪的那个样子。这个和前边的“十方圣贤”的文完全没有关系,这个文都是没有一定的。  
──上人八○年代补述至此








 楼主| 发表于 2013-6-13 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南无大悲观世音 于 2013-6-13 21:52 编辑

圣空法师对楞严经的这段话也有解释。请大家看视频44分30秒左右,南无阿弥陀佛!
视频地址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k2MzU3NjQw.html?f=18279008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6-13 06:5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