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17784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5-6-2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24-9-16 21: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的宗教跟外国宗教不一样,诸位细心去研究就晓得。为什么?中国宗教的底蕴、基础是高等哲学,儒释道都是。我接触宗教因缘非常殊胜,在当时在台湾大哲学家方东美先生,我跟他学哲学,他给我讲哲学概论,最后一个单元是佛经哲学,讲到这个地方就圆满了。告诉我,「释迦牟尼佛是大哲学家」,他用这个眼光来看,「佛经哲学是全世界哲学的最高峰」,这是他告诉我的,「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是这样被方老师引导入佛门的。原本年轻的时候不相信,跟一般知识分子对佛教的看法是完全相同的,从此之后那就不一样了。我跟着方老师走,常常亲近方老师,才知道、明白了宗教两个字的含义,我们可以说是它的本意,原本的意思,主要的教育、重要的教学、尊崇的教化,这是中国宗教两个字原本的意思。
所以这个教育在古时候谁抓?皇上抓,这个教育不是别人管,皇上亲自管。对于国家全民教育是推动儒家教育,孔孟教育,这在历史上我们能看到。汉武帝的时候,那个时候政权建立还不久,武帝是个很聪明的人,想到用什么方法能够达到全国人民的见和同解,用现在话就是建立共识,用什么方法来建立共识。所以他就询问当时的一些专家学者,因为在秦汉那个时候,诸子百家,真正是言论自由,各有各的,各种不同的学说统统都出炉。所以武帝在当中如何来选择,诸子百家里头选择哪一家做我们全民共识。董仲舒先生这是大儒,他向汉武帝推荐孔孟学说。要知道,在这之前,孔孟跟诸子百家的地位是平等的,一点特殊都没有。汉武帝接受了,就决定用孔孟学说做为国家教育的根本,孔孟的地位立刻就提升,世世代代没有改变,禁得起考验。
孔孟学说的根源从哪里来的?我们读《论语》就知道,孔子是圣人,圣人不会妄语,他讲的话是真话,我们要相信。他跟我们说,他所学的、他所修的、他所教的、他所传的不是自己的,都是古圣先贤的。这句话我们能相信,为什么?你看后人尊称他为「大成至圣先师」,他是集大成的,也就是把中国千万年来古圣先贤的教诲把它编辑成书。在从前没有书,他把它搜集起来用文字记载编成书,流传下来。在从前是口传的,这个历史要知道。所以他自己告诉别人,告诉后人,「述而不作」,述就是继承前人的教训,他自己没有创作、没有发明,没有新东西,全是古人的东西。又跟我们说,说出他求学的态度,「信而好古」,他对古圣先贤的东西他相信,他没有怀疑,喜欢跟古时候的圣贤学习,这是他的态度。没有创作、没有发明,为什么?创作、发明谈何容易!什么人有创作、有发明?圣人,他可以,为什么?他有智慧、他有学问、他有能力,能教人。我们自己智慧、德行达不到那个程度,我们要是搞创作发明,那不就害人!他们所说出来、所做出来的是真理。我们对这个要认知,我们也应该要学孔夫子这种心态,这种做学问、养道德、修学问的原则。
在佛法里头,释迦如来也如此。释迦是他宗族的名称,释迦族,这个名称也是梵文音译过来的,翻成中国意思是能仁,他能够以仁慈待人。这个意思就是他这一族的人真的都是好人,人人都有爱心,对一切众生都能够慈悲,这一族。如来这是佛教的专有名词,说「今佛如古佛之再来」,称为如来。《金刚经》上还有个解释,解释得好,意思更深,「如来者,诸法如义」,这是从理上讲的。如来者,今佛如古佛之再来,是从事上讲的,都讲得好。诸法如义,这个不得了!诸法是从相上说的,义是从理上讲的,一切诸法,相有差别,理没有差别,如义就是这个意思;相有差别,理没有差别、性没有差别。所以佛法把整个宇宙归纳成六个字,性相,性是能生、能现、能变,相是所生、所现、所变,性相不二,性相一如,如义是这个意思。然后引申下来,理事一如,因果一如,这是解释诸法如义。德行、学问达到这个境界,称他叫佛,印度人称佛,佛就是觉悟的人,他对于性相、理事、因果完全觉悟,完全通达明了,也就是了达于义的这个人,就称他作佛。我们中国称为圣人,圣也有了达于义这个意思在,对于一切万法通达明了称之为圣,中国人称之为圣,印度人称之为佛,所以一个意思。佛就是我们中国人称的圣人,菩萨就是我们中国人称的贤人,阿罗汉也是贤人,如法修行的人我们称他为君子。遵守圣贤教诲,真正修行,行是行为,行为包括什么?包括我们的思想,我们对问题看错了、想错了,于是怎么样?我们讲错了、做错了,这是错误的行为,把错误的行为修正过来叫修行。依什么修正?依古圣先贤的教诲。
在中国,古圣先贤的教诲很简单,诸位要晓得,不简单就不能传下来,为什么?要人人很容易记住,没记错,这才能传得下去,因为它没有文字,没有东西记载。中国古圣先贤只讲一个字,大家好记,这一个字是什么?孝。所以,中国的文化用一个字来代表,它是孝文化。从孝里面衍生出四个大纲,五伦、五常、四维、八德,你看好记,你才能传下去,世世代代传下去。五伦里头,五句话,二十个字,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千万年来教什么?就教这个。教什么?根,中国教育的根就是个「爱」字。父子有亲,那是根,那个亲是亲爱。父子的亲爱不是人教的,天性,这是自性,自性本来就有爱,是真爱,不是假爱,没有条件的爱,决定没有分别执着。我常常教同学们,我教他细心去观看,看什么?看婴儿,大概三、四个月的婴儿,你看他对父母那个爱,你看他的眼神,看他的面孔、表情,看他的动态,你细心观察,谁教他的?没人教他,天性。再看父母对他的爱,这是父子有亲。中国教育的根就是这个字,父子有亲这个亲爱。教育第一个目的,就是希望这种亲爱一生保持不变,那叫孝道。教育的目的就是希望他懂得,父母也懂得,小孩子将来都懂得,一生不会改变,这是教育第一个目标。
第二个目标,把这个爱发扬光大,用这种性德的爱,没有分别、没有执着,平等的爱、真诚的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