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93|回复: 4

[其它] 净公上人佛说八大人觉经讲记南无阿弥陀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0-4 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净公上人佛说八大人觉经讲记



净公上人讲述

韩瑛记



关于讲经,古来大德们的规矩,在没有讲经文以前,都是依照隋朝智者大师所创立的‘五重玄义’,或者贤首宗的‘十门开启’,先讲解大意。但是,这种讲解的方法,必须要有充分的时间,可是现在一般讲席的时间都不是很多,因此,大家都以讲经因缘与修学这部经的利益,来代替玄义。至于经文的内容,也只能作极简单的、浅显的,消文释义而已。



这部《八大人觉经》,是从修学佛法开始,乃至成就佛果位为止。本经完全是启发我们觉悟世间的一切都是痛苦,而使我们对于佛法能生起信心;并且指示我们要如何去修行,要怎样成就佛道,这是一部对修学佛法,非常重要的经典。而其中的文字很简短,却把修学方法的纲领,说得清清楚楚。像这样简单详明的经典,正契合今日分秒必争的时代,这对于时光宝贵的诸位同修们来说,想要研究佛法,这部经非常适合。所以这部经,值得我们学习的。



我们在学习经典以前,必须先要讲解经题。因为经题是一部经的纲领,经文的内容是从经题开展出来的道理,能够了解经题的意义,对于一部经的内容,大致上也就会明了。所以还没有解释经文之前,先要解释经题。



对于经题,依照历来讲经的大德们所解释的,大体分为两大部分,就是通题和别题。‘佛说八大人觉’六个字是别题;‘经’是通题。‘通’和‘同’字相通,是通于一切的意思。就是佛陀在世所说的一切言教,后来经过佛弟子们结集起来,不论小乘的、大乘的、显教的、密教的,都称做经。凡是圣人所说的道理,留传于后世的,也都可以称为经。所以‘经’字,是通于一切经典的,也就是一切经典的通名。



‘别题’,‘别’是别于其他的意思,表示这一部经的经名唯有这一部经可以称呼,其他任何一部经典,都不可以叫做《八大人觉经》。以上是通题与别题的简单介绍。



佛一生所说的经很多,但是所立的经题,不外乎七种方式,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七例选题’。有三单式、三复式和具足式三种。首先介绍三单式:



第一、单人立题:好比《佛说阿弥陀经》,佛说的‘佛’字,是指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和阿弥陀佛都是人,所以叫做单人立题。



第二、单法立题:如《大涅槃经》。‘大涅槃’是法,所以称单法立题。



第三、单喻立题:如《宝积经》。用‘宝’作比喻,所以称单喻立题。以上是三单式的介绍。下面再介绍三复式。



第一、人法立题:如《地藏王本愿功德经》。‘地藏王’是人,‘本愿功德’是法,所以称人法立题。



第二、人喻立题:如《如来说师子吼经》。‘如来’是人,‘师子吼’是比喻,所以称人喻立题。



第三、法喻立题:如《妙法莲华经》。‘妙法’是法,‘莲华’是比喻,所以称法喻立题。



以上是三复式立题。



底下一种是具足式立题:如《大方广佛华严经》。‘大方广’是法,‘佛’是人,‘华严’是比喻。人法喻都具足,所以称具足式。以上就是佛经的七例选题。



现在,我们要学习的这一部《佛说八大人觉经》是属于人法立题。‘佛’是人,‘八大人觉’是法。下面,我们来介绍本经的经题。



首先把《佛说八大人觉经》七个字,分为五段来解释。先说‘佛’的意义,‘佛’是简称,完全的称呼应当称‘佛陀’。因为中国人喜欢简单,所以就把‘佛陀’两个字,简略的称为‘佛’。佛的意思,翻译中国话,叫做觉者、智者。



‘觉’是觉悟;‘智’是智慧;‘者’是人的代名词。合起来说,就是有大智慧、大福德,已经彻底觉悟到宇宙人生真理的人,也就称作佛。但是在这里,是专指释迦牟尼佛。



关于‘觉’字,还具备了三个意义,就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我们常说,世间人总是活在醉生梦死当中,糊里糊涂的过日子。因为愚痴迷惑而不能觉悟,所以叫做凡夫;而佛之所以被称为觉者,就是因为佛彻底觉悟了宇宙万有的真理,证得人生究竟解脱自在,这在佛法里叫‘自觉’。佛把已经证得自在解脱方法,教化广大的众生,使众生也能得到自在解脱。所做的这些事业,在佛法中就是‘觉他’。这一种愿意与众生同甘共苦,普济世间的伟大精神,自觉的功夫和觉他的任务,都做到圆满无缺,在佛法里称作‘觉行圆满’,也就是成佛。



由这里,我们可以知道,佛之所以成佛,是因为具有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三种功德而来的。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称作佛的。像这样具有三种觉的圣人,是通于十方三世的。所以平常我们在经典里常看到‘十方三世一切诸佛’。



我们如果也能依照这个方法去修学,做到自利利他,功德圆满的时候,也就成为今世的佛。



‘说’,就是讲话的意思。有‘能说’和‘所说’两种意思。‘能说’是指能说法的人,但是在这里是专指释迦牟尼佛;‘所说’是指佛所说的道理教法,也就是这部《八大人觉经》的义理。把‘佛说’两个字合起来讲,这部经是释迦牟尼亲口为我们宣说的,是佛证得无上菩提所说的。真实言语,不是天人、二乘、权教菩萨所说的。



在这里,我们应该知道,不单是这部《八大人觉经》是释迦牟尼佛所说的,就是现存在藏经里面的经典,都是释迦牟尼佛为这个世上的众生所说的。在这个世间,如果没有佛的出现,不但没有这部《八大人觉经》,其他任何经典也不会有。因此,我们今天能够学习佛法,完全是佛陀伟大慈悲的赐予,我们必需要好好学习,要上报佛恩,下济众苦,弘法利生,
 楼主| 发表于 2024-10-4 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阐扬佛法。



‘八’是数目,就是经中所讲的八条道理,也就是八种法门。



‘大人觉’,这里所说的‘大人’,是拣别天人、二乘圣者,是指十方一切诸佛、菩萨大人。‘觉’是觉悟的意思。合起来说,本经所说的八项事理,不是天人、二乘圣者所能圆满觉悟的,乃是诸佛菩萨大人才能觉悟的,所以叫‘大人觉’。



刚才说天人、二乘,不能称作大人的原因,就是因为天人慧浅福薄,还没有了生死;二乘人虽然证得圣人果位,但是没有发起利益众生的大菩提心,所以不能称大人;而大菩萨具有大智慧、大福德、大善根,已经觉悟了诸佛所证的无上菩提,所以称之为大人,也就是大菩萨。‘大’字也是叹德的意思。本经的体、相、用都大,我们把体、相、用三大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第一、体大:就是我们自心中的真如理体,这个理体是竖穷三际,横遍十方,一切平等,无所不包,无所不容的,也是众生人人本来具有的佛性,所以叫‘体大’。



第二、相大:‘相’,就是德相。我们自性里本来具足无量无边的功德妙相,而这一切功德妙相,都是由性体中显发出来的,所以叫做‘相大’。本性所具的功德妙相,是尽虚空、遍法界,就在众生的一念心中,只要能彻底觉悟真如理体,功德妙相,当下就现前,这是显示自性相大的意义。



第三、用大:‘用’,就是妙用。我们的清净本性,能生起一切世出世间妙用;而这个妙用,是无所不通,无所不达的,也就是称性而起的大用。因为佛具足了万德万能的功德智慧,所以称‘大’;如果众生能够证自性中的体、相、用,也就可以称作佛。但是众生迷失了本性具有的三大,妄认地、水、火、风,四大假合为身相,妄认六尘缘影为自心相,这就是众生不能称‘大人’的缘故。既然不能称大人,又怎么能听闻八大人觉经?我们应该知道,众生虽然迷惑,但是本性中,本来具有的体、相、用三大永远存在,从来没有减少一丝一毫,不过就是终日糊里糊涂,随著境界流转,暂时的迷失而已。



众生与诸佛菩萨,只是迷惑与觉悟的差别而已。而佛所说的八项事理,就是要我们众生各个都能觉悟,能够觉悟,就是‘自觉’。再依照本经里面的八项道理,劝导一切众生,使一切众生都能觉悟,就是‘觉他’。自觉和觉他都做到圆满的时候,自然见性而证入佛的果位,这就可以称为‘大人’。如果各位同修们,对于本经所说的八项事理,也有所觉悟的话,诸位就有资格称为‘大人’;换句话说,如果我们想要成佛的话,非觉悟这八种法门不可。



但是,要觉悟这一切事理,必须先求得智慧;有智慧,才能提得起、放得下。求智慧一定要从闻、思、修著手。所谓‘闻、思、修’三慧,就是我们听闻佛法时,在内心思惟,然后脚踏实地的依教奉行,才能得到真正的智慧;对于佛法的道理,才能彻底的觉悟。



‘经’字是通题。经也称作‘契经’,印度文称作‘修多罗’,翻译成中国话,意思就是说‘上契诸佛所证之理,下契众生可度之机’。



下面介绍‘人题’:



‘人题’就是记载翻译这部经的年代,和翻译人以及他的身分等等。



佛教发源地在印度。释迦牟尼佛是印度人,他以印度语言宣讲佛法,经典当然是印度文字,如果要在中国普遍的流通,必须要经过翻译——把印度文翻成中文,才能在中国流通。本经是‘后汉沙门安世高译’。



‘后汉’,是说明翻译这部经的年代。后汉是中国朝代的名称。我国汉朝,就是汉高祖刘邦所开创的天下。刘邦统领中国以后,代代相续,传到一百一十二年的时候,王莽篡位,再经过十五年,刘秀起兵灭了王莽,恢复汉朝。因此,就把王莽篡位以前称作‘前汉’,前汉建都在西面的长安,又称西汉。刘秀中兴汉室以后,建都在东面的洛阳,称为东汉,又称‘后汉’。而这一部《八大人觉经》就是后汉时候翻译的。



‘沙门’,是标示翻译者的身分。翻译人是一位出家的沙门,而不是居士。‘沙门’是印度出家人的通称,译成中国话叫做‘勤息’。‘勤’是精勤、勇猛的意思;‘息’是止恶的意思。合起来说,就是精勤修习佛法,灭除一切烦恼;也就是勤修戒、定、慧三学,息灭贪、嗔、痴三毒的意思。



‘安世高’是翻译人的德号,姓‘安’,名叫‘清’,真实的姓名叫‘安清’。这位法师,不是中国人,他是安息国人,以国为姓,是尊重他的人格,和他的国家,所以姓‘安’。



安息国是在汉朝时代的称呼,唐朝时叫波斯国,就是现在的伊朗。



安世高法师的出身不是普通人,他是安息国的王子。当父亲做国王的时候,在宫廷中曾经读过很多书籍,没有出家以前,对世间学问——天文、地理、术数,都有相当深的修养。在他读书的时候,曾经读过一部佛经,受了很大的感动,又有宿世的善根,所以很想出家。但是他是个孝子,父亲生病的时候,因为侍奉父亲,就暂时把出家的念头丢开,一方面侍奉父王,一方面协理国家政治;等到他父王去世后,王子应当继承王位,并且还要守孝三年。在这段期间,感觉到世间的无常,更增加安世高出家的决心。所以等到三年守孝期满,就将王位让给叔父,而出家修道。



出家以后,研究佛法,博通三藏;同时,还通达好多国家的语言。根据传记记载,天空飞的鸟类所叫的音声,他也能够听懂。有一次,他和一位同学,在路上行走,听到空中飞鸟的叫声,立刻对他的同学说:‘刚才从我们头顶上飞过去的鸟告诉我们,马上会有人送饭来给我们吃。’这位同学听了,以为他是开玩笑,并没有把他讲的话放在心里,走了没有多久,果然有人送饭来给他们吃,这才使那位同学相信,他的确能听懂飞鸟的语言。



后来安世高法师,发愿要把佛法传播到中国,就在我国后汉桓帝建和元年(民国前一七六五年即西历一四七年)来到中国洛阳城。从那时开始,一直到后汉灵帝建宁年间,圆寂于会稽,就是现在的浙江。在中国二十多年,他常游化于江浙淮一带,从事翻译经典的工作,他所翻译的经典有二十九部,共计一百七十六卷,
 楼主| 发表于 2024-10-4 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而本经也是其中的一部。



‘译’是翻译。在这里就是将印度的梵文译成我们中国的文字。



在还没有正式开始讲经文以前,先简略的介绍关于这一部经的结构。依照我们晋朝道安法师讲经的规矩,把每部经分为三大部分,就是序分、正宗分、流通分。



第一、序分:是叙述发起讲这一部经的因缘。



第二、正宗分:是真正显示这部经的宗旨要义,最精粹的部分。



第三、流通分:是说明如何能使一部经能流传后世,通达十方。



现在我们所要学习的这部《八大人觉经》,与普通所讲的经典稍微有点不同。大部分的经典,开头都有‘如是我闻’,最后以‘信受奉行’来做结束。而本经前面既没有‘如是我闻’,后面又没有‘信受奉行’,表面上看起来,好像不完备,但实际上也具备三分。开始的几句经文:‘为佛弟子,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就是序分,因为这是本经的总标。从‘第一觉悟到第八觉悟’,是这部经的正宗分,也是本经的重点。最后‘如此八事......到常住快乐’,是本经的流通分。



为佛弟子。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



‘为佛弟子’的‘为’,用白话来说,是‘做’的意思。‘佛’是指‘释迦牟尼佛’。‘弟子’两个字,指凡是归依三宝,修学佛法,无论在家、出家,都称为佛弟子。所谓‘为佛弟子’就是说,做为一个释迦牟尼佛的弟子。佛有四众弟子,也可以说是二众弟子,这一句经文,进一步讲,是无论在家或者出家学佛的弟子。



只要是佛弟子应该‘常于昼夜’:‘常’是恒常不断的意思;‘昼夜’的‘昼’是白天,‘夜’是晚上。一昼一夜二十四小时,印度当时分为六个时辰,一个时辰等于现在的四个小时。此即印度所谓的昼三时、夜三时,昼夜六时的分法。



‘至心诵念’的‘至心’,就是至诚心。依佛法来说,对于修学佛法要发恒常心,至诚恳切,恒常不断的修行,才能得到真实的法益。‘诵’是口诵,离开经本,能够一字一句不含糊的背出来叫‘背诵’。‘念’,普通说口念,比如念佛、念经,都是用口念。但是这里的‘诵念’,重在心念,就是内心要时时刻刻,念念不忘的信受奉行。



如果我们每个佛弟子,能够发起真诚恭敬心来学习‘八大人觉’,和修持佛菩萨大人所觉悟的八条事理,我们也就可以称为‘大人’。



第一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如是观察。渐离生死。



前面已经把经题、人题、和序分的经文介绍过了。现在要入正宗分的经文,在此再把序分大概的意思做个交代。序分所讲的是要我们学佛的弟子们,在二六时中,以最至诚、恳切、恭敬,而没有一丝一毫虚伪的心理,对佛法信受奉行,也就是信守佛菩萨大人所觉悟的八条道理。



这一段经文,在科判中叫做‘无常无我觉’。能够觉悟到宇宙人生的一切法,不论是有为法、无为法,都是无我的;也就是不能独立存在的。心中的想法、行为的造作,都是属于无常而又变异不定的,所以叫‘无常无我觉’。



第一觉悟所讲的道理很微细、深刻而又彻底,是启示我们要觉悟世间的一切是无常的、苦空、不净而又无我的。这是佛菩萨大人用四念处的道理,劝导我们应该趣向于出世间——常、乐、我、净的境界。



‘四念处’就是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四念处就是第一条所要觉悟的道理。因此,必须先知道这四种观行是对治四种颠倒的方法,也是入道初步下手的方法。能依四念处观察修行,就能得到常、乐、我、净——佛的境界。所以这是修学佛法首先要觉悟的法门。



现在分句来解释。



‘第一觉悟’:这个法门,在本经八种法门当中排在第一;也是诸佛菩大人所觉悟的第一条道理。‘觉’是觉醒;‘悟’是了悟。所谓‘觉悟’,就是以理智观察宇宙人生的真理,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理,得到正确而圆满的了解,就是觉悟的意思。



‘世间无常。国土危脆’:这两句经文是观心无常的无常观。‘世’就是三世——过去、现在、未来,迁流不停的意思。‘间’是指十方,间隔的意思。在每一个三世,各有十方;每个十方世间,也各有三世。‘世间’是对竖与横说的。佛经有云:‘竖穷三际,横遍十方。’横竖交罗,互相组织而成,就叫‘世间’。现在所说的世间,也可以说是我们依止地球生活的世间。



依佛法来说,世间有三种:



第一、有情世间:就是指六道众生,生活在大地上的一切动物类。因为这些动物类都有情识,所以称‘有情世间’。



第二、器世间:就是我们所依止的国土,大自然界一切环境。因为大自然界是运载人类,供给人类使用的,使人类得以守住的器具,所以称‘器世间’。



第三、智正觉世间:就是诸佛菩萨,出世圣人的境界。以佛法来说,不论有情世界还是器世界,都属于梦幻泡影,演变幻化无常,很不实在的。世间无常的‘常’,是常住的意思。假定说,一种东西今天是这样,明天也是这样,永远不变化,才叫做‘常’。譬如说佛法,在三千年前,佛所说的道理是这样的,至今还是这样的,一丝一毫也未改变,所以叫做‘常法’。



‘无常’就是说没有一样东西,不是时时刻刻在迁流变化的。以我们生命体来说,也是时时刻刻,刹那不停的产生变化——早晨的生命,绝不是现在的生命。不过这种变化,在我们凡夫来看,是不容易发现。如果人没有变迁的话,为什么会有年轻与年老呢?只是我们看不到时光的迁流而已。



人的一生太快了。如果说,人生几十年在感觉上还是蛮长的,但是仔细的算起来,只有短短的两万五千多天,实在太短了!有句俗话说:‘人生七十古来稀。’我们可以用平均七十岁来乘一下。经上说:‘人的生命就在呼吸之间。’这句话,佛说的一点也不错,人的生命实在太短暂!有的好朋友或者亲戚,几天不见,突然间听说死了!人的生命,就在呼吸间;如果只呼不吸,或者只吸不呼,生命即刻不能存在,
 楼主| 发表于 2024-10-4 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也是无常的证明。



佛在经典中开示我们说:‘众生的生命体,从出生乃至死亡,在这个过程当中,不止息的演化,而不能永远存在于世间。’这是说有情世界的无常。有情世界的生命体是如此,自然界一切森罗万象,当然也是如此,没有所谓不变的东西存在。而无情的器世界也有坏灭的一天。佛告诉我们:‘无情的器世界也有成住坏空,在成住坏空的过程中,不停的变化。’大智度论说:‘一切有为的无常,是在刹那生灭不停,因缘和合就生,因缘离散就灭,世间是缘生法,缘生法没有常住不变的。’所以说,不管是有情世界以及器世界,都是无常的。



‘国土危脆’:‘国’就是国界;‘土’就是土地。就是依报环境,指一切众生所依住的处所,也是刚才说过的器世间。‘危’就是危险不安;‘脆’就是脆弱不坚固。广大的器世间,既然有成住坏空,所以在这广大器世间中,所安立的国土,当然也是脆弱不坚固的。‘危脆’的‘脆’,说明白一点,就像玻璃一样脆弱而不坚固,永远不能常住不灭。



就拿我们所居住的国土来说,自有地球国土到现在,已经变了多少遍!拿最浅显的例子来说,台湾常有地震,本来是一条平坦的大道,由于地震,变成四分五裂;甚至于土地陷下去,成为一个大窟窿、大断层,这就是国土危脆的证明。我们中国有句话,更可以证明‘国土危脆’的道理,那就是‘沧海变桑田’。原来是深不可测的大海,每天由于风浪卷泥沙,经年累月的积聚,经过一段时期,就变成桑田;又本来是一块肥沃的桑田,由于山洪暴发,特殊变化,而成为沧海。台湾在民国四十八年,发生过一次八七水灾,就是这个情形,把良田变成沧海。由以上所说,我们可以证明,世间的确无常,国土的确是脆弱而不坚固。



世间所谓‘千年房屋,万载树木’,虽然是稀有,但在佛法来说,这一切万事万物,无不是成、住、坏、空四相轮回,没有一法是常住不坏的,当体就是‘如幻如化’。就如水中月、空中花,都是幻化无常,危脆而不安稳的。



我们更应该知道,佛法为什么特别说明‘世间无常,国土危脆’的道理?就是为了破除众生妄执‘常’的心理——就是天长地久的观念。一个人有常住的观念,就会贪求没有止境,希望世间所有的东西,都归我一人所有。你如此,我也如此,大家都如此,世界就难免发生战争,当下就造种种有漏的业因,而受生死轮回的果报。如果我们能依照佛法所说的,了解‘生命的无常,就在呼吸之间’,一切万法,都是暂时存在而已,就不会被世间上的名闻利养所诱惑,而盲目的追求,造种种有漏的善恶业,受生死的果报,当下觉悟就能得到自在解脱。



以上是说明‘无常观’的道理。下面一句是说明‘苦空观’。



‘四大苦空’:这一句是专讲‘苦空观’的。因为这四大常在矛盾、冲突、开阖中不停止的演变。所以众生才有生、老、病、死的大苦。既然知道身为众苦的根本,就应该觉悟,不要再被身相所困,不要再执著身体是实有,而生起种种苦恼,能够这样的修观,名为‘苦空观’。



现在先把四大的意义介绍一下:



第一、地大:就是物质的坚固性。凡是属于坚固性的,譬如人身体中的毛发、筋骨、指甲、牙齿都属于地大。



第二、水大:就是物质的润湿性。人身体中的脓、血、涎(唾)沫、口水,都是属于水大。



第三、火大:就是物质的暖性。人身体中的温度和暖气,都是属于火大。



第四、风大:就是物质的动性。人身体中的呼吸以及转流,就是属于风大。



无论有情世间、器世间,都是由这四大因素交互组合而成的。但是,此地是专指有情世间说的。假如因为冷、热、燥、湿、风、雨、寒、暑的变化,在彼此间发生矛盾冲突而不调合的时候,必然就会产生种种毛病。平常我们说四大不调,乃至于死亡。所以佛告诉我们,四大组合的生命体,如果有一天不调合就会生病;假定四大中,有一大不合作,人就会死亡。



我们学佛的人,如果能用智慧观察这身体是痛苦的根本,而且是虚妄而不实在的,对任何事也就不会太过分执著与计较。这是我们学习佛法必须觉悟的。



‘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这三句是专讲‘无我观’的道理。



‘五阴’就是色、受、想、行、识;有的地方翻译为五蕴。‘阴’是盖覆的意思。色、受、想、行、识,这五种阴影,能盖覆我们清净本性,所以称为‘五阴’。



上面所说的‘四大’,专就生命方面讲的。但是,我们一个完整的生命体,不但有血有肉,而且还有精神方面的。简单的说,有情的生命体,是由两大要素组合而成的:一种是精神,就是佛法所说的‘心’;再一种是物质,就是佛法中所说的‘色’。这里说的‘五阴’,就已经包括精神和物质两方面。



第一、色阴:指五根接触五尘所起的一切现象。‘色’是指色法。



第二、受阴:就是领受、接纳外界一切环境的心理作用。



第三、想阴:就是想像。取著外界所映入的印象,因而生起的思量分别的心理作用。



第四、行阴:就是迁流不停的意思。这是说明我们的心理作用,在想事理的时候,不是想想就了事,而是想了又想,由想念而起分别,念念生灭迁流,造作不停。



第五、识阴:有了别的意思。这个‘识’就是我们来先去后主人翁的第八识。



后面四种属于精神方面。我们的生命体,是四大和五阴和合而成的,并不是实在的东西。



‘无我’:‘我’这个字,是个体和主宰的意思。自己能作主,而不受外界任何环境所动摇,叫做主宰。



何谓‘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就是说色、受、想、行、识,五阴的本身,根本没有能主宰的‘我’和‘我所’一切环境。因为我们的生命体,只是心、色相依和合而成的,时时刻刻在迁流变化,转异不停,虚伪而不真实。



生命体是五阴组合的,所以说它‘无我’,就是因为在五阴之中,找不出一个真我。如果说这个身体是我,但是身体是属于色法,是由四大和合所成的;四大之中,
 楼主| 发表于 2024-10-4 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任何一大也没有真正的我。假如说,四大都是我,那岂不是有四个我?事实上,‘我’只能有一个,而不能有四个,这就证明色阴不是我;色阴既然不是我,那么能看、能听、能嗅、能尝、能触、能知的六根,是不是我呢?如果说能看的眼根是‘我’,其余的五根也应该是我才对,这样就变成六个我。但是我们应该知道,真正能主宰的‘我’,只有一个,绝对不是六个。所以不应该妄认六根是我。这么说起来,在见闻觉知当中,亦找不出一个真正的自我,既然知道我们的身体是四大和五蕴的假合,受、想、行、识,仍然找不出一个真‘我’。所以在五阴之中,‘我’了不可得,因此,经上说‘五阴无我’。



我们这个生命体,在一般不了解佛法的人,都把它看成是一个有主宰、有支配力的自我,称自己就是我。依佛法来说,是绝对错误的。



‘生灭变异。虚伪无主’:五阴假合的生命体,没有实在的自我,本经用‘生灭变异,虚伪无主’两句来解释。反过来讲,四大、五阴所成的身体,为什么说无我呢?就是因为‘生灭变异,虚伪无主’的缘故。



‘生灭’两个字,就是念念迁流不停。‘变异’就是变化的意思。能够称为‘我’,必须永恒不变才对。但是五阴和合的生命体,随因缘的生灭而生灭,根本就是变化不实的,那里有一个我呢!凡是万事万物有生灭,必然就有变异和毁灭的时候。我们这个无常变幻的身体,看起来虽然很少变化,但是仔细观察,是念念迁流不住,刹那刹那生灭变化。昨天的生命,不是今天的生命;今天的生命,不是明天的生命。因为前后有著生灭变异,故有差别不同。现在的医学家也说,人身体中的细胞生灭不止,经过七年的时间,生命体的细胞便全部更换一次。这也就是有情的生命体,刹那生灭变异的证明。



‘虚伪无主’的‘虚伪’,是虚妄而不真实的意思。这一句就是说明五阴假合的生命体,是虚妄而不真实,在告诉我们生命不能自主。我们应该知道,所谓‘自主’,就是自己能够做得了主,能够支配一切,不受任何外力所动,才能说自主。比如说:老、病、死,是人人都不愿意的事情,但是,不要老还是会老;不要病、不要死,还是会病、会死,绝对不能随心所欲。可见得我们对生命不能做主,所以说,五阴是虚假而不能自主。



‘心是恶源。形为罪薮’:这两句是说不净观的道理。‘心是恶源’:是说第六意识心好像水之本源,也是说第六识是万恶之源。恶缘虽然多,但是都因为贪嗔痴三毒烦恼所引起的。我们假若造五逆十恶一定趣向三恶道,无论是三善道或三恶道,都是这个意识心造出来的。然而,众生迷惑,只取著妄想、分别、缘虑为心,不知道这颗心,是生起罪恶的本源,并非是我们的真心——它是一个染污不净的妄识心。



‘形为罪薮’:‘形’是身形,心住在里面,身形是外壳。众生妄认四大为身,所以造恶作恶,都是从妄心、假身所造出来的。简单的说,身形就是聚集一切罪恶的处所。因为这个身体作恶多端,所以说它不净。虽然说‘心’是一切罪恶的导演者,但是,真正造成各种罪恶的工具,还要依赖这个身相。举例来说,心里想杀人,只不过心里在想而已,纵然我们想了很久,也造不成杀人的罪恶,因为并没有把人真正的杀死;必定要运用双手拿刀,透过身形的活动,才能确实把一个人杀死,这才构成杀人的罪恶。以此类推,造作所有一切罪恶的工具,都是心的推想,加上身形的活动而造成的。我们这个身心,是集合一切罪恶的大本营,一切罪恶如果没有这个有漏的身心,任何罪恶都不可能造成的。所以说‘心是恶源。形为罪薮’。



我们要晓得,身心就是指身、口、意三业。众生的三业,能通于恶,也能通于善。如果我们依善法去修行,就生三善道,乃至于成佛果位;如果依染污不净的恶法去造作,就堕三恶道,受无量痛苦。这善恶两条路,由我们学佛的人自己选择。



‘如是观察。渐离生死’:‘如是’是指上面的道理。我们做为一个佛弟子,如果能够依照上面所说的无常、苦空、无我、不净四种观,细细的去谛观、审察,就可以得到。真正的受用,体会到宇宙人生是幻化、虚伪、不实的;是苦空、无常、无我的。因此,就应该依教修行,渐渐远离生死,而得到解脱自在。



这一条道理,是要我们了解身心世界都是无常、无我、苦空、不净的。必须放下一切,对一切事理不执著,而依本经的四种观去实地修行,就能断烦恼,了生死。



第二觉知。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这一条是‘常修少欲觉’。这个法门是从上面‘无常无我觉’延续而来的。既然已经知道宇宙人生是幻化不实的,对于身心世界,也就不必过分贪求,才能远离四颠倒的现实世界,而达到常、乐、我、净理想的境界。因此,修无常、无我法门之后,还要继续常修少欲的法门。



‘多欲为苦’的‘多欲’,指所求的欲望愈多也就愈痛苦;就是说,世间人的希求、欲望是贪得无厌的。众生所追求的欲望境界虽然很多,但是最主要的不出五种——财、色、名、食、睡——五欲。



第一、财欲:就是指世间一切金银财宝。除养身之外的钱财,其他的也是愈多愈好。世间无论男女老幼,对于金银财宝,都会生起贪著、迷恋不舍的心理,所以叫做财欲。



第二、色欲:色是色法,是指男女之色,以及世间一切宝物、华屋、美服等种种美好的东西都属于色法。对于这些东西,世人都很贪求,对于自己所喜欢的更是贪求不舍。众生所以不能了生死、出三界,都是为色欲所迷的缘故。所以说,对色欲不能过分贪著。



第三、名欲:除了贪色和贪爱财富以外,又去喜欢贪求名誉、地位。更有一种人,认为名誉可以光宗耀祖,显亲荣己,因此,贪求没有止息,所以叫做名欲。



第四、食欲:就是贪著种种饮食——山珍海味,甚至于贪食美味佳肴而残杀生命,所以叫饮食欲。



第五、睡眠欲:就是整天情识昏昧,昏睡如泥。像这种贪睡眠的,叫睡眠欲。



这一句‘多欲为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26 11:3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