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31483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2-11-16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22-11-23 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真是痛苦,每天都在烦恼中,还不知是烦恼;如果知道是烦恼,则烦恼便消灭了。(心本是佛,因为烦恼未除,枉作众生。只要能使烦恼消灭,本具佛性,自然显现。见文钞正编复袁闻纯书。)譬如如果将盗贼错认做家人,则所有家财,都会被他偷走;如果知道他是贼,那他就逃走了。金不炼不纯,刀不磨不利。不在烦恼中经历过,一遇烦恼之境,便让心神失所。要能识破它没有什么势力,发生劳扰心神的原因,都是我自找的。经上说:“若知我空,谁受谤者?”今可以照例说:“若知无我,烦恼何生?”古德说:“万境本闲,唯心自闹;心若不生,境自如如。”
106、三障,即烦恼障,业障,报障。烦恼即无明,也叫惑,就是指不明白道理(即贪,瞋,痴),妄起各种不顺理的心念。(要灭各种不顺理的心念,先须了知世间一切诸法,都是苦,是空,是无常,是无我,是不净,则贪瞋痴三毒,无由而起了。见文钞三编与谢融脱书。)业,即因为有贪,瞋,痴烦恼的心,便引起他做杀,盗,淫等恶事,所以叫业。恶业已成,则将来必定要受地狱,饿鬼,畜生的三途恶报。
107、所谓贪,就是见境而心中产生爱乐的念头。欲界众生,都是从淫欲中出生的,淫欲是因为爱而产生的。如果能将自身,他身,从外至内,一一仔细观察,就只见污垢汗液涕唾,发毛爪齿,骨肉脓血,大便,小便,身体臭如死尸,污如茅厕。谁见此物,会生贪爱?贪爱之念既然已经平息,则心地自然清净。以清净心,念佛名号,如甘受怡,如白受彩。以因地心,契果地觉,事半功倍,利益不可思议。
108、瞋怒心,是宿世的习性。现在当作我已经死了想,任他刀割香涂,于我无干。遇到所有不顺心之境,都当作我已经死了想,就无法起瞋怒心了。这就是如来所传的三昧法水,普洗一切众生的罪业,并非我印光别出心裁妄说的。
109、瞋怒心,是宿世的习性。今天既然知道瞋心于我们有损无益,就应当以海阔天空的肚量容纳一切事情;则现在的宽宏习性,就可转变宿生的偏窄习性。倘若不加对治,则瞋怒习气越来越大,它的危害就不是一点点了。
110、瞋心一起,于人无益,于已有损。轻则心烦意乱,重则肝目受伤。必须让心中常有一团太和元气,则疾病消灭,福寿增高了。
111、愚痴的人,并非说他没有一点知识。而是指世人不知善恶境缘都是宿业所引,现行所感招的,胡说没有因果报应,没有前生后世等。一切众生,没有慧眼,不是执著于“断”,便是执著于“常”。执“断”的人,说人是受父母之气而生的,未生之前,什么也没有,等到已死,则形体既然腐朽消灭,魂也飘散了,有什么前生和后世?那些见识短浅的读书人,多作此说。执“常”的人,说人死了后还是变人,畜牲死了后还是变畜牲,不知业由心造,形随心转的道理。过去曾有极恶毒的人,还没有死,身体就变成了蛇;极残暴的人,还没有死,身体就变成了虎。当他的业力太猛厉时,在生尚且都能使他的身体发生改变,何况死后神识随业力牵引而转变呢?因此佛说的十二因缘,是连贯三世而论的,前因必感后果,后果必有前因。善恶之报,祸福之临,都是自作自受,并非从天而降。上天只不过是根据他的所作所为代为安排罢了。生死循环,没有尽头,想要恢复本心以了却生死的人,如果舍弃信愿念佛,求生西方的法门,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贪瞋痴三,是沉沦生死的根本;信,愿,行三,是了脱生死的妙法。要弃贪,瞋,痴,必修信,愿,行。信,愿,行得力,贪,瞋,痴自然消灭了。
112、对于俗务纠缠,无法摆脱的人,当俗事纠缠时,只要心念能不随事务所转,则即纠缠便是摆脱。如镜子照像,像来不拒,像去不留。如果不知此中道理,即使让你屏除俗务,无所事事,仍然有散乱妄心纠缠坚固,不能洒脱。学道的人,必须站在平时自己所处的位置上做事,尽到自己的本分,这样,虽整天俗务纠缠,却又整天逍遥物外。所谓“一心无住,万境俱闲;六尘不恶,还同正觉”,就是这个意思。
113、要使真知显现
补充内容 (2022-11-24 07:47):
8.43 jPx:/ 复制打开抖音,看看【南无妙法莲华经的图文作品】妙法莲华经读诵八 https://v.douyin.com/r4x6xC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