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8|回复: 4

[其它] 净公上人关于电视的讲记敬摘点滴2024813194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8-13 19: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净公上人关于电视的讲记敬摘点滴


...·开示集八]净公上人谈魔与外道
净公上人谈魔与外道
△ 魔的大根大本即是贪欲,五欲六尘就是魔。菩萨修行宗旨在转识成智,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转第六智为妙观察智,转第七识为平等性智,转第八识为大圆镜智。
△ 经云:“善守身语及意业,恒令依法而修行,离诸取著降众魔,此智心者所行道。”以最浅显的说法即是:身必须离杀盗淫,语必须离四种口过,意必须离贪嗔痴。依此修行,所修的仍然是福报而不是菩萨道。十善业是有漏的福报,修十善业而离十善之相,不可取相,不可执著,不取法相,不取非法相,能如此则可降伏众魔。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即是离诸取著,“离诸取著”即可降魔。
△ 经云:“眼终不见不净佛刹,亦复不见异相众生。”所作所为统统不要了,回向众生,心中一尘不染,心净则土净。佛看众生各各均是佛,因为他没有分别心,只有平等心,心中不起分别,一律平等。学佛之后若是烦恼更重,已入魔境,与佛法背道而驰。对于坏的环境处之泰然,修的是自己的清净心、大自在,若是见到佛欢喜,见到魔不欢喜,就不自在。自己若无分别心,岂有佛魔之分?
△ 凡是心外求法均谓之外道。佛法讲明心见性,如不在此下功夫即是外道;学佛而仍随六尘转,心不清净即是外道。
△ 佛陀在世时有九十六种外道,容易辨别,佛门里面的外道就很难认识。说到究竟处,心外求法就是外道,念佛如不晓得消归自性就是外道。外魔没有多大的力量,只怕自己本身的魔。四魔就是五阴魔、烦恼魔、死魔、天魔四种:一为五阴魔,五阴非外来,色受想行识五阴炽盛,为众恶之渊薮,所以才发生七苦;二为烦恼魔,根本烦恼,迷惑事理,障蔽正道,亦属于自己的;三为死魔,死能断人之命根,妨碍修道,但并非外来;只有第四种魔,天魔是外边的,他是欲界第六天主,他化自在天的魔王,我们的修行程度不够,他还没有时间来打扰呢!佛法中无论修那一门均离不开明心见性,如目标不订在明心见性上,向外驰求,仍然是外道。楞严经说舍识用根就是指的此事,在日用平常之中,若依旧用第六意识即属魔外。
△ 魔在人间的时候都是学佛的,未学得好,就变成魔。学佛的人若是带有一分贡高我慢嫉妒的心,虽然也修布施,也修禅定,有相当功夫,命终多趋向于魔道。
△ 魔有内魔外魔,内魔最害人,自己的烦恼就是内魔,就怕内魔与外魔勾结,名闻利养都是魔。
△ 修行人遇到任何境界现前要不执着,执着即遇魔障。例如打佛七,有人很精进,见到佛像发光,闻到异香,此系极粗的境界,若真遇到实在没有说的必要。念佛念得好,三圣全来,不必动心;西方极乐世界现前,也不必欢喜。心中一动欢喜心,就不清净。什么境界现前,不理他,你的功夫又进了一步;一沾染,就是魔。
△ 凡障碍身心清净者,即是魔,必须认清,古德说“但尽凡情,别无胜解”。佛在经中叫先破分别执著的根本,即五阴六处十八界是根本,六道凡夫均因此而流转,能破除此根本即是华严经中的一真法界。一切万法归纳为十八界,加七大为二十五圆通,圆通就是成佛,随便拈一法均能见性成佛,其体即是如来藏妙真如性,明白此理即得大受用。
△ 学佛人对高僧传与居士传不可不读。古来学人进德修业有了基础再出去参学,否则不辨是非邪正即易于招魔。参学在佛法中是必经的过程,但是不能专向一位老师学一辈子,如此也是著了魔。有很多似是而非的假东西,我们认不出来,《楞严经》中五十种阴魔其表现的道行,几可乱真。佛法有个密诀,即一切境界现前如如不动,舍己为人,牺牲自己亦在所不惜;但是不能舍弃菩提心,没有菩提心修一切善事均是魔业。
△ “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本来修得很好,很有进步,忽然遇到一件不顺心的事,一发脾气,一烧就完了,这是世出世间一切事业成败的关键。俗话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魔一现前即是来考试的,不管外面境界变成什么样子,心中要如如不动,因为外面的境界都是自己心理变现出来的。在世间作任何事情、作任何职业都可以修道,必须认定外面的一切境界都是善知识,善人固然是恩师良友,恶人也是佛菩萨化身替我们消灾的,对他们都要表示感恩之心,绝不可起一点是非人我的念头。菩萨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如他不高兴我,我就躲开,免得使他心中生烦恼,随时随地都在修菩萨行,这样做还会有嗔恚吗?
△ 学佛者心中有名闻利养之念,必定招魔。真有道心者一定远离五欲六尘,名利心放不下者必不是善知识。只要自己心中清净,自然与佛菩萨感应道交,若老实念佛绝不会招魔。
△ 末法时期法弱魔强,邪师说法如恒河沙,魔已混进佛门。凡是心外求法的均是魔,五欲六尘是魔,障碍我们明心见性的是魔,修有漏果报的是魔,修四禅八定的也是魔。人人都爱魔,电影院排长龙,场场客满;一家人围拢来看电视,耽误正业。而参加法会听华严经的人,以台北市说,每十万人中最多只有三、四人。现在学佛的人,变为魔眷属或变为外道者甚多,自己不觉得而已。
△ 勇猛精进,冲破魔众。魔众不是外面来的,真正的魔是无明、尘沙、见思烦恼。学佛如不能断除烦恼即是冒充佛子。学佛宗旨是破迷开悟,离苦得乐,如迷而不觉,佛想加被也加被不上,故知障碍仍然在我们自己这边。





●[净公上人·开示集八]净公上人谈烦恼习气
净公上人谈烦恼习气
△ 凡夫自无始以来,在三界六道熏习的都是感情,立时断掉,谈何容易!必须听经研教,
 楼主| 发表于 2024-8-13 19:06 | 显示全部楼层
慢慢熏习。感情是假的,不通教理的人临命终时,对亲眷恩情不断,无法放下,难望超生善处。学道要少攀缘,断情不断慈悲心,增长菩提心,将世间意识断除,没有人情的牵累,没有物质的挂念,才有成就。
△ 烦恼是修道的障碍,对治的方法是念烦恼之种种性,而不要念烦恼之相。如常常想某某冤家对头给我气受, 越想越气,就是烦恼;如想与人好,对他有特殊的喜欢,也是烦恼。六根接触六尘如如不动,果不动心,生死即了。
△ 烦恼即菩提,千万不要误会,必须建立在离世间上。如何离世间?世间是由分别执著而来,以转识成智说,前五识及第八识是随著第六七识而转,六识是分别,七识是执著。无分别,第六识即转为妙观察智;第七识是人我执、法我执,不执著即转为平等性智。第六七识一转,因而前五识变为成所作智,第八识转为大圆镜智。凡是帮助我们离开分别执著的即是佛法,如果是增加我们分别执著的即是魔。
△ 果报有苦有乐,苦乐二字是相对的。讲到真正的离苦得乐,见思烦恼断了才行,如果只是生天,天福享尽还是要受苦报。断见思惑不简单,要以圣教熏习。幸亏佛还告诉我们一个净土法门,只要有决心一定可以离开这个苦恼世界,往生净土;其他种种法门,都要断除见思惑才能修成。眼前世间上种种享受均不是真正的福报,大福报是临命终时心不颠倒;聪明人现在的财色名食睡都不要,只求临命终时不害病,预知时至,佛菩萨来迎,端坐而化,这样今生才不白活。
△ 凡夫终日忙禄,应酬既多,回家又不摄心静虑。虽然每日早晚两课,而心中未曾一刻安宁;尽管念诵,妄念依然压倒正念;亦从不体会到离一切相、修一切善等道理。因之修身多年仍然随境而转,自己作不了主,得不到佛法的益处。此皆由於从来未曾摄念观心,从未於不著相及二边不著的道理体会了解,以致如此,实为可怜!至于现在工业社会,一般人民一天忙到晚,只顾如何赚钱,在功名事业方面或有一番成就,世俗人羡其能干,称誉备至,其实此种人最可怜悯。因其一心向外驰求,实与佛法根本教义背道而驰,纵能在今世富贵双全,岂能保持永久?辗转下劣乃必然之结果,可悲也矣!
△ 住的地方认作是自己的家,就被圈住了,应当作旅馆,住一天算一天,就自在了。在家人如此,出家人更要作此想,如以为那个庙是我的就糟了!自己如果有一个住处就不能遍法界现身,现在住所只能作自行化他的处所。一切相重在受用,不在所有权,有主权就受主权的约束。买一辆小包车要有存车的地方,保养管理,还要洗车、擦车、上油、缴各种税捐,办理保险,种种手续麻烦极了;若要雇司机开车,还要替他安排宿舍,问题更多,等于替车服务,被他拖累。不如坐计程车,招手即来,付钱即去,……。住公家配的房子,住一天算一天,既不要付房租及修理费,也不要纳房捐,我活着的时候用它,死后谁住都行,岂不自在,何必买房子为儿女置产业?须知儿孙自有儿孙福,他如果有福报,他还能看得上这所公寓吗?
△ 何为自利?盖大庙,香火盛,四事供养无缺,此是自害而非自利。断烦恼,证菩提,不求名闻利养是自利,古来出家人自称为贫僧,现在有大福报的出家人已经离开了正道。利他亦如是,应在道业上利他,帮助他成无上道。修行人幸勿错会自利利他的真实义。
△ 人生在世,短短几十年,有何意义?如仅为了衣食利禄,则人生毫无价值可言。争名夺利必须心毒手辣,造诸众罪,来生更受苦报,人无智慧必走此路。贪心断了即了生死,依金刚经说身命尚可布施,还贪什么?自杀的人太可惜,既然自己生命都不要,为何不牺牲一切,为众生做点事,把这一生的精神体力供献给社会国家,服务人群。先从身见上转,转为妙观察智。一切万法如梦幻泡影,得无欢喜心,失无惋惜心,无得失之心即了生死,无得失之心即大自在,现在就干,即与佛菩萨一样。
△ 我们为什么要生到这个世界来?佛说我们来是受果报的,因为多生来所造的业必须要受果报,因业而来,不得不来。还有一种人到这个世界,是为了教化众生而来。所以这个世界如同一个大监狱,里面只有两种人:一种是犯人,一种是管监狱的教导师。
△ 凡夫的五阴是业...(●[净公上人·开示集九]放下是放下执著、贪恋,不是让你放下工作)


...一物,这现象就平等,十法界平等,六道三途平等。跟谁平等?跟佛平等,跟常寂光平等,这都是事实真相。





●[净公上人·开示集七]没有一个现相是真的
没有一个现相是真的
所有的相都是幻相,佛在大乘经里面常常用‘梦幻泡影’来比喻,来形容森罗万象,没有一个现相是真的,这一定要知道。理是性,性有没有?有。你能不能看到?看不到。为什么?它有,但是没有现相。虚空是不是?虚空不是,虚空是相,是幻相。理不是虚空,虚空也是个无性之理现出来的。所以自性理体,六根统统缘不到,眼见不到,耳听不到,鼻嗅不到,舌尝不到,手也摸不到,也想不到,意根都没有办法想不到。你说研究,我得想想,怎么想也想不到。所以你所想的,能想到的,统统叫妄想,事实的真相想不到,能现万事万法的心性想不到。可是能现所现,互隐互显这叫玄通。怎么叫互隐?没有缘的时候,缘是一念不觉,这个一念不觉就是一般用粗的话来讲是起心动念,在佛教讲一念不觉就能显。
惠能大师讲的‘能生万法’,宇宙出现,万法出现,我出现。宇宙,我们今天讲时间跟空间,时空、万物跟我同时出现,一念它就显,自性就现相。从相里面自性能现,自性是什么样子?相是什么样子,自性就是什么样子。性体可不是现相,但是现相永远离不开,这个很难懂。为什么?相千差万别,性永恒不变,这个性是真的。真心、本性在哪里?就在万相之中。古大德有个比喻,比喻得很好,叫‘以金作器,器器皆金’,我们用黄金来做成各种器皿,可以用黄金做成一个杯子,做成一个碗,做成首饰,做成缨络,佩戴在胸前的缨络,做成戒子、手镯,什么都能做。
有一个同学他是做首饰的,他有个展览室,我去参观过,
 楼主| 发表于 2024-8-13 19:07 | 显示全部楼层
将近有两万种不同的东西,没有一个是相同的,因为它是样品,全是黄金做的,你一走进展览室是珠光宝气。你看形相将近两万种,没有一个是相同的;体是一个,全是黄金,除了黄金之外没有别的。所以能现所现都现,如果这个心不动,没有念头,相没有了,相没有了,性你也体会不到。金跟器好像都没有了,金在不在?并没有消失,隐,不现。这桩事情惠能大师见到了,‘何期自性,本自具足’,这就是不现,隐它具足,它一样都不缺,动个念头全都现出来,没有一样缺。十法界依正庄严不是一个佛,是无量无边诸佛,无量无边的刹土,无量无边的十法界没有边际,为什么?这一现叫出生无尽。无尽的出生都在一念,不可思议,离开一念什么都没有。真正聪明人,真正上上根人,他只要把握这一念,什么问题都解决,是不是真的?真的。
天台家所讲的十妙就是这个意思,十种不二,每一种后面都有一句归到一心,这一心就是一念。古大德也说‘识得一,万事毕’,那什么人真正认识到一,一切问题解决了。这个一是什么?这个一是一心、一念。一心一念里头有没有十法界?有,但是你超越了。你十法界隐,一真法界现,为什么?一心、一念现一真法界,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你在这里面现受用身受用土,受用身法性身,受用土法性土。诸佛菩萨大慈大悲,以无量的善巧方便帮助我们,希望我们在这一生当中能证得这个境界。用什么方法?总不外乎止观,止观就是章嘉大师早年教我的‘看破放下’,看破是观,放下是止。话说得容易,传法不难,惠能大师接受五祖忍和尚的传法,我们估计也不过二、三个小时,二、三个小时谈话有真正悟处,实在讲刹那之间把悟门打开,明心见性,见性就圆满,就成佛了。





●[净公上人·开示集七]不跟人结怨的方法
不跟人结怨的方法
佛菩萨非常慈悲,常常提醒我们,随缘消旧业,我们对那个人欢喜,一见面就有缘,跟另外一个人一见面就讨厌,统统是过去生中有缘,这一生当中遇到了。旧业不要复发,旧业要懂得化解,这是智慧,这是真正觉醒。不知道化解旧业,依旧还要造新业,那个麻烦大了,这出不了六道轮回。为什么?他是你的冤亲债主,你走的时候他来障碍,他要报复。现在学佛同学都知道,过去生中的冤亲债主要给他供牌位,要来化解,眼前的冤亲债主更要化解,这个道理要懂。
所以我学到了,这一生当中毁谤我的人、侮辱我的人、陷害我的人,我感激,我给他们立长生牌位。我讲经的摄影棚,我给他们统统立长生牌位,为什么?感谢他,他造业障替我消业障,我怎么能不感激!他毁谤我、侮辱我是替我消业障。他造业,我们将讲经念佛的功德回向给他,希望他造的业障能够减轻、化解,我们用这种心对他。时间久了,总有一天他知道,他知道我们是这样对待他,怨化解了,他对我们就好意了。这是不跟人结怨的修学方法。  





●[净公上人·开示集七]凡夫的麻烦在哪里
凡夫的麻烦在哪里
我们要怎样学,才能够跟自性相应,融入?我们在这就能学到。电视的频道里面的现相,跟屏幕是不是融成一体?是的,可以说它融成一体。你再细细看,它是真的融成一体?是真的,也不是真的。为什么说是真的,又不是真的?要是真的融成一体,你把频道按掉,画面马上就没有。画面是画面,屏幕是屏幕,两桩事情,一而二,二而一,你不能说它是一,也不能说它是二,你才真正看到真相。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在这个世间生活工作,待人接物,我们跟这个社会是不是融成一体?融成一体。
我们今天凡夫麻烦在哪里?迷了,把它当真,不知道它是假的,所以在里头起心动念,分别执着,自找麻烦。你在这个里面起七情五欲,起贪嗔痴慢就堕落了,全搞错了。真正懂得了,不起心,不动念。人家问你,你知不知道?随问随答,不要想。人家问我,我不需要想怎样答覆他,是自性流露,随问随答。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四十九年,就是随问随答,有没有想过?一次也没有想过。凡夫要想,不想就不知道怎么答法。为什么?他着了相。诸佛菩萨不着相,随问随答,答的都是绝对正确,一丝毫错误都没有,智慧是不要想的。如果不是这么殊胜微妙,我们学佛做什么?所以方东美先生当年把佛法介绍给我,说了一句话,‘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们被这句话吸引住。我们想追求人生最高的享受,他告诉我,在大乘佛法里面,只要你真正去学,你能得到。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就不得,决定得到,为什么?自性里面的,不是向外求。向外求,不容易求得到;向内求,有求必应。
这桩事情,方老师介绍给我,我得到章嘉大师详细给我说明,懂得了。我们真正想要得到,就得真干;不干,得不到。你光是听,还要人解说。不真正去干,那个解说就变成说食数宝,变成一种学术,不能得受用。真干,就是放下,什么都要放下,放下难,难舍能舍。





●[净公上人·开示集七]你能占有、控制什么
你能占有、控制什么
放下要从最初、最明显的下手,我不占有,我了解为什么不占有?一切法都不可得。《金刚经》上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占有什么?占有不到。不但身外之物不能占有,我这身体能不能占有?如果能占有,我活两百年、三百年多好,这身体据为我有。你做不到,一口气不来就完了。所以要知道一切法是缘生,缘生缘散,占有不到。不是佛不让我们占有,佛了解事实真相,佛怎么会障碍你,佛只有成就你。你要占有你错了,根本得不到,刹那生灭。《金刚经》给我们讲的三心不可得,‘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心是能生,能生不可得,所生的你怎么能得到?所以这些经文,你要细心去观察,句子简单扼要,都是最重要的话,抓到一句依教奉行,一生受用不尽。
占有的念头没有了,控制的念头也不要有。我要是有控制的念头,被控制的人不自在,我也不自在,这不是双赢,是双输。我没有控制的念头,对方自在,我也自在,这叫双赢。到最微细的,不对立,你就法喜充满,
 楼主| 发表于 2024-8-13 19:09 | 显示全部楼层
烦恼、习气能化解,落实在生活中,那是修行、是证果。世尊这个方法很有效,中国儒家、道家也用这个方法。所谓‘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建立一个国家,领导全国人民,让全国人都能一心一德,和乐融融,就是用教学的方法。
在这个国家、地区的每个处所建立道场,请真正有德行、有学问、有慈悲心的人,在这些道场讲经说法,教化众生,这个国家、地区就得以和平安乐。在中国历史上,凡是乱世,都是讲经说法少;凡是太平盛世,都是高僧大德多,讲经说法多。
【建立共识】
今天我们要想达到世界和平安乐、繁荣兴旺、互助合作,利用高科技的技术能做得到。我曾经提出,二十一世纪的道场不在寺院,寺院的功能已进入历史,新兴的道场是卫星电视。如果有能力自己发射卫星,建立一个全球的电视广播网,有十几二十个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每天研究经教,深入经藏;面对着摄影机,一天二十四小时讲经不中断,全世界的电视机都能收到,如此就能建立共识,能收到效果,所以我从来不主张建寺庙、建道场。
念佛也用这种方法,一句佛号二十四小时不中断,向全球广播。只要有收音机,任何时候打开频道,就能跟着收音机念佛。大的团体、大的社会都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一个小僧团也不例外。乃至于家庭,夫妇两人要和合,也要建立共识。在家庭里面,每天有一个时间,不论长短,能为家人讲解这些大道理,这是教育,就能达到一家和融的目的。
儒、佛的教学,都教人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人生是自己,宇宙是自己的生活环境,知道如何对人、对事、对物,这是大学问,其目的就是建立和合的社会、和合的团体。团体共修的基本守则,世尊为我们列了六个原则,称为‘六和敬’。六和敬第一条是‘见和同解’,用现代话说,大家建立一个共识,这是和合的基础;如果我们的见解、看法、想法不一样,就不可能和合。
【事实真相】
诸佛活动的范围大,他们生活的社会是尽虚空、遍法界。他与虚空法界诸佛刹土一切众生相处,依据的是法性,现代哲学所讲‘宇宙万有的本体’,这才能与宇宙万有和睦相处。真实明了:法身即是众生,众生即是法身,法身就是法性,就是自己的自性。从此地奠立我们思想见解的基础,就是佛知佛见。不但小团体里,会过得和乐融融;大的社团,一个国家、一个世界,再扩展到虚空法界,我们都能与一切众生和睦相处。所以,佛家‘六和敬’的基础是建立在这个事实真相上,这不是理想、不是理论,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诸佛菩萨、法身大士见到了事实真相,六道凡夫迷失了,所以与人事物相处不能和合。见到事实真相的人,妄念止息,不生分别、执着;没有见到的人,妄想、分别、执着决定断不了。妄想、分别、执着是造业,业遇到缘会现相,现六道三途的现象。相是从想生的,佛说‘一切法从心想生’,心想什么就现什么。那为什么不想佛?想佛就现佛。为什么天天看别人的短处,想别人的过失?别人到底是否真的有过失?不见得。说老实话,别人的过失是你自己想出来的,那个人未必有过失。
佛菩萨应化在世间,种种行为不可思议,我们岂会知晓?济公和尚喝老酒、吃狗肉,你说他破戒,是坏人,但他是佛菩萨再来。这当中的奥妙我们不懂,他也没有必要告诉你,这是慈悲度化众生的方便。
【境随心转】
‘老实念佛’是正念,胡思乱想是邪念。正念的人作佛、作菩萨,邪念的人必定堕三途。六祖大师说得好,‘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不仅是人,人事物都没有过失。蕅益大师说得好,‘境缘无好丑’;境是物质环境,缘是人事环境。一切万物、一切人都没有过失,过失在自己的心。自己的心善,一切法都善,一切人都善;自己的心不善,一切人事物都不善,连佛菩萨也不善。境随自己心转,明白这个道理,就懂得如何建立一个和乐融融、和合的团体。





●[净公上人·开示集六]修行成败在遇缘不同
修行成败在遇缘不同
佛法教导我们,要认清宇宙人生的真相,也就是认识自己,明了自己的生活环境。这个道理,在《华严经》中尤其说得清楚透彻。古大德说《华严经》是佛法的根本法 轮,一切经论皆是《华严》眷属,《华严》枝叶。佛法的根本,就是人生的根本,也是我们自己的根本。诸佛菩萨觉悟,悟的是这件事情;众生迷惑,迷的也是这件事情,而这件事本身没有迷悟,迷悟在人。
迷与悟的果报不相同,为什么不相同?因为所有一切境界,都是从迷悟变现出来的。实际上,这些境界原本都没有,《华严经》云:‘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是将虚空法界宇宙万有的根源说出来了。宇宙从哪里来的?万法从哪里来的?生命从哪里来的?万事万物从哪里来的?‘唯心所现’。谁的心?自己的心。‘唯识所变’,谁的识?自己的识。‘心’是讲真心,‘识’是讲妄心,妄心与真心是一个心。说真、说妄,就是觉与迷;觉了,心是真心;迷了,心是妄心。心没有迷悟、没有真妄,真妄从迷悟而来。觉悟的人,称作佛、菩萨;迷惑的人,称作众生、凡夫。事实真相没有迷悟,也没有佛、菩萨,经上常讲‘无佛无众生’,这是就事实真相而说的。
可是迷了之后,妄想、分别、执着就像罗网一样,重重无尽,自心所现的法相,随着妄想、执着,就产生了变化。这个变化,就是佛经讲的十法界,所以十法界是从妄想、分别、执着变现出来的,原本没有,它是从心想生。十法界里障碍多,理有碍,事有碍,理事有碍,事事都有障碍,六根接触外面境界都是障碍。觉悟之后,就没有障碍。《华严经》里的法身大士,都是彻底觉悟之人,他们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觉悟之后,虚空法界是一个无障碍的法界,无障碍的生活就是幸福美满自在的生活。
佛说一切众生本具‘大方广’、‘佛华严’,‘大方广佛华严’就是我们的本来面目...(●[净公上人·开示集九]放下是放下执著、贪恋,不是让你放下工作)


...譬如,人的身体也是多元文化的组合,各有各的族群,但是共同一个生命。眼看第一,耳听第一,鼻嗅第一,个个都是第一,
 楼主| 发表于 2024-8-13 19:10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第二。懂得此理,就能明了十法界一切众生,从佛菩萨到地狱、饿鬼、畜生,统统平等,个个第一。唯有‘统统平等,个个第一’,社会才会安定,世界才会和平。
知道生命是一个共同体,我们就会爱一切众生,佛家讲的大慈大悲,就是从此地说的。佛菩萨与凡夫差别何在?懂得此理与事实就是佛菩萨。凡夫因为完全不懂得这个事实真相,才会有自私自利、贡高我慢、自大骄傲,认为自己比别人强,别人都不如自己,所以生烦恼。这就是人与人之间有意见、有斗争,一切众生灾难的起源。
解决世界上这些灾难,唯有靠佛法教育。佛教导我们了解事实真相,在日常生活当中,要学佛菩萨大慈大悲,以真诚的爱心,无条件的爱护一切众生,帮助一切众生,这样社会才能祥和,人与人之间才懂得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助合作,共存共荣。看一切众生都是一家人,看一切众生跟看自己一样,这是大乘佛法的教义。所以,学佛不是把佛菩萨当作神明看待,佛是教导我们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教导我们做人处事。佛法是智慧的教育,圆满的教育,是能化解一切众生灾难的教育。
【生死是转变】
生命是永恒的,生死不是真的,死是转换境界。身体死了,会转换一个更好的身体,会转换比现在更好的环境,生死只是转变而已。很多人不了解这个道理,所以贪生怕死。佛家讲‘了生死’,了是明了,明了生死,知道真正没有死,只是身体的转变、生活环境的转变。真正懂得了,你就不会贪生怕死,你会 越转越好。反之,随着自己的意思、烦恼行事,就会越转越坏,生活环境就一生不如一生。这种转变不是外在的力量,不是上帝的力量,也不是阎罗王的力量,佛菩萨也无法帮忙,完全要靠自己的存心、自己的行为。
所以,一定要存好心,行好事,说好话,做好人,这是‘四好’。大家都能修四好,都能修十善,这才是真正学佛。这样学佛,我们就能得到佛法真正的利益,现在可以生活得很幸福、很美满,将来会转变得愈殊胜。所以,佛法是真实的教育,不是宗教。自己要好好修行,自求多福。





●[净公上人·开示集六]离苦得乐之法
离苦得乐之法
【佛法教学的总目标是‘离苦得乐’】
无论世法、佛法,真正有成就的人,就是认识机会,掌握机会。而学佛人的成就,就是作佛、作菩萨。不仅将来决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现前也有无比殊胜的成就,佛法称之为‘花报’。花是比喻,就是现前所得的受用。花开得好,果就结得好;花不好,想求果好,无有是处。
佛法教学的总目标是‘离苦得乐’;离苦得乐是从果上说的。苦从哪里来?从迷惑当中来。迷了才造业,才有苦报。乐从哪里来?从觉悟当中来;觉悟的人决定不再造罪业,所以果报殊胜!因此,修行佛法,无论是大乘小乘、各宗各派,乃至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教化众生也不例外,就是这个单纯的目标—离苦得乐。
苦有种种之苦,乐也有种种之乐,层次境界不相同,所以教化也就分成几个阶段。依祖师大德们的说法,天台讲四个阶段:藏、通、别、圆;贤首(华严宗)讲五个阶段:小、始、终、顿、圆。而世尊在经典里讲三个阶段:断恶修善、破迷开悟、转凡成圣。
第一、‘断恶修善’,此阶段的目标是不堕三恶道。六道里面,三恶道苦,三善道比较乐,这是小的离苦得乐。第二、‘破迷开悟’,完成这个目标,你就脱离六道轮回。第三、‘转凡成圣’,也就是帮助我们真正作佛、作菩萨,出离十法界。所以,佛教学的三个层次,得三种不同的果报:断恶修善,不堕三恶道;破迷开悟,超越六道轮回;转凡成圣,超越十法界,这是真实的功德。
【修五戒十善】
要想不堕三恶道,就要修五戒十善。十善要从哪里下手?《无量寿经》教我们善护清净三业。第一:‘善护口业,不讥他过’;第二:‘善护身业,不失律仪’;第三:‘善护意业,清净无染’。‘身口意’,佛为何第一个说口,不说身,这有很深的用意。因为口最容易造业,口天天骗人;学佛了,还骗人。这话虽不好听,但都是真话,为了提醒大家不要堕三途。不堕三途,唯一的办法就是不造恶业。
口业里最重要的是‘不妄语’,处事待人接物用真诚心,讲真语,决定不欺骗别人。因为欺骗别人就是欺骗自己,所谓是自欺欺人。一个不肯欺骗自己的人,决定不会欺骗别人。做人要老实、诚恳,这一生在社会上,虽然吃一点亏也无所谓,来生得大乐,纵然不能往生佛国,也必定生天。而欺诳的念头,决定往下堕落。
‘不两舌’,两舌是挑拨是非。‘不恶口’,恶口是说话粗鲁,让人听了难过,无意之中结下冤仇。‘不绮语’,绮语是花言巧语,说得非常好听,令人上当。哪一类是标准的绮语?流行歌曲、电视节目,那是绮语,一味讨好群众,这个罪业最大。许多青少年智慧尚未成熟,从小看这些电视节目,深深印在意识之中。他认为这就是处事待人接物的标准,天下焉能不乱!今日社会动乱,娱乐界要负很大的责任。这一行赚钱固然容易,但贪图一时享受,不知后果之可畏!
所以,佛教我们断恶修善,第一个要断口恶,然后再断身恶,身是不造‘杀盗淫’。最后要善护意业,断‘贪嗔痴’。
【断贪嗔痴】
贪心是水。今日社会是欲海,即佛经、祖师大德常常比喻的五欲六尘之海。贪图五欲六尘的享受,贪图名闻利养,这是大水,你就被水淹没了。若能看破五欲六尘、名闻利养与我毫不相干,这个社会虽是一个大欲海,能吞没一切众生,而你在当中就能如如不动,不起贪心。
嗔恚是火。现在是竞争的社会,没有一个人不争,而争的念头是火,是嗔恚、嫉妒。其实争的不过是名利,不过是五欲六尘的享受而已。我们在这个社会里,生活非常简单,吃得饱,穿得暖,有个小房子遮蔽风雨,足矣!不与人竞争,这个社会一切众生的嗔火,与你就不相干。
愚痴是风。愚痴就是真妄、邪正不能辨别,是非、善恶、利害都看错了。在日常生活当中,接触外面境界,起心动念、分别执着,这是妄想心动,这是愚痴、是风。我们在这个环境里,一切众生起心动念、言语造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6 06:5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