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17825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5-6-2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24-9-9 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做这个经的注解,每一个法师他有他思想的路子,不会是一样的。如果是一样的,那后来注解就没有价值,就不可能流通;所以一定是两个不同的思想。你两个注解都取,到底依谁?没有依靠!你自己讲的时候,自己模棱两可,听的人犹豫不决。因此,取注取一家,跟一个人学,这是正确的。
这些祖师大德们没成佛,换句话说,对佛经的义理决定不可能百分之百的通达圆解,所以注解有些地方注得详细,有些地方马马虎虎略过去。我们看到这个经文,好像很重要,为什么解释这么简单?李老师说:他这一段自己没搞清楚。没搞清楚,他就轻描淡写过去,不加以详细解释,他没有过失,他不欺骗人。所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个能利益人,不害人...(●[阿弥陀经疏钞讲记·净公上人]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一三七集)
...著。我们起心动念,我们著有,一切境界里面我们都当真;小乘人著空,所以都得不到真实的受用。著有的人造业,要受果报,果报虽然不是真实的,就像做梦一样,天天做恶梦好不好受?哪一天我不再做恶梦了,恶梦做多了不想再做了,六道轮回就是恶梦!你要不能真正清醒过来,这个恶梦是永远做不完的,这麻烦大了,有得做!小乘人著空,也是偏在一边,得不到真正的自在。小乘是「有体无用」,体是空,有体无用,不起作用;凡夫是「有用无体」,虽有作用,体忘掉了。
诸佛菩萨「体用如如」,这才得大自在!这个意思不仅是禅宗显露无遗,穿衣吃饭都是功夫,穿衣吃饭统统是佛法,无有一法不是佛法。所以「口口不离」,这个口口是吃饭。诸位要是读过《楞严》,这个意思就能体会得比较深一点。交光大师主张,《楞严》首楞严定的修法是「舍识用根」。我们今天的毛病就是用八识五十一心所,这是凡夫。眼缘的是色尘,耳缘的是声尘,吃饭的时候,舌识缘的是味尘,都在那里起分别执著!这个分别执著就是烦恼业障的根源。交光大师教给我们「舍识用根」,我们不用八识,不用五十一个心所,不用这些东西,把这个东西舍掉之后,眼能不能见?能见,什么见?见性见,这不得了!见性见的什么?见的色性,不是色尘。色尘不平等,色性平等。在一切色里头见性了,明心见性,你见性就成佛了。耳听的不是声尘,耳识才对声尘,我现在用闻性,闻的什么?声性,观世音菩萨就用这个方法。观世音菩萨是用耳根,所以「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他成佛了。
人家吃东西,这口口不离是用舌性,尝的什么?尝的味性,不是味尘。这个地方所讲的口口不离、步步踏著,就是这个意思。「身」也是根,六根之一,眼耳鼻舌身意,身所对的触尘,现在身根所对的是触性,不是触尘,所以他就步步踏著。这就是如来行处,此地教给我们「经行」,要行如来的行处。步步踏著,你每走一步,我们这个根接触外面的境界,那不是尘境,那是色性、触性。
『何得埋头吃饭,空过一生』,你不能在生活上样样会归自性,你这个饭是白吃!吃饭还在造业,造什么业?尝这个味道,这个好吃、那个不好吃,分别执著,好吃的多吃一点,不好吃的就生瞋恚心,这就造业了。所以尘有分别,性无分别!尘里面有执著、有烦恼,性里面没有执著、没有烦恼。这是讲日常生活。
『翫水观山,徒劳万里』,这两句是说朝山参学,朝山参学要是不能明心见性,那你是万里徒劳,没有意义了。所以从前人家朝山参学,他的目的是在参访真正的善知识,是在向他讨教,或者是自己契入到某个境界,请他印证。我们现在去观光游览,错了!会用功的人,的确他时间一分一秒都不浪费,念念都与道相应,没有一法不相应的。
◎【四总结】
莲池大师这个经有一个科判,「阿弥陀经 疏钞别解文义」这张表,印在此书后面,我们现在读的这段经文,就在「依报」,依报第二段「别示庄严」,下面有四段:第一段是「栏网行树」,第二段是「池国莲华」,第三段是「天乐雨华」。我们现在这段文是天乐雨华的总结。
经【舍利弗。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这是依报第三段的最后总结。
疏【结上天乐天华等。】
总结上面所讲的天乐天华。
疏【种种庄严,皆本佛愿行功德所成就也。】
西方极乐世界的殊胜是很不可思议,怎么成就的?阿弥陀佛大愿大行所成就的,也是十方往生的这些众生净业所成就的。也许诸位要问,说阿弥陀佛的愿行成就这个还有根据,《无量寿经》上有!《观无量寿佛经》也讲得清楚!说一切往生这些人净业所成就的,这好像没听说!我在前面曾经跟诸位讲过,念佛的人这一句阿弥陀佛,我们以清净心、至诚心、恭敬心,求愿往生的这个心,你念这一句阿弥陀佛,或者是念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四个字都一样,这六字洪名不但有音声也有光明,不但有光明还有香气,香光庄严!为什么有光有香?因为这六个字是从你自性里面念出来的。怎么知道是自性?因为是从你真诚心里面念出来的,这个真诚求愿往生的心就是自性。古德说能念之心就是始觉,所念的佛号是自己的本觉,始本不二,就是究竟觉,觉就是自性。
所以弥陀圣号是我们自性的德号,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这句佛号念出来是响彻法界,这个功德多大!与阿弥陀佛大愿大行光光相入。我们在大经里面念到「自然光色参回」,参是互相入,回是回转,这里头没有界限!这就是把阿弥陀佛的大愿大行变成我们自己的愿行。这个法门实实在在不可思议!要靠我们自己修行,修到像阿弥陀佛那样,那可真的不容易。现在是借重阿弥陀佛这句名号,使我们的心行居然跟阿弥陀佛一般,没有两样,这个不可思议。你一念是一念相应,念念是念念相应。
因此,经义不能不懂,你要是不懂,你在念佛的时候,你没有这个境界。如果你不懂,也要得这个境界,那一定要念到心清净,要念到一心不乱,这个境界会现前,是可以得到的。如果你对於教义通达明了,换句话说,你这个境界现前就会比较快,为什么?念念当中就像《往生论》里面讲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