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18307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5-6-2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21-3-1 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唯有自己发心证取佛位。
(二)具体观修
先以喻明之,我们的心地荒芜、坚硬、凹凸不平,因为对众生有着贪嗔的情感偏执,即是生起无偏袒悲心的障碍,所以首先应修平等舍心,如理思维遣除贪嗔之执,如是才能似地均擎,普载一切有缘众生。其次,如果我们不能从最切近之处引发人心深处的广大爱心,便不能滋润这片心地,使自己对于众生生起至极亲爱的情感,所以次应以现世的母亲为缘,念母深恩难报,从而引发深切真诚的报恩心。对一切众生报恩心起,则会对众生生起悦意慈心。此后正发慈心、悲心再成增上意乐。如是修习希求利他之心便得圆满。再由此增上意乐转而更求证无上菩提,便成菩提心的真实生起之果。
修平等舍:我们之所以对众生不平等,即因只缘自己不替对方着想,且只见众生现在对“我”所作的或利或害,不见过去无量世的因缘。所以对治心不平等应如此思维:我欣乐厌苦,一切众生也无不如此,为什么让我只对执为亲友的一类兴饶益,而对执为怨敌的一类作损害,让他们感受我所不愿感受的痛苦呢?即便是怨敌,他们对于痛苦也是难以忍受的啊!而且一切众生无始以来无不作过我的亲友,也同样无不作过我的怨敌。所谓的怨敌只是今生暂时的作害,前世必曾无数次作我的亲友,利益过我;而所谓的亲友也不过今生对我暂时地利益,过去世必曾无数次作我的怨敌,损害过我。真正生起这样的定解后,又于谁生贪、于谁生嗔呢?修习的方法是:先以非亲非怨者为对境,修离贪嗔的舍心,生起之后,再推广到一切亲友、怨敌,如是循序而修,便能成就舍无量心。
引发一切成悦意相:在漫长的生死流转过程中,我们每一次投生都依母而生,如是生生世世的母亲数目无量,每一位众生必定曾经作为我们的母亲,而且不止一次,在未来世也当作我母。既然众生都曾为生身母亲,我们就不应忘记母亲的深恩。
念母恩从现世母亲为缘极易发起。所以首先缘想今世母亲对我们的生养之恩。
来到这个世界,我们的生命依托于母亲,一切的资养都来自于母体。当母亲怀上我们的时候,她时刻关心体内胎儿的动静,饮食、睡眠都极为小心,一举一动都怕伤到胎儿。我们的诞生又连累母亲感受生产的剧痛,对于生产之苦,莲师曾说:“母子二人中阴迈半步,除母颌骨余骨皆分裂。”有人形容为到鬼门关转了一圈。见到我们顺利地降生,母亲全然忘记自身的苦受,而沉浸在幸福之中。母亲往往会视我们为她生命的全部,自十月怀胎起即已血肉相连,诞生后的婴儿期,我们也多是在母亲的怀抱中度过。在成长的岁月里,我们一直都是母亲关注的焦点。母亲宁愿自己饿着,也要让我们的肚子填饱;宁愿自己受冻,也要让我们身上穿暖。再要强的母亲,为了孩子,也愿意低声下气地乞求他人。为了我们,母亲可以在风雨中奔波、在烈日下操劳,甚至甘愿顶受恶名,造诸恶业。
每当我们稍有不适、遭受痛苦时,母亲便会坐立不安、食不知味、睡不成眠。当我们远行时,母亲总是牵挂不断,担心不已,直到我们回来才罢。我们的成长过程实是母亲耗尽她一生的心血的过程。
如是修念恩心,先以现世母亲为境,次缘父、其余亲友,再缘怨敌,最后缘十方一切有情。如是生起如母心、念恩心。
多生累劫以来的母亲既然对我们有如海深恩,那么她们现在的境遇如何呢?
没有佛法的指引,这些轮回中的母亲比瞎子还可怜,因为看不到因果的正理而盲目地跳入烦恼的火坑,奔向恶趣的深渊,如果没有佛法的引导,她们将会一生生地饱受生死的痛苦。看着母亲盲无慧目、步步颠蹶,趣向可怖的险坑,我们如何能忍心袖手旁观、置之不顾呢?在世间来说,只顾自己享乐,不知孝养母亲,则此人之人格必是极为下劣。而作为修学大乘佛法的我们,又怎能只求自己解脱、任随母亲在轮回大海中苦苦挣扎而不思救度呢?在我们没有生存能力的时候,是慈母精心养育、照顾我们,否则我们在这个世界即使活一天也不可能。如今最疼爱我们的慈母没有取舍的能力,她们害了贪嗔痴的重病,连自己往昔最疼爱的孩子也认不出来,面对这样可怜的老母亲,我们怎能不难过,怎能不生起猛厉的救度之心呢?
报恩有种种不同的方式。仅思以衣食奉母,也算是一种报恩方式,但此非急须,一者母亦能自己获得衣食;二者恶业为苦因,若如世间愚夫不知因果反以造恶来奉养母亲,则无异于雪上加霜,令轮回苦海中的母亲更难出离。况且即便是清净的奉养,也不能解决母亲的生死苦患,因为一切生死的富乐毕竟是欺诳的本性,实质唯苦,从究竟来讲,对于母亲并无实益,甚或因此更生痛苦。而往昔作母亲时,只要是她智慧、能力所及的,必定会最大限度地给予我们安乐,不会有任何的保留。如今我们回报母恩时,明知惟有成佛方能得最无上的安乐,那么如果仅仅发心使母亲获得人天福乐、小乘寂灭或是学道菩萨的安乐,这样的发心是多么不合理啊!所以我们应使母亲获得佛果的安乐来报答母恩,这才是最究竟、彻底的报恩方式。《中观心论》云:“又由烦恼魔,伤害已成疮,我如注灰水,反令苦病苦,若有于余生,慈敬及恩益,欲报其恩惠,除涅槃何有?”
以上三种思维观修到量,则见一切老母有情都成悦意之相。自己对一切众生会有如爱独子般的情感。之后须正式修利他心,即修慈、悲、增上意乐。
修慈的对境是缺乏安乐的众生。慈心行相是愿一切乏乐的众生都能永具安乐及安乐因,常自思念:如何能令众生获得安乐,真心祈愿众生能得安乐,我应尽力让众生值遇安乐。次第是先缘亲修,次缘非亲非怨,再缘怨而修,最后遍缘一切有情修。大多数有情勿须说无漏安乐,即使是轮回中的有漏安乐也极其匮乏。对于众生缺少安乐的情况思维得越多,则由此引发的与乐慈心便会越深。
修悲所缘对境是在三苦逼恼下的苦恼众生。悲心行相是:自念如何能令众生远离此苦,愿其舍离,我应尽力使众生离苦。次第如前,先亲,中非亲非怨,后怨, |
|