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18645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5-6-2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24-8-28 19:5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心不清净。释迦牟尼佛喜怒哀乐爱恶欲摆在面前,他心地不染,他清净,差别就在此地。我们如果能在日常生活当中,待人接物,喜怒哀乐里头能保持心地清净,一尘不染,那个喜怒哀乐就是菩提。
有的人不晓得,对於学佛觉得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为什么?学佛都没有爱了。没有爱还得了?恐怖得不得了。其实学了佛,佛里头那是真正的爱,那不是假的。世间人,虽然你们觉得爱很可贵,但都是假的,虚情假意,不是真爱,是假爱。爱的时候结婚了,过两天听说又离婚了,那不是真爱,它会变的!不像佛菩萨,佛菩萨那个爱永远不变。你尊敬他,他爱护你;你毁谤他、害他,他还是爱护你,从来没有变过心,这叫菩提,这叫真的。所以真正的爱是在佛法里头,世间没有。世间虚情假意,一定要搞清楚,不要上当。所以叫你要理智,不要轻易去动感情。感情是迷,理智是觉,要以理智作主。虽然有感情,情是从理智里面生的,不是从迷惑颠倒里面生的,不是从迷执里面生的,是从理智里面生的,佛法讲的是这个。这个通常我们不讲爱,换个名称,叫慈悲,慈悲就是爱。换句话说,理性的爱叫慈悲,从分别执著情识里面生的就叫做爱。一个是迷的名称,一个是觉悟的名称,不相同在这个地方。
佛法教学是高度的艺术,这里讲『依二谛』,佛教的建筑就代表这个意义。佛的大殿,大雄宝殿,这是寺院最主要的一个建筑,就好像是会堂,一切重要的集会都在这个场所举行。这个建筑物,我们从外面看是两层,里面是一层,为什么这样建法?两层就代表二谛,里面一层代表一如,真俗一如,二谛不二。连建筑都表法,代表这个用意,不是随随便便建筑,这是附带跟诸位说出来。
钞【词无碍智,以世智差别说。】
『词无碍』,这里面有很多的意思,我们刚才说了一个意思,就是「佛以一音而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这是词无碍;这种词无碍,我们学不到的。但是第二义的词无碍,我们可以学到。那个学是什么?就是佛法的原理原则精神永远不变,说法可以因时因地而变迁,可以不一样。譬如我们听众都是学净土的同修,我们有修净土的说法;如果我到禅堂,就讲禅。我有个好朋友圣一法师,他是参禅的,他那个寺庙里有四十多个人,天天在打坐参禅。我到香港,他也请我去给他们讲开示,我总不能讲净土,只好讲禅,契他们的机,给他们讲《坛经》、《金刚经》,取这里面材料来给他们讲。如果听众是做生意、做买卖的,我讲经一定教他怎样发财,他才欢喜,这就是无碍。如果听众是民意代表,国大代表跟立法委员,我这个讲义的内容就是:如何从政,如何把国家政治办好,如何让百姓过富强康乐的生活;而不是劝他们念佛求生净土,这个讲法他们不能接受的。所以在什么时候对哪些人讲,这个决定不相同。
同样是一部经,同样是这一句,就有许多不同种的讲法,虽然不同,宗旨决定不变,方向目标精神决定不变,所以决定没有把佛法讲偏差。佛法活活泼泼的,不是死呆板,不是一个讲法,这是佛经之难处。不但经是如此,注解都是这样的,所以很不容易。古人的注解句句都是活的,你怎么说都有道理,不是一个呆板的;不是说这一句就是这个意思,就是这种讲法,那就叫死文章。佛法是活活泼泼的,不但经是活活泼泼的,注子都是活活泼泼的,这是太不容易了。如果自己没有真正证到这个境界,说不出来,也写不出来。写文章,那个意思是一个意思,没有第二个意思,这种文章好写,大家都会写;要写出一篇文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文章就不好写了。这是第二种的词无碍,我们的确可以学得到,我们努力能学得到的,就是『以世智差别说』。
钞【乐说无碍智。】
『乐』,念ㄧㄠˋ,就是乐好、爱好。『乐说』,我们今天讲喜欢说,不怕麻烦,不怕疲劳。喜欢为人来说,这叫『乐说无碍智』。
钞【以第一义智善巧说,不言义法者,后后兼於前前,词及乐说,摄义法故。】
「义、法、词、乐」这四个字次序不能颠倒,为什么?后面能包括前面,前面不一定能包括后面。到欢喜说,当然前面这三个意思全都包括在其中。『第一义智』,这是真实的智慧,也就是我们前面所讲无上正等正觉,这才叫做第一义智。『善巧』,这是应用在行为上,应用在处事待人接物,就是教化众生上,非常巧妙。巧妙还不说,用这个太好了,「善」是好,非常好的一种巧妙的方式,能够叫人很容易接受,很容易明了,很容易达到教学的效果,这才称之为善巧。
钞【十二部等,指所说也。】
『十二部』,用现代话来说,就是佛说法有十二种不同的方式;拿现在的文章讲,体裁,它有十二种不同的体裁,可以用散文的体裁,可以用诗歌的体裁。我们展开经本,经本里面有长行,长行就是散文,像《弥陀经》这部经完全是散文。有一些经里面有偈颂,偈颂就是诗歌,散文后面有诗歌,还有一些经典后面有咒语,这都是运用的体裁不相同。体裁一共十二种,但是并不是每部经都有这十二种。十二种统统都有的、具足的,只有一部经,《大方广佛华严经》,这个经大,十二种体裁具足。《法华经》也是大经,只有九种体裁。《弥陀经》两种,一种是散文,另外一种是无问自说,这个经自始自终没有人启请,是释迦牟尼佛自己说出来的。这在十二种里面比较特别,叫无问自说,没有人问,自己说的。
「十二部」就是整个的佛法,「部」是讲部分,并不是说佛经只有十二部,以后古人怕人家看这个名词发生误会,认为是十二部经,所以改称「十二分教」。十二分教跟十二部经,意思完全是相同的,都是说明佛说法的体例不相同。这十二种体裁,大小乘经都有,但是小乘经只有九种体裁,也有人说,小乘也有这十二种体裁,这是古人各有各的说法。
钞【悉檀者。】
是依四悉檀,四悉檀也是说明能说的善巧,换句话说,是接引众生的一种手段。『悉檀』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叫遍施。
钞【合华梵云遍施。】
「悉」是中国字,「檀」是印度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