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700|回复: 5

[学佛文档] 弥陀大愿利生说(第三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3-3 13: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敬摘自《净公上人:弥陀大愿利生说》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弥陀大愿利生说  (第三集)  1991/6  美国圣荷西迪安那大学  档名:02-015-0003



  诸位同修晚安。这两天,不免有些初学的同修,刚刚接触佛法当然疑问很多,这是免不了的。那么疑一定要把它断掉,断疑才能够起信。可是疑要如何去断?一定要智慧,如果没有智慧,即使我们听得多、看得多,疑问终究是不能断。因为你所听的、读诵的都是属于常识,常识换句话说,都是相当肤浅,它没有力量断疑,可以把你的怀疑缓和一下,不能断掉。所以我们看到有许多修行人,现在念佛的人,我们举这个例子。他念了一生的佛,到临终的时候他不信了,或者到临终他要改学别的法门。原因是什么?可见得他平常听经,听的不是不多,读书读得多,批注也读得很多,就是力量不够,不是真实慧;要真正的智慧才能够断疑生信。

  真智慧从那里来?我们还是讲得愈简单、愈浅显愈好,从清净心来,心有染污就有困难。佛在经上给我们譬喻,譬如我们这个茶碗,这个茶碗从前是盛毒药的,现在毒药虽然是把它倒掉了,里头一点都没有了,这里头还有一点残余并没除尽,再把它盛上甘露,甘露也变成毒药,这里面有一点点毒素渗在里面全变成毒素。这个譬喻什么?我们的烦恼、习气没有断尽,纵然闻到甚深的佛法,就像清凉大师讲的,还是变成邪知邪见,增长邪见,也就是在开经偈上常念的「愿解如来真实义」,他把如来的真实义解错、曲解了。为什么曲解?因为烦恼习气没断。因此学佛从哪里学起?从断烦恼学起。

  实在说《华严》是好,我在《华严》上得了两桩利益,第一个利益就是认识了净土。这是《华严经》末后导归极乐,我对《无量寿经》才认识了,这是第一个大利益。第二个大利益,我真正明白了四弘誓愿,四弘誓愿大家都会念,其实一部《华严经》就是四弘誓愿的解释。所以,学佛先要发心。我们《无量寿经》上也讲过,如果不发度一切众生的心愿,佛门你就入不进来。不要说净土,大乘之门就进不来。进大乘之门一定要发度众生的大愿,度众生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尽心尽力的去帮助众生,帮助大众。希望这些大众们都能够破迷开悟,都能够接触佛法,都能够修学佛法,都能够得到佛法殊胜的利益。我们要发这个心,尽心尽力的去做,这就是无上菩提心。

  要发这个心,发心之后,从哪里做起?我们要想帮助别人,如果本身都没有能力自度,还有什么力量去帮助人?先度自己,怎么个度法?「烦恼无尽誓愿断」,先度自己就是断烦恼,没有别的。烦恼断尽之后再学法门,这是修学的次第,一定是这样的顺序。没有说烦恼没有断,就去学法门,没有这个道理的;那个法门学了之后,以后问题很多,这个非常重要。

  所以过去,中国与印度古大德教学,五年学戒。五年学戒做什么?五年专门做断烦恼的工作,去做这个。所以这五年,讲堂你没有资格听经,禅堂你也没有资格进去参禅,念佛堂也没有资格进去跟大家一起共修,你没有资格。这五年干什么?五年打杂!照顾大众,就是做服务的工作,这个服务是修忍辱,修福报,侍候大家。除这个之外,那就看你学什么法门,老师怎么教你。在教下的,老师教你读经,读经不求解义,就是读。目的何在?诸位要知道,目的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所以平常我们读经要知道这一点,那你的受用大了,读经是在修行,是真正的修行!不是念给佛菩萨听的。

  戒学里面分两大类,所谓小乘戒与菩萨戒。小乘戒讲比丘戒,比丘尼戒,这个都属于小乘戒,是属于自利。我们儒家所讲慎独,独自一个人,我们应当要遵守的,那是戒自己!大乘菩萨戒是入众,就是我们跟别人相处,自己应该要如何约束自己。佛的戒律比起世间的法律高明很多,我们理解之后,对它确实佩服的五体投地。它是自律,而不律人,自戒,不戒别人。这好伟大!别人的守戒、持戒、破戒于我不相干,我自己有没有照做,不管别人。所以禅宗六祖大师就说得很好,「若真修道人,不见他人过」,见到别人破戒、犯戒,实际上是自己犯戒。你自己持戒,怎么会看到别人犯戒,看到别人犯戒,自己心就不清净。所以不见他人过,这叫真功夫。无论大乘戒、小乘戒,统统是自律。

  戒律的目的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律着重在「诸恶莫作」;处众,菩萨戒跟别人相处,着重在「众善奉行」。佛法善恶的标准,有个绝对的标准,绝对的标准就是真如本性;与性德相应的这是善,与性德相违背的这叫恶,这是绝对的标准。可是在事上讲,那就叫相对的标准。相对的标准,譬如讲不杀生,人天乘有人天乘的说法,声闻、缘觉有声闻、缘觉的讲法,不一样,菩萨有菩萨的说法。同样是不杀生这一条,里面的范围、境界、理论统统都不一样,都不相同,这个我们要知道的。可是它绝对不会违背它的原则,就是与法性相应,这点要知道。因此读经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你看你在念经的时候,你心里面不会打妄想,不会作恶,心里还想恶事的,经念错了,那怎么能念下去?读经这个心很专、很清净,没有一点妄念,就是诸恶莫作。经典是佛从真如本性里面流露出来的言语文字,这是善中之善,没有比这个更善的,读经就是众善奉行。

  由此可知,读经戒律统统具足,大乘戒小乘戒一条都没有漏掉,这是修戒学!这个要知道。读经要专心,专心就是修定,定学。读经要读的字字分明,没有念漏掉,没有念错行,这是慧学。所以你就知道,读经,经典上常常讲,
 楼主| 发表于 2021-3-3 13:07 | 显示全部楼层
受持、读诵、书写,统统都是修行的方法。写经也是修行的方法,写经还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我们平常用读诵,这是最方便的方法。念经是要做什么?是修戒、定、慧!这个要知道。戒、定、慧同时一次完成,就是用这个方法。念佛是这个方法,参禅也是这个方法,持咒也是这个方法,都是为了这桩事情。可见得法门很多,方法很多,目的都是一个,统统是戒定慧一次完成。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不可以说我读经,他持咒,持咒不行!持咒不如我念经,不可以这样说。行与不行,就是他懂不懂这个意思。他持咒,为什么持咒?持咒求神通、求感应,那错了,那完全错了。持咒干什么?求戒定慧,那就对了,完全正确。所以,无论是持咒、是念佛,诵经、或者书写,目的都只有一个,都是修戒定慧。

  在日常生活当中,戒定慧是有次第的。戒是守法;定是信心坚固不为外界动摇,这是定;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为境界所动,这是定。慧是什么?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样样清楚,样样明了,不迷!这是慧。所以,统统用在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五年读经目的是在此地,目的是奠定戒定慧三学的基础。三学有了基础之后,这才可以听经、闻法,可以出去参学,与人家研究讨论,成就后得智;后得智就是无所不知。所以,前五年学什么?学无知,般若无知,无知是根本智。根本智得到之后,再求后得智,就是无所不知,那是真智慧。那不是一般佛学常识,不是道听涂说,人云亦云,不是!那是真智慧。你一接触一听才有悟处,不是人云亦云,它确实有悟处,这个我们要知道。

  所以修学的次第,是先断烦恼,后学法门。这个教学的原则,不但佛家是这样,我们中国儒家也是这样。儒家修学就是没有前面发菩提心,就没有这一条,这跟佛法不一样。但是它的修学在功夫上,跟佛法没有两样,它从「格物致知」这个地方下手。格物就是断烦恼,物是什么?物是欲望,物欲;格是格斗。所以它先从「克己」的功夫上做起,就是要克服自己贪、瞋、痴的欲念,要克服这个念头。跟佛法断烦恼没有两样。格物而后致知,换句话说,它的格物就是佛法讲的断烦恼,破烦恼障;它的致知就是佛法讲的破所知障。这两种障碍都去掉了,心性的光明恢复了。在佛法讲,菩提心现前!儒家讲的诚意,「致知而后诚意,诚意而后正心」,诚意正心就是佛法讲的菩提心。

  佛在《观无量寿经》讲菩提心,讲了三个,第一个,「至诚心」,跟儒家讲的诚意是一桩事情。至诚就是真诚到极处,所以学佛的人要以真诚之心处事待人接物。我们的真诚心能不能现前?不能!为什么不能?有障碍!有烦恼障、所知障,把它盖覆住了,真诚的心透不出来。你所透出来的是妄心,就是分别心、执着心、妄想心,都是这些心。起作用的时候,贪心、瞋心、嫉妒心,都是这种心,这就不正!所以,真诚是真心的本体,有体当然它起作用。起作用,对自己就是「深心」,对别人叫「大悲心」。大慈大悲,对别人;对自己是深心,深心就是清净心,就是好善好德之心。好善好德,喜欢帮助一切众生,帮助众生都能够契入正道,这个心是自己。在儒家,把深心跟大慈悲心二个合成一个,叫「正心」,所以儒家的正心有自受用、有他受用。佛法讲得详细,自受用跟他受用分开,这样讲容易明了,讲得很清楚,很明白。

  菩提心发了之后,在儒家这才「身修」,身修说实在话,就是得到真实的幸福。「家齐」是家庭的美满。「国治」是国家的承平富强,是这个意思。「天下平」就是世界和平。儒家讲的修学的次第、层次,跟我们佛法讲的是一样的。佛法到发菩提心之后,它的发展在中国就是以四大菩萨来代表。四大菩萨,第一个是地藏菩萨。你们同修当中有不少念《地藏经》的,《地藏经》念了,懂不懂意思?地藏表的什么?地是比喻大地,藏是宝藏。我们的生活一切的依靠,都是靠大地;我们吃的是大地生长出来的,我们穿的也是大地生长的,或者是地底下埋藏的,我们把它开采出来的。所以,地上、地下有无尽的宝藏,佛就取这个意思。我们这个心就像大地一样,心地有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无量的才艺、无量的珍宝。地藏菩萨代表这个意思,要让我们去开采!

  有新学的同修,常常会想到佛法里面讲的六道轮回,这个东西到底是一回什么事情?我记得很多年前,国防研究院请我去讲演,我第一次去跟他讲的就是「什么是佛法?」讲这个题目。他们听了之后很欢喜,第二次又找我,这找我,他出了个题目,就是六道轮回,要我去跟他讲六道轮回。六道轮回很不好讲,为什么?虚无缥缈,讲的不好,他说你是讲神话,很难接受,这里面有很深的道理。如果对于佛法稍稍涉及一点的人,我们知道大经里面常讲的,特别是《华严》,「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这二句话把尽虚空遍法界就说尽了。

  法界,我们通常讲十法界,十法界包括六道,六道外面有声闻、缘觉、菩萨、佛,这十法界。这十法界从哪里来的?心变现的,就是我们的真心引起变现。怎么变的?《楞严经》里面讲得很透彻,讲得很明白,诸位要读了《楞严》就晓得是怎么变出来的,总有个概念。如果简单的讲,这个心有理,有道理。这心理,有理还有事。人常说,你有心事,这心事,事是起用,理是意志,所有一切的心事都是从「理」里面来发生的。这是讲的心理、心事。现在学校里有什么心理学,实在讲它没有说到理,我看它是心事学,他研究心事,那是对的,心理它没找到。只有佛法里头才讲心理,才是真正的心理学。

  物有物理,也有物事,哪个物事?我们不说这个名词,物事很少听这个名词。现象,现象就是物之事,物也有个理,物现的相,我们大家晓得那真的叫无量无边。我们六根接触外面六尘,现象有无量无边,你晓得现象无量无边,你的心事跟外面的现象可以说是完全相等;外面现象无量无边,你的心事也是无量无边。我跟你说这几句话,这几句话就是十法界六道轮回的真相。当然,你初听到,还是摸不着边际,你慢慢学,
 楼主| 发表于 2021-3-3 13:08 | 显示全部楼层
慢慢去体会,你知道我说这个话正确。

  为什么?一切的现象就是物之事,都是从心想生,没有心事,那来的现象?所以永嘉大师讲,「觉后空空无大千」。觉了怎么?觉了就没事!没有事,大千世界就没有了,就空了,「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梦里是有事,心有事他才会作梦,心没有事怎么会作梦?梦很多,就是你心事很多,梦很复杂,你的心事很杂,就这么回道理,诸位细细的去参。所以,四弘誓愿给我们讲的修行次第,我们要是真正明白,真正体悟了,依照这个顺序来修行,可以说没有一个人不成就的。

  最后的目标是「佛道无上誓愿成」,那个很难,那是最高的目的地,很不容易达到。这不容易达到,是讲一般大乘的法门,可是净土宗就很容易达到。容易是容易,可是你不相信就难了,你要相信它。佛在经上讲,「无量寿佛,意欲度脱,十方世界,诸众生类」,阿弥陀佛,你看他的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他确实做到了。他的愿望是要度十方世界所有一切众生,怎么个度法?「皆使往生其国」,他用这个方法。佛不到你家里来教你,他办个学校,你到我这儿来,他用这个办法,你都会明白。

  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去干什么?「悉令得泥洹道」。泥洹道就是平常我们翻的「大涅盘」,就是如来果地上所证的大涅盘。「作菩萨者,悉令作佛」,可见得到西方极乐世界,目的是叫你证究竟涅盘,成就无上的佛果,圆教的佛果。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目的在此地。作了佛以后怎么办?有很多人说,「作佛,作佛到底有什么好处?作了佛以后就到寺庙坐在那个台上,天天受人家拜拜,是不是这样?如果作佛是这样的话,那没有人敢去作佛。这是大家没有把作佛这个名词的意义搞清楚,佛是什么,都没搞清楚,把佛当作偶像看待,把佛当作神明看待,这个错误。佛,前面跟大家说过,是个究竟圆满智慧的人;作佛就是成就究竟圆满智慧,于虚空法界,过去未来,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这样一个人,这叫佛。我们先要把这个认识清楚。

  世尊告诉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作了佛之后,弥陀的愿望是希望你再「转相教授」。你到十方世界去,你的智慧德能都圆满了,你应该去帮助别人,等于在西方世界念书毕业了,毕业出去到社会上服务,帮助大家。「转相教授,转相度脱」,怎么个度脱法?说老实话,到十方世界去宣扬净土,劝一切众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就都度脱了。你要是单独去度脱他,那太苦,太难!你要帮助他断见思烦恼、断尘沙烦恼、断无明烦恼,说老实话,三大阿僧祇劫都未必能做得到。不如劝他到西方世界去,送到阿弥陀佛那里去,请阿弥陀佛去教化他,这省事太多了!那就真正度脱了。

  「如是辗转,不可复计」,如果我们从这段经文里面细心去领会,会体会到,现在的十方诸佛菩萨,恐怕统统都是阿弥陀佛的代表人!缘成熟的,直接教导我们,缘没有成熟的,先用其它法门。所以,拐弯抹角,委曲婉转,到最后还是诱导这个法门。因此世尊又告诉我们,「无量寿佛,恩德布施,八方上下,无穷无极,深大无量,不可胜言」。这个话绝对不是赞叹的话,是事实。我们今天,谁对我们的恩德最大?父母、师长。父母、师长对我们恩德是一世,诸佛菩萨对我们的恩德是多生多劫的,唯独无量寿佛对我们的恩德,那是真正不可思议,没有办法称说。为什么?诸佛菩萨对我们恩德,帮助我们,说老实话可能是有限的,有极限的,唯独无量寿佛的恩德没有极限。

  不读《无量寿经》真的不容易体会到,念了这部经我们才真正觉悟,真正明了。因此,我们的愿要同佛的本愿。愿做不到,做不到是我的能力不够、智慧不够、缘分不足,因缘不具足,不是我不做。所以,这个愿心要有,非常强烈,我总是尽心尽力,总是把机会把握到,有机会我一定做,绝对不会让它空过。这样你的功德就像经上所讲的念念圆满,念念功德圆满,这个要知道。

  在行持上,我常常跟同修们介绍,我们晚课用《无量寿经》三十三章到三十五章,做为我们的晚课。三十三章起,完全讲到我们的生活行为。一个人自己不知道自己的过失,知道自己过失,这个人就开悟了;能够把自己过失改过来,这叫功夫,那是真正的功夫。可见得这是一桩很难的事情。我们有过失,别人看到了,会不会告诉我们?不会的!为什么?谁也不愿意去得罪人。你有过失,于我不相干。会说你过失的人是真正爱护你的人,什么人?父母、师长!做父母看到儿女有过了,这个儿女是个孝顺儿女、听话的儿女,父母才说他;不听话、不孝顺的,父母看了摇摇头,一句话也不说了。为什么?说了没用!说了还不做冤家,不说了。

  老师说学生,那个学生是真正的学生,听话的学生,完全能够依教奉行的学生,老师一定会说;如果说了不听,说了还要反驳,老师决定不会说。所以老师对待学生,有些学生他说,有些学生不说。不是老师偏心,是学生能不能接受,能接受十分的,老师说九分,老师对不起学生;如果这个学生只能接受个三分、四分,老师讲个七分、八分,那老师话太多了,过分。这相当不容易。

  我们要想救自己,怎么办?唯一的方法就是读经,听佛的教训。读了经之后,自己好好的对照对照,我有没有这些过失?从前读书人,这不是学佛的人,讲一般的读书人,多半都是用《感应篇》来检点自己的过失。同修们有不少念过《了凡四训》,了凡先生改过自新,依功过格,功过格是依什么?就是依《感应篇》;换句话说,依照《太上感应篇》的教训来修行,依照它那个善恶的标准来断恶修善。

  佛门里面标准很多,一般讲起来就是戒律。戒律自从传到中国以后,南山这一宗时间并不很长,以后就衰没了,现在已经没有人了。这个里面当然有原因,因为戒律完全是讲行持,行持我们很容易体会得到。释迦牟尼佛出现在三千年前,是在印度,印度的文化跟我们中国不同,习俗不一样,生活环境也不一样,
 楼主| 发表于 2021-3-3 13:09 | 显示全部楼层
意识型态也不一样。印度人的生活方式我们怎么能学?这是一定道理。中国的生活方式跟外国人不相同,这外国人怎么能够去学中国人?不但要学中国人,我们中国的法师在那里劝他,还得要学中国古人,这就是开倒车,这要复古!没有一个人愿意接受的。所以你一定要晓得,戒律只能取它的精神,不能守它的戒条。

  戒条条文就好像我们世间的法律一样,每过二、三十年要修订一次。为什么修订一次?时代不一样,变了,那些条文在现在这个时候不适用了。现在我们订下很多条文,现在适用,过个二、三十年之后又不适用了,所以要常常改。改是改那个条文,原理原则决定不会改的,这就是断恶修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个原则是永远不变的。所以大家要认识清楚。

  戒律到中国来,我们中国的圣人百丈禅师就是一个代表的人物,他订丛林的清规。清规是什么?就是戒律的本土化、戒律的现代化,它的精神、原理原则决定遵照佛陀所说的。可是在我们现实生活上,我们应该要这么做法,因此你在中国大陆,每一省有每一省的习俗,生活方式有些不相同的地方。中国幅员很大,所以每个地方的寺院都有它自己的清规。它这个清规大致上差不多,里面有些条文不一样,有些条文,那个地方用得着,我这用不着,我这个地方需要用这个,他们那里没有的,所以它有增有减。那么到外国来,如果我们是以外国人为对象,那一定要懂得他们的历史、文化背景,知道他们的思想,他们的生活方式以及需求,这样他才会欢喜。决定不能把中国那一套东西搬来,一成不变的教他们,那就大错特错了。

  佛教在中国这么多年来,可以说个晚近总是近百年来,没有办法发扬光大,那就是时代在变,在新!佛法没能跟上去,佛法守旧,守在那儿,落伍了。所以大家觉得这个不行,没有必要,不需要,旧了。佛法没能够做到精进,进是进步,精是精纯,纯而不杂的,求进步!那才行。时代永远在进步,我们的思想要落后了,跟不上时代,不但自己度自己度不了,佛法渐渐会灭亡。为什么?大家不接受,不要,这东西旧了,过时了。我们有责任,所以我要求年轻的同学,无论在德行上、无论在学说上,一定要超过我们这一代人。为什么?你要教底下那个时代,底下那个时代比我们这个时代又进步了。像我这个样子就应付不了将来这个时代,必须从这个基础上再往上提升一层,你才能够帮助那个时代的人解决问题,这就对了。儒家讲,「日新又新,新新不住」,住就停了,不能停!一直要往前进。佛法也是如此。经典的经文一个字没有变更,讲解的方法一天比一天新,完全能够帮助这个时代,指导这个时代,这就对了。是新时代大家思想生活的一个依据,佛法就兴旺起来了,众生才真正有福!不能落在时代的后面,这是学佛必须要建立的一个基本的观念。

  持戒就是守法,守法一定要真正得到生活的美满、幸福。佛法标榜的「离苦得乐」,我们学佛愈学愈苦,这个世间人看了就害怕:这种佛我们不能学,你看那么苦!佛法里头得乐!饮食方面,实在讲,佛法只是讲不杀生,没有说不吃肉。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他们的生活方式是托钵,托钵的时候,人家供养什么就吃什么,所以叫吃「三净肉」,「不闻杀」,没有听到声音,「不见杀,不为我杀」。像美国这个市场上,可以说统统都是三净肉,这个要知道。不要一看到人吃肉,就好像那个罪过重的不得了,学佛的人好像自己心里面就起反感,这是错误的。这是什么?你一点定力都没有。尤其是家里人,自己学佛吃素了,看到家里人吃荤菜,就跟家里人做冤家对头,就敌对了,你这怎么能度得了你的家庭?怎么可能会信佛?这不可能的!一定要明了。

  素食在全世界的佛教,只有中国佛教吃素。所以我们到外国去,外国的寺庙他们接待我们,看我们吃素,怪怪的!我们看他吃肉也怪怪的,彼此都看不惯。所以,一定要知道原因。中国的素食运动是梁武帝提倡的,这个要知道。梁武帝读《楞伽经》,《楞伽经》里面讲「菩萨大慈大悲,不忍食一切众生肉」。他读了之后很受感动,自己从此以后就素食了,就不再吃肉。他是我们佛门的大护法,又是帝王之尊,他这一提倡,我们佛门里头就响应,所以素食运动是这么来的。梁武帝以前,中国的出家人、印度出家人,都是吃肉食的,梁武帝以后到现在,好像变成非吃素不可,不吃人家就见怪了,要晓得怎么个来源。

  但是在此地我要奉劝各位,中年以上,素食对于身体健康有一定的好处,那一点不假。所以,你学佛了,家人没有学佛,你煮些荤的东西一样可以煮,你吃肉边菜就可以了!不要去计较,吃肉边菜也可以,为什么?感化你一家人。你要想度你的家人,先要家人对你欢喜、恭敬。你这样学佛,我也可以学!不要一看到,这个学佛不行!我们不能学他。学佛的人神经都不正常,对人生和幸福都没有,这还得了,那就大错特错了。所以你总要说一番道理给他听,自己做个榜样。

  因为素食使身心健康,很少疾病,他们看了,日久天长看在眼睛里面,他就会欢喜,想想这个还是有道理,慢慢的就会学了。所以,我看到许多学佛的家庭,家庭都是对立的,都是好像敌人一样,敌对的。而且家人看到你学佛了,看到你对你的同修那种亲密,他生嫉妒。为什么?你学佛,你对人家真好,你看你对待家里面,父母、兄弟,都好像仇人一样,看也看不顺眼,说话样样都不合适;看到你的同修道友,比父母还要亲!家里面怎么能和?这个错误。如果我们把敬佛、敬菩萨那个心,你回家去敬父母、敬你的兄弟姊妹,就不一样,这个很重要!学佛就从这个地方学。

  佛法里面的《观经》三福,那是学佛的基础,三福是基础。韦提希夫人求佛给她讲修净土的方法,佛在没有说方法之前,先叫她修三福,你就晓得,三福是根基。净土宗的修学就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你说这多重要!第一条里面,第一句「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从这儿做起。第二条,「受持三归,具足众戒,
 楼主| 发表于 2021-3-3 13: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犯威仪」。净宗是大乘,所以这个还不够,还要「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佛特别说明,这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这不是一尊佛从这个基础上成就的,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统统是这个基础上成就的。我们没有这个基础,怎么能成?怎么能行佛法?可见得这个基础重要。

  这就讲到我们自性里面的宝藏,无量无边的宝藏,刚才说了,用什么方法开采?就是孝道、孝敬。孝敬诸位要知道,是性德,是本性里面本来具足的。性德还要用性德去开采,如果不是性德,就没有办法把本性里面的智慧、德能开发出来。所以,没有一个佛菩萨不是孝亲尊师,没有一个祖师大德不是孝亲尊师。你不要看过去,就看现代,你看印光大师,看看谛闲法师、虚云老和尚,这是近代的这些大德,没有一个是例外的,没有一个不孝顺父母,没有一个不尊敬师长!所以,《地藏经》是佛门的孝经,是教给我们,用什么样的方式将我们自性的智慧、德能开发出来。

  禅家常讲的「明心见性」。明心见性用什么方法?孝亲尊师,孝敬到极处就能见性,这个要知道。所以,从地藏再往上提升一级,就是观音菩萨。观音代表「大慈大悲」;换句话说,把孝亲尊师这个孝敬扩大,扩大到一切众生。《菩萨戒经》里面所说的,「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就把孝敬的心行扩大,扩大到无量无边,这叫观音菩萨。这叫大慈大悲。

  我们现在搞颠倒了,去求观音菩萨,大慈大悲救救我,慈悲我,错了!观音菩萨是叫你学他一样,学他一样把这个慈悲遍满到一切众生,这就对了,跟观音菩萨就相应。念念说菩萨来慈悲你,你怎么念也得不到感应,有人得感应,人家他本来就有的,绝对不是他求的,如果是求得,那应该十个人求十个人得,一百个人求一百个人得,大家都得才对。为什么一百个人求观音菩萨,只有一、二个有感应?其它都没有。那观音菩萨还偏心,哪有这个道理?所以你搞错了。观音菩萨是叫我们把孝亲尊师这个心发扬光大,孝敬一切众生,是这个意思,这就是观音,这是福!

  这是福,有福还得要有慧,没有慧,问题就很多!所以,佛门里常说,佛法是以「慈悲为本,方便为门」。方便是手段,种种不同的手段,在入门方法。佛门又说,「慈悲多祸害,方便出下流」,祸害、下流都来了,原因是什么?没有智慧。所以智慧非常重要,就是我们的慈爱、恭敬是理智的,不是感情的。因此第三位菩萨,文殊师利表智慧;换句话说,大慈大悲要依智慧就对了,就没有错了。

  我们西方三圣,阿弥陀佛、观音、势至,观音表慈悲,势至表智慧,慈悲要以理智,不能以感情,那就正确了。所以到最后普贤菩萨,普贤菩萨就是把福、智,或者说得更详细的,孝、敬、慈悲、智慧,发扬到极处,就是普贤。「普」是普遍没有边际;「贤」是平等,统统是圣贤,像西方世界统统是圣贤。所以西方极乐世界是普贤法界,这里面统统是普贤菩萨,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是普贤菩萨。西方世界纯一普贤法界,比华严还殊胜,华严的目标就是要到达这里,真正做到在西方极乐世界。所以,文殊、普贤是不得不去,道理在此地,到那个地方才功德圆满。

  我们相信四大菩萨,是代表佛法里面的四个层次,修学要逐步向上提升的,而不是把这些佛菩萨像当作神明来供养,那就错了。你要是真正懂得他的意思,见到佛菩萨形像,这个心就能够生起来,就是佛菩萨威神加持,你得到真实的利益。也有人说,护法神、佛菩萨护念,护法神保佑,这个事情是真的,是假的?这是真的,一点不假。你这个心才一发,诸佛护念,龙天拥护,你没有这个心,把佛菩萨当作神去拜,求自己的名闻利养,升官发财,求这些东西,决定没有感应,为什么?你迷惑颠倒!佛光虽然照你,你本身有障碍障住了,照不到你,加不上!你的心量也大的时候,障碍都没有了,你的心光跟佛菩萨的心光,光光相照,它就起感应,是这么回事情。所以加持是真的,一点都不假。因此我们学佛上,不得不留意身心的清净,因为我们今天选择的是净土宗,选择是这个法门,这个法门是从清净心入进去的。

  前面跟诸位介绍过,无量法门归纳到八万四千,八万四千法门最后归纳到三个门,觉、正、净。讲三皈依的时候,觉、正、净三个门,这三门实在是三而一,一而三。为什么?任何一门都圆满的含摄其它二门。觉必定有正、有净,不正、不净,他怎么觉?正一定净、一定觉;净一定觉、一定正。因此这个三门一定是一个,一个得到,三个统统得到,这叫法门平等。

  在中国佛法,这是讲过去,禅宗走「觉门」,就是三门它走这个门,真正开悟,大彻大悟了,净、正都得到。你看看《坛经》就晓得,他都得到了。教下走正门,像天台宗、华严宗、三论宗、法相宗,这些都走正门,正知正见。净土宗跟密宗是走「净门」,都是修清净心。这二宗虽然统统修清净心,净宗比密宗来的稳当,为什么来的稳当?净宗很守规矩,没有妄想,专一的修一心不乱,它就修这个。这里面没有神通、感应,所以不容易着魔。

  密宗虽然修清净心,因为它是以神咒为主,以持咒为主,不是像我们念一句「阿弥陀佛」这样简单、单纯。它的咒里面就复杂,这个咒子,许多都是鬼神名号。当然他念咒主要目的,是要达到心清净,可是念这些鬼神的名字,把这些鬼神都念来了,念来之后,当然你要供养他,所以密宗的供养很多,你要供养他。他接受你供养,要护持你的佛法,也会护持你。可是诸位一定要知道,鬼神他是对真正修道人、有道德的人他很尊敬、他护持。如果你心术不正,你把他找来,他瞧不起你,瞧不起你不要紧,他会跟你开个玩笑,戏弄你,那你就受不了。这人家常讲的,着魔了,所以有这个问题。就是他跟鬼神往来的太密切,自己本身如果真的没有修行、道德的功夫的话,跟鬼神往来应付不了!这个事情是麻烦事情。

  不如净宗只找阿弥陀佛一个人,阿弥陀佛来与不来都没关系,来了他是佛,他不是妖魔鬼怪。我们再不好,
 楼主| 发表于 2021-3-3 13:12 | 显示全部楼层
罪业再重,阿弥陀佛也不会瞧不起我们,这是跟鬼神完全不一样。佛心清净、平等,佛大慈大悲,连地狱众生他都要接引,何况我们还没有造那么重罪。这就说明净宗修清净心,不跟鬼神往来。密宗修清净心,是跟许多鬼神往来,所以它的神通感应很多,这个我们一定要知道。自己没有真正的道德,没有真正修学的功夫,还是少与为妙!我们看到许多学密宗,年纪轻轻大学毕业,甚至于研究所毕业,学个半年、一年,都送到精神病院去了。可惜!实在可惜!真的精神分裂,那个没办法救,他的老师上师也救不了。这岂不害人,断送一个人一生的前途,这个不能不负责任的,有责任的,有因果的。

  所以今天,黄念祖老居士在北京,他虽然是密宗金刚上师,他不常念。他是很坦白的告诉大家,这个时代已经没有学密的根机,都劝人念佛,特别宣扬这部《无量寿经》。他现在正在给《无量寿经》写一部白话的批注,接引初机,因为他前面写的批注,初学的人看不懂。老居士真正慈悲,以这么大的年岁,身体也并不是很健康,真是拼命为大众来介绍这个第一希有殊胜的法门。我们看到他老人家的作业非常感动,那才叫真正修道。生活的清苦,今年七十九岁,洗衣服、烧饭还是自己来,没有人照顾,没有人侍候;跟当年李老师在台中一样,真正修道人,这是我们修行的榜样。我们常常讲自己学得不错,看看人家,差太远了。他自己常常觉得不够,还在那里虚度光阴,是我们怎么办?在这个末法时期,我们还能看到几个样子在?看不到这个样子。自己觉得自己学得很不错,看看人家那个样子,才晓得自己差太远了,望尘莫及!应该要努力直追,这是典型,这是模范。所以一定要着重身心的清净。

  「志愿安定」,要把这个心安在《无量寿经》上,怎样叫安在这个经上?对于其它一切法门不再贪求了,心定在这部经上。一定在这部经上得到真实利益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可以涉猎一些大乘经典,而不是现在去涉猎。现在涉猎什么?你就不能深入!耽误你深入,现在要求的是一门深入。真正有相当的深度了,我再博览群经,这就对了。所以「法门无量誓愿学」,不是叫你现在去学,现在是要把「烦恼无尽誓愿断」,先搞这个。我们现代学佛的人,说老实话,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四弘誓愿前面二条他不要了,他从哪里学起?「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四层大楼,前面二层不要,盖空中楼阁,他本事很大,他搞这个,你说有什么法子?所以搞一辈子都搞不成就,到底毛病出在哪里?就出在这个地方,没有按照佛教给我们顺序去做,这个错了!

  一般人都是一开头就是博览群经,尤其现在印刷术发达,《大藏经》流通的很普遍。在从前,谁敢说是看《大藏经》?没有人敢动这个念头,为什么?不可能!必需是有相当规模的大寺院,可能才会有一部《藏经》。像我家乡,我们的安徽省,还算不错了,有地藏菩萨住在那个地方。全省有几部《大藏经》?给诸位说只有二部半,不容易!一般人要看佛经,要到寺庙去借这个经,经不能借出来的,只是在里面借出来抄。

  从前人读经多困难,现在印刷术发达,价格又很便宜,一般人都能买得起。大概这个《大藏经》现在恐怕合美金,一部也不过是二千块而已,不贵!刚刚印出来那个时候,《卍续藏》印出来,这是很多年前了,大概总有十几二十年前,《卍续藏》总共是一百五十册,定价美金伍佰元。所以,人人买得起,买回家看,看了之后,胡说八道。所以「众生无边誓愿度」,他不度,这个人我讨厌他,那个人我恨透了他,怎么度?烦恼也不断,贪、瞋、痴天天增长,贡高我慢,就搞这个,他从「法门无量誓愿学」那里下手。还要什么?还要即身成佛,「佛道无上誓愿成」,他要即身成佛,成得了吗?说老实话,即身成魔是没错的,即身成佛才没有。所以真正要得佛法受用,得佛法利益,要守规矩,这里讲持戒,要守法!一定要按照这个步骤,按照程序来修学,这样就不会错了。

  《无量寿经》它最大的好处,就是文字少,经文不长。在这部经上,它确实有非常圆满的理论、有很周详的方法、有很殊胜的境界,愈读愈喜欢。读熟之后,彷佛西方极乐世界就在我们的周边,确实有这种感触,人虽然没去,心里已经向往了。里面切实的教训不少,这是对我们很大很大的帮助,这就是我们把三十三品到三十七品选作晚课的原因。我们的用意,早课是提醒自己。希望自己的心、愿同阿弥陀佛,跟阿弥陀佛做同志,心愿相同。晚课,我们选择三十三到三十七品,这个五品统统都是教训,念了之后深深去反省、去观察,对于人生,对于六道,有个正确的观察。要用现代的话来说,建立真正实是的人生宇宙观,我们依这个来检点。

  真实觉悟,晓得六道不能再搞了,这个太痛苦!没有意义、没有价值,只有苦,没有乐,与一切人、一切物结的这些恩恩怨怨没完没了。所以人生在世为什么?佛跟我们讲得清楚,我们愈想愈有道理,人生是干什么?报恩、报怨、讨债、还债的,这有什么意思?这个事情生生世世真的是没完没了。讨哪有讨的正好?讨过了头,来生又要还,麻烦!报恩、报怨也不会恰到好处,多报了一点,来生又变成冤家,这些事实都要把它搞清楚。

  真正学佛我们就知道,我们这一生在六道里,在娑婆世界里,是最后一次,最后生!来生西方极乐世界去了,不再干这个事情!最后这一生,短短几十年,与这些冤家债主相处,得过且过,不要认真!处处让一点就好,不要争,不要计较。我欠人家的尽量还给人家,人家欠我的,不要,统统不要,这样才能真正去得了。所以佛教给我们,这个地方讲得很详细、很透彻,他教给我们「父子兄弟,夫妇亲属,当相敬爱」,学佛学的家庭不和,那就跟佛完全违背。家人不敬我,我要敬他;他不爱我,我爱护他。他为什么对我学佛不敬、不爱?冤家,报怨来的。我现在明白了,要把这个冤解开,冤家宜解不宜结。我现在知道,要把它解开,所以多忍受一点,忍受是什么?报掉了。他骂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26 06:1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