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70|回复: 7

[其它] 无量寿经(新加坡二次宣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9-21 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敬摘自《净公上人无量寿经新加坡二次宣讲讲记》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无量寿经(新加坡二次宣讲)  (第二十六集)  1994/11  新加坡  档名:02-027-0026



  请掀开经本,第一百六十三面第一行「边地疑城第四十」。我们看经文:

  【佛告慈氏。若有众生。以疑惑心修诸功德。愿生彼国。不了佛智。不思议智。不可称智。大乘广智。无等无伦。最上胜智。于此诸智。疑惑不信。犹信罪福。修习善本。愿生其国。】

  这是第一类的。这些地方我们要留意。世尊在这段的开示里面,主要的是提醒我们往生最好不要生在边地,生在边地见佛闻法要耽误五百年这么长的时间。虽然说在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寿的寿命之中,五百岁的确是非常的短暂,可是我们想想,如果在这个世间要落后五百年,我们一定会觉察到有许许多多后面的同修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超过我们前面太多太多;我们虽生西方,落在他们的后面,必定是这个状况。佛在此地很慈悲的提醒我们。

  这第一段里面是不能够了解佛不可思议的智慧,在这个地方起了疑惑,『疑惑心』;虽然疑惑,他还是『修诸功德,愿生彼国』。这两句很重要,虽然疑惑,他为什么还往生?可见得他修行的确没有落在人后。这里面,修诸功德最重要的就是信愿持名,这是功德!信愿持名是功德。所以他能生西方净土,为什么不能入品?这个品就是九品,为什么不能入品?是因为他『不了佛智』。这句话是总说,哪些佛智?下面给我们说了四种。佛智是总说。

  『不思议智』。佛有不可思议的智慧。古大德把这段经文配在四智里面为我们说明,那我们就很容易懂得了。法相唯识里面讲的四智,这个四智是「成所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大圆镜智」,我们也称它作四智菩提。菩提是觉悟的意思,四种觉悟。四智菩提是对迷情的凡夫而说的,因为凡夫迷失了自性,把自性转变成八识。这八识不是觉悟,八识是迷惑才有。觉悟就把八识转变为四智。所以教下就说,修行贵在转识成智,这句话确实说得不错。

  修行,修行的成就是什么?就是转识成智。转八识成四智!这话说得是没错,可是真正要会转,的确相当不容易。《大佛顶首楞严经》,在中国佛教界里面是很负盛名的,几乎没有人不知道这部经典。自古至今的批注一百多种,可见得大家对这部经的喜爱。这么多人批注,其中权威的批注,也就是大家公认注得好的至少有十几种。明朝末年交光大师,他跟莲池大师是同时代的,交光大师也是念佛求生净土的。我们在他的《楞严经》批注,叫《正脉疏》,序文里面他写他注经的因缘。他是往生的时候到了,也就是寿命到了,阿弥陀佛来接引他,他忽然想起来,《楞严经》自古以来,虽然有很多批注,并没有把佛的意思说清楚,都在那里猜测、摸索,他要发心给《楞严经》做个批注,向阿弥陀佛请假。阿弥陀佛来接引他,他向阿弥陀佛请假:我把这个经注好之后再往生。阿弥陀佛就点点头,同意了,就走了,他的病就好了,好了以后就做《楞严经》的批注。他这个注子跟古注不同,见解确实不一样。

  古注多半是配合天台家的三止三观,向这个方向来解释《楞严》;而交光大师的见解是脱离了天台,完全就经典里面所说的义趣来解经,解释奢摩他、三摩地、禅那。他们古人把这三种配合在天台家的三止三观。当然,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他提倡的舍识用根,因为古注都没有离开八识。他的看法,《楞严》里面所说的奢摩他、三摩地、禅那是离开八识,决定不用八识五十一心所。这个说法高明,的确与古大德的看法不一样。

  那个解释没错,但是几个人能够舍识用根?这个根是根中之性。譬如说眼根,我们见色是用眼识见色。识是分别,第六意识分别。我们见到这是花,那是叶,这是红的,那是黄的,分别!这个分别是第六意识,意识在起作用;不但分别而且还执着,执着是第七识;还要深深的落下印象,永远不会忘记,这个印象就是第八识。交光大师讲,《楞严经》里面修奢摩他、三摩地、禅那,不用识,用根中之性;也就是说,眼见色要用见性见,耳闻声要用闻性闻,不用六识,用六根当中的根性。性是真心、是本性。那会用性的人,就是明心见性,那见性就成佛!确实符合佛在《楞严经》里面所讲的教义。这个义趣他解释得没错,但是很难!要是依照经典里面的解释,经文也长,也很难懂,很难体会。

  曾经有些同修问我,他说用最简单的话来说,什么叫识?什么叫根?什么叫舍识用根?这问得很好,最简单我们能够体会得到的,从识的作用上去区别,第六识的作用是分别,第七末那的作用是执着,阿赖耶的作用是含藏;阿赖耶像仓库一样,藏识,仓库一样,所有一切五尘落谢影子统统都含藏在这个地方,仓库!所以,我们讲它的作用是记忆。你为什么会记得?因为你藏在阿赖耶识里。怎样舍识用根?实在说,舍识那起作用就是根,不必再去想什么叫根,不要去想这些,想这些又落在意识里面。古德所谓的,只要把妄离开,不要求真,离开妄自然就是真的,你再求真又变成妄了。你有个求的心,那就是妄心,就不是真心。只要把妄舍弃掉,只要把识舍弃掉,你所起的作用当然是自性。

  我们见色要怎样见法?没有分别。没有分别,也看得很清楚,不是说没有分别就看不清楚。像镜子一样,镜子照外面照得清清楚楚,它有没有分别?它没有分别。我们用心要像镜子一样,见色不分别色相,色相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用分别心,也不要执着。没有分别,没有执着,给诸位说,
 楼主| 发表于 2024-9-21 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所见的这个色相,一切色相决定是平等的。为什么不平等?因为你有执着,你有分别,它就不平等了;离开分别执着,平等了。决定不落印象,这太难太难!不落印象不用阿赖耶识,不执着不用末那识,不分别不用第六识,这叫舍识!

  舍识之后的作用,我们眼见色是见性见,耳闻声是闻性闻,这就是禅家所讲的明心见性,这样的境界。这是粗说、略说,我们能够体会一点这个意思;深说广说,那就不可思议。此地再加上不思议智,这个不思议就是成所作智。成所作智前五识,它能够成就一切佛法,佛法是觉悟之法。诸位要记住,佛是觉悟的意思,说佛法就是觉悟之法,说佛学是觉悟之学,要懂这个。在一切境界当中,都能够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

  佛与大菩萨们,在九法界、在六道,特别在三途里面,度化一切众生,他自己不迷;换句话说,他自己不分别、不执着、不落印象,这是不迷、不邪、不染,能令一切众生破迷开悟。众生的业障习气再重,他都有善巧方便帮助众生。这个开悟不是一天开的,不是二天开的,业障重的人要多生多劫。我们前面经文里头读过,能够念佛发愿求生净土的人,我们原来不晓得,以为这个人叫他念佛,他就念佛了,倒满听话的,不知道这个人过去生中,曾经供养无量无边诸佛,这我们不知道。这样深厚的善根现前了,所以他听了才能接受、才欢喜,不是个容易事情。我们看凡夫只看这一段,没看到后面,没看到前面。佛与大菩萨,把这个人过去生中事情看得太清楚、看得太明白了,所以他知道这个人善根成熟,真的是不容易,太难得、太难得!

  这样长的时间当中,阿弥陀佛,诸佛菩萨没有一次舍弃过我们。换句话说,生生世世,时时刻刻在照顾我们、在帮助我们。这一生这个缘圆满成熟了,我们居然发心求生净土,信愿持名,真的是不可思议的智慧,这是成所作智。释迦牟尼佛不跟我们说,我们怎么会晓得?所以一些人对这个怀疑,也难怪!确实是令人怀疑的。

  第二个是『不可称智』。称是称扬,包括着赞叹。没有办法称赞。这是讲妙观察智。观是佛门里面修行的一个重要原则。佛门里面可以说,流通最普遍的是《般若心经》,流通最普遍的,没有一个人不知道,没有一个人没有念过的《般若心经》。《般若心经》第一个字「观」,你能够观那你就自在了,你不会观,那你当然就不自在。观是什么?刚才讲的不用第六识,不用第七识,不用第八识,那叫观。如果用心意识,那就不叫观,叫情。所以你见,情见,你这个见解里面带着有感情。我们叫感情,佛法叫迷情。

  凡是情都是迷,都不是智慧。情是迷,不是好东西,情见就是迷惑颠倒。观是理性的、理智的。离开心意识,不用心意识,这叫观。观才能够看到事实真相。有了情在里头,就见不到事实真相,为什么?就产生偏见。偏见偏爱,事实真相就见不到,我们俗话常讲「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旁观,对他自己没有利害关系,他看得就很清楚;那个当局的,对他有利害得失的关系,所以这个利害得失就把他的智慧蒙蔽了。他观察一桩事情,他先从自己利害得失上这个角度来看,我们讲这主观而非客观,这是不可称智,就是妙观察智。转第六意识,第六意识不分别,没有分别,那个观察就妙了。

  『大乘广智』,这句就是转末那成平等性智。平等就广了,我们世间人智慧很小,原因在哪里?因为自己的心不平等。本来是平等的,本来这个心量无量无边,现在这个心量变得很小,自私自利,跟什么人都划界线,划了好多界线,就像那个蚕一样,作茧自缚。本来是海阔天空的,自己一定要作个茧把自己关在里面,你说这个多苦?这就是执着,法执、我执。离开一切执着,平等心就现前了,平等心广大无有边际。『无等无伦』。等是没有跟它平等的,伦是没有跟它同类的。这是讲到极处了,最上殊胜的智慧,这是大圆镜智。大圆镜是比喻广大圆满像一面镜子一样,尽虚空遍法界、过去现在未来都照在其中,照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五种智都是我们真心本性。

  末后这句是真心本性之体,前面这四句都是讲的作用,所说的作用。『于此诸智』。这就是指佛这五种不思议的智慧,他有怀疑。对于这些佛的智慧生怀疑,我们要能够体谅;真正断疑生信,实在不是一桩容易的事情,反而这老实念佛的人不怀疑。那哪些人怀疑?研究教的人怀疑,讲经说法的法师怀疑,为什么?他读的经太多,他佛法了解得太多,再想想佛真有这么大的智能?可能这是赞叹佛的,不是真的。像我们平常常讲佛万德万能,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这是宗教家们赞叹上帝的话;我们赞叹佛也这么赞叹。从前老百姓赞叹皇帝,万岁万万岁!哪个皇帝活到万岁了?做皇帝的人也很笨,你看当着面打妄语,他不制止,他还笑笑,还接受,是不是?当面骗他,万岁万万岁是假的不是真的。因此,教下里面就有很多的法师,大法师、老法师都有,你要向他请教,佛的智慧是不是圆满的?他也会说,佛的确是大智慧,但是也不是真正的圆满。他就怀疑。为什么?佛也有所不能,那佛的智慧就不圆满了。其实佛的智慧是圆满的,佛没有不能的。我们看到好像还有这么多众生不能得度,不是佛没有能力度,不是佛没有智慧度,不是佛没有方法度,而是众生不接受他度,这就没有法子了。

  所以佛讲得很好,佛不度无缘之人。什么叫无缘?不肯接受,我想帮你忙,确实有能力帮你,你不愿意,不接受,那就没办法。要明白这个事实真相,不是佛的智慧有问题、佛的能力有问题。特别我们读了这部经之后,这个疑问可以说彻底解决了。

  我们过去初学佛的时候就打过妄想。假如这个人造了五逆十恶极重的罪业,立刻就要堕到地狱,佛有没有能力叫他马上成佛?如果能够叫他马上成佛,那我们承认、没话说,佛的智慧圆满,佛的能力是圆满的,真的是万德万能;如果佛不能叫这个人立刻成佛,佛的智慧不圆满。我们在这个经上看到,确确实实五逆十恶的众生,临终悔过,一念十念就能往生不退成佛,
 楼主| 发表于 2024-9-21 11:09 | 显示全部楼层
答案在这个经上。我们才了解佛的智慧确实是圆满的!我们对他怀疑,造成自己的障碍。这类的人虽然对佛的智慧怀疑,但是他还是愿意求生,所以他有坚定的愿望求生净土,他也念佛,他也修善,他也积德,他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当然,临命终时,佛还是来接引他,佛不来接引他,西方在哪里他怎么知道?佛还是来接引他。接引他,他就留在边地了。

  实际上这个边地、化城都是比喻。接引他还是莲花化生,但是在莲花里面,见不到佛,听不到佛说法。前面讲过,莲花里面很快乐,就像在夜摩天宫一样,等到他什么时候觉悟了,我错了,我不应该怀疑佛的智慧,他有这个念头起来了,他就入品了,就见佛闻法了,是这么一回事情。所以,他对于佛这些智慧『疑惑不信,犹信罪福』。他对于因果报应,往生的这些道理,殊胜的功德利益他相信,所以他『修习善本,愿生其国』。这个地方讲的善本就是念佛。

  念佛至善!超越世出世间一切的善法,没有比这个更善,这诸位要晓得!不念佛真正是经上所讲的「可怜悯者」。为什么不念佛?他的善根没成熟,所以你跟他讲,他也不相信,他也不能接受,他不肯念,老是跟他讲,以后他回头,肯念了,这也很难得了,这是怎么回事?他的善根没成熟,差一点点,外面有好的增上缘帮助他,就把那一点给它补起来了,他就成熟了,是这么一回事情。所以,善友善缘,就是好的念佛的环境。念佛的同修他能够常常接触,受他的熏陶,逐渐、逐渐他也明白了、也回头了,这是真正的善知识。这讲第一类生边地的原因。

  【复有众生。积集善根。希求佛智。普遍智。无等智。威德广大不思议智。于自善根。不能生信。故于往生清净佛国。意志犹豫。无所专据。然犹续念不绝。结其善愿为本。续得往生。】

  这是第二类的人,第二类生到边地的人。这一类的人对于佛的智慧没有问题,他能够相信,他知道『积集善根,希求佛智』。这个地方讲的『普遍智,无等智』。普遍智就是妙观察智,成所作智,无等智就是平等性智,『威德广大不思议智』,就是大圆镜智。对于佛的不思议的智慧,他没有问题,他不怀疑,怀疑自己。自己造的业障太重,造的罪业太深,杀盗淫妄做了不少坏事情,像我这种坏人能往生吗?对这个忧虑。虽然遇到善友、善知识劝导:没有关系,只要能够忏悔往生还是能得生。他是半信半疑,听说佛这么慈悲,好,我就念,我决定求愿往生。但是对于自己总是疑情没断,没有能够断得干干净净,总以为自己业障很重,罪孽太深。『于自善根,不能深信』。

  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往生清净佛国』,就是西方极乐世界。『意志犹豫,无所专据』。这两句话我们不能够依文解义,依文解义,那就是变成严重的障碍,根本就不能往生,而这种现象是非常的轻微;如果重,他不能往生。只有轻微的状况之下,他底下,『然犹续念不绝』。他佛号不中断,他求生的意愿有,佛号没中断。由此可知,他对于自己的信心确实是有,没有一般求愿往生那么专,那么强烈,那么坚定,他没有;比那些人要差一等,是这么个意思。所以他也能往生,『续得往生』。他也能往生。

  这是说明这两种人,两类。这两类里面,当然里面轻重、广狭范围是非常的深广。由此可知,这个念佛法门一定要深信不疑。这深信里面,一定要包括对佛的智慧要深信。因为,西方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智慧的建立,佛智所建的,是佛不思议智所立的,是不可称智所成就的,是大乘广智所感应的,是无等无伦最上胜智所发现的,《华严经》上讲「唯心所现」,是从这个心现出来的,也就是说大圆镜智里面现出西方极乐世界。由此可知,这是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是阿弥陀佛五种智的成就。我们对这深信不疑。必须明了佛智一直到胜智,五种智慧,这才叫真信;能够生到西方世界见佛闻法。

  从第二类的这些人我们就明了,我们一定要相信自性本具一切智慧,凡圣一如,本来成佛。这是佛在大乘经上常常为我们开示,我们不可以自卑,不可以自暴自弃,虽然造作许多的罪业。为什么会造作?是因为迷而不觉才犯的错误,这一回过头来觉悟了,那就叫真忏悔。什么叫忏悔?忏悔是真正觉悟。觉悟什么?觉悟凡圣一如,觉悟一切众生本来成佛,这非常重要,这是把我们的心转过来,念头转过来。由此可知,一定要有决定的智慧,才能有坚定的信心,然后才决定往生。这是我们从这两段当中得到的教训。我们再看经文:

  【是诸人等。以此因缘。虽生彼国。不能前至无量寿所。道止佛国界边。七宝城中。】

  这是往生的时候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生到极乐世界,没见到佛,好像到那个地方就中止了。『道止佛国界边』。西方极乐世界有没有边界?说老实话,没有边界。七宝池中莲花化生,不过在莲花里面,花也没有开,花里头也没有佛。那个边界是比喻,边界、疑城、胎生统统是比喻,不是说西方极乐世界另外还有一个边地,没有,那就不是平等法界。西方世界是平等世界!所以这统统是比喻。『七宝城中』也是比喻。城,关在里面,不能出去,表示不自由。统统是比喻。

  【佛不使尔。身行所作。心自趣向。】

  这个话说出来了,那是不是阿弥陀佛故意惩罚的?不是的。佛心平等的,这不是佛的障碍,是他自己『心自趣向』。就是他心里还有那一点疑惑变成障碍了。这我们才明白,世尊在大乘经上常说「疑为菩萨最大的障碍」。我们在经上听说这个说法,不知道这个疑是菩萨最大的障碍,障碍大到什么程度我们不晓得,这里看到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障碍你不能见佛闻法,这才晓得这个疑确确实实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这是根本烦恼之一。贪、瞋、痴、慢、疑,根本烦恼之一,能起这么大的作用。

  【亦有宝池莲华。】

  他也是在『宝池莲华』。

  【自然受身。】

  他是化生。『自然受身』。并不是胎生,还是莲花化生。

  【饮食快乐。如忉利天。】

  前面讲夜摩天,
 楼主| 发表于 2024-9-21 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地方讲『忉利天』。

  【于其城中。不能得出。】

  他没有办法离开他的范围。不像九品往生的,虽然在莲花当中,得佛力的加持,他可以随意到十方世界去供佛,去闻法;他不行,他不能出去。

  【所居舍宅在地。不能随意高大。】

  他居住的宫殿在地面上,不能够浮在空中,不能升到空中,不能随意大小。想住的地方大它就大,想小一点它就小,它不能随意大小,不能够在空中。

  【于五百岁。常不见佛。不闻经法。不见菩萨声闻圣众。】

  他的苦恼就是这个。把它比作胎生,比作边地。边地是什么?没有佛法的地方叫边地,是这个意思。虽然他也在七宝池中,也是莲花化生,但是莲花里面不能见佛闻法,这就是他自己的疑情没有断尽,产生的障碍。由此可知,我们今天念佛,《楞严经》上讲得很清楚,大势至菩萨说的「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现前是现在。现在我们几个人见到佛了?你为什么不见佛?你想想这两种疑惑有没有?如果有,不见佛,这不奇怪,我有障碍!假如这两种障碍确实没有了,现前也能见佛,有感应。

  像过去我们读的传记,庐山远公大师他老人家在一生当中,曾经见过三次西方极乐世界,他为什么见得到,别人为什么见不到?他没有疑,没有障碍,这感应道交!虽然见过三次,从来没有跟任何一个人说过,你就想他的心多清净。说老实话,我们今天不能见佛,一见佛的时候,心就发狂,一定到处讲:我见到佛!我见到佛!你的清净心就没有了。所以阿弥陀佛清楚得很,知道我们的程度不够,受都受不了,所以佛也就不现身给我们看了。像远公那样的人,佛示现了三次,你看,如如不动,心地依然是清净不染,这有资格接受佛的感应。我们今天没资格,不是佛不慈悲,所以不能怪佛,怪自己。我们的疑没有断,我们的心很脆弱,禁不起境界的考验,是这么个原因。远公到往生的时候,临走的时候才告诉大家。临走的时候,西方境界又现前,他说:缘成熟了,我要往生了。这个境界过去曾经见过三次。才说出来。临走的时候才说出来。

  所以见佛闻法,这是无比之殊胜!不见佛,不闻法,就是边地,就是胎生,意思在这个地方。大家不要去想,极乐世界还有一个边地到底在哪里?那你这个疑问就更大,恐怕去都去不了,你的问题就更多了。

  【其人智慧不明。知经复少。心不开解。意不欢乐。是故于彼。谓之胎生。】

  这个好!释迦牟尼佛的解释,不是真的胎生,是比喻。『胎生』是比喻,就是假名胎生,不是真的。是因为这个人智慧不明,就是因为他有疑惑。这个疑情的确是很薄弱,并不很严重,严重不能往生。他能往生,而耽误一段时间不能见佛,他这个疑情是很轻微的。这就在说他智慧不明。

  『知经复少』。这个地方我们要特别注意。那像我们现在念一部经,甚至于有很多老太婆们,一生只念一句阿弥陀佛,经都不会念,她也能往生,那她是不是都生到边地疑城去?不见得。有很多老太婆们往生,瑞相非常好,预知时至,站着走、坐着走的都有,她怎么会在疑城?此地这个知经复少,少是什么?少是讲的理解太少,是这个意思。就是你解的、理解得太少,你知道得很浅薄,不够深度,不够深广,意思在这个地方。你对于经义要有深广的理解,你的疑才会断。我们讲经听经用意在哪里?就是把道理说清楚,事实真相说清楚,修行的方法说清楚,两土的境界说清楚,都清楚了,断疑生信!目的就在此地。真正相信,一丝毫怀疑都没有了,这个经听不听没有关系,不重要!重要是老实念佛,这才是重要的。

  所有一切经我没有听的,到了极乐世界,见了阿弥陀佛再听不迟。有疑,那个疑要断掉。这个经的力量是帮助我们断疑生信。「信心清净,则生实相」,这是佛在《金刚经》上说的。果然信心清净,这个经就不要了。《金刚经》上有比喻,「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那个法就是佛法。到你信心清净的时候,这个经就可以舍弃了,一心专念,决定得生。这个法门多殊胜、多难得!的确是简单容易、稳当快速,哪要那么麻烦!这些殊胜的地方,就是一切诸佛称赞阿弥陀佛,为佛中之王的道理。佛佛道同,佛佛都平等的,为什么称阿弥陀佛为佛中之王?阿弥陀佛接引众生的方法太巧妙了!

  【若有众生。明信佛智。乃至胜智。】

  假设有众生明了深信不疑,『佛智,乃至胜智』。就是前面讲的佛的五种智慧,深信不疑。为什么我们对佛的智慧怀疑会产生这样大的阻力?这里头有一个道理我们要知道。这五种智慧就是我们自性本具的智慧,你不相信佛的智慧,就是不相信自性当中有这个智慧,这个障碍力量太大。生佛不二,凡圣一如!真正的道理在此地。所以,佛讲得很清楚,不是佛愿意要这样做法的,也不是佛有意思这样做,自自然然成了一种障碍。所以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跟我们讲信愿行,他把信说出六种,第一个就是信自,第二信他,这个意思我们要明了。念佛成佛要有决定的自信心,我念佛能成佛;我相信阿弥陀佛,相信释迦牟尼佛是相信他们提供我们这些方法,决定帮助我成佛,这是信他。自是主,他是帮助,自己对自己没有信心,佛帮不上忙。你自己有一分信心,佛帮一分忙,你有十分信心帮十分忙。这个人他有九分信心,缺一分,所以佛也只能帮九分忙,那一分还让他自己来,是这么个道理。

  【断除疑惑。】

  前面是「明信佛智,乃至胜智」,就是相信自己。『断除疑惑』,是相信佛力,相信佛的智慧。

  【信己善根。作诸功德。至心回向。】

  要相信自己的善根,特别是佛在本经里面跟我们所说的。我们对于净宗,对于阿弥陀佛,对于《无量寿经》,深信不疑。那就是经上所讲的,无量劫来,你供养无量无边诸佛如来,这个善根成熟了,我们要相信自己的善根。没有这样深厚的善根,接触到这无上法门,第一法门,你不可能不怀疑;所以一个真正不怀疑的,确实善根成熟了。『作诸功德』。这个时候作功德,绝对不要人劝你,不要人鼓励,
 楼主| 发表于 2024-9-21 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决定是自动自发,拦都拦不住!做什么功德?断一切恶,修一切善。在修善当中,决定是全心全力把这个法门介绍给一切大众,做这个功德!

  『至心回向』。至心是真心,没有一点虚假!真心。一丝毫的微善都庄严佛净土,怎样庄严法?大家要晓得,尽虚空遍法界都是佛净土。我们劝一个人改过向善,这就是庄严佛净土;我们劝一个人长斋念佛,这就是庄严佛净土。这个社会上多一个好人,多一个不作恶的人,多一个念佛人,念佛是最善的人,庄严这个社会,庄严这个国家,庄严这个世界,庄严佛净土!所以一个人回头,一个人断恶向善,会影响一家;一家人受感动,一家人行善,会影响他的亲戚朋友,他的邻里乡党,那就影响社会。这就是佛在前面教给我们要把佛教育推广。佛所行处,是让我们推广佛陀的教学,让一切众生都能得到佛法真实的利益,就是至心回向。

  【皆于七宝华中。自然化生。跏趺而坐。须臾之顷。身相。光明。智慧。功德。如诸菩萨。具足成就。】

  这是讲九品往生的,没有疑惑的。没有疑惑,相信自己善根,作诸功德,至心回向,这样去往生的,九品往生的,统统都是莲华化生。这经文上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都是莲华化生。『须臾之顷』,是讲那个速度之快,我们常讲一剎那、一念之间,就是这个意思。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他的『身相』,他的『光明、智慧、功德』,就跟那些大菩萨没有两样。因为,弥陀世尊他弘愿里面说生到西方净土,都作阿惟越致菩萨。阿惟越致是七地以上!生到那个地方都是七地以上的菩萨,这是说佛愿力加持的,不是自分。经上讲的,菩萨、声闻、天人,那是讲我们自己的功夫有差别,佛力一加持,是一样的,你决定分不出来,没有差别。我们这个地方说老实话,因为我们有分别、有执着、有妄想,世尊随着我们的分别妄想,说有菩萨、有声闻、有天人。你到达西方极乐世界,大家连这个念头都没有。为什么会没有这个念头?平等法界,平等世界,决定没有这个念头。所以那边的人他的观念跟我们不相同,我们都落在意识里头,心意识作主;人家那边不用心意识,完全是跟如来果地上四智菩提相应,不用心意识。

  【弥勒当知。彼化生者。智慧胜故。】

  他有智慧,他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没有怀疑,这就是『智慧胜』。智慧跟聪明不一样,不可以把世间这些聪明当作智慧,那个我们叫世智辩聪,不是智慧,这是智慧。智慧胜故。所以,那些老太婆,不认识字的,经也没听过,问她什么都不会、不懂;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真智慧!大智慧!我们这讲经说法的,好像世出世间法一样的,没智慧!为什么?不相信,不肯老实念佛。所以这个智慧跟聪明不一样,那才叫真正智慧。智慧胜故。

  【其胎生者。五百岁中。不见三宝。不知菩萨法式。】

  这个『法式』是讲修学。不知道西方极乐世界菩萨的修学,菩萨日常生活怎么样修行。

  【不得修习功德。无因奉事无量寿佛。】

  因为他不见佛、不闻法,也见不到这些海会大众,只是在莲花里面去享乐,享这清净之乐。

  【当知此人。宿世之时。无有智慧。疑惑所致。】

  把它的原因为我们说出来,是他过去(就是没有到西方极乐世界以前),如果说我们在人道,我们有这个疑惑;或者是疑佛,或者是疑自己,怀疑自己,都造成这样的障碍。下面还继续来解释这一段还没有说完的一些意思,必须要加以解释。那这个五百岁到底是不是一定要需要五百岁?这五百岁到底是我们世间五百岁,还是西方极乐世界五百岁?这都是一些疑问。「惑尽见佛第四十一」。惑就是迷惑,就是那个疑。疑要断尽了,他就见佛了,就闻法了,海会大众他都见到了。

  【譬如转轮圣王。】

  我们看经文,它正好是接着前面的。

  【有七宝狱。王子得罪。禁闭其中。层楼绮殿。宝帐金床。栏窗榻座。妙饰奇珍。饮食衣服。如转轮王。而以金锁。系其两足。诸小王子。宁乐此不。】

  这个生活他快不快乐?用这个比喻,比喻那些生在边地的这一类往生的人,前面讲两种往生的人,用这个比喻来比喻。『转轮圣王』,现在我们这个世间没有。佛经上说过,人寿两万岁的时候,转轮圣王出现在世间。人的寿命长,就是福报大!人心纯善,很少作恶,寿命就长了。这的确符合佛在经上常常讲的,我们人的福报、智慧、寿命都是有因果的,寿命为什么长?寿命为什么会短?长短是果,前面有因。杀害众生,吃众生肉,寿命不应该很长。这大家要晓得这不是长寿之因。所以,佛说财布施这是因,得财富是果报;法布施是因,今天大家印经布施,这是法布施,果报是聪明智慧;无畏布施是因,得的果报是健康长寿。由此可知,人寿两万岁,人心地一定非常慈悲,对于一切动物都会爱护,不但对动物都爱护,对植物都爱护。他有这个爱心,他得的寿命就长。所以说,什么样的因得什么样的果。

  世出世间总不外因果的定律。有些人发财了,你看我很能干,我赚好多好多钱,我们听了,你能干个什么?那我为什么赚这么多钱?你前生修的财布施,这一生得的果报。比你聪明能干的人多,比你机会好的人多,人家为什么不发财?前生没修。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一丝毫都不能勉强。佛把这些道理、事实真相讲得太清楚,太明白了。我们细心去想想,佛的话很有道理,我们可以采信。可以采信,里面还有一点疑惑,这是教初学。真正明白了,决定相信,一丝毫都不怀疑,没有疑惑了。

  转轮王不在我们世间,转轮王在哪里?可能我们这个太虚空当中,有其它的星球寿命很长,人的福报很大,转轮王住在那个地方。但是转轮王也常常去巡视巡视他管辖的地区。所以,我那个时候常想,常常有什么外层空间不明的飞行物体,什么飞碟,大概就是转轮王来视察。要不是转轮王自己来视察,一定他派的代表到这视察,来看看。因为轮王,为什么称轮王?他那个交通工具像一个轮,圆形的,速度非常快,佛在经上讲,
 楼主| 发表于 2024-9-21 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天一夜他能够巡视四大部洲。这四大部洲要是照黄老居士的话,就是一个银河系,他能在二十四小时把银河系环绕一周,都看清楚。这就像我们现在看到的飞碟,那个是圆圆的,那个就是轮王的交通工具。所以这很可能!转轮圣王,不是他来,就是派使节来看看,你们这所有的星球都是他管辖的,都在他的范围之内,这个轮宝。

  这比喻他有七宝的监牢狱,什么人犯罪?王子犯罪了,这个念佛的人是阿弥陀佛的弟子,这是阿弥陀佛的弟子犯了过失,要把他关在监牢狱里面,这是比喻不是真的。『禁闭其中』。这个宝狱里面一切的享受,跟在皇宫里头没有两样,就比喻这个边地疑城里面的享受就像忉利天宫,像夜摩天宫的享受一样。这是用这个比喻,饮食、起居都一样。『而以金锁』。这个黄金,那可见得不是平常的手镣脚铐,黄金做的手镣脚铐,把你关起来,你舒不舒服?你自不自在?用这个比喻跟弥勒菩萨说。

  【慈氏白言。不也。世尊。彼幽絷时。心不自在。】

  弥勒菩萨就说:他一定不会快乐,为什么?他被幽禁的时候,何况这个手足还戴了刑具,他怎么会自在?他怎么会快乐?坐牢。

  【但以种种方便。欲求出离。】

  关在监狱里面这些小王,一定也是念念当中,想什么方法赶快出狱,一定是这个念头!怎么会在监狱里头享福?不可能的事情。

  【求诸近臣。终不从心。】

  求这些大臣帮帮忙,这大臣心有余而力不足,没有办法帮助你。

  【轮王欢喜。方得解脱。】

  转轮圣王这高了兴,好,把他放出来,这才行。轮王要不答应,底下那些大臣做不了主。这个地方把轮王比作谁?轮王比作你的清净心。你的心里面真的觉悟了,回头了,疑惑断尽了,你就见佛闻法了。

  【佛告弥勒。此诸众生。亦复如是。】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堕落在疑城里面这些人,就像前面比喻所说的一样。

  【若有堕于疑悔。希求佛智。至广大智。于自善根。不能生信。由闻佛名。起信心故。虽生彼国。于莲华中。不得出现。】

  这就好比王子被囚禁在宝狱之中一样,这个人堕于疑惑,他的心里头有疑有悔。悔是后悔,悔也是烦恼。所以,有些同修造作罪业,真正想求忏悔,来问我:法师,我要用什么方法来忏悔我的罪过?我就问他,你是不是常常有后悔之心?他说有!我说那你糟了,他说为什么?你每后悔一次又造一次,你这个罪业哪一天能忏悔得了?你们想想对不对?心里头想一次又造一次,我做了坏事,对佛菩萨面前说一遍又造一次,明天在佛菩萨面前又造一次,这糟糕不糟糕!这哪里叫忏悔?佛菩萨没有办法原谅你的!你不断在造,这哪叫忏悔?根本不懂得忏悔的意义,忏悔是后不再造。你身是没有造了,心还在造,那怎么行?应该怎样忏悔法?老实念佛!心里头统统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什么罪业都没有了,消得干干净净!我讲他半信半疑,那有什么法子?那就没有办法了,那没有法子了。大家头脑要清楚,一定要想清楚!心里头只有佛,一片佛号,所以功夫成片,罪业消得干干净净,什么都没有了。所以,他人家念佛往生那么殊胜,道理在此地。

  你造这个罪业时候,每天向佛菩萨求忏悔,我做了什么坏事、坏事,你又造一遍;明天再忏悔,又造一遍,你这个罪业永远造不完,愈造愈深。阿赖耶识里印象,你看愈落愈深,那个罪业哪天能消掉?很愿意求忏悔,不懂忏悔法,把天天在造业当作忏悔,你说冤枉不冤枉!这是要晓得的。忏悔第一殊胜就是念佛,很少人知道。我过去读这个经,读《观无量寿经》,慈云灌顶法师的批注,他在注子里面就写得很好,他说过这个事。世间人造极重的罪业,所有,一切经、忏法都消灭不掉的这个罪业,念佛能消,能够把它消得干干净净。有道理,非常有道理,这是我们要明了的。它的好处就是,『由闻佛名,起信心故』。听到净土法门的殊胜,名号功德不可思议,他还真念,还求愿往生。他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于莲华中,不得出现』。这就是堕在边地疑城,就用这个来比喻他。

  【彼处华胎。】

  他在莲花里面。

  【犹如园苑宫殿之想。】

  好像他在花园,在宫殿当中。

  【何以故。彼中清净。无诸秽恶。】

  西方世界是净土,莲花里面是净土,决定没有污染,决定没有造罪业的。

  【然于五百岁中。不见三宝。】

  这就是五百年当中,这个五百年是我们世间的五百年,为什么?西方极乐世界没有年月日时。前面讲得很清楚了,给你讲的多少劫数,多少时间,全部都是我们这个地方的说法,不是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没有年月日时,也没有多少劫。成佛十劫,我们这个地方说的,你就晓得西方人真的清净,他没有分别,没有执着;年月日时是从分别执着里面建立的,离开一切分别执着,哪有年月日时?这我们一定要清楚。『不见三宝』。不见阿弥陀佛,不见海会大众,海会大众是什么?僧宝;不能够听佛说法,法宝。所以,西方极乐世界这个殊胜的活动他没有办法参加,他没有法子参与,这就是他的苦处。

  【不得供养奉事诸佛。】

  西方世界每个人都是随念,随着自己意念能够到达十方诸佛剎土,供佛闻法,也帮助佛教化有缘的众生。这是我们在《无量寿经》、在《阿弥陀经》里面都看到的,佛都跟我们讲过这些事情。

  【远离一切殊胜善根。】

  这『殊胜善根』,就是指的见佛闻法,供佛闻法,这是无比殊胜的善根,他这个时候得不到。

  【以此为苦。不生欣乐。】

  这就比喻胎生,比喻的边地,是这么个意思。

  【若此众生。】

  指这些人。

  【识其罪本。深自悔责。求离彼处。往昔世中。过失尽已。然后乃出。】

  这就好比轮王欢喜了,把他放出来了,比喻这个意思。这一段就是讲的忏悔,知道自己的过失、毛病发生在什么地方。『罪本』是什么?就是怀疑。一个对佛智怀疑,
 楼主| 发表于 2024-9-21 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是对自己的善根怀疑。『深自悔责』。深自悔责就是这个时候才一心一意念佛。以清净心念佛,真诚心念佛,清净真诚里头一丝毫怀疑都没有,这个时候他就见佛闻法。九品大众的活动他都有分,他都得到了。

  【即得往诣无量寿所。】

  只要他一觉悟,他的过失就没有了,他就见到佛了,见到阿弥陀佛。

  【听闻经法。久久亦当开解欢喜。】

  还得要听一段时期,因为什么?他是刚刚觉悟过来,这个领悟的能力还不高,还是有一点障碍。他必须要过一段时期,逐渐逐渐恢复到自己能力了,得到佛力的加持。当然这是很快的,不需要很长久的时间,他就能够欢喜、能够开解,佛说法,懂得佛的意思。

  【亦得遍供无数无量诸佛。修诸功德。】

  就跟那个九品往生的人一样,可以飞行变化,分身到十方佛剎供养诸佛,听闻佛法,修积功德。这些全是事实真相,佛不会欺骗我们,我们要相信佛句句话都是真实语。这样殊胜的处所,我们怎能不去?除非是你不知道,你要真正晓得有这么一个地方,什么力量都拦阻不了,决定要去!所以对西方世界了解、清楚,对我们这个世界也清楚、也明白,这个世界假的!人与人之中,那个爱情再深,记住,虚情假意,哪有真的?你要当真,你就可怜了,你要吃尽苦头。所以,晓得假的不是真的。为什么?他用的是假心,用的是心意识。心意识是妄心,他不是用的四智,四智是真心。所以世间人都是假心!他用假心,我也用假心,彼此都清楚、都明白,这个日子就好过!不要以为他是真的,我是真的,那苦死了,那叫迷惑颠倒。你果然觉悟了,我用假心,他也用假心,这就明白了。到西方极乐世界是真心,佛菩萨都是真心,我们用的是真心,真心永远不变,假心,早晚温度都不一样,都有差别,这要晓得。所以自己不可以蒙蔽自己,不可以欺骗自己。这非常重要。

  【汝阿逸多。】

  『阿逸多』,是弥勒菩萨的名字,慈氏是他的姓。有些经上说阿逸多是他的姓,慈氏是他的名字,到底是哪一个?但是都有根据。这就是弥勒菩萨,叫着弥勒菩萨。

  【当知疑惑。于诸菩萨为大损害。为失大利。是故应当明信诸佛无上智慧。】

  这句话很重要,我们要牢牢的记住。疑惑为什么会造成大的损害,失掉最大的利益?就是不想往生净土。他有疑惑,不想往生净土,这就是疑惑。如果没有疑惑,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没有一个菩萨不想求生净土,为什么?因为生净土,见到阿弥陀佛,你自己修行跟度化众生得到圆满的增上缘。我想修行,阿弥陀佛帮助,这太容易!菩萨道上一帆风顺,所有一切障碍都没有了;教化众生,你的智慧、神通、善巧方便得阿弥陀佛威神的加持,就跟诸佛大菩萨教化众生没有两样,哪个菩萨不愿意生净土?哪个菩萨不愿意见阿弥陀佛?只有对西方世界、对《无量寿经》怀疑的人,他的损害太大太大!失掉了很大的利益。所以,佛在此地劝勉我们,『应当明信』。可见得不是迷信,佛不叫我们迷信。为什么相信?统统搞清楚、搞明白了,我们相信了。相信诸佛无上的智慧,当然你就相信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本愿威神的加持;相信佛的智慧,就相信佛的愿力加持。佛的本愿加持,现在就加持,没到西方极乐世界,我这个信心一生,就得到佛力加持,就得到不可思议的威神。

  【慈氏白言。】

  弥勒菩萨就说。

  【云何此界一类众生。虽亦修善。而不求生。】

  弥勒菩萨当然是代我们问的,他哪有不知道的?我们不晓得!这个世间有不少修善的,这个修善是指学佛修学其它的法门,修学其它的宗派,不求生净土,是说这一类的人。

  【佛告慈氏。此等众生。智慧微浅。分别西方。不及天界。是以非乐。不求生彼。】

  佛把原因说出来了,这些修行人,什么原因?『智慧微浅』,没智慧。《弥陀经》上说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他的善根少,福德少,虽然有缘遇到了,因为没有善根,没有福德,这就是没有智慧,所以他才打妄想,他才分别执着,西方极乐世界比不上天界!这个天界是指那个天界?你们诸位同修一定很清楚,就是弥勒菩萨那个天界,是不是?兜率天。所以有不少人要求生弥勒净土,你看多少参禅的,他们的目标都是在兜率天。『是以非乐』。这个乐就是不喜欢。不喜欢西方极乐世界,不喜欢往生净土,『不求生彼』。他们没有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心。

  【慈氏白言。此等众生。虚妄分别。不求佛剎。何免轮回。】

  弥勒菩萨讲的是实话,为什么?说实实在在的,要想往生弥勒菩萨的兜率内院,不容易,太难了!到不了内院,还要搞六道轮回,那这个损失就太大太大!生兜率内院比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难得太多太多了,弥勒菩萨那个地方水平很高,达不到那个水平进不去。不像西方世界,西方世界水平最低,每个人都有分;他那个地方水平很高,要修唯心识定。你没有这个功夫,你怎么能到得了兜率天?说老实话,我们一般人,世间人修福能生忉利天的人就不多。忉利天上品的十善业道!十善业道至少要打九十五分以上,生忉利天,你就晓得多难。夜摩天,兜率天要修定,没有定功到不了那个境界;内院功夫更高,外院是凡夫天,那个定功比内院差很多很多,内院是很高的禅定功夫。所以,弥勒菩萨这几句话说得非常好,也是一棒把我们打醒,『虚妄分别,不求佛剎』。这个佛剎就是西方极乐世界。你要不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何免轮回』。你怎么能够免除六道轮回?

  【佛言。彼等所种善根。不能离相。不求佛慧。深着世乐。人间福报。虽复修福。求人天果。得报之时。一切丰足。而未能出三界狱中。】

  这段话说得很清楚、很现实!我们现在学佛的人有不少人就是这样学佛的。他学佛修什么?人天福报。他所种的善根不能离相,深深的执着。天天在计算我做了多少功德,做了多少好事,好像还有一个本子记住一样,深怕忘掉了。『深着世乐』。对于世间的享受深深执着,贪图世间的享受,
 楼主| 发表于 2024-9-21 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贪图人间的福报。虽然在佛门里面修福,他所求的是人天果,他求这个。求人间的富贵,当然会得到,『得报之时,一切丰足』。修因一定得果。得到果报的时候,在这段期间当中,你修得多,你得的多。前面说过,你财布施多,你这一生得财富就多,富可敌国。那他的富有,可以抵得一个国家,这确确实实的。现在这个世间大富贵人,私人拥有的财产美金达几十亿的,有!前生修得多,这一生得到的多;前生修的法布施,这一生聪明智慧超过别人;前生修无畏布施,这一生得健康长寿。这果报!但是都是人天。

  『一切丰足』。这一切都满了你的愿望,修因得果。不是菩萨赐福,不是天神赐福,诸位要晓得,是你自己修自己得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佛菩萨怎么保佑我们?佛菩萨把这个道理给我们说明,方法给我们说明,这就是佛菩萨保佑我们,是这么一桩事情。千万不要以为,这是佛菩萨赐给的。我天天供养佛菩萨,天天拜他,天天香花、水果供养他,误会了。以为我舍一得万报,我今天供养菩萨一万块钱,明天就得一百万回来。殊不知,你那个财得是你过去生中修的,不是菩萨赐福给你的,是这么一个道理。所以佛门里面没有迷信。虽然一切丰足,你要记住你没有超越三界,你没有脱离轮回,你的福报享尽了,怎么办?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几家人得大福报的时候还肯继续修福?所以,真正有大福报的人反而修福修得少。他有一百万的财产,拿一万块钱来修福都痛心,都像割肉一样痛,不肯修福,迷!纵然有修福,说老实话,因为他没有智慧,没有福德,错种了福田,没有种到真正的福田,被人骗去了,以为在修福,被人骗了,假的福田!

  你看《楞严经》上讲「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假福田像恒河沙多,真的福田很少,你怎么会认识?你种福种福统统种到石头上去了,种到砂土上去了,连老本都蚀掉了,是不是?不但没有福,还惹了一身的麻烦,这要知道!很不容易遇到真正的福田。反而贫穷人容易遇到,贫穷人种的福比那个大福德的人种的福多。佛门里面种福,不是算钱财多少,是按比例来算的。你一个月只有一千块钱的收入,你能够拿五百块钱来做好事,你拿出你百分之五十,这个比例多大?太大!你一个月收入十万块钱,你拿出一万块钱是百分之一,人家百分之五十。将来得果报,他这个果报超过你,超过太多太多!你明白这个道理,你就晓得老天爷原来很公平的。富人来生就贫了,穷人来生就富了,不是富的永远富,贫的永远贫,很公平!尤其是那个要饭的,很贫穷的,他要来一块钱、几毛钱,他全部都拿来供佛了,百分之百的供养,他来生得的福报是圆满的,没有人能够比得上他的,为什么?他全部的财产都布施出来了,哪个人能比得上?佛在经上讲的不会有差错的。好,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16 12:2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