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883|回复: 8

楞严经浅释~~~宣化上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0-25 18: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http://www.drbachinese.org/online_reading_simplified/sutra_explanation/Shu/contents.htm


补充内容 (2022-10-25 18:50):
http://www.drbachinese.org/onlin ... on/Shu/contents.htm
 楼主| 发表于 2022-10-25 18:51 | 显示全部楼层
编辑部序

二○○八年十一月于美国加州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楞严经》乃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经典。一九六八年,宣公上人于美国三藩市(旧金山)佛教讲堂,开办“暑假楞严讲修班”,为期九十六天,对三十多位美国大学生讲述整部《楞严经》,以为对西方人弘法之开端。研习内容包括:经前悬谈、阿难示堕、三番破识、十番显见、四科七大、从根解结、二十五圣圆通章、四种清净明诲、楞严神咒、十二类生、历位修证、七趣、五十阴魔……,教导我们从根本上入手,从自性上修自性,旨在销除我们每一个人之颠倒妄想,以臻于破迷显正,反迷归觉。

此“楞严讲修班”每天由早晨六点到晚间九点,每日讲经一次,渐至两次、三次,乃至四次;期中学生并实际修行禅坐。讲经后,上人即与学生就经义做深入研讨,对疑难处进行答问,并针对禅坐给予指导。这种解行并重,融合经典研讨与实际禅修之教法,在西方世界乃为首创。

为令学生们专心学习,上人除每日讲经三、四次外,寺内大小事务,乃至买菜、炊煮、清扫……,皆由上人一身承担—这种为法忘躯之精神,感动当时之学生,甚至发心出家;今人闻之,亦敬佩不已。

鉴于闻法学生皆为初机之西方青年,中文非其母语,故上人一反历来大德讲经方式,改以浅白文句,逐句讲译;于教西方学子认识中文之际,从中剖析佛法精髓,正所谓“深入而浅出”。冀望中文读者善自体会经义,勿以文字之浅白重复而废义理之博洽精深;并盼能将其发扬光大,令《楞严经》广为流传,使后人学有所依,正法永住于世。

《楞严经浅释》初次结集之发行版,因多处编辑不妥,以致失却上人浅释之原貌与所寓之深意。为修正该版之诸多缺失,上人嘱咐重新编辑,遂有此第二度之结集。数年来,倾编辑部有限之人力,暨跨海分支道场之协助,携手致力编修上人浅释。自再恭听当年上人讲经录音带,继而仔细誊录,乃至审慎琢磨编订上人之讲解,无一不力求恢复原貌、保全精髓,以期此版方便今人阅读。

感于尔时录音设备有限,致使上人演讲之录音无法尽善尽美,若依此结集,不免有缺漏过失;故于七○年代、八○年代、九○年代数度请求上人补讲其中几小段,以资补全。此外,上人亦曾于一九八七、一九八八年主持“主观智能推动力”讲座,提供时人、弟子以脑力激荡方式,集智研讨《楞严经》:各人或讲或评,意见独到,精采倍出;上人则画龙点睛,适时为作讲评,良可谓学风鼎盛一时。惜,当时只进行至卷一将终,便告停课。又,上人亦曾在万佛圣城及金轮圣寺主持“五十阴魔研讨、翻译会”。尔后,上人因奔波于救世度人,不免体力劳瘁,即不再亲自主持此类课程。

此次新版,不唯将上人几次补讲融入原释文,亦将“主观智能推动力”并“五十阴魔研讨、翻译会”中之上人讲评部分,分别析出,一并附录,以免遗珠之憾。其或有重复者,将尽量融入原释文中,同者去之、缺者补之;若有异解或别发挥者,则不予混合,另录于各段之后,并一一标注以便参考。

又者,新版《楞严经浅释》材料丰富,特分成数册印行,以便读者持阅;然此次出版系按其次第,循义分册,而非依卷或依数量。譬如,〈二十五圣证圆通〉各占部分之卷五、卷六,如赅为一单行本,岂不更便于研读?又如〈五十阴魔〉乃自卷九之后半以迄卷十,若以〈五十阴魔〉都为一册,读者无须跨卷而能终始畅读之,岂不快哉?是以,若有一册而跨越两卷者,编者在两卷之间仍予注明,俾使无损经文之原貌与完整性。

《楞严经》自古以来版本多种,各各略有出入。而本版援用之经文乃《龙藏》及交光法师之《大佛顶首楞严经正脉疏》,间或援引圆锳法师之《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囿于电脑软体及排版作业,经文中一些古字以现代通用字代之。例如:以“淫”代“淫”,以“遍”代“遍”,以“毗”代“毗”,以“修”代“脩”,以“琉璃”代“琉璃”。

最后谨依上人慈诲,于二次结集完毕,酌采圆锳法师之科判析入经中。纲要及目录,以圆锳法师简要科判为主,兼融他家,俾使脉络分明、终始一贯、简洁易懂。此次编修《楞严经浅释》,费时数年,然舛误之处,仍恐难免,尚请读者谅之;或有未尽详确处,敬祈各方大德垂教,是所至盼至祷。

 楼主| 发表于 2022-10-26 07:15 | 显示全部楼层
楞严经》是佛的真身

宣化上人开示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在佛教里面,有很多的经非常重要,但是最重要的经典就是《楞严经》:有《楞严经》的地方,就是正法住世;《楞严经》没有了,这就是末法现前了。所以我们每一个佛教徒,必须要拿出我们的力量来,拿出我们的血来,拿出我们的汗来拥护这一部《楞严经》。

在《法灭尽经》上说得清清楚楚:末法时代,《楞严经》先灭,其余的经典跟着就灭了。如果《楞严经》不灭,那么正法时代就现前。因为这个,我们佛教徒必须要以生命来护持《楞严经》,以我们的血、我们的汗来护持《楞严经》,以我们的志愿来护持《楞严经》,令《楞严经》发扬光大,流通到每一个角落去,流通到每一粒微尘里面去,流通到尽虚空、遍法界里面去;如果能这样子,这就是正法大放光明的时候!

为什么《楞严经》会先灭呢?就因为它太真了!《楞严经》是佛的真身,《楞严经》是佛的舍利,《楞严经》就是佛真正的塔庙!因为《楞严经》这样真,一切的魔王就用出种种的方法来毁灭《楞严经》,首先他就造谣,说《楞严经》是假的。为什么他说《楞严经》是假的?就因为《楞严经》所说的太真了,尤其是四种清净明诲、二十五圣各述圆通、五十种阴魔的境界,这都是旁门外道、妖魔鬼怪所受不了的,所以有一些个无知的人,就说《楞严经》是伪造的。

《楞严经》所说的道理,既正确、又合理,妖魔鬼怪、旁门左道都无所遁形。一般无知的人,尤其是一些无知的学者、无知的教授,妄测圣言;他们一知半解,糊糊涂涂的,没有什么学识,没有真正的智慧,所以就妄加批评。我们学佛法的人要深深知道这种关系,所以我们要到处提倡《楞严经》,我们要到处宣讲《楞严经》,我们要到处为人解说这部《楞严经》。为什么?我们要令正法久住于世。

我愿意向大家提出保证,保证《楞严经》是真经!如果《楞严经》是真的,这当然没有什么问题;如果《楞严经》是假的,我愿意永远永远都堕地狱去!因为我不认识佛法,以假当真了。如果《楞严经》是真的,那么我就生生世世都发愿要弘扬这个楞严大法,随时随地我要弘扬楞严的真理──这一点各位应该注意的,《楞严经》要不是佛所说的,任何人也说不出来的!所以这些个无知的人是妄加批评,希望他们赶快地醒悟,不要再造堕拔舌地狱的这种苦因。无论哪一个学者、哪一个国家学佛法的人,赶快要痛改前非,自己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最后我预祝所有看见《楞严经》的人,所有听见《楞严经》的人,所有研究《楞严经》的人,都很快早成佛道!
 楼主| 发表于 2022-10-27 08:10 | 显示全部楼层
楞严经》存在,佛法就存在

宣化上人开示.一九八三年一月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楞严经》这是佛教里一部照妖镜的经,所有天魔外道、魑魅魍魉,一见到《楞严经》都现原形了,他无所遁形,什么地方他也跑不了。所以在过去,智者大师听说有这一部经,就向印度遥拜,拜了十八年,以十八年这种恳切至诚的心,求这一部经到中国来。过去的大德高僧,所有这一些有智慧的高僧,没有哪一个不赞叹《楞严经》的。所以《楞严经》存在,佛法就存在;《楞严经》如果毁灭了,佛法也就毁灭了。

怎么样末法呢?末法就是《楞严经》先毁灭了。谁毁灭的呢?就这一些个天魔外道。这些天魔外道一看见《楞严经》,就好像眼中的钉、肉中的刺一样,坐也坐不住,站也站不稳,所以他必须要创出一种邪说,说《楞严经》是假的。我们做佛教徒应该认识真理,《楞严经》上所讲的道理,每一个字都是真经真典,没有一个字不是讲真理的。所以我们现在研究这五十种阴魔,更应该明白《楞严经》这种重要性,这些邪魔鬼怪最怕的就是《楞严经》。

虚老(上虚下云老和尚)活了一百二十岁,他一生,旁的什么经典也没注解过,只有注解这部《楞严经》。注解《楞严经》这个稿子,他是很注意地来保存,保存了几十年,结果以后在云门事变时就丢了,这是虚老一生一个最大遗憾的事情。他主张我们身为一个出家人,都应该把《楞严经》读得能背得出来,由前边背到后边,由后边背到前边,顺背倒背,顺倒都能背得出来,这是他的主张。所以我知道虚老一生之中,对《楞严经》是特别重视的。

有人也对虚老提过,说:“《楞严经》有人说是伪造的。”老和尚说这末法怎么叫末法呢?就因为有这一班人,弄得鱼目混珠,是非分不清楚,教你这人都迷了,瞎人眼目,令人认不清楚佛法了。这一班人在那儿,把这个真的,当假的;假的,他又当真的了。你看这一些个人,又是这个人写一部书,人也拿着看;那一个人写一部书,他也拿着看。真正佛所说的经典,人都把它置诸高阁,放到书架上,永远也不看。所以这也就看出来众生的业障是很重的,若听邪知邪见,就很相信的;你讲正知正见的法,说了他也不信。为什么?这就是善根不够,根基不够的关系,所以对正法有一种怀疑的心,有一种狐疑不信的心。

我们万佛城这儿要立楞严的坛场,最好你们谁发心把这部《楞严经》,天天能读它,或者一个钟头、两个钟头,能把它像读书那么读,能记得又能背得出。把这《楞严经》、《法华经》,甚至于《华严经》都能背诵出来,这是最好的。谁能把《楞严经》、《法华经》、《华严经》都能背得出来,那世界上这还是正法存在的时候。所以我们万佛城这么好的地方,大家要发大菩提心,做一些个事情。不是说我们和人比赛,我们要出乎其类、拔乎其萃,要做这些事情。

我在以前有这么一个心愿,想要把《法华经》背得出来,再能把《楞严经》也背得出来。在香港有位弟子,《楞严经》能背得出来,《法华经》我教他读,他最后大约没有完全背得出来,这是很遗憾的事情。我们这么好的地方,大家要发大心,把佛经和戒律──《楞严经》、《法华经》和《四分律》、《梵网经》都能背得出来,这是最好的,这样我们这儿一定是正法久住了。

 

▲Top

法界佛教总会 . DRBA / BTTS / DRBU
 楼主| 发表于 2022-10-28 08:03 | 显示全部楼层
佛教的照妖镜、降魔杵、斩魔剑

宣化上人开示.一九七四年于越南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我今天先要提出来说,我们须要研究一部经典,这部经典就是佛教的一面照妖镜,佛教的一把降魔杵,佛教的一把斩魔剑!这部是什么经?就是《楞严经》。《楞严经》是开智慧的,但是这一部经现在受到世界各国学着的歧视,怎样说呢?他们说这一部经是假的,不是真的。

为什么他们说这一部经是假的,我们还要研究这一部经呢?这个它有它的价值,有它值得研究的地方,这一部经说出来所有旁门外道种种邪知邪见,把这种不合乎佛法的知见都给说得清清楚楚;所以这一部经就是照妖宝镜,就是降魔杵,就是斩魔剑!那么这一部经若人人都明白了,天魔外道自然就都没有了,这个世界战争也就平息了,所有一切人类都再得到安宁了,所以这一部经是最要紧的!青年人现在应该努力去研究佛学;研究佛学,研究什么呢?我主张各位都尽心竭力去研究《楞严经》。《楞严经》是开智慧的,你们若能懂《楞严经》了,佛学差不多就可以通了,尤其〈楞严咒〉是不可思议的咒。这一位君仲居士总想这个、想那个,无论什么事情都想得很多,但是这个〈楞严咒〉,你一定想不完,你怎样想也想不通。为什么?因为它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楞严咒〉在佛教里叫灵文,什么叫灵文呢?就是妙不可言,说不能完的。我们每一个人要是能把〈楞严咒〉读熟能背得出,都有八万四千金刚藏菩萨常常来保护着你。〈楞严咒〉是最妙的,也是咒中最长的,它大约有两千三百二十多个字。各位青年人!应该发心学习〈楞严咒〉,读诵《楞严经》,把《楞严经》能背得出,〈楞严咒〉也能背得出,这样,你佛学的根可以说就扎下去了。

信众:法师提到大家都应该看《楞严经》,而且都应该读熟《楞严经》。请问法师,《楞严经》里边讲些什么,为什么我们要看、要读,不读可以吗?

上人:你想要知道它里边说的是什么,那你就应该读;你若不想知道,根本这个问题就不需要问。

信众:法师为什么不介绍《金刚经》?好像六祖大师就是靠着听了《金刚经》而觉悟;为什么不介绍《六祖坛经》?因为那本经介绍六祖大师悟道的心得。为什么法师单单介绍一本《楞严经》而已?

上人:《楞严经》的重要性,昨天晚间已经讲过了。在佛法没的时候,是《楞严经》先没有的;若《楞严经》没有了,这个世界的妖魔鬼怪都会出现。因为这个世间上有五大魔军,《楞严经》里边有〈楞严咒〉,〈楞严咒〉里头有五部,这五部是管着世界的五大魔军,要是没有人读诵〈楞严咒〉了,这个世界就坏了,那不堪设想了,那些个妖魔鬼怪都会出世了。现在他之所以不教你看见、不教你听见,他不敢出现,就因为有〈楞严咒〉在这个世界上;那一个地方有人会诵〈楞严咒〉,这个妖魔鬼怪都不敢现前!

信众:法师!广东话说下降头,请问有蛊这回事吗?为什么许多人亲身经历过?我们学佛的人对蛊的观念怎样呢?为什么允许这种邪恶存在?

上人:在这世间上,千奇百怪,什么事情都有;所谓天地之大,四海之广,无奇不有。可是总括起来,我们人要存一种正心;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们心正了,什么旁门外道不会有办法的。你所以被人落降头,这种情形,就是你心里先不正当才会被这个邪来扰乱;你要是心正,所谓邪不胜正,它什么降头也没有什么灵验的。

尤其我方才提议各位要研究《楞严经》,读诵〈楞严咒〉,你们要是会背诵〈楞严咒〉,这什么降头也都没有功效了,都会没有用的。这个〈楞严咒〉就是能破一切魔的罗网,能破一切旁门外道的种种法术,其中那个力量是不可思议的。如果你们想不受这个降头的扰乱,就读诵〈楞严咒〉,我方才不讲过吗?谁能诚心地读诵〈楞严咒〉,就有八万四千金刚藏菩萨来拥护你。

信众:请问我们在什么时候念〈楞严咒〉?

上人:不是拜佛的时候念〈楞严咒〉,是你平时行住坐卧都可以念〈楞严咒〉,都可以持〈楞严咒〉。你持〈楞严咒〉就没有其他的杂念,就如你念观世音菩萨没有杂念,你念持〈楞严咒〉也是令你得了三昧;三昧就是正定正受,就是令你心不散乱,没有这么多杂念。

信众:我们不懂念〈楞严咒〉,可是我们懂念〈大悲咒〉和〈十小咒〉,这也是包含在〈楞严咒〉里面吗?

上人:〈大悲咒〉和〈十小咒〉虽是早课里边的一部分,但不是属于〈楞严咒〉的。〈楞严咒〉就是五会,那五会有五部:佛部、莲华部、宝生部、金刚部、羯磨部,五部是管着五方的。

你说你不会;不会,慢慢学。无论哪一个人当初也都不会的,没有人生来就会念〈楞严咒〉;生来就会念〈楞严咒〉,那就是菩萨了。所以这个不会的,就应该学;不可以说“我不会”,就不学习了。你读书,也因为你没有毕业,你才读书;你如果说“我不读书”,就想要毕业,那是不可以的。
 楼主| 发表于 2022-10-29 08:44 | 显示全部楼层
楞严经》的多层学习

释恒持开示.二○○八年十月于澳洲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一九六八年的一天,宣公上人升座说法,开讲《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自此,《楞严经》成为焦点,其他的一切都退居其次了。

而我,一个对中文和佛教一无所知的人,也从此被深深地吸引了。我聆听着上人缓缓地念诵一段经文,然后生动地解释其义理。师父巧妙而郑重其事的中文讲说,传达出了他柔和的慈悲,再加上出其不意的幽默,以及对听众敏锐的觉知,这些特质超越了语言的障碍。

然而,直到开始英文翻译,再听着师父的音声,我才真正领悟到含义,而与潜在的智慧发生共鸣,因而得以窥其义理。我小心翼翼地在笔记本上写: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

就这样,上人开始教导我们西方人佛法。他不畏艰难,而选择了一部深奥的大乘经典来作为我们的启蒙。他的讲解积极有力,而且毫不马虎放松。他大胆地假设我们具有相当的能力来学习中文──文言文的佛经,以及他的白话文浅释──并且全然能够领悟释迦牟尼佛在这部独特的经中所宣示的奥理,也能躬行实践。例如:在这期间,有些人开始吃素、吃一餐,我也是其中一位。这对从小习惯美国食物的美国人来说,是相当不容易的;上人和《楞严经》的力量帮助我们成长。

不仅上人对我们有如此的期许,我们也开始这样期许自己。当我们学到下列这段经文:

如人以表,表为中时,东看则西,南观成北,表体既混,心应杂乱。

那些像我一样──没有任何中文背景的初学者──已经能认得像“人”、“中”等简单的字汇了,这激发我们提出越来越多的问题,苦苦地询问带领大家进行日常温习的学者同参们,比如英文翻译是怎样与中文对应的──如有可能的话,逐字对照解释;如何使用汉英字典;哪些是佛学术语;当然也问到了一整句话是什么意思。

这段经文的意思是:假设有人用一个标志来表示“中”,在这个“中”的东边看,“中”就变成西了;在这个“中”的南边看,“中”就变成北了。这么一来表体就含糊不定了,同样的道理,说心在“中”,意思也是模糊不清的。

从这段经文以及上人的解释,我们不仅学到一个新字“表”,这个字当名词用时,是“记号”的意思;当动词用时,是“标示”的意思。同时,我们也学到:“心”,一直以来被我们假定为居在身中,可不是像我们所坚信地被安放在这么一个方便的处所。

当上人讲到:

佛言:大王!汝面虽皱,而此见精,性未曾皱。皱者为变,不皱非变。变者受灭;彼不变者,元无生灭。云何于中,受汝生死?

我们也跟波斯匿王一样,学到了重要的一课──我们的自性是不生不灭的。英文的翻译很清楚地传达出这意思:佛说,大王!你的面貌虽然皱了,但是你的见精不会变皱。会皱的是变,不会皱的是不变。会变的就会灭;那个不会变的,本来是没有生灭的。既然这样,这个见精怎么会也和你这个身体一样而受生死呢?

另外,当上人念诵经文时,我们可以用指头指着经文跟上节拍了,而且很高兴我们又认识了更多简单的汉字,比如:言、大王、生死。

对了,我记得有一天当上人读到:

若见是物,则汝亦可见吾之见。若同见者,名为见吾;吾不见时,何不见吾不见之处?若见不见,自然非彼不见之相;若不见吾不见之地,自然非物,云何非汝?

我的指头滑过一行行的字,并认出十二个“见”字,有当动词用的“看见”和当名词用的“见”;五个“吾”字,这是文言文,意思是“我”和“我的”;还有两个“汝”字,也是文言文,意思是“你”或“你的”。

但是,即使透过英文的翻译,我还是不了解这段经文的意思;不过,这反而激励我要更勤奋地学习中文。

这段经文较新的语译如下:

如果见性是个物体,就像其他物一样,那你是不是也可以看见我的这个见呢?假设你说当我们看同一个物时,你看见我的见性了;那么我没有看,你也应该看见“我没有看”这个见,你怎么看不见呢?即使你见得到我“不见”的地方,但这个谈不到你见得到我“没有看见”那个相!既然你看不见我不见那个地方、那种的相,这个“见”自然就不是个物了。所以,你怎么可以说这个“见”不是你的呢?

我们每日专注地听上人讲经,然后在“路上、食上、枕上”温习所学,就这样,三个月的暑期楞严经讲习飞逝而过。我们钻研义理,熟悉术语,获得新的洞察力,同时开始着手试着将所学付诸实践,打坐参禅及探索;但最后,远不止于此,我们还一字一字地逐渐熟谙了中文佛教用语。

当夏天接近尾声,上人也快讲完整部经时,我们真正意识到《楞严经》是多么丰厚的法施,它清楚而明确地回答了这些问题:我们是谁,我们怎么来的,我们现在要做什么,我们为什么要修行,哪里是我们真正的归宿,还有这一切是什么时候开始和何时结束。

《楞严经》的最后章节是释迦牟尼佛不问自说的,因为佛陀知道当时的听众无人懂得如何启问。这部分是无上的禅修指南,其中佛陀详尽地描述了我们修行路上可能会遇到的不同境界,并指导我们如何避免落入自我的陷阱。在这部分经文的结尾,佛陀说:

阿难!是五受阴,五妄想成。汝今欲知因界浅深,唯色与空,是色边际;唯触及离,是受边际;唯记与忘,是想边际;唯灭与生,是行边际;湛入合湛,归识边际。此五阴元,重叠生起,生因识有,灭从色除。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

从上人讲解《楞严经》到现在已经数十年了。在这次的中文新版中,我们小心谨慎地誊写和编辑上人的讲解,希望能详实地记录上人所要教导的楞严奥义,使读者了解上人所一再强调的:要不断地学习《楞严经》,依《楞严经》修行;以及上人勉励大家要用心护持《楞严经》,宣扬《楞严经》,因为它是佛陀极重要的教诲。

这些年来,弟子们谨记上人对《楞严经》的重视:背诵《楞严经》,翻译《楞严经》,讲解《楞严经》,行持《楞严经》,护持《楞严经》,宣扬流通《楞严经》;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能顿悟其理,但是,每个人都在逐渐熏修其详义。

透过开讲《楞严经》来让我们步入佛教之门,上人不仅给了我们法施,也给了我们无畏施。他对弟子们能力的信心,比其他任何东西都更激励我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勇往直前。

【编按】恒持法师,美籍比丘尼;持法师是最早跟随上人出家的五位美籍弟子之一,亲承上人教诲廿六年,迄今出家四十年。
 楼主| 发表于 2022-10-31 08:07 | 显示全部楼层
经前悬谈

唐中天竺沙门.般剌密谛 译
乌苌国沙门.弥伽释迦 译语
罗浮山南楼寺沙门.怀迪 证译
菩萨戒弟子.前正议大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清河.房融 笔受
美国万佛圣城.宣化上人讲述—九六八年夏.三藩市佛教讲堂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壹.总释名题

一、七种立题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这十九个字是这一部经的名字、题目,加上最后这个“经”字,总计有二十个字:这二十个字是这一部经的名字;前边十九个字是别名,后边这一个字是通名。怎么叫“别名”呢?别,就是分别,和其他的经典不同的;下边这一个“经”字,就是相同的,所以就叫“通名”。一个通名、一个别名;通名就是“通于诸经”,别名是“别于此经”,这部经和其他的经典名字不同的,所以这有通、别两种的讲法。

佛所说的经典,有“七种立题”。这七种立题,包括如来所说的三藏十二部一切经典,一切经典都不超出这七种的意思。这七种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单三、复三、具足一”。什么叫“单三”?单,是单单的,有三种。什么叫“复三”?复,是两个意思合到一起;“复三”就是“双三”。此外,还有“具足一”。

这“单三”是什么呢?(一)单人立题、(二)单法立题、(三)单喻立题。

(一)单人立题:譬如《佛说阿弥陀经》,“佛说阿弥陀”,佛是个人、阿弥陀也是个人,这都是人,所以叫“单人立题”。

(二)单法立题:譬如《大般涅槃经》,这“大般涅槃”是单单的法,所以单单地由法立出来这个题目。

(三)单喻立题:喻,就是“比喻”。什么叫“比喻”呢?例如《梵网经》,“梵网”就是个比喻,用大梵天王那个网罗幢来比方这部经。

【编按】鸠摩罗什法师译的《梵网经》,向来称为“梵网经菩萨心地戒品”,也有略去戒字,而名“佛说梵网经菩萨心地品”。

上列单单以人、法、喻立题,所以叫“单三立题”。

“复三”是什么呢?(一)人法立题、(二)人喻立题、(三)法喻立题。

(一)人法立题:譬如《文殊问般若经》,“文殊”是个人,“问般若”是个法,这叫人法立题──有人、有法,用人和法合起来立这个题目。

(二)人喻立题:譬如《如来师子吼经》,“如来”是个人,“师子吼”是个比喻,比喻佛说法的时候,就犹如狮子吼,所以这是以人和比喻立题。

(三)法喻立题:譬如《妙法莲华经》,“妙法”是个法,“莲华”是个比喻,所以《妙法莲华经》是个法喻立题。

什么叫“具足一”呢?就是人、法、喻都具足,譬如《大方广佛华严经》,“大方广”就是个法,“佛”就是个人,“华严”是个喻,这是以万行的因花庄严无上的果德。《大方广佛华严经》有法、有人、又有喻,这叫“具足一”。

所有经典的立题都不超出这七种。你看《大藏经》里,千千万万经典的题目都在这七种里边包含着,没有超出这七种。所以凡是讲经的人,一定要把这七种立题先明白了,你明白七种立题了,然后才可以讲解经典;如果你连七种立题都不明白,就去给人讲经,那你自己都没明白,又怎么能去教人家明白呢?你自己没觉悟,怎么能去教人家觉悟呢?所以这是很要紧的。

这七种立题,凡是学佛法的人都应该知道的。不是像某一个人,看了两本半书,三本还没有看完;不要说七种立题、五重玄义、十门分别,他连一重玄义也不知道,一门分别也不知道,就到处去自称“法师”,自称是一个“教化众生的导师”;这未免太过积极、太过前进了。没有真明白就去讲经说法,所以把一班人都讲到地狱里去;他自己也跑到地狱里去了,还不知道自己怎么样进去的!而这一班人也不知道自己怎么样跑到地狱去了,这是很可怜的一件事!所以你学习佛法,一定要真正懂佛法了,真正有智慧了,然后去教化众生,这是不会错的了!

在这一部《楞严经》里边,所说的道理是无穷无尽的。我们这一次讲经,不依照天台宗的“五重玄义”去讲,而是根据贤首宗的“十门分别”来讲;贤首宗和天台宗,这是中国佛教的两大宗派。所有的讲经法师,有的就学天台而不明白贤首,有的学贤首而不了解天台,所以有的时候讲的经典就不能到圆融无碍的程度上。现在我讲这部《大佛顶首楞严经》,是依照贤首宗这“十门分别”来讲解。在没讲经之前,先讲“十门分别”;有十种的门,来分别说明这部经。这十种门是:(壹)总释名题、(贰)教起因缘、(参)藏乘摄属、(肆)义理深浅、(伍)能诠教体、(陆)所被机宜、(柒)宗趣通别、(捌)说时前后、(玖)历明传译、(拾)别解文义。这十种门,第一叫“总释名题”,总起来,来解释这个名字和题目。前面所讲的七种立题,是分别佛经七种命名的道理。现在总释名题,这个名,就是“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这是这部经的总名,也是别名;别名,就不共他经,单单这部经有这个名字。

二、释“大佛顶”
 楼主| 发表于 2022-11-1 05:44 | 显示全部楼层
释“大佛顶”

大:有四种,就是“大因、大义、大行、大果”。这个“密因”,和其他的因不同,这是个秘密的因,人所不知道的,外道不明白,二乘也没有觉察到,所以叫做“密因”。这种密因非常之大的,叫“因大”。“义大”,这义理也是特别大的;“修证了义”这个义,意义非常大。“诸菩萨万行”,这行也大,叫“行大”。“首楞严”,这是个“果大”──有这四种的大,所以叫“大”。

佛:我们每一个人都知道“佛”,说“我信佛教、我学佛法”,究竟这个“佛”字又怎么样解释呢?佛,是印度语,具足叫“佛陀耶”;中国人欢喜简略,所以“陀耶”两个字就给删去了,就用一个“佛”字。因为“陀耶”没有翻译成中文,一般人以为这个“佛”字就是中文了;不是的,这个字虽是中文,音不是中国话。若是翻译到中文,叫什么呢?就叫“觉”,“觉悟”的“觉”。这觉悟又不是一种,有三种;三种的觉悟是什么呢?有“自觉、觉他、觉行圆满”。

什么叫“自觉”呢?自觉就和凡夫不同;好像你、我现在这凡夫,是没有觉悟,自己还没有觉悟。那么佛自己觉悟了还不算,又要想办法令其他的人也都开悟,所以这叫“觉他”。在自觉和觉他这里头还有种种的阶段、种种的不同。譬如你觉悟了,有小悟、有大悟;小的觉悟还没有圆满,大的觉悟就圆满了。佛自己得到大的觉悟,令其他的人也得到大的觉悟,这两种觉悟都圆满了,就叫“觉行圆满”──觉和行为都圆满了。以上这三种的觉悟都圆满了,就是“万德庄严”;“三觉圆、万德备,故名为佛”──三种的觉悟都圆满了,万种的德行也都具足了,所以就叫“佛”。

为什么我们人要信佛呢?因为佛就是我们,我们本来就是佛来着;不过现在我们迷了,就不能证到佛的果位上。为什么说我们本来就是佛呢?佛说过:“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但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说是所有的众生都有佛性的。统统都有佛性,为什么他没有成佛呢?“但因妄想执着”,他有妄想,又有所执着;因为有妄想,就想东想西、想南想北、想上想下,啊,钻天入地,它无所不通了!这些个妄想打得太多了,你数也数不过来;你说你一天打多少个妄想,你知道吗?如果你能知道,那你就是菩萨了;因为你不知道,所以你还是凡夫。

妄想执着,执着什么呢?执着这个也是我的、那个也是我的,所有的物质享受放不下,精神享受那更不用提了!所以有种种的执着。“哦,这个飞机是我的!”“啊,我有一辆车,这辆车是最新的牌子,简直是最靓(广东话“漂亮”)了!”你看这种执着,有什么,他就有什么执着!男人就有男人的执着,女人就有女人的执着,善人就有善人的执着,恶人就有恶人的执着。他这个执着摆脱不下,又丢不下、放不开的,总拿着,就执着、执着。啊,有这种执着,就不得了啰!执着享受,就爱吃好东西、住好房子,到处去游玩去。你以为这是好啊,其实,这未必是好的事情!你自己不明白,你尽贪享受,你就不会成佛的;所以一切众生不能成佛,就因为“妄想执着,不能证得”,才不能成佛的。

佛又说过:“狂心若歇,歇即菩提。”这是《楞严经》里边所讲的。“狂心”,是说你那种狂妄自大的心,你那种好高骛远的心,你那一种看不起人的心哪!你那一种只知道有我自己最聪明,只知道有我自己比谁都好的心!本来他长得像个丑八怪似的,他想:“哦,我真美丽啊!”你说这个执着多大?本来自己是丑,他还说自己是美丽,这都是一种执着!你这种执着,若把它休息住了,这就是菩提。什么叫“菩提”?就是“觉道”,就是“开悟了”;开悟,就离成佛不远了。你若能把狂心休息了,那就是你的好去处啊!

这三种的觉:“自觉”就和凡夫不同了,你我凡夫是“不觉”──不觉悟;自觉,他是已经觉悟了;已经觉悟的这种人是什么人呢?就是阿罗汉和辟支佛。辟支佛,印度话叫“辟支迦罗”,在中国就叫“辟支佛”。辟支佛是修十二因缘而悟道的,阿罗汉是修四谛法而悟道的。自觉就异于凡夫,觉他就异于二乘──和这二乘又不同了。什么叫“觉他”?觉他,就要发菩萨心,要有菩萨心肠;菩萨是觉他,又可以说是“利他”。什么人可以行“利他”的这种事情呢?就是菩萨;菩萨就异于二乘,和声闻、缘觉又不同了。声闻、缘觉只知道自觉,而不想去觉他;菩萨就发心去觉他。

声闻,就是阿罗汉;缘觉,就是“辟支迦罗”──辟支佛;菩萨,就是“菩提萨埵”。那么究竟这三个,是一个人、是两个人、是三个人而修成的?这也可以说是一个人,也可以说是三个人。怎么说呢?有的是:这一个人他先修声闻,然后他又修缘觉,然后又修菩萨六度万行;他这一个人都包办了,修了这么多的行门、这么多种法,所以这也可以说是一个人。

又可以说是三个人,怎么说是三个人呢?这第一个是修声闻,他修成声闻了,就不再向前进了,只知道做自了汉:“我自己已经开悟了,我明白了,我就不管其他的人,任何人我也不管了。”他就停止在阿罗汉这个程度上,不向辟支佛那个路上跑了;所以这是一个人。有的修到阿罗汉,然后再跑到辟支佛这个果位、这个程度上,他又不向前进了;这是两个人了。加上前边那个菩萨,这是三个人。

前面那一个人,他经过这三个阶段;那么后面这三个人,有一个人就只经过一个罗汉阶段、程度,他不再向前进取了。

这三种的觉悟,到辟支佛上也是自觉,不是觉他的;等到菩萨上,这才成了觉他。菩萨就是修六度万行的──修六种波罗蜜、万行庄严,而成了菩萨;成了菩萨,再往前去行菩萨道,行到圆满了,这叫“觉行圆满”,就成佛了。佛和菩萨又不同了,佛觉行圆满,就异于菩萨。所以这三种觉悟,里头说的是这么多,你若想去行起来,那是千差万别;那里边,程度里头又有程度、分别里边又有分别,也是很复杂的。总之,这三种的觉悟都圆满了,这就成佛。

顶:这是最高无上的,没有再比它高的了,所以叫“顶”。好像我们的头上边叫“头顶”,头顶上面是天,说你“顶天”了,顶天立地。我们人,不单是男人,女人也是一样;因为在美国,不要把女人忘了,女人也是顶天立地。顶着天,在地上站着,这是头顶──头上面的顶。那么这“大佛顶”三个字合起来,我不讲,相信大家也都会明白:这是大大的佛的一个顶──佛顶。

这个大大的佛,多大呢?用一把尺量一量,像不像这个佛堂的佛这么大?这尊佛像不是个大佛,这只是大海里头的那么一滴,在这世界上就一粒微尘那么大,你不要误以为这尊是大佛。那个“大佛”,再没有比他更大的了;大而无外,这叫做“大”。这是什么佛呢?是遍满一切处的佛,无在、无不在。没有地方他不在,你说他在什么地方呢?什么地方他也不在。你说他不在什么地方呢?什么地方他都在。你说他是大、是小?你没有办法来计算他那个“大”大到什么程度上,这才是一个真正的“大”;他把那个“大”都没有了──什么“大”都没有了,就再没有比他大的了,这才是一个最大的!

那么这个最大的是谁?大佛。大佛又是谁?就是你,也就是我。说:“我没有那么大呀!我看你也不是那么大啊!你为什么说是你、是我呢?”如果不是你、不是我,讲他干什么?就不需要讲了;正因为与你我都有关系,所以要讲他。那么我们怎么这么大了呢?我告诉你,我们那个佛性是大的,我们自己都具足这个本有佛性,就是这个“大佛”;这大佛,再没有比他大的了,所以叫“大佛”。

不单大佛,又是大佛的“顶”。这大佛,本来没有比他再大,没有比他再高的了,但是他又有个“顶”在那个顶上。你看,这是“大佛顶”这三个字!所以我说,不讲你一定会明白的。这“大佛顶”,是这尊大佛顶上,又现出来一尊大佛。

说:“这尊大佛又有多大?”这尊大佛看不见的,所以在〈楞严咒〉上不是说“无见顶相放光如来,宣说神咒”吗?说是:“那‘无见’是没有吧?我看不见,那怎么又说有大佛呢?”你看不见的,那才正是大的。为什么?他若不是大,你目力怎么会看不见呢?说:“那小的我才看不见呢!大的我能看得见的。”大的你能看得见?天这么大,你一眼能把它看完了?你看不完的。地这么大,你一眼能完全把地的面积都看见吗?看不见的。所以你看不见的,这才是一个真正的大;如果不是大,你就会看得见嘛!所以说“无见顶相放光如来,宣说神咒”。

这“大佛顶”,就是那个“无见顶相”放的光;放多大的光呢?你想这佛是大佛,他会放小光吗?当然也是大光了嘛!所以,大佛就放大光,这个大光照遍一切处。说:“那照没照我呢?”早就照到你了!说:“那我怎么不知道呢?”你想要知道吗?我曾经讲过:“心清水现月,意定天无云。”你心里若清净了,清净到极点,那个佛光就会照到你这儿来了。你心里不清,就好像一池子浑水,月光照不进去那浑水;水若清了,月光就照到那水里去了。心清,就好像月光照到水里那个样子;言其佛放光,也可以照得到我们心里了。意定天无云,你的意念若一定,好像天上没有云彩似的,这种境界是妙不可言的。所以每一个人要是真能清净其心,就会得到楞严的定力。

三、释“如来密因”
 楼主| 发表于 2022-11-10 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释“如来密因”

如来:如,是“无所不如”;来,就是“无所不来”。“无所不如”这个“如”,就是一个法的本体;佛法的本体就是个“如”,佛法的用就是个“来”,这是“体、用”两个字。如,是“如如不动”;来,是“来而又来”,来了再来、来了再来;如如不动,来而又来。那么到什么地方去?没有地方去;从什么地方来?没有地方来。所以《金刚经》上说:“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也不到我这儿来,也不到你那儿去;也就在你那儿,也就在我这儿呢!这就是“如来”。

如来,这是佛的十号之一,佛有十种的名号。每一尊佛最初有多少个名号呢?最初每一尊佛有一万个名字。这一万个名字,以后又把它缩少,因为人记这么一万个名字记不清楚了,啊,又是这个名字,又是那个名字,把人记得脑筋都糊涂了!糊里糊涂,记不住一万个名字,以后就缩少到一千个名字,每一尊佛有一千个名字。那么一千个名字,人还记不住这么多,以后又缩少,缩到多少呢?一百个名字,一尊佛有一百个不同的名字。不单这尊佛有一百个不同的名字,每一尊佛都有一百个不同的名字,那么众生也还是很难记得;于是乎又缩少,缩少到多少呢?缩少到十个,所以这十个名字,是每一尊佛的通号。

佛的十个名字是什么呢?第一个名字“如来”:就是“乘如实之道,来成正觉”,就是成佛了。第二个名字“应供”:就是应当受人天的供养。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每一尊佛都有这十种的名号。如来,是佛的十种名号之一。

密因:究竟什么叫密因?密因,就是我们每一个人定力的本体。为什么叫“密因”,而不叫“显因”?因为这种定的本体每一个人都有的,所谓“人人本具、个个不无”;虽然本具、不无,但是每个人自己不知道;因为不知道,所以就叫密因,变成一个秘密了。这个秘密,就是定力的本体。这种定力的本体,是如来定力的本体;如来定力的本体,也就是一切众生定力的本体。也就是:所有人都有这种的定力本体,不过自己没有发觉出来,不知道;因为不知道,所以就叫做“密因”。

四、释“修证了义”

修证了义:这个“密因”是做什么的呢?是叫你修,才能证得。你修,怎么修呢?你修参禅或者念佛,这都是修;可是这一个“修”,是专门修参禅的,要专门修参禅才能证得。这个“证”,是“证得”。证得什么?证得“了义”这种的义理上。

什么叫“了义”呢?义,就是“意义”,这个意义了了,就是没有意义了。那么“没有意义”,说是:“我们普通的人做事情,总说一点意思都没有。这也是‘没有意思’?”但是这个“了义”,是把世间、出世间法完全都证得无余了,再没有法可修,再没有法可证了!也就是〈永嘉大师证道歌〉上所说的:“君不见,绝学无为闲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绝学”,不学了;“无为”什么也不做了;“闲道人”,他什么事情也都不做了。“不除妄想不求真”,他也不除妄想,也不求真理了。为什么他“不除妄想”了呢?因为除尽了,妄想没有了,所以他才不除了。“不求真”,因为“真”他已经得到了,所以就不求了。没有得到,才要求;他已经得到这个真理了,所以就不需要求了。没有除尽妄想,才要除妄想;妄想没有了,就不需要除了。所以“了义”也就是这个意思,也就是因为把佛所说的义理已经证得无余,没有法可证了,学到那个极点了!

那“不了义”,就是说还有意思呢!现在这个,就是什么意义都没有了,乾而洁净,这时候,到“密因”那个正定的本体上。所以这是修证,才能得到了义;如果你不修,就不能证得了义的这种境界。那么“了义”,这是个大义;大义,是包括一切义。说是:“了义,没有了!”没有了,这才是一个“真有”;你若有的时候,那就不是“真有”。所以证得这个“了义”了,再无义可证,就是到那个极点了!到极点,是到什么程度上呢?也就是到佛的境界上,到佛的果位上。

五、释“诸菩萨万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6 06:1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